建筑文化栏目
[最新发布]
大学与建筑
大学是人类文明传承和创造的重要场所。建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外显形式和无声表达,既具生产、生活之功用目的,又是各个时代哲学、艺术、科技的结晶。基于同样的人文关怀和历史际遇,大学与建筑的话语体系共生共通。探讨大学与建筑的联系,在品味建筑意蕴、参悟大学之道的同时,思考当下大学发展,倡导"场所精神",应成为当前大学建设的重要话题。
从日本直岛的建设过程联想中国当代建筑发展
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于2008 年正式进入中国参与建筑工程设计,目前在中国北京、上海、海南岛的几个项目设计工作正在进行中,其中北京的国子监酒店正在施工,上海保利大剧院、建筑文化中心和海南岛的半山半岛美术馆+剧院中心等项目的设计工作也已经接近尾声。
美国建设工程施工与管理学科概述
简要介绍了美国施工工程与管理学科的发展过程,包括本科及研究生教育、注册工程师和注册承包商考试的基本要求,以及同中国同行的合作。在本科生教育中,分别阐述了施工工程本科学位以及施工管理本科学位的课程设置以及这两个学位的不同之处。在研究生教育中,阐述了施工工程与管理的研究方向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文章的内容将有助于增进中国施工工程与管理学科的教育工作者对美国同行的了解。
梁思成在新中国的人际境遇
梁思成政治上一旦被动,就必然屡屡在人际关系上陷于困局,反目和隔阂相伴相生,有人嫉恨他的得志,有人怪罪他的不提携,有人在逆境中落石,他自己性格上的懦怯和不足、解决能力的弱化及历次政治运动天生的晦暗和惨烈又会加重这种复杂程度。
哈尔滨近代建筑风格:结构柱和装饰柱
建筑细部的形态特征构成近代建筑的主体风格,进而形成了哈尔滨多元化的建筑装饰形态。本文尝试通过一个微观的视角——建筑立面柱的装饰形态对哈尔滨近代建筑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柱式的结构特征,揭示哈尔滨近代建筑装饰所蕴含的丰富文化语义、空间的组合方式等,丰富圆明园盛期四十景的植物造景艺术研究方法。
唐代帝王陵墓建筑的三个特点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前后绵延三百年之久的唐代以兵强马壮、鼎盛繁荣而享誉世界,其不仅体现在先进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而且也体现在浩大的帝王陵墓建筑方面。与大唐盛世一样,唐代帝王陵墓在中国帝王陵墓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呈现出独具一格和别具匠心的建筑特点。
宋金时期晋东南建筑文化特点
建筑的出现,体现了人类不同时期的理想追求,是不同民族、地域、年代文化演变历程的反映。存留在中国的建筑物,从各个角度反映了中国传统而浓郁的地域文化,建筑物本身的文化内涵,是特定时空、特定地域内人类文化的清晰反映。
汉武帝与汉代艺术设计
汉武帝改制之后,汉代的建筑、服饰在设计风格上明显有别于秦代,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特色。此外,"节气"、"阴阳"、"五行"等新元素的融入,使汉代的艺术设计从形式到内容更为丰富多样,并且产生了系统性的设计思想。
雅安市雨城区上里古镇的建筑艺术与乡村景观
上里古镇是四川著名的十大古镇之一,经历了数百年的沧桑变迁之后,至今它的保存仍十分完整。本文主要从上里古镇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古镇特有的古建筑艺术与乡村历史文化这两方面进行一些粗略的探讨。
倭马亚建筑流派:阿拉伯文化内涵在建筑艺术上的体现
阿拉伯人民在拓展疆域的过程中不断接触、吸收各种先进的城市文明,对建筑艺术也加以重视,特别是在倭马亚时期为适应政治、宗教、军事层面的需要,清真寺等宗教建筑以及王宫、宫邸、行宫等王室建筑规模扩大,甚至普通民用建筑模式也愈加新颖,由此形成了阿拉伯伊斯兰建筑史上别具一格的一种建筑流派——倭马亚建筑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