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
汉武帝与汉代艺术设计
栏目最新
- 大学与建筑
- 从日本直岛的建设过程联想中国当代建筑发展
- 美国建设工程施工与管理学科概述
- 梁思成在新中国的人际境遇
- 哈尔滨近代建筑风格:结构柱和装饰柱
- 唐代帝王陵墓建筑的三个特点
- 宋金时期晋东南建筑文化特点
- 雅安市雨城区上里古镇的建筑艺术与乡村景观
- 倭马亚建筑流派:阿拉伯文化内涵在建筑艺术上的体现
- 房屋建筑学教学中的问题和先进教学模式
网站最新
内容提示:汉武帝改制之后,汉代的建筑、服饰在设计风格上明显有别于秦代,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特色。此外,"节气"、"阴阳"、"五行"等新元素的融入,使汉代的艺术设计从形式到内容更为丰富多样,并且产生了系统性的设计思想。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作为的君主之一,汉武帝新政对于汉代政治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不仅如此,汉武帝新政让汉代的艺术设计有了长足的发展,“改正朔”,“定节气”,“易服饰”等让汉代艺术设计有了全新的发展空间,此外“节气”,“阴阳”,“五行”等新的思想观念,为汉代艺术设计注入了全新的思想元素,让汉代艺术设计呈现出一种崭新的面貌,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设计时代。(参考《建筑中文网》)
一、律历制度改革对汉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1.改正朔影响汉代设计艺术。汉武帝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君主,即位之初便开始寻求建立集权政治的理论基础,董仲舒因此采取因势利导的方式,针对汉武帝所关心的“法古”、“受命”、“天人之际”等问题进行了解答。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出了“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一统于天下。”的观点。“改制说”的出现,对于一心想要实现中央集权的汉武帝而言,董仲舒的“改制说”真可谓是雪中送炭一般。因此,汉武帝不仅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且由此实施了一系列改制活动。为了稳固政权,汉武帝开始积极效法古代帝王举行封禅仪式,以便于能够接受上天所赐予的“符瑞”,以表明自己是上天所认可的天子。但是,“符瑞”只是一种迷信,甚至是一种人为的假托。因此,所谓的“符瑞”都是汉代的官方的造型师、设计师所创造出来,用以满足皇帝的政治需要。据史书记载,元狩元年汉武帝郊祀于雍,祭祀过程中意外获得一只类似于鹿的角兽,百官将其附和为“白麟”,并且制作了《白麟之歌》。所谓的“白麟”就是一只典型的人造神兽。此外,元鼎元年,汉代的官方设计师又根据要求,制作了“宝鼎”,将其作为“受命之符”。汉武帝的改制直接催生了一批前所未有的设计,不仅为汉武帝的执政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推动了汉代的艺术设计发展。
2.定节气影响汉代艺术设计。先秦时期的艺术设计基本上遵循的是“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的原则,这种设计思想是一种动态的设计思想,因而所有的设计都必须根据时间和空间的变化选择最为适合的材料,从而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汉代的设计思想基本上沿用秦代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必须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随着汉武帝新政的深入推行,天时、节气、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星宿等元素成为了汉代艺术设计中的新元素,不仅丰富了艺术设计的形式、内容,并且产生了新的设计原则。“节气”是在汉武帝时期形成的一种时间观念,根据“节气说”,一年被分为四个季节,四季又被分为二十四个节气,不同的节气有相应的颜色和用数,并以此确定祭祀建筑的样式以及服饰的样式。根据气节,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遵守一定的设计标准,以及一定的计量单位,并且将“节气”与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星宿等元素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产生一个系统性的设计。汉代设计师十分注重节气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在汉代人的观念中材料是有阴阳之别的,根据《淮南子·天文训》记载:“丙子毛羽者,飞行之类也,故属于阳;介鳞者,蛰伏之类也,故属于阴。”因此,在冬季时,汉代的设计师会采用羽毛作为主要的设计材料。而在夏季,设计师则会选择动物的甲壳作为设计材料。“阴阳”观念是汉代设计的主要观念,并且与所谓的“气”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淮南子·天文训》记载:“阴气极,则北至北极,下至黄泉,故不可以凿地穿井,阳气极,以夷丘上屋。”由此可知,在汉代建筑设计理念中,太过于偏向北方的地理位置是不适宜建造房屋的。在汉代设计师看来不同的时令,其清燥与湿浊都是有区别的。一般而言,庚子气燥寒,壬子气清寒。因此只有在对不同时令充分把握的基础上才能够开展设计活动,设计师必须预知在相应的时间内应该采用哪些材料,因为浊气、湿气、寒气等因素都会对最后的器物产生影响。汉代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会将节气与五行一同加以考虑。例如铜镜的制作,一般会在铜镜上刻上“圣人之作镜兮,取气于五行”、“五行德令镜之精”等字样的铭文。由此可见“气”和“五行”对于器物制作的重要性了。此外,还会将五行与十二甲子以及材料等结合起来,汉代就有:“甲子受制,木用事,火烟青。戊子受制,土用事,火烟黄。”等说法。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节气”在汉代设计中的重要性。
二、服饰制度改革对汉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自古以来,服饰便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汉武帝新政时期,汉代的服饰设计发生了一次大刀阔斧式的改革。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期官吏改穿“五时服”,而不再穿原有的“四时服”。“五时服”是在“四时服”基础上所形成了新的官员制服,其基本的设计理念仍旧是“四时变化”,但是加入了五行的元素。据《后汉书·礼仪志》中的记载,汉代官员在立夏至夏至期间,着红色的官服。季夏至立秋前十八日,着黄色的官服。立秋之日着白色的官服。立冬之日着黑色的官服。立春之日着青色的官服。由此可知,汉代官员在正式场合下,应该根据不同的节气穿着不同颜色的礼服,或是祭祀服饰。此外,在一些特殊的日子必须根据规定穿着特定设计的服饰。如每月朔旦“执事者衣阜单衣,绛领袖缘中衣”,也就是说冬至前后所有的官员必须穿着紫色的衣服,由于朔旦不是正月,因此不宜穿着正色。由此可见,汉代官员的服饰从里到外都有着极为特殊严格的规定。
服饰制度的改革是汉武帝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汉代服饰设计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汉代的服饰不仅具有装饰功能,同时还具有特殊的政治功能。服饰时常被皇帝作为一种褒奖的工具,用以表彰有功人员,或是亲近人员的功德。《后汉书》中曾记载荆州刺史郭贺由于在政绩上表现突出,因此当时的汉朝皇帝特赐予其三公的服饰,以表彰他的功绩。“三公”在汉代时期是一种名誉上的官位最高的官职,实际上不掌握实权,“三公”的服饰赐予大臣,主要是一种荣誉。服饰自古以来是一种区别尊卑等级的重要标准,孔子曾说过,“惟名与器,不可与人。”服饰在封建社会中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礼器”,服饰的差别标志着秩序、等级、威仪以及人伦的差别。因此,服饰除了“盖形暖身”的功能之外,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功能。贾谊在《新书·服疑》中也谈到“: 制服之道……贵贱有级,服位有等。”汉代服饰等级区别十分精细,从衣带、冠履、佩饰、纹饰、器物、车马、宫室、丧葬等都有不同等级的区分,正所谓“见其服而知贵贱,望其章而知其势。”也正是因为有了如此精细的划分,才让汉代设计师有了更为广阔的设计空间,设计的丰富多样,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术数制度改革对汉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1.阴阳思想。“阴阳”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思维范畴,是古人对世界本质以及其基本运作方式的一种描述。汉武帝新政时期,“阴阳”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广泛地被运用于造型装饰艺术一种。正所谓“阳必有阴,阴必有阳。”在器物的设计上,阴阳总是成对出现的。例如临沂银雀山壁画顶部,壁画的右边部分画了一只金乌,象征着太阳,太阳是阳性的。壁画的左边是画了一只蟾蜍,象征着月亮,月亮是阴性的。壁画上还画有飞腾状的玉兔。相类似的图案还出现在从马王堆汉墓中所出土的丝帛上。由此可见阴阳思想在整个汉代艺术设计中的典型性与普遍性了。此外,在汉代人的观念中阴阳是生命力量的象征,阴阳相顺,阴阳和谐生命才能够生生不息。因此在砖石画像、壁画以及雕塑艺术中都存在着阴阳双居的形态。汉代人一般会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作为两两相对的阴阳象征物。青龙主水,固属于阴,白虎主火,固属于阳。朱雀主南,固属阳,玄武主北,固属阴。因此,在一些怕水的器物上,往往可以看到虎的形象,而在一些怕火的器物上,则会有龙的图案。汉代有一种十分特别的铜镜,名为“四神规矩镜”,铜镜为四方形,四周刻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这些都是阴阳思想在汉代设计中的体现。
一、律历制度改革对汉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1.改正朔影响汉代设计艺术。汉武帝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君主,即位之初便开始寻求建立集权政治的理论基础,董仲舒因此采取因势利导的方式,针对汉武帝所关心的“法古”、“受命”、“天人之际”等问题进行了解答。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出了“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一统于天下。”的观点。“改制说”的出现,对于一心想要实现中央集权的汉武帝而言,董仲舒的“改制说”真可谓是雪中送炭一般。因此,汉武帝不仅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且由此实施了一系列改制活动。为了稳固政权,汉武帝开始积极效法古代帝王举行封禅仪式,以便于能够接受上天所赐予的“符瑞”,以表明自己是上天所认可的天子。但是,“符瑞”只是一种迷信,甚至是一种人为的假托。因此,所谓的“符瑞”都是汉代的官方的造型师、设计师所创造出来,用以满足皇帝的政治需要。据史书记载,元狩元年汉武帝郊祀于雍,祭祀过程中意外获得一只类似于鹿的角兽,百官将其附和为“白麟”,并且制作了《白麟之歌》。所谓的“白麟”就是一只典型的人造神兽。此外,元鼎元年,汉代的官方设计师又根据要求,制作了“宝鼎”,将其作为“受命之符”。汉武帝的改制直接催生了一批前所未有的设计,不仅为汉武帝的执政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推动了汉代的艺术设计发展。
2.定节气影响汉代艺术设计。先秦时期的艺术设计基本上遵循的是“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的原则,这种设计思想是一种动态的设计思想,因而所有的设计都必须根据时间和空间的变化选择最为适合的材料,从而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汉代的设计思想基本上沿用秦代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必须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随着汉武帝新政的深入推行,天时、节气、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星宿等元素成为了汉代艺术设计中的新元素,不仅丰富了艺术设计的形式、内容,并且产生了新的设计原则。“节气”是在汉武帝时期形成的一种时间观念,根据“节气说”,一年被分为四个季节,四季又被分为二十四个节气,不同的节气有相应的颜色和用数,并以此确定祭祀建筑的样式以及服饰的样式。根据气节,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遵守一定的设计标准,以及一定的计量单位,并且将“节气”与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星宿等元素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产生一个系统性的设计。汉代设计师十分注重节气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在汉代人的观念中材料是有阴阳之别的,根据《淮南子·天文训》记载:“丙子毛羽者,飞行之类也,故属于阳;介鳞者,蛰伏之类也,故属于阴。”因此,在冬季时,汉代的设计师会采用羽毛作为主要的设计材料。而在夏季,设计师则会选择动物的甲壳作为设计材料。“阴阳”观念是汉代设计的主要观念,并且与所谓的“气”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淮南子·天文训》记载:“阴气极,则北至北极,下至黄泉,故不可以凿地穿井,阳气极,以夷丘上屋。”由此可知,在汉代建筑设计理念中,太过于偏向北方的地理位置是不适宜建造房屋的。在汉代设计师看来不同的时令,其清燥与湿浊都是有区别的。一般而言,庚子气燥寒,壬子气清寒。因此只有在对不同时令充分把握的基础上才能够开展设计活动,设计师必须预知在相应的时间内应该采用哪些材料,因为浊气、湿气、寒气等因素都会对最后的器物产生影响。汉代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会将节气与五行一同加以考虑。例如铜镜的制作,一般会在铜镜上刻上“圣人之作镜兮,取气于五行”、“五行德令镜之精”等字样的铭文。由此可见“气”和“五行”对于器物制作的重要性了。此外,还会将五行与十二甲子以及材料等结合起来,汉代就有:“甲子受制,木用事,火烟青。戊子受制,土用事,火烟黄。”等说法。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节气”在汉代设计中的重要性。
二、服饰制度改革对汉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自古以来,服饰便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汉武帝新政时期,汉代的服饰设计发生了一次大刀阔斧式的改革。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期官吏改穿“五时服”,而不再穿原有的“四时服”。“五时服”是在“四时服”基础上所形成了新的官员制服,其基本的设计理念仍旧是“四时变化”,但是加入了五行的元素。据《后汉书·礼仪志》中的记载,汉代官员在立夏至夏至期间,着红色的官服。季夏至立秋前十八日,着黄色的官服。立秋之日着白色的官服。立冬之日着黑色的官服。立春之日着青色的官服。由此可知,汉代官员在正式场合下,应该根据不同的节气穿着不同颜色的礼服,或是祭祀服饰。此外,在一些特殊的日子必须根据规定穿着特定设计的服饰。如每月朔旦“执事者衣阜单衣,绛领袖缘中衣”,也就是说冬至前后所有的官员必须穿着紫色的衣服,由于朔旦不是正月,因此不宜穿着正色。由此可见,汉代官员的服饰从里到外都有着极为特殊严格的规定。
服饰制度的改革是汉武帝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汉代服饰设计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汉代的服饰不仅具有装饰功能,同时还具有特殊的政治功能。服饰时常被皇帝作为一种褒奖的工具,用以表彰有功人员,或是亲近人员的功德。《后汉书》中曾记载荆州刺史郭贺由于在政绩上表现突出,因此当时的汉朝皇帝特赐予其三公的服饰,以表彰他的功绩。“三公”在汉代时期是一种名誉上的官位最高的官职,实际上不掌握实权,“三公”的服饰赐予大臣,主要是一种荣誉。服饰自古以来是一种区别尊卑等级的重要标准,孔子曾说过,“惟名与器,不可与人。”服饰在封建社会中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礼器”,服饰的差别标志着秩序、等级、威仪以及人伦的差别。因此,服饰除了“盖形暖身”的功能之外,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功能。贾谊在《新书·服疑》中也谈到“: 制服之道……贵贱有级,服位有等。”汉代服饰等级区别十分精细,从衣带、冠履、佩饰、纹饰、器物、车马、宫室、丧葬等都有不同等级的区分,正所谓“见其服而知贵贱,望其章而知其势。”也正是因为有了如此精细的划分,才让汉代设计师有了更为广阔的设计空间,设计的丰富多样,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术数制度改革对汉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1.阴阳思想。“阴阳”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思维范畴,是古人对世界本质以及其基本运作方式的一种描述。汉武帝新政时期,“阴阳”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广泛地被运用于造型装饰艺术一种。正所谓“阳必有阴,阴必有阳。”在器物的设计上,阴阳总是成对出现的。例如临沂银雀山壁画顶部,壁画的右边部分画了一只金乌,象征着太阳,太阳是阳性的。壁画的左边是画了一只蟾蜍,象征着月亮,月亮是阴性的。壁画上还画有飞腾状的玉兔。相类似的图案还出现在从马王堆汉墓中所出土的丝帛上。由此可见阴阳思想在整个汉代艺术设计中的典型性与普遍性了。此外,在汉代人的观念中阴阳是生命力量的象征,阴阳相顺,阴阳和谐生命才能够生生不息。因此在砖石画像、壁画以及雕塑艺术中都存在着阴阳双居的形态。汉代人一般会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作为两两相对的阴阳象征物。青龙主水,固属于阴,白虎主火,固属于阳。朱雀主南,固属阳,玄武主北,固属阴。因此,在一些怕水的器物上,往往可以看到虎的形象,而在一些怕火的器物上,则会有龙的图案。汉代有一种十分特别的铜镜,名为“四神规矩镜”,铜镜为四方形,四周刻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这些都是阴阳思想在汉代设计中的体现。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1305/15227.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