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雅安市雨城区上里古镇的建筑艺术与乡村景观

收录时间:2013-04-20 10:34 来源: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艺术系;  作者:程丽颖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上里古镇是四川著名的十大古镇之一,经历了数百年的沧桑变迁之后,至今它的保存仍十分完整。本文主要从上里古镇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古镇特有的古建筑艺术与乡村历史文化这两方面进行一些粗略的探讨。

延伸阅读:上里古镇 乡村景观 建筑艺术 雅安

        一.上里古镇概况

        上里古镇位于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距市区27 公里。上里古镇古时为南方丝绸之路,也是临邛古道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上里居于两河相交的夹角内,民间传为"财源"汇聚的宝地。古镇依山傍水,田园小丘,木屋为舍,石板铺街,还有"十八罗汉朝观音"的18座山丘。以“二仙桥”为代表的8 座古石桥历史悠久,风格各异。上里镇历史悠久, 根据境内尚存的文物记载, 古镇初名“罗绳”,是取其昔日古道上的驿站、关隘之意,是巴蜀平原通往外民族地区的关卡之一。到了明末清初,由于古镇人口不断增加,经济日益繁荣,便以五大姓氏更名为“五家口”,至今仍流传着这五大家庭的各自千秋,即:杨家顶子(官宦仕家)、韩家银子(经商钱多)、陈家谷子(粮田众多)、许家女子(长得标致)、张家碇子(习武卖药)。(参考《建筑中文网

        二.上里古镇的古建筑艺术

        从建筑格局、文物遗存等物质形态来看,上里古镇充满了深厚的人文内涵,它们寓意深刻,从中可以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天人合一”的建筑思想和理念。

        2.1 古场镇———“井水制火”

        上里古场镇街边的老店铺和房舍都是以木结构为主建造,古镇中的街道纵横排成一个“井”字形。寓意“井中有水、水火不容”,由此来寄托心愿:使小镇建筑免受火灾,小镇居民平安度日。这也是古镇最具特色的建筑艺术形态。

        2.2 古桥———二仙桥

        从古镇沿河上溯,隔着几十米就跨着一座桥,短短一公里的距离内,竟然有十余座古桥,而且无一造型相同。有拱桥、有石板桥、有石墩子、有单孔的、有7 孔的、有11 孔的……古时修桥是一个大工程,能如此密集地修建桥梁,可见历代上里的商路繁华。

        二仙桥在众多桥里非常具有代表性标志性建筑。它位于古镇西约200 米处的陇西河上,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清乾隆初第一、二次建成后均被洪水冲毁, 第三次再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 年)建成,这是一座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石拱桥,该桥为高卷拱单孔石桥,桥面两侧有石栏,正中雕刻龙头、龙尾,桥头坚一宝塔,正面浮雕神像和二仙桥三个大字,塔壁阴刻文字,记述了曾先后三次建桥过程,此桥与周围山峦、河水、田野相映有江南水乡美景之感。

        2.3 古塔

        古塔石牌坊是上里古镇的三大特色景致。古镇的古塔分为四大类:文峰塔、建桥塔、药王塔还有舍利塔。

        文峰塔又称字库塔,建于清同治五年。塔下有字纸炉,为上里古代官宦人家和文人燃烧字纸之用。舍利塔相传是隋文帝杨坚为感谢尼姑智仙对自己的抚养之恩, 诏令全国各座名山修建佛塔供奉智仙的舍利子。每一座古塔就是一页古镇的历史,细细翻开,能体味很多历史的悠远。

        2.4 古石牌坊

        古石牌坊在上里古镇地域之内共有三座:双节孝牌坊、九世同居坊和陈氏贞节坊。

        双节孝牌坊建于清道光十九年。清廷为褒扬韩家姑媳二人守节,敕建旌表节孝牌坊。该坊结构为四柱三间十二翼出檐多脊,镂空石雕彩绘,采用当地优质石英红砂岩石建造。通高11.25 米,进深3 米,基座宽7.8 米,出檐1.1 米。坊上图饰花纹、历史故事、戏曲坊面、匾额对联等,自然古朴, 镌工精细,造型灵巧,栩栩如生,一只只飞禽走兽扬威于坊上,一组组戏剧场景展现在画壁之间。石坊建成后施石青、石绿、石红、金箔等彩绘。

        位于古镇东陈家山犀牛望月处的“九世同居”和“陈氏节孝”石牌坊(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九世同居石牌坊,系陈氏家族自五代迁居上里,一直延至第九代,一家人口逾千,共聚一堂,在当代被誉为是中国汉族最大一个家庭,曾两次受到朝廷嘉奖而立家谱石坊。另一座因陈氏家族中一妇女守节,奉旨而建贞节坊。两座牌坊呈一字型排列,坊前30 米处立八轮双斗雕花石桅杆一对。

        2.5 古泉———白马泉

        白马泉位于白马寺内,始建于唐贞观元年,宋乾道元年诏封泉池为“渊泽侯”。地处龙头山麓的南丝绸古道旁,与天台山一脉相连,该泉是全国独具特色的十大恒温间隙泉之一,因起潮落潮均能听见马蹄的声音而得名。白马寺内现存的巨石石雕观音、唐代凿挖的古圣井尤为罕见,寺内还存有明代的钟亭、照壁、石雕兽、佛道两家的石刻香炉等。

        现在的白马寺观音大殿内所供“十八罗汉拜观音”的摩岩雕像就是唐代所塑,殿内那口泉就是“观音泉”,这也是中国佛教中唯一在大殿内有泉的建筑。

        2.6 古宅院———韩家大院

        昔日的“五家口”,如今仅有“韩家大院”尚有往日的恢弘。韩家大院,是清代官吏韩廷藩家的私邸,建成于道光四年(1824 年)。一个大院又分为了七个小院,真是天外有天,院中带院。最引人注目之处,则是里面精美灵动的木雕,窗花、门楣、过廊上比比皆是,可以细细品味。韩家其实不光银子多,顶子与“锭子”也不少。

        上里古镇保存完好的韩家建筑群有两处,一位于四家村,一位于古镇内。韩家大院位于上里镇四家村,始建于清道光四年前。该大院独具地方建筑特色, 采取穿斗式木结构青瓦屋面组成的四合天井古建筑群,接近地表处采用石墩做柱基,石板铺地和嵌镶地角坊。此种形式的建筑有较高的抗震和防潮性能,在雕刻装饰上:以门窗、桌台、墙壁隔板、栏板、檐枋、裙板、檐帘等,以变化无穷的民间雕刻艺术展现了淳朴的造型和浓郁的生活气息。通过匠人们丰富想象力以及独特造型手法,创作了千余幅精品,装饰在建筑物各个表面和室内陈设家具上。所有雕刻艺术品给人留下了民间装饰美的享受。这些精美的雕刻和绘画,内容丰富,表达的寓意多样,有喜庆、吉祥、富丽,也有褒扬节孝、劝世正俗等,地方风格明显,民俗情趣盎然,还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极具观赏和审美价值。

        三.上里古镇的乡村景观

        古镇的存在价值是以其完整的文化形态而出现的, 这一文化形态,不仅包括古建筑物、古朴的环境以及众多文物遗存这些凝固的、静止的事物,而且还包括世代生活在这些老房子里的古镇人传统的生存状态,即他们传统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文化方式。

        3.1 红军石刻

        1935 年6 月至1936 年2 月, 红一方面军经雅安在夹金山下的达维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一方面军继续北上,四方面军因受错误路线影响而南下。红军在上里境内驻扎期间,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成立名为“认真、德诚、紫光、崇安”等四个代号的政治部,并刻下七十多幅标语,如: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共产党是穷人的政党、赤化全川、红军是穷人的军队、红军是北上抗日的主力军等。红军离开后, 当地群众用石灰和泥土将其石刻标语覆盖保护起来,解放后又将其覆盖物去掉,使这批珍贵的革命文物又恢复原貌,成为今天对广大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实物教材,并形成一条“红军走廊”,是后人重走红军路,体味红军文化的理想所在。雅安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雅安市人民政府于1985 年7 月将红军石刻标语批准公布为雅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 年雅安市被命名为革命老区。

        3.2 古镇丰富的民俗风情

        逢年过节的时候,上里古镇上的居民会请戏班在戏楼唱戏,其中蕴涵着“万人共乐”的思想。具有传统民俗风情的上里古镇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年猪节旅游主题活动正式开幕。

        3.2.1 赶年猪节

        薄雾笼罩中的上里古镇就打破了往日的宁静, 家家户户都起了个大早,在自家的楼阁上挂中国结、红灯笼并贴上对联。在修整一新的古戏台边, 几个唱大戏的人已穿好了戏服, 正在紧张地化妆。10 点半在这里举行的年猪节。

        年猪祭天重现100 年前仪式。随着祭祀师手中的香火一比画,周围一下安静下来。“祈祷明年风调雨顺,祝福上里五谷丰登”,只见祭祀师口中念念有词,100 多年前上里古镇祭祀上苍的场面再现在人们面前。

        3.2.2 千人共吃年猪饭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1304/15220.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四川雅安名山县涌泉村抗震小学的设计理念

四川雅安观音阁历史文化街区规划

雅安芦山县地震过后城乡住房恢复重建之路

中西建筑艺术性格比较

解构主义建筑引论

人、水、建筑

浅析不一样的建筑艺术·不一样的城市文化

色彩心理

城市与建筑,不应当是遗憾的艺术

古老的表现图技法探究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