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
浅析不一样的建筑艺术·不一样的城市文化
栏目最新
- 大学与建筑
- 从日本直岛的建设过程联想中国当代建筑发展
- 美国建设工程施工与管理学科概述
- 梁思成在新中国的人际境遇
- 哈尔滨近代建筑风格:结构柱和装饰柱
- 唐代帝王陵墓建筑的三个特点
- 宋金时期晋东南建筑文化特点
- 汉武帝与汉代艺术设计
- 雅安市雨城区上里古镇的建筑艺术与乡村景观
- 倭马亚建筑流派:阿拉伯文化内涵在建筑艺术上的体现
网站最新
内容提示:十几年来,中国的城市建设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揭开了城市发展史的新篇章。整个中国就像个大工地,不断制造出各式各样的新建筑。以"日新月异"这句成语来形容城市面貌的变化是非常准确的。
【论文关键词】:建筑艺术;城市文化
【论文摘要】:十几年来,中国的城市建设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揭开了城市发展史的新篇章。整个中国就像个大工地,不断制造出各式各样的新建筑。以"日新月异"这句成语来形容城市面貌的变化是非常准确的。
建筑艺术古已有之,在那个性纷呈的辉煌时代,建筑艺术硕果累累,不同时代的建筑艺术显现出不同的风貌。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与经济、资讯与交通空前发展的时代,经历过国际主义风格洗礼的现代人已不仅仅满足于衣食住行的单纯的实用功能,建筑艺术的作用就是通过艺术品的有机整合,通过艺术与文化在规划、建筑、园林中所起的作用,提高整体环境尤其是城市环境的艺术与文化层次,营造内蕴历史文脉的艺术与文化氛围,使环境更好地为人服务,满足现代人对精神享受的更高的需求。而建筑艺术总体策划的作用则是制定建筑艺术品的总的主题,围绕其组织关于装饰内容、装饰艺术形式的建筑艺术品系统,使之与管理、规划、建筑、园林系统结为一个整体,使建筑艺术品的设置有的放矢。
1. 建筑在塑造城市形象中的作用
建筑在塑造城市形象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从单体建筑到建筑群,以及建筑群组成的区域,无论是研究其整体,或是分析其中的片断,都能读出城市的精神。城市的文化是可以用建筑来表达的。从明清遗留的建筑即可看到古都北京的风韵。紫禁城气势非凡,建筑群中轴线与城市中轴线重合,蔚为壮观,这里演出了多少悲壮的故事。胡同和四合院屋宇参差,古朴庄重,同样构成城市的人文风貌,渗透着历史感。19世纪至20世纪30年代,是上海近代城市发展的高潮,外滩建筑群和繁华的南京路街景充分展现了上海的城市魅力。30年代建造的国际饭店,高达24层,是当时远东最高的建筑,成为上海城市的标志。经过数十年的沉寂,到了90年代,上海再度崛起,建筑又为城市发展写下光辉的一页。上海今天的新建筑与近代建筑有一种内在的精神联系,它们以一种国际语言讲述关于现代大都市的思考。建筑文化在旅行中不断变异、发展。广州新建筑构成了崭新的、充满生机的空间形态,突出了城市的开放特色,预示新的文明浪潮的到来。
2. "折衷",将给城市带来危机
我们如果从城市的角度来看城市设计和建筑创作,又会觉得尚有不尽人意之处,常常存在不少遗憾。城市与建筑不应是遗憾的艺术,它们的遗憾将带来诸多问题,留下难以治愈的硬伤。比如广州、深圳的新建筑如何创造自己的意向空间,如何唤醒文化记忆,而不是复制香港建筑,我们似乎还没有很清楚的认识,还需更进一步的探索。另外,有些境外建筑设计是一种商业运作,与中国建筑师分一杯羹而已。为了商业目的,他们不惜采用"伪东方"的折衷主义设计来博取甲方的欢心,此类设计缺乏21世纪的新精神,将给城市带来潜在的危机。
3. 中国现代建筑艺术发展现状
由于社会的需求,现代城市建筑艺术策划正越来越成为一门新兴而富于生命力的学科。在世界范围来看,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无不注重城市文化艺术环境建设,它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形象,当我们来到巴黎、汉堡、纽约,都为它那既有传统文脉又有现代美感的市容所感动。城市建筑艺术空间的成功营造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城市建筑艺术所达到的高度已成为社会文明程度、社会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它是一个城市递与世人的一张艺术名片。在国际上,户外大型公共艺术通常为景观艺术,如大地艺术、纪念性大型构筑等,许多优秀的景观建筑艺术作品成为该地区或国家的标志之一。户内建筑艺术常常称为装饰艺术,如星级酒店、特定空间的艺术陈设系统等。 国际建筑艺术规划理论研究已发展成为以艺术设计综合生态学、环境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工程学等交叉学科的内涵丰富的应用理论研究系统。从中国社会情况来看,现代城市建筑艺术策划尚属初级阶段。由于中国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精神文明建设也加快了步伐,建筑艺术实践开始较前活跃,各地文化广场的相继建立就是明显的例子。继上海文化广场,北京文化广场,广州文化广场,杭州即将建成全国最大的文化广场,文化广场的建设是涉及面很广的,其中有功能与文化的综合,文化消费、文化教育熏陶、文化氛围的营造等等。在已建成的实例中有优有次。而绝大部分公共艺术实践处于零敲碎打的无序的个体状态,公共艺术策划系统理论研究更是空白。以北京为例,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中国的文化中心。数朝古都的熏染,数千年文化的积淀,北京这座文化名城有着不一般的东方气派;众多的大学,众多的文化精英,北京城思潮迭起,是中国文化的大舞台。由于缺乏总体的公共艺术策划,缺乏严格的公共艺术质量评判,一批劣质的城市雕塑已需拆除重建。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体现是北京最大的优势所在。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加入WTO进程的加快,预示着古老的中国将进一步打开国门,与国际接轨,与世界同步。对中国各大城市来说,这次又一起站到了一条新的起跑线上,在新的机遇来临之际,在通往世界的这场新的竞赛里,谁要拔得头筹,谁就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有先机。与前不同,这更是一场综合素质、文化实力的竞赛,城市文化环境是其中一颗极为重要的砝码。如何营造体现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文明传统,体现北京城市地域个性,体现新科技时代的北京城市历史新定位,如何营造北京国际新形象,现代城市文化环境系统策划已是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了。4. 中国现代建筑艺术发展趋势 ⑴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必然带动城市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现代建筑艺术主要发生地在各大中小城市,为城市环境建设服务,因此所形成的现代建筑艺术评判标准必然有着城市化的审美烙印; ⑵ 建筑艺术社会化的运营机制--如果我们从建筑艺术的角度看艺术史,通过对建筑艺术的历史梳理,通过探讨经济政治等社会各部类的发展对艺术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由古至今,艺术与文化从来都是整个社会完整系统的一部分,从不孤立存在于社会系统之外,同时艺术与文化在社会系统规划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既然从属于社会,担负着具体的社会实用功能,那么应该说现代建筑艺术活动也是社会活动,现代建筑艺术的运作机制必须服从经济规律、市场规律;
⑶ 建筑艺术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建筑艺术是介乎纯艺术与纯设计之间一门综合的边缘的新学科。在信息时代,纯艺术与纯设计越来越体现出一种融合的趋势,即设计艺术化--许多有着实用功能的设计作品能引起类似于人们观看艺术作品时产生的诗意的想象,艺术设计化--艺术家越来越多的应用新的媒介、混合媒介表达自我,学科交叉所形成的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正是这种趋势的集中体现。加之现代建筑艺术的目的与功能是复杂的,为政治宣传、为纪念活动、为商业需要等等,因而形式多样。
由此,设计不仅仅是一种具体的技术手段,而是一种文化--设计文化;艺术再也不高高在上、远离人群,而与社会互动--源于社会,将美与真普及社会;建筑艺术家更积极地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参与到创造人类大环境的伟大事业中来。一个城市犹如一个人,如何能让初来乍到的客人们对这座城市着迷,让他们一见难忘、再来再留,城市文化环境是予人第一印象最直观的风景线。让我们共同关注公共艺术这古老而新兴的学科,让我们共同来关注城市文化环境建设,做好这张城市艺术文化名片,营造既饱含中国传统意蕴、富于城市地域个性,同时又符合现代实用功能的诗意的城市公共艺术新空间,让我们象我们辉煌的祖先一样艺术地生活!
参考文献
[1] 朱焰, 杨君顺. 设计心理诉求的非理性[J]. 电影评介,2006,20.
[2] 扈万泰. 总体城市设计再思考[A]. 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册)[C]. 2006.
[3] 张华. 城市住区的人性化空间初探[A]. 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 2005.
[4] 于东玖, 吴晓莉. 设计中易用性原则与情感的关系[J]. 包装工程, 2006,06.
[5] 衣学慧, 樊俊喜, 刘新燕. 城市园林夜景观初探[J].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03.
[6] 王晓艳. 人性化的居住区户外环境设计研究[D]. 郑州大学, 2003. 来源: 《建筑中文网》.
【论文摘要】:十几年来,中国的城市建设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揭开了城市发展史的新篇章。整个中国就像个大工地,不断制造出各式各样的新建筑。以"日新月异"这句成语来形容城市面貌的变化是非常准确的。
建筑艺术古已有之,在那个性纷呈的辉煌时代,建筑艺术硕果累累,不同时代的建筑艺术显现出不同的风貌。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与经济、资讯与交通空前发展的时代,经历过国际主义风格洗礼的现代人已不仅仅满足于衣食住行的单纯的实用功能,建筑艺术的作用就是通过艺术品的有机整合,通过艺术与文化在规划、建筑、园林中所起的作用,提高整体环境尤其是城市环境的艺术与文化层次,营造内蕴历史文脉的艺术与文化氛围,使环境更好地为人服务,满足现代人对精神享受的更高的需求。而建筑艺术总体策划的作用则是制定建筑艺术品的总的主题,围绕其组织关于装饰内容、装饰艺术形式的建筑艺术品系统,使之与管理、规划、建筑、园林系统结为一个整体,使建筑艺术品的设置有的放矢。
1. 建筑在塑造城市形象中的作用
建筑在塑造城市形象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从单体建筑到建筑群,以及建筑群组成的区域,无论是研究其整体,或是分析其中的片断,都能读出城市的精神。城市的文化是可以用建筑来表达的。从明清遗留的建筑即可看到古都北京的风韵。紫禁城气势非凡,建筑群中轴线与城市中轴线重合,蔚为壮观,这里演出了多少悲壮的故事。胡同和四合院屋宇参差,古朴庄重,同样构成城市的人文风貌,渗透着历史感。19世纪至20世纪30年代,是上海近代城市发展的高潮,外滩建筑群和繁华的南京路街景充分展现了上海的城市魅力。30年代建造的国际饭店,高达24层,是当时远东最高的建筑,成为上海城市的标志。经过数十年的沉寂,到了90年代,上海再度崛起,建筑又为城市发展写下光辉的一页。上海今天的新建筑与近代建筑有一种内在的精神联系,它们以一种国际语言讲述关于现代大都市的思考。建筑文化在旅行中不断变异、发展。广州新建筑构成了崭新的、充满生机的空间形态,突出了城市的开放特色,预示新的文明浪潮的到来。
2. "折衷",将给城市带来危机
我们如果从城市的角度来看城市设计和建筑创作,又会觉得尚有不尽人意之处,常常存在不少遗憾。城市与建筑不应是遗憾的艺术,它们的遗憾将带来诸多问题,留下难以治愈的硬伤。比如广州、深圳的新建筑如何创造自己的意向空间,如何唤醒文化记忆,而不是复制香港建筑,我们似乎还没有很清楚的认识,还需更进一步的探索。另外,有些境外建筑设计是一种商业运作,与中国建筑师分一杯羹而已。为了商业目的,他们不惜采用"伪东方"的折衷主义设计来博取甲方的欢心,此类设计缺乏21世纪的新精神,将给城市带来潜在的危机。
3. 中国现代建筑艺术发展现状
由于社会的需求,现代城市建筑艺术策划正越来越成为一门新兴而富于生命力的学科。在世界范围来看,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无不注重城市文化艺术环境建设,它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形象,当我们来到巴黎、汉堡、纽约,都为它那既有传统文脉又有现代美感的市容所感动。城市建筑艺术空间的成功营造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城市建筑艺术所达到的高度已成为社会文明程度、社会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它是一个城市递与世人的一张艺术名片。在国际上,户外大型公共艺术通常为景观艺术,如大地艺术、纪念性大型构筑等,许多优秀的景观建筑艺术作品成为该地区或国家的标志之一。户内建筑艺术常常称为装饰艺术,如星级酒店、特定空间的艺术陈设系统等。 国际建筑艺术规划理论研究已发展成为以艺术设计综合生态学、环境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工程学等交叉学科的内涵丰富的应用理论研究系统。从中国社会情况来看,现代城市建筑艺术策划尚属初级阶段。由于中国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精神文明建设也加快了步伐,建筑艺术实践开始较前活跃,各地文化广场的相继建立就是明显的例子。继上海文化广场,北京文化广场,广州文化广场,杭州即将建成全国最大的文化广场,文化广场的建设是涉及面很广的,其中有功能与文化的综合,文化消费、文化教育熏陶、文化氛围的营造等等。在已建成的实例中有优有次。而绝大部分公共艺术实践处于零敲碎打的无序的个体状态,公共艺术策划系统理论研究更是空白。以北京为例,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中国的文化中心。数朝古都的熏染,数千年文化的积淀,北京这座文化名城有着不一般的东方气派;众多的大学,众多的文化精英,北京城思潮迭起,是中国文化的大舞台。由于缺乏总体的公共艺术策划,缺乏严格的公共艺术质量评判,一批劣质的城市雕塑已需拆除重建。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体现是北京最大的优势所在。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加入WTO进程的加快,预示着古老的中国将进一步打开国门,与国际接轨,与世界同步。对中国各大城市来说,这次又一起站到了一条新的起跑线上,在新的机遇来临之际,在通往世界的这场新的竞赛里,谁要拔得头筹,谁就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有先机。与前不同,这更是一场综合素质、文化实力的竞赛,城市文化环境是其中一颗极为重要的砝码。如何营造体现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文明传统,体现北京城市地域个性,体现新科技时代的北京城市历史新定位,如何营造北京国际新形象,现代城市文化环境系统策划已是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了。4. 中国现代建筑艺术发展趋势 ⑴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必然带动城市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现代建筑艺术主要发生地在各大中小城市,为城市环境建设服务,因此所形成的现代建筑艺术评判标准必然有着城市化的审美烙印; ⑵ 建筑艺术社会化的运营机制--如果我们从建筑艺术的角度看艺术史,通过对建筑艺术的历史梳理,通过探讨经济政治等社会各部类的发展对艺术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由古至今,艺术与文化从来都是整个社会完整系统的一部分,从不孤立存在于社会系统之外,同时艺术与文化在社会系统规划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既然从属于社会,担负着具体的社会实用功能,那么应该说现代建筑艺术活动也是社会活动,现代建筑艺术的运作机制必须服从经济规律、市场规律;
⑶ 建筑艺术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建筑艺术是介乎纯艺术与纯设计之间一门综合的边缘的新学科。在信息时代,纯艺术与纯设计越来越体现出一种融合的趋势,即设计艺术化--许多有着实用功能的设计作品能引起类似于人们观看艺术作品时产生的诗意的想象,艺术设计化--艺术家越来越多的应用新的媒介、混合媒介表达自我,学科交叉所形成的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正是这种趋势的集中体现。加之现代建筑艺术的目的与功能是复杂的,为政治宣传、为纪念活动、为商业需要等等,因而形式多样。
由此,设计不仅仅是一种具体的技术手段,而是一种文化--设计文化;艺术再也不高高在上、远离人群,而与社会互动--源于社会,将美与真普及社会;建筑艺术家更积极地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参与到创造人类大环境的伟大事业中来。一个城市犹如一个人,如何能让初来乍到的客人们对这座城市着迷,让他们一见难忘、再来再留,城市文化环境是予人第一印象最直观的风景线。让我们共同关注公共艺术这古老而新兴的学科,让我们共同来关注城市文化环境建设,做好这张城市艺术文化名片,营造既饱含中国传统意蕴、富于城市地域个性,同时又符合现代实用功能的诗意的城市公共艺术新空间,让我们象我们辉煌的祖先一样艺术地生活!
参考文献
[1] 朱焰, 杨君顺. 设计心理诉求的非理性[J]. 电影评介,2006,20.
[2] 扈万泰. 总体城市设计再思考[A]. 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册)[C]. 2006.
[3] 张华. 城市住区的人性化空间初探[A]. 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 2005.
[4] 于东玖, 吴晓莉. 设计中易用性原则与情感的关系[J]. 包装工程, 2006,06.
[5] 衣学慧, 樊俊喜, 刘新燕. 城市园林夜景观初探[J].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03.
[6] 王晓艳. 人性化的居住区户外环境设计研究[D]. 郑州大学, 2003. 来源: 《建筑中文网》.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903/12666.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