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
《土木工程概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探讨
栏目最新
- 大学与建筑
- 从日本直岛的建设过程联想中国当代建筑发展
- 美国建设工程施工与管理学科概述
- 梁思成在新中国的人际境遇
- 哈尔滨近代建筑风格:结构柱和装饰柱
- 唐代帝王陵墓建筑的三个特点
- 宋金时期晋东南建筑文化特点
- 汉武帝与汉代艺术设计
- 雅安市雨城区上里古镇的建筑艺术与乡村景观
- 倭马亚建筑流派:阿拉伯文化内涵在建筑艺术上的体现
网站最新
内容提示:《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但是又不能仅仅当作专业入门课来看待,针对这门课程的教与学该如何应对,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磨合和思索的过程。概论课程当中涉及的面非常广,安排的课时又很有限,本文重点探讨如何应重视对这门课的教学、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做了初步探讨。
1. 提高对土木工程概论教学的重视
1.1 对土木工程概论的错误认识
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教师存在这样一个片面认识:《土木工程概论》仅仅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入门课,是一门专业思想教育课程,其作用仅仅是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概貌”,激发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参考《建筑中文网》)
1.2 “大土木”历史背景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坚持拓宽专业口径、增强适应性原则,专业主要按学科划分,使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宽广的适应性。教育部按照“大专业、宽口径”的指导思想,于1998年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新目录的颁布使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土木工程专业正式规范于“大土木”的框架。
现今的“大土木”包括了原来的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矿井工程、城镇建设、工业设备安装工程、涉外建筑工程等专业,但新的土木工程专业并不是以前土木工程相关专业的简单归并与重复,而是更高意义上的整合与扩展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再一次体现,是当今科技进步所要求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创新性发展。
1.3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开设的意义
在此“大土木”历史背景下,结合国内外专业调研以及教育部的专业目录调整,开设《土木工程概论》专业基础课程显然具有重要意义。新的土木工程专业目录的实施,迫切需要向学生介绍“大土木”的总体情况,以纠正他们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片面认识(大部分学生认为土木工程就是建筑工程)。所以教育部要求: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土木工程概论的重要性,学校应适当地资助相关的教研教改项目,并且配备对土木工程有着较深刻认识且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来讲授这门课。
1.3.1 课程定位
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给予该课程的定位是:《土木工程概论》是必修课程[1],是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建设立足于“大土木”的理念。不断动态扩充的教学资源、持续开展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提倡教师因材施教和创造性的教学工作;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情景设计和构建立体化的学生自学体系,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了平台。
本课程主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土木工程所涉及领域的内容、方法、成就和发展情况,从学科概论的视角了解土木工程的综合性、社会性及其在技术、经济与管理方面的统一性,初步构建专业基础;二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清晰和逻辑的工程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在进行工程教育的过程中,初步树立专业思想和工程方法,为今后的继续研究深造打下基础。打下宽专业基础,增强就业适应性和灵活性,同时为后续研究深造打下专业基础。
1.3.2 课程性质
土木工程概论是具有土木工程各门专业课程的入门性质的课程,又是建立大土木工程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基本知识的基础课,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认识土木工程的专业范畴;初步建立解决问题的工程方法;从工科结合管理、经济、法律法规个角度掌握各类土木建筑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学习相关的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能应用土木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对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定性分析[2]。
2 丰富完善教学内容
2.1 重视教材选择
教材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目前大多数院校已采用全面学分制教学模式,旨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这就要求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兴趣爱好、就业要求,给他们选择专业和相关课程以较大的空间,并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因材施教。
因为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院校较多,不同的院校采用了不同的土木工程概论教材,不同版本的教材(约有20多个版本)在内容上大致相同,但在具体的编写思想、难易程度、主体风格上并不完全一致,有的教材虽然内容较丰富,既详细介绍了土木工程的历史成就又花大量篇幅指明土木工程的主要发展方向,但在内容组织安排上过于繁杂,思路不清晰,难以整理和引导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思路;或者内容过于深奥,把后续专业课程中的知识进行了介绍;或者教材内容比较陈旧,不能反映当今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因为土木工程建设发展速度很快,特别是国内,无论是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还是特长隧道和地下工程的结构型式、施工工艺以及建筑材料的发展都是日新月异的。
所以,选择教材十分重要:尽量选用内容浅显易懂、条理清晰、图文并茂,着重以介绍土木工程的基本知识为重点的教材,同时,在教学中应尽量采用最新版的教材。
2.2 丰富更新教学内容
《 土木工程概论》是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各专业必修的基础课,教学内容涉及到土木工程各个领域,内容庞大而复杂,包括各类土木工程结构以及施工、管理、监理、经济和计算机应用等多方面的内容,涉及到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结构、建筑工程、地下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工程、铁路工程、港口工程、飞机场工程、给排水工程、抗灾减灾工程等学科,主要讲述本学科主要内容、最新研究成果、最新研究动态、发展方向等内容。
随着近年来科技的飞速发展,新的内容不断充实,许多内容在教材中已经不能涵盖,并与该门课程授课时数相对较少形成了矛盾。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他们真正需要的知识,就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坚持学校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教师应认真研读国内外高校同行的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办学特色,全面且有重点的整理了教学内容,真正做到教学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重点内容与整体知识框架相协调。力争信息内容丰富而不烦琐、新颖而不离纲。
《土木工程概论》教学内容涉及到土木工程各个领域,内容庞大而复杂,为追踪学科发展的前言,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需要每隔2-3年就要修改一次教学大纲和更换一次教材,年年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交通土建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适时增加了交通土建工程;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增加了计算机技术应用这一部分内容;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适时增加了地震灾害内容。
3. 提高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近年来,《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无论广度还是深度都有巨大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传授足够的知识信息。为适应新时代的教学形势,提高教学质量,承担本课程的教师应坚持于时俱进、务实发展的精神,积极进行课程改革与创新。
3.1 坚持理论联系实践教学理念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水平与科研水平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任课教师没有丰富的科研经历和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仅靠一本教材难以胜任高水平教学要求[3]。
坚持实践性教学,注重工程现场资料建设。在讲述基础工程、钢筋加工工程、地材工程、装饰工程、CL结构、滑膜施工工艺等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土木工程实践活动,注意观察和搜集现场第一手资料。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贯通,不仅能使学生全面、直观、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而且有助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3.2 坚持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逐步尝试和不断完善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5],包括在讲授重点理论概念时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有针对性组织课堂讨论,以及针对争议问题进行课外研究等。为了发挥主讲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主讲教师在讲课前先作精心准备,确定启发讨论的重点、计划和步骤,以便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氛围和取得预期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讨论课题从网上、图书馆进行资料查询,以求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更加深入和牢固的理解。
3.3 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方面,本课程组教师历来重要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主讲教师恰当的应用多媒体、电视录像、专题短片、专题讲座、动漫演示、投影、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图像、声音、文字三者有机结合,把教学内容鲜活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4]。
1.1 对土木工程概论的错误认识
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教师存在这样一个片面认识:《土木工程概论》仅仅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入门课,是一门专业思想教育课程,其作用仅仅是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概貌”,激发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参考《建筑中文网》)
1.2 “大土木”历史背景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坚持拓宽专业口径、增强适应性原则,专业主要按学科划分,使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宽广的适应性。教育部按照“大专业、宽口径”的指导思想,于1998年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新目录的颁布使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土木工程专业正式规范于“大土木”的框架。
现今的“大土木”包括了原来的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矿井工程、城镇建设、工业设备安装工程、涉外建筑工程等专业,但新的土木工程专业并不是以前土木工程相关专业的简单归并与重复,而是更高意义上的整合与扩展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再一次体现,是当今科技进步所要求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创新性发展。
1.3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开设的意义
在此“大土木”历史背景下,结合国内外专业调研以及教育部的专业目录调整,开设《土木工程概论》专业基础课程显然具有重要意义。新的土木工程专业目录的实施,迫切需要向学生介绍“大土木”的总体情况,以纠正他们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片面认识(大部分学生认为土木工程就是建筑工程)。所以教育部要求: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土木工程概论的重要性,学校应适当地资助相关的教研教改项目,并且配备对土木工程有着较深刻认识且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来讲授这门课。
1.3.1 课程定位
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给予该课程的定位是:《土木工程概论》是必修课程[1],是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建设立足于“大土木”的理念。不断动态扩充的教学资源、持续开展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提倡教师因材施教和创造性的教学工作;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情景设计和构建立体化的学生自学体系,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了平台。
本课程主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土木工程所涉及领域的内容、方法、成就和发展情况,从学科概论的视角了解土木工程的综合性、社会性及其在技术、经济与管理方面的统一性,初步构建专业基础;二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清晰和逻辑的工程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在进行工程教育的过程中,初步树立专业思想和工程方法,为今后的继续研究深造打下基础。打下宽专业基础,增强就业适应性和灵活性,同时为后续研究深造打下专业基础。
1.3.2 课程性质
土木工程概论是具有土木工程各门专业课程的入门性质的课程,又是建立大土木工程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基本知识的基础课,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认识土木工程的专业范畴;初步建立解决问题的工程方法;从工科结合管理、经济、法律法规个角度掌握各类土木建筑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学习相关的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能应用土木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对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定性分析[2]。
2 丰富完善教学内容
2.1 重视教材选择
教材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目前大多数院校已采用全面学分制教学模式,旨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这就要求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兴趣爱好、就业要求,给他们选择专业和相关课程以较大的空间,并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因材施教。
因为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院校较多,不同的院校采用了不同的土木工程概论教材,不同版本的教材(约有20多个版本)在内容上大致相同,但在具体的编写思想、难易程度、主体风格上并不完全一致,有的教材虽然内容较丰富,既详细介绍了土木工程的历史成就又花大量篇幅指明土木工程的主要发展方向,但在内容组织安排上过于繁杂,思路不清晰,难以整理和引导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思路;或者内容过于深奥,把后续专业课程中的知识进行了介绍;或者教材内容比较陈旧,不能反映当今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因为土木工程建设发展速度很快,特别是国内,无论是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还是特长隧道和地下工程的结构型式、施工工艺以及建筑材料的发展都是日新月异的。
所以,选择教材十分重要:尽量选用内容浅显易懂、条理清晰、图文并茂,着重以介绍土木工程的基本知识为重点的教材,同时,在教学中应尽量采用最新版的教材。
2.2 丰富更新教学内容
《 土木工程概论》是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各专业必修的基础课,教学内容涉及到土木工程各个领域,内容庞大而复杂,包括各类土木工程结构以及施工、管理、监理、经济和计算机应用等多方面的内容,涉及到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结构、建筑工程、地下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工程、铁路工程、港口工程、飞机场工程、给排水工程、抗灾减灾工程等学科,主要讲述本学科主要内容、最新研究成果、最新研究动态、发展方向等内容。
随着近年来科技的飞速发展,新的内容不断充实,许多内容在教材中已经不能涵盖,并与该门课程授课时数相对较少形成了矛盾。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他们真正需要的知识,就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坚持学校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教师应认真研读国内外高校同行的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办学特色,全面且有重点的整理了教学内容,真正做到教学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重点内容与整体知识框架相协调。力争信息内容丰富而不烦琐、新颖而不离纲。
《土木工程概论》教学内容涉及到土木工程各个领域,内容庞大而复杂,为追踪学科发展的前言,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需要每隔2-3年就要修改一次教学大纲和更换一次教材,年年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交通土建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适时增加了交通土建工程;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增加了计算机技术应用这一部分内容;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适时增加了地震灾害内容。
3. 提高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近年来,《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无论广度还是深度都有巨大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传授足够的知识信息。为适应新时代的教学形势,提高教学质量,承担本课程的教师应坚持于时俱进、务实发展的精神,积极进行课程改革与创新。
3.1 坚持理论联系实践教学理念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水平与科研水平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任课教师没有丰富的科研经历和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仅靠一本教材难以胜任高水平教学要求[3]。
坚持实践性教学,注重工程现场资料建设。在讲述基础工程、钢筋加工工程、地材工程、装饰工程、CL结构、滑膜施工工艺等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土木工程实践活动,注意观察和搜集现场第一手资料。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贯通,不仅能使学生全面、直观、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而且有助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3.2 坚持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逐步尝试和不断完善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5],包括在讲授重点理论概念时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有针对性组织课堂讨论,以及针对争议问题进行课外研究等。为了发挥主讲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主讲教师在讲课前先作精心准备,确定启发讨论的重点、计划和步骤,以便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氛围和取得预期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讨论课题从网上、图书馆进行资料查询,以求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更加深入和牢固的理解。
3.3 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方面,本课程组教师历来重要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主讲教师恰当的应用多媒体、电视录像、专题短片、专题讲座、动漫演示、投影、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图像、声音、文字三者有机结合,把教学内容鲜活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4]。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1110/15105.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