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20年中国区域发展将呈现六大新格局
- 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 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 雅安芦山县地震过后城乡住房恢复重建之路
- 四川雅安观音阁历史文化街区规划
- 养老社区的规划问题、规划原则和设计建议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型城镇化道路解析及其城乡规划体系构建探索
-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发展途径研究
- 长三角小城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
-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新型城镇化战略
- 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的互动发展机制
内容提示:6月27日,参加第一届长株潭三市党政领导联席会议暨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研讨会的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接受了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采访,他指出,未来20年是中国区域经济变化最剧烈的时期,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经济将呈现六大新格局。
6月27日,参加第一届长株潭三市党政领导联席会议暨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研讨会的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接受了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采访,他指出,未来20年是中国区域经济变化最剧烈的时期,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经济将呈现六大新格局。(参考《建筑中文网》)
格局之一:东西部经济差距扩大,人均收入差距可望缩小
肖金成认为,随着进一步的对外开放,沿海地带仍将是投资的热点地区。东西部的经济差距将日益扩大。首先,从石油、铁矿、粮食、棉花等重要资源的供给来看,国内的储量不足。而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具有投资大、周期长、投资回收慢等特点,勘察开发和生产的成本高,海外进口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仍具有较大的竞争力。我国的产业结构将偏重于制造业而非采掘业、产业布局将较多地偏重于接近国际资源的沿海地带。其次,沿海地带的产业密集度高,企业之间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分工关系,以降低生产成本。再次,沿海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相对较低。西部建设所需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往往高出沿海城市好几倍,这自然会影响到对西部投资的经济效果。另外,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国土面积小,社会管理成本低。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管理水平明显低于东部沿海,社会管理成本相对较高。
与此相关的另一个重要趋势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人口向沿海地区流动,人均收入水平会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人均收入差距有望缩小。首先,国家每年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其次,财政转移支付和用于改善生态环境的资金也会不断增加。政府投资的倾斜有利于提高西部地区人民收入的提高。东西合作的加强、城市规模的扩大、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及企业活力的提高,不仅能够增加就业,而且能够提高工资水平。随着全国劳动力市场的建立,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和人口将随着东部地区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向东部地区流动。西部地区人口可能出现减少的趋势。“分子”增加,“分母”减少,人均收入必然增加,相应东部地区的“分子”“分母”同比例增加,因此二者的差距有望缩小。
格局之二:三大城市群继续主导中国经济发展
肖金成说,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的显著特征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新世纪伊始,随着中国加入WTO,跨国公司大举登陆中国,三大城市群成为跨国公司首选之地。长三角在上海的辐射带动下,外资增长迅速,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出口加工基地。未来20年,长三角的腹地将继续扩大,浙江全部、江苏大部分地区、安徽一部分地区都将进入上海都市圈。珠三角地区将和香港、澳门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其优势更大,辐射力更强。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各大城市特色和优势十分明显,互补作用强,北京具有政治、文化和高科技的优势,天津具有港口和制造业的优势,石家庄具有商贸业的优势。一旦突破行政的藩篱,发展的潜力就会迅速释放出来。可以肯定,三大城市群在未来20年仍将主导中国经济的发展,其他地区都难以望其项背。
格局之三:一大批中等城市成长为大城市,新的城市群不断涌现
肖金成认为,随着城市化战略的实施和城市建设方针的改变,抑制大城市发展的诸多因素将不复存在,大城市的发展速度将大大加快。中等城市最有发展潜力,且多是区域经济的中心,随着户籍制度的根本变革和市场化的推进,许多中等城市将迅速成长为大城市。到2020年,我国100万人以上的城市数量将超过100座,50万人以上的城市数量将超过200座。绝大多数的地区级城市都将跻身于大城市的行列。
各省范围内都将形成多个经济中心,各省的经济中心有可能与行政中心出现偏离,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各省区会逐步改变省内单一经济中心的格局,逐步发展起一批新的经济增长极。在此趋势下,新的城市群将不断涌现。目前,已初露端倪的有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大大小小的城市群和产业带将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并对“诸侯经济”形成冲击。
来源: 《建筑中文网》.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607/4932.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