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关于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思考

收录时间:2007-01-02 10:35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碧森尤信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促进中部崛起,是进入21世纪中央做出的统筹全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有效落实中央部署的需要,必须准确认识中部问题的实质,从战略层次上思考促进中部崛起。

延伸阅读:中央 区域经济 战略 战略部 社会发展

    促进中部崛起,是进入21世纪中央做出的统筹全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有效落实中央部署的需要,必须准确认识中部问题的实质,从战略层次上思考促进中部崛起。(参考《建筑中文网

    一、促进中部崛起是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地区协调发展的需要

    1.在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地区差距日益成为最引人关注的社会矛盾之一,抑制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改革开放之后,鉴于国内外环境发生的变化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中国选择了非均衡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其核心内容是通过给予沿海地区优惠政策、允许和鼓励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方面进行大胆创新,促进沿海地区率先发展。随着这一战略的实施,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整体上不断下降;另一方面,东部与东北、中部和西部人均GDP水平的差距不断扩大。

    地区差距的扩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鉴于此,在上个世纪末,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的思想,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2003年,提出了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2004年提出了促进中部崛起战略。中央相继提出这三大战略,回应了社会关于地区差距扩大的关注,其主要目的之一便是抑制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

    2.国际竞争的加剧,必然要求东部地区必须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也必然要求产业在空间上进行重新布局。东部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2004年,按货源地划分,东部外贸出口占全国的80%以上。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东部的出口产品结构不断升级,但是,到目前为止,东部地区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产品的低价格上,而这种低价格不是源于生产率的高水平,而是源于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价格的低水平。面对发达国家逐步筑高的贸易壁垒,面对国际上日益增多的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面对沿海地区资源和劳动力价格的上扬,东部参与国际竞争的模式必须转变,必须由主要依靠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转变到主要依靠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上来。

    东部要升级产业结构,必然要为那些不再适宜于在沿海地区生存和发展的产业寻求新的空间。东北、中部、西部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劳动力价格水平低。东北、中部和西部的要素组合条件,决定了这些地区必然成为东部产业转移的目的区域。

    3.20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增强了国家整体经济实力,扩大了国民财富总量,为协调地区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物质条件。经过20多年的发展,虽然中国仍然不甚富裕,人均GDP刚刚突破1000美元,尚处于世界上中低收入国家的行列,但国家整体实力已远远高于改革初期,中央政府所掌握的物质手段也已远非改革初期可比。国民财富的增长,显著地增强了国家协调地区发展的能力,扩大了国家在促进地区协调发展方面的作用空间,使国家无论在支持欠发达地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方面,还是在支持欠发达地区政府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方面,都有了强大的物质保障。在这种条件下,过去一些受物质条件限制只能束之高阁的战略或规划,现在都有可能付诸实施,国家启动西部大开发等三大战略恰逢其时。

    二、促进中部崛起必须着眼于解决综合性、系统性问题

    无论是西部、东北,还是中部,都是人口和地域大区,其经济社会发展均存在着相互交织的复杂的结构性矛盾。尽管三大板块结构特征不完全一样,但是由于其农业人口比重均在50%以上,总体上说,都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时期。这决定了它们的发展都是一项综合而系统的工程。然而,由于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面临不同的紧迫性课题,三大板块发展战略的实施通常具有不同的始点和着力点。

    1.开发的长期性、艰巨性决定了西部大开发必须从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开始。西部地区国土总面积688.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6%;人口3亿7千多万(2004年,下同),占全国的28.7%.西部的自然和经济社会主要特征是:(1)自然条件恶劣,聚集了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村绝对贫困人口;(2)在四大板块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大,消除“二元结构”的任务最为艰巨;(3)文化结构多元,居住着中国50多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80%以上;(4)地广人稀,地区之间经济联系不便;(5)地处长江、黄河等多条重要河流的上游,生态地位重要,关系到整个中国的生态安全;(6)能源、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远景。

    以上诸特征决定了:(1)西部开发比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需要更长的时间,面临的任务也更艰巨,需要打好基础;(2)西部开发最紧迫的任务是解决当地居民的生存问题,必须从改善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消除绝对贫困开始;(3)西部开发必须把生态建设作为其重要内容。

    2.体制性障碍的严重性决定了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必须以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国有资产的重组为突破口。东北地区国土总面积78.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8.2%;人口近1亿1千万,占全国的8.3%.东北的自然和经济社会主要特征是:(1)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良好;(2)在四大板块中,乡村人口比重最低;(3)分布着众多的老工业城市,一些资源型城市的持续发展面临资源枯竭的挑战;(4)产业基础好,人才储备多,基础设施体系比较完善,经济起飞具备物质条件;(5)国有企业地位重要,面临的结构性问题突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滞后,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其自身的发展,也严重地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以上诸特征决定了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必须首先消除体制性障碍,必须把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国有资产的重组作为突破口。

    3.与全国经济结构较强的一致性决定了中部崛起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叠性,决定了促进中部崛起必须着眼于解决综合性、系统性的问题。

    中部地区国土总面积102.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0.7%;人口3亿6千多,占全国的28.2%.中部的自然和经济社会主要特征是:(1)地处中国中心地带,既可承东启西,又可连南接北;(2)土地肥沃,气候条件优良,农业开发比较早,是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剩余农副产品输出基地;(3)传统文化积淀比较深厚,重农、抑工、轻商的思想观念影响较深,历史上政治动荡多,往往是农民革命的发起之地;(4)现代产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在一些区域形成了规模不等的产业集群;(4)人口稠密,区内外经济联系较为方便,产业成长容易获得市场支撑;(5)农业人口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二元结构”矛盾依然突出,但其严重性弱于西部;(6)绝对贫困已基本消灭,生存问题已基本解决,发展问题已摆在优先位置。

    揆诸中部的各主要特征,并与其他三大板块相比,可以认为,中部最主要的特征在于其与全国的经济社会结构(指“二元结构”)具有最强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表明,中部崛起与中国现代化进程具有高度的重叠性,中部面临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中国面临的问题,中部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中国问题的解决。在发展方面,中国的问题是消除“二元结构”实现经济社会转型的问题;因而中部的问题其实也是消除“二元结构”实现经济社会转型的问题。这决定了促进中部崛起没有“抓手”和“牛鼻子”,一开始就必须着眼于解决综合性、系统性的问题。

    三、中部问题的实质是通过加快中部地区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实现全国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一方面,实现全国地区经济协调发展,要求加快中部发展,中部崛起要服从于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部署;另一方面,现阶段中部崛起面临着与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不同的突出矛盾,要把工业化、城市化作为中部崛起战略的核心内容。

    从前者出发,促进中部崛起重在培养21世纪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群。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一直是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地区。进入新的世纪,依然需要发挥东部在经济增长中的“龙头”作用。但是,由于东部生产要素价格正在呈现上升之势,经济增长需要更多的“增长极”来带动,而中部由于其特殊的区位和起飞条件的日益具备,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增长重心转移的方向之一。

    从前者出发,促进中部崛起还重在创造21世纪中国产业发展的新空间。进入新的世纪,中国要参与国际竞争,依然主要依赖东部地区。东部要参与国际竞争,必须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必须将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其他地区转移。而产业在空间上的转移需要一定的条件,主要是产业移入地必须具有产业成长所需要的优良的商业环境。这种环境不仅决定于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的高低,而且还决定于基础设施体系的完善与否,以及制度环境的优劣。因此,构建产业发展的适宜空间是促进中部崛起的题中应有之义。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701/6570.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未来20年中国区域发展将呈现六大新格局

浅论电线电缆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空间权探讨

中央空调系统中空气清洁灭病毒病菌装置研究成果简介

建筑业如何成为实实在在的支柱产业

集成化建筑设计系统

中央空调系统及其安装施工浅析

北京提五色之都设计方案王府井拟建中央公园

中央施工企业体制改革难点与对策

谈北京城市交通发展战略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