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
建筑类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专业基础课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栏目最新
- 大学与建筑
- 从日本直岛的建设过程联想中国当代建筑发展
- 美国建设工程施工与管理学科概述
- 梁思成在新中国的人际境遇
- 哈尔滨近代建筑风格:结构柱和装饰柱
- 唐代帝王陵墓建筑的三个特点
- 宋金时期晋东南建筑文化特点
- 汉武帝与汉代艺术设计
- 雅安市雨城区上里古镇的建筑艺术与乡村景观
- 倭马亚建筑流派:阿拉伯文化内涵在建筑艺术上的体现
网站最新
内容提示:在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情况下,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高校教师面前的新课题。本文主要论述建筑类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中的一些做法与经验。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采用先进电子信息技术,实现自动监控、自动管理信息资料和对用户提供优良信息服务的智能化建筑越来越多。智能建筑大量采用先进的建筑电气设备和高新技术,这对电气专业课程的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只有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将教学内容与实际需要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使电气专业课程建设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满足智能建筑的发展要求。(参考《建筑中文网》)
1 努力实践“教育创新,与时俱进”方针
这几年,我一直承担“电路”和“模拟电子技术”两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学习这两门课的效果如何,对学习其他专业课和今后的发展影响很大。由于这两门课很抽象且理论性较强,并且近几年专业调整和教学改革使这两门课程的学时有所缩减,教材中又不断增加了新内容、新知识点,给任课教师带来很大压力。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相继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了大胆改进和调整。
1.1 教学内容的改革要把坚持和发展结合起来
不断地充实、更新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和进行教学改革的关键。如果不及时学习和掌握专业前沿科学技术,不及时学习了解科技信息,不及充实和更新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将会出现教学与工程实际相脱节的问题,教学内容不能反映当前科技发展水平,也满足不了智能建筑的需要。教学改革应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坚持科学性、系统性、超前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充实、更新和提高,在深度、广度、科学性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狠下功夫,及时更新那些内容陈旧和脱离实际的内容,使教材内容始终能反映本学科的专业特点和学术水平。在“电路”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内容的改革中,应简单介绍学生已在数学和物理学上学过的重复内容;重点阐明结论,少讲或不讲复杂的证明、推理过程。坚持基本理论、基本原理不变的原则,根据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结合实际,充分利用信息传媒,及时给学生介绍与本专业相关的科研成果和发展趋势,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内容的改革中,虽然目前有很多功能强大的集成放大电路,但我们一直坚持以分立元件组成的基本放大电路为重点讲解内容。对此,教师一定要讲清它的基本原理,学生要正确加以理解。因为这些内容是学生学习后续章节内容的基础和关键[1]。
1.2 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形式的改进也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用生动、活泼、多样化的互动式教学取代“呆板”、脱离实践的教学模式是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灵活的课堂提问,必要的课堂讲论,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的结合,适度的“现场”讲授,以及多样化、多层次的课外作业与考核的结合,并允许学生持有与教科书或教师不同的观点,这些都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培养和训练创造思维的良好氛围。我们除了在理论上突出专业课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以外,在内容上还突出先进性和超前性,把实践性教学作为本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来抓。在“电路”课程中安排了课外活动,由学生自己组装简单的电路,并加以调试,使学生加深了对各种元器件的感性认识。同时,我们还结合教材的重要内容适当安排计算机虚拟实验,让学生自己上机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结果,启发了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1.3 做好各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和渗透
我们所培养和造就的人才,除了应当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在知识方面,要以本课程为核心,增加相邻基础课、专业课以及相关专业的知识,最终达到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代表时代进步的需求。在社会活动中,知识的运用也不可能分成若干门课程,知识始终是一个整体。既然学习不是目的,而只是获取知识、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学会生活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那么教师在讲授某一门课程时,就需要解决好课程内容,根据需要简要地在前期课程中给予介绍,同时,对学生学过的内容进行必要的压缩或删减,只讲其中的联系,做到“突出重点”。尽管存在着教学组织上的某种局限,教师不可能把过去分别开设的课程综合在一起,但只要教师注重课程内容的交叉和渗透,就能收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2 牢记人民教师的光荣使命
教师要具有奉献的精神,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新世纪更加呼唤教育创新,没有教育创新就没有社会的进步,就没有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2]。为了促进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教师就要立足本职、开拓创新,在推进学校事业改革发展中成长和发展自己。
2.1 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我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为学生创造成良好的学习空间。在组织课外活动时,自己首先查看资料,寻找较适合学生的电路图,然后买回元件,组装一遍看看是否可行,最后才领学生买元器件,并利用业余时间指导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为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做努力。
2.2 认真搞好课程设计
在课程设计方面,我们对传统的设计内容和设计方法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在保证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及先进技术的应用[3]。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中,组装半导体收音机已经完成了课程设计规定的要求,但由于学生早在半年前参加课外活动时已接触过基本元器件,因此安装调试非常快,仅用一周时间就已完成了任务。我们利用另外一周时间安排学生上机,用目前工程设计中应用最广的Protel软件来设计收音机电路图,结果大部分学生做得相当成功。
2.3 多与学生交流,增进了解
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观念,树立注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的观念。为了把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下解脱出来,师生间要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教师要有平等谦和的态度,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同时要主动向学生学习,通过学生的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希望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如何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等。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才能落到实处。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我校的招生人数大幅度增加,师生比例越来越大,并且由以往只在省内招生为向全国招生,学生的来源、学习背景、受教育程度、语言习惯等都有差别,这对每位教师都是严峻的挑战。完成教学任务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每门课程在大学四年学习中所处的地位,充分认识到每门课程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学会学习。我们只有齐心协力,团结一致,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把精力真正投入到教学工作上,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建筑电气专业特色的、宽口径、复合型人才,完成人民教师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 魏立明,韩成浩,孙雪景.应用型工科院校《电路原理》课程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北京:中国电力教育,2008.7。
[2] 王超,迟耀丹.从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谈高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J].吉林四平: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8.2。
[3] 刘宏岩,郝东明,胡金凤.试论高等学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J].吉林长春:现代教育科学,2009.2。 来源: 《建筑中文网》.
1 努力实践“教育创新,与时俱进”方针
这几年,我一直承担“电路”和“模拟电子技术”两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学习这两门课的效果如何,对学习其他专业课和今后的发展影响很大。由于这两门课很抽象且理论性较强,并且近几年专业调整和教学改革使这两门课程的学时有所缩减,教材中又不断增加了新内容、新知识点,给任课教师带来很大压力。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相继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了大胆改进和调整。
1.1 教学内容的改革要把坚持和发展结合起来
不断地充实、更新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和进行教学改革的关键。如果不及时学习和掌握专业前沿科学技术,不及时学习了解科技信息,不及充实和更新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将会出现教学与工程实际相脱节的问题,教学内容不能反映当前科技发展水平,也满足不了智能建筑的需要。教学改革应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坚持科学性、系统性、超前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充实、更新和提高,在深度、广度、科学性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狠下功夫,及时更新那些内容陈旧和脱离实际的内容,使教材内容始终能反映本学科的专业特点和学术水平。在“电路”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内容的改革中,应简单介绍学生已在数学和物理学上学过的重复内容;重点阐明结论,少讲或不讲复杂的证明、推理过程。坚持基本理论、基本原理不变的原则,根据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结合实际,充分利用信息传媒,及时给学生介绍与本专业相关的科研成果和发展趋势,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内容的改革中,虽然目前有很多功能强大的集成放大电路,但我们一直坚持以分立元件组成的基本放大电路为重点讲解内容。对此,教师一定要讲清它的基本原理,学生要正确加以理解。因为这些内容是学生学习后续章节内容的基础和关键[1]。
1.2 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形式的改进也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用生动、活泼、多样化的互动式教学取代“呆板”、脱离实践的教学模式是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灵活的课堂提问,必要的课堂讲论,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的结合,适度的“现场”讲授,以及多样化、多层次的课外作业与考核的结合,并允许学生持有与教科书或教师不同的观点,这些都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培养和训练创造思维的良好氛围。我们除了在理论上突出专业课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以外,在内容上还突出先进性和超前性,把实践性教学作为本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来抓。在“电路”课程中安排了课外活动,由学生自己组装简单的电路,并加以调试,使学生加深了对各种元器件的感性认识。同时,我们还结合教材的重要内容适当安排计算机虚拟实验,让学生自己上机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结果,启发了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1.3 做好各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和渗透
我们所培养和造就的人才,除了应当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在知识方面,要以本课程为核心,增加相邻基础课、专业课以及相关专业的知识,最终达到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代表时代进步的需求。在社会活动中,知识的运用也不可能分成若干门课程,知识始终是一个整体。既然学习不是目的,而只是获取知识、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学会生活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那么教师在讲授某一门课程时,就需要解决好课程内容,根据需要简要地在前期课程中给予介绍,同时,对学生学过的内容进行必要的压缩或删减,只讲其中的联系,做到“突出重点”。尽管存在着教学组织上的某种局限,教师不可能把过去分别开设的课程综合在一起,但只要教师注重课程内容的交叉和渗透,就能收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2 牢记人民教师的光荣使命
教师要具有奉献的精神,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新世纪更加呼唤教育创新,没有教育创新就没有社会的进步,就没有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2]。为了促进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教师就要立足本职、开拓创新,在推进学校事业改革发展中成长和发展自己。
2.1 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我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为学生创造成良好的学习空间。在组织课外活动时,自己首先查看资料,寻找较适合学生的电路图,然后买回元件,组装一遍看看是否可行,最后才领学生买元器件,并利用业余时间指导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为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做努力。
2.2 认真搞好课程设计
在课程设计方面,我们对传统的设计内容和设计方法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在保证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及先进技术的应用[3]。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中,组装半导体收音机已经完成了课程设计规定的要求,但由于学生早在半年前参加课外活动时已接触过基本元器件,因此安装调试非常快,仅用一周时间就已完成了任务。我们利用另外一周时间安排学生上机,用目前工程设计中应用最广的Protel软件来设计收音机电路图,结果大部分学生做得相当成功。
2.3 多与学生交流,增进了解
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观念,树立注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的观念。为了把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下解脱出来,师生间要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教师要有平等谦和的态度,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同时要主动向学生学习,通过学生的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希望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如何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等。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才能落到实处。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我校的招生人数大幅度增加,师生比例越来越大,并且由以往只在省内招生为向全国招生,学生的来源、学习背景、受教育程度、语言习惯等都有差别,这对每位教师都是严峻的挑战。完成教学任务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每门课程在大学四年学习中所处的地位,充分认识到每门课程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学会学习。我们只有齐心协力,团结一致,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把精力真正投入到教学工作上,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建筑电气专业特色的、宽口径、复合型人才,完成人民教师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 魏立明,韩成浩,孙雪景.应用型工科院校《电路原理》课程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北京:中国电力教育,2008.7。
[2] 王超,迟耀丹.从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谈高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J].吉林四平: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8.2。
[3] 刘宏岩,郝东明,胡金凤.试论高等学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J].吉林长春:现代教育科学,2009.2。 来源: 《建筑中文网》.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1101/14655.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