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杜甫草堂园林之道法自然

收录时间:2010-12-28 08:36 来源: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作者:邓晓松,沈澈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杜甫草堂环境清幽秀丽,建筑古朴典雅,是处著名的文化胜地。其园林营造重视自然、崇尚意境,风格清新秀雅、曲折多变,手法师承自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延伸阅读:园林 杜甫草堂 道法自然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一度荒芜。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已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的风景名胜之地。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5月,由纪念馆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是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特色和知名度最高的一处杜甫行踪遗址。草堂园林师承中国传统建园手法,营造手法师承自然。其风格清新秀雅,手法更为精妙。崇尚意境、重视自然美、追求曲折多变。(参考《建筑中文网

        一、“道法自然”是杜甫草堂园林艺术的主题思想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四句话是修真证道的法则,这是千古不易的密语,是老子思想精华之所在。在中国传统哲学中,“道法自然”就是“道效法(或遵循)自然”。杜甫草堂园林艺术也紧紧围绕“道法自然”为主题,营造诗情画意的文化空间。

        从老庄崇尚自然到以表现自然美为主旨的山水画和山水园林的出现、发展,都贯穿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哲学观念。传统造园的自然精神强调“天趣自然”、“法天贵真”等理念深刻影响了杜甫草堂园林艺术的创作。

        中国传统书画艺术都讲究“艺法自然”,杜甫草堂园林艺术和书画艺术一样,也是要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杜甫草堂园林艺术设计思想的根本特征是“自然”,草堂园林讲究“有若自然”、“妙在自然”、“宛若自然”。草堂园林艺术中的“自然”就是要“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自然可爱”,而不是“人工做作”,“非其地而强为其地,非其山而强为其山”。

        杜甫草堂园林在道法自然的思想影响下,采用了生态自由式的布局,园林统率建筑,步移景异的取景,假山起伏的空间,幽闭深藏的景态,迂回曲折、曲径通幽的道路。如草堂梅园的梅林布局平整而水岸富于线条变化,贯穿全园的水系蜿蜒曲折,采取摹拟原野沟渠自然流淌的手法建成,无不散发着纯朴的人文和自然气息。再如茅屋故居位于碑亭北面,主体建筑5开间,4座配房,竹条夹墙,裹以黄泥,屋顶系茅草遮苫,再辅以竹篱、菜园、药圃,使整个建筑体现出川西平原农村院落结构的自然格局,古朴中透露出浓浓的农耕文化色彩。游人漫步其中,既可发思古之幽情,又可享受悦目清心的自然乐趣。

        二、杜甫草堂园林艺术“道法自然”的特征

        杜甫草堂园林艺术的“道法自然”符合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所体现的关于自然的理念和审美标准,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人化、诗化的自然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追求诗情画意和清幽、平淡、质朴、自然。著名诗人、画家王维用诗歌完整描绘了辋川别业的全部景致,把人间实景变成诗化园林,为园林史留下了极其珍贵的资料,并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人对自然美的发现和探求所循的是自己的途径,主要是寻求自然界中能与人的审美心情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鸣的某些方面。杜甫草堂园林虽从形式和风格上看属于自然山水园,但不是简单地再现、模仿自然,而是在对自然美深切领悟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整合、典型化。这种创造顺应自然并更加深刻地表现自然。杜甫草堂园林不是按人的理念去改变自然,而是强调主客体之间的神畅。通过“移情”的作用把客体对象人格化、诗意化。人化、诗化的自然是杜甫草堂园林中表现自然内容的主要特征。

        “花径不曾缘客扫”,这是杜甫《客至》一诗中的名句,说明当时有一条两旁栽满花木的小径通向杜甫所居的草堂,此路即“花径”。郭沫若先生曾书对联“花学红绸舞,径开锦里春”于门楹两侧,将“花”、“径”二字巧妙嵌入联首,让人体味当年草堂的繁花似锦。美妙的诗句已经将主客体间的神韵完美交融,不得不让人感叹诗人的超凡智慧。步入花径,但见正面影壁上是“草堂”两个大字,由碎瓷镶嵌,古雅别致。此外,工部祠后有于1997年依据杜诗描写和明代格局,借鉴川西民居的特点恢复重建的“茅屋景区”,药圃重现了诗人故居的田园风貌,具有浓厚的诗化自然的人文氛围。

        (二)草堂园林艺术受传统山水画影响

        草堂园林艺术深受文人绘画、诗词和哲学辨证的影响。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的浓厚感情色彩。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对草堂园林的影响最为直接、深刻。传统绘画理论对于草堂造园起了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张?自撰《绘境》中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外师造化是指以自然山水为创作的楷模,而内中得源则是强调避免抄袭自然山水,而要经过艺术家的主观感受以粹取其精华。

        山水画经过唐宋的发展,更加成熟,更加强调画家心灵思想的表达。艺术无疑都是以表现人生,表现人之心灵世界,表现宇宙万象作为对象和目的的。元代大画家倪瓒曾说“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又说“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简,枝之斜与直哉”(《云林集》)。清代画家石涛也说“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山川也,予脱胎于山川也。”(《石涛画语录·山川章第八》)可见,他们所追求的不是形似,而是把绘画当作一种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手段。这时绘画中所表现的自然山水已经不是简单的摹仿或稍加提炼而写意地表现了,而是画家心中经过理想化和个人感情化的山水。草堂园林是立体的山水画,所以和山水画一样,也是古代文人用来表达哲学思想的一种方式。这时,造园不是简单的摹拟自然了,而是成为寄托哲学思想人文情怀的一种载体,由“再现自然”上升到了“表达自然”的高度了。

        草堂园林艺术中表现自然的方式有写实、写意之分。随着其发展,表现自然的方式逐渐由写实转向写意,由简单再现自然转到表达心中的自然,成为草堂园林艺术表现自然方式的主要特征。漫步草堂,其间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桂梅飘香,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处处是画,时时为诗,具有传统山水的构成意境。

        (三)形式上的自然与内容上的自然统一

        草堂园林艺术的形式上曲即自然。追求曲,以曲为美,以曲为自然。在书法艺术中,草书和行书对婉曲的线条尤为偏爱,婉如游龙是书法艺术的至高境界。此外讲究天然即自然。庄子主张一切纯任自然,并得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观点,即所谓“大巧若拙”、“大朴不雕”,不露人工痕迹的天然美。草堂园林艺术向来追求保持景观要素的天然形态。以展现造园要素的天然形态为美,没有太多的人工雕饰,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美。

        草堂园林艺术在形式上多用充满意趣的曲线来表达,从总体布局到单个造园要素,一块石头、一棵树等,均追求不对称。在未经过人们改造过的自然界是鲜见直线的,比如海洋的波涛,起伏的山峦,天上的浮云,摇动的花木,都没有绝对平直的线条,没有生硬的对比。大自然都统一在各种曲线的和谐美的气氛之中。在这个形式基础上,草堂园林利用原有自然风致,去芜理乱,修整开发,开辟路径,布置园林建筑,不费人事之工就可形成自然的园林。如草堂园林经营上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利用周围“水槛温江口,茅堂石笋西。移船先主庙,洗药浣花溪”的地形,加之流水萦回,小桥勾连,优雅深邃更添几分自然和谐之情趣。

        道法自然的草堂园林与诗人平易朴素、寄意深远、自然通俗的诗风有着某种相似。“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世人在蜿蜒曲折的草堂园林游览过程中缅怀诗人,感受悠久文化,同时也将永远铭记其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来源: 《建筑中文网》.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1012/14649.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浅谈园林铺装艺术

中国天人关系与中国园林艺术的生成

谈中国现代园林景观雕塑的民族化意识

谈城市园林绿地植物景观建设

浅谈房地产园林景观工程建造

园林绿化工程造价

中国盐碱土园林十大课题研究

浅谈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

关于冷水江市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思考

园林设计之于城市街道景观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