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
建筑装饰专业《建筑力学与结构》教学改革的尝试
栏目最新
- 大学与建筑
- 从日本直岛的建设过程联想中国当代建筑发展
- 美国建设工程施工与管理学科概述
- 梁思成在新中国的人际境遇
- 哈尔滨近代建筑风格:结构柱和装饰柱
- 唐代帝王陵墓建筑的三个特点
- 宋金时期晋东南建筑文化特点
- 汉武帝与汉代艺术设计
- 雅安市雨城区上里古镇的建筑艺术与乡村景观
- 倭马亚建筑流派:阿拉伯文化内涵在建筑艺术上的体现
网站最新
内容提示:介绍了高职建筑装饰专业《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在教学改革方面的一些体会,结合实践详细的论述了关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试考核等方面的一些经验尝试。
1.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改革
1.1 调整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
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定位要求,教学内容的深浅要适度,以够用实用为原则,知识面宽而不深,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做了一定的删减。将与建筑装饰工程联系很少的内容,如扭矩、偏心受压构件计算等内容删去,加强重要知识点的授课学时。突出实用性,增加了装饰工程的实例内容,如实际装饰工程中墙改柱的计算与设计。根据目前装饰行业与钢结构联系日益紧密的现象,在课程中增加了钢结构部分的比重,并选用一些典型的工程案例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并适当的引入部分工程案例进行讲解,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职业技术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参考《建筑中文网》)
1.2 简化学习过程,加强知识应用
在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重点突出,对教材中大量的基础理论和公式推导过程进行弱化处理,重在其结论的应用。
1.3 关注文理差别,因材施教,积极引导
考虑文理学生基础差异,把授课内容划分难度等级,把基础性的和难道较低的内容划分为“A”级,稍有难度但必须掌握的划分为“B”级,把文科生难学,理科生能懂的内容划分为“C”级,AB 级内容要求必须学,“C”级内容要求理科生必学,文科生选学。由于难度分级制度考虑到了学生的差异性,得到了学生的理解与支持,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
1.4 加强课程与工程实际的结合,补充新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
在授课过程中,注意与工程实际的结合,假如,在讲解墙体验算时,引入由于装修需在墙中开洞的验算实例,强调装饰不经设计,不得改动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的法规要求。通过对实际项目的演练与分析,将力学,结构与装修工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学生的思维中潜移默化地将三者融会贯通。
补充大量新鲜知识,开阔学生视野。收集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 鸟巢结构,国家体育馆 -- 银蛋结构,奥林匹克游泳中心 -- 水立方结构,中央电视台新大楼等比较热门的建筑结构处理措施,利用多媒体与学生交流,图文并茂,效果甚佳。
2. 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目的就是要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培养“合格+ 特长”的高职毕业生,提高教学质量。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目标就是要提高课程教学内容的形象性、生动性和通俗易懂性。如何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施教对象以及有利于职业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来进行。
2.1 根据课程性质和内容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原则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按其性质和内容大致分为操作类、记忆类、理解类和综合类等,不同类型的课程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操作类内容只用通过操作实践才能掌握的技能,可采用讲学练教学法、模拟教学法、交互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并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知识系统化、直观化,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记忆类内容则可采用逆向教学法、板块式教学法。
2.2 努力探索从传统的粉笔 + 黑板模式向“计算机 + 大屏幕”模式进行过渡
尽可能的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大大增加了教师到学生传递信息量和信息种类,有助于建立从感性到理性的深入理解,加强相关技术的掌握深度。改革当前普遍存在的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的要求,充分发掘学生积极探索与研究的潜力。
2.3 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并用
在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中穿插部分现场教学内容。比如,在讲梁板结构时,带领学生到施工工地中参观梁与板中钢筋的绑扎,现场讲解梁板中受力筋与构造筋的位置与作用等,这样可以使学生更直观更透彻地了解建筑结构中的具体构造及施工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3. 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
根据课程的特点,淡化理论基础知识的笔试,侧重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考核。且由于知识内容的不同而分阶段性考核,从单根杆件到结构体系的受力分析,内力计算,结构设计与验算,有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加强练习与考核,考核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各阶段考核结果加权平均,作为课程考核成绩。
4. 结束语
学习《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对于高职建筑装饰专业的老师还是学生都是一种考验。用学生的话说,“很难学,但又必不可少”,用老师的话说,“很难教,但又非得教好”。这就是需要老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深化教学改革,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最终摸索出一套能够为我们所用的方法或途径。
参考文献
[1] 张志燕 祁振悦,《建筑力学》教学突出中职教育特色,职教论坛,2006.7。
[2] 陈建国,关于《建筑力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职业技术,2006.12.
[3] 孙亚峰,高职建筑装饰专业改革的探索与思考,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 来源: 《建筑中文网》.
1.1 调整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
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定位要求,教学内容的深浅要适度,以够用实用为原则,知识面宽而不深,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做了一定的删减。将与建筑装饰工程联系很少的内容,如扭矩、偏心受压构件计算等内容删去,加强重要知识点的授课学时。突出实用性,增加了装饰工程的实例内容,如实际装饰工程中墙改柱的计算与设计。根据目前装饰行业与钢结构联系日益紧密的现象,在课程中增加了钢结构部分的比重,并选用一些典型的工程案例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并适当的引入部分工程案例进行讲解,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职业技术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参考《建筑中文网》)
1.2 简化学习过程,加强知识应用
在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重点突出,对教材中大量的基础理论和公式推导过程进行弱化处理,重在其结论的应用。
1.3 关注文理差别,因材施教,积极引导
考虑文理学生基础差异,把授课内容划分难度等级,把基础性的和难道较低的内容划分为“A”级,稍有难度但必须掌握的划分为“B”级,把文科生难学,理科生能懂的内容划分为“C”级,AB 级内容要求必须学,“C”级内容要求理科生必学,文科生选学。由于难度分级制度考虑到了学生的差异性,得到了学生的理解与支持,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
1.4 加强课程与工程实际的结合,补充新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
在授课过程中,注意与工程实际的结合,假如,在讲解墙体验算时,引入由于装修需在墙中开洞的验算实例,强调装饰不经设计,不得改动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的法规要求。通过对实际项目的演练与分析,将力学,结构与装修工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学生的思维中潜移默化地将三者融会贯通。
补充大量新鲜知识,开阔学生视野。收集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 鸟巢结构,国家体育馆 -- 银蛋结构,奥林匹克游泳中心 -- 水立方结构,中央电视台新大楼等比较热门的建筑结构处理措施,利用多媒体与学生交流,图文并茂,效果甚佳。
2. 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目的就是要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培养“合格+ 特长”的高职毕业生,提高教学质量。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目标就是要提高课程教学内容的形象性、生动性和通俗易懂性。如何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施教对象以及有利于职业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来进行。
2.1 根据课程性质和内容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原则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按其性质和内容大致分为操作类、记忆类、理解类和综合类等,不同类型的课程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操作类内容只用通过操作实践才能掌握的技能,可采用讲学练教学法、模拟教学法、交互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并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知识系统化、直观化,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记忆类内容则可采用逆向教学法、板块式教学法。
2.2 努力探索从传统的粉笔 + 黑板模式向“计算机 + 大屏幕”模式进行过渡
尽可能的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大大增加了教师到学生传递信息量和信息种类,有助于建立从感性到理性的深入理解,加强相关技术的掌握深度。改革当前普遍存在的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的要求,充分发掘学生积极探索与研究的潜力。
2.3 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并用
在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中穿插部分现场教学内容。比如,在讲梁板结构时,带领学生到施工工地中参观梁与板中钢筋的绑扎,现场讲解梁板中受力筋与构造筋的位置与作用等,这样可以使学生更直观更透彻地了解建筑结构中的具体构造及施工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3. 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
根据课程的特点,淡化理论基础知识的笔试,侧重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考核。且由于知识内容的不同而分阶段性考核,从单根杆件到结构体系的受力分析,内力计算,结构设计与验算,有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加强练习与考核,考核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各阶段考核结果加权平均,作为课程考核成绩。
4. 结束语
学习《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对于高职建筑装饰专业的老师还是学生都是一种考验。用学生的话说,“很难学,但又必不可少”,用老师的话说,“很难教,但又非得教好”。这就是需要老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深化教学改革,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最终摸索出一套能够为我们所用的方法或途径。
参考文献
[1] 张志燕 祁振悦,《建筑力学》教学突出中职教育特色,职教论坛,2006.7。
[2] 陈建国,关于《建筑力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职业技术,2006.12.
[3] 孙亚峰,高职建筑装饰专业改革的探索与思考,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 来源: 《建筑中文网》.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1012/14559.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