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日本古都城缘何无“城墙”

收录时间:2010-11-30 17:31 来源: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作者:候永鑫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日本的京都、奈良可谓是当今是世界上唐风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城市,几乎全是仿照唐都城长安的格局而建。有一点却是与中国古都迥然不同——未筑城墙。当前史学界对此问题专门论述的文章还不是很多,仅有几篇文章中散见一些观点,且多集中于自然方面,认为鉴于日本特殊的自然环境而选择了这样的建筑模式。事实上除此之外,日本人的文化认知,如神道传统、无常观念及取好用之的民族心理也对日本的城墙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延伸阅读:古都 城墙 日本

        《隋书》东夷传倭国条中,记叙七世纪初日本情况时就有“日本无城墙”这一记载。就这一现象傅华、郭艳萍等学者认为: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人们经常伴随着地震、台风和火山等自然灾害一起生活。因此,人们必须有随时确保避难路线的意识,进而形成了日本独特的民族心理———对密封空间的不安,因其自然灾害的多发性,人们对逃生路线的考虑显得尤为突出①。学者施梦嘉也持类似观点,认为日本由于具有岛国的特殊环境,国家的范围是由四周的大海环然而成的。在航海技术还不发达的中世纪以前,从未在自己的领土上经历过较大规模的民族斗争和外来侵略,得以在较温和的社会环境中生存,所以不需要用坚固的城墙把自己的家园围得严严实实的,而且由于日本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人们经常会伴随着地震、台风和火山等自然灾害一起生活,因此人们必须有随时确保避难路线的意识,筑了城墙反而不利于外逃。②

        日本历来少受外来侵略,生存环境相对温和,是决定其城市建设规划中不设城墙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日本人的文化认知也是影响其城市建筑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参考《建筑中文网

        神道自然观是决定其城市构筑的重要方面。日本人对自然是怀着一种虔诚的崇拜与钦敬之情的。这正是神道的一种展现。“神道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信仰体系,它对日本人的自然观有着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被佛教进一步强化了,佛教将整个宇宙———动物界、植物界、无机界———合而为一。一个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日本人对自然美的强烈爱好,成千上万的人们长途跋涉,为的只是在繁花似锦的各式樱花树下一饱眼福。③”被称为“神道”的日本宗教,实际上是一种法灵论,属于文化人类学中所说的“自然宗教”阶段。它崇拜自然物和被神化的祖先,不含任何有关来世的观念和伦理体系。因此,他们把自然看作是赋予人类以生命的双亲,生命因为有了天地万物才得以维系,他们要将自己置于自然之中,要将自然纳入自己的生活范围之内。因而,日本人不会用厚厚的石墙将自己与大自然隔绝开来。城墙的建筑在日本也便显得无足轻重。

        万物无常的文化认知是影响其城市布局的宗教思想。

        “我们的建筑要耐久,而日本人则要无常。在日本普通用物中能有耐久观念的,实在没有多少。④“”每一个日本城市,在30 年之内是一定要重新建筑过的。有几处庙宇,和若干少数巨大的炮垒,可以作为例外,可是按着通例,日本城市即使不变更它的形式,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也要变更他的实质。火灾、地震和其他种种原因,固然是造成这种景象的一部分理由,然而主要的原因便是所有房屋的建筑并非是传之久远的。平民都没有祖遗宅基。最宝贵的地点,不是出生的地方,乃是埋葬的地方。除了死人长眠之处和古庙的残址以外,永久的地方是很少的。”⑤基于此,日本人在其家园建设、城垣构筑中很少会有旷日持久、坚不可摧的思想贯穿其中。

        日本始终坚持的“取好用之”宗旨是影响其严拒防卫思想的重要历史因素。对于外来文明,不论是对古代中国文字、文学艺术、思想、建筑风格和技术乃至官制律令的模仿,还是近代以来日本对德、美教育思想、政治体制、物质成果的吸收借鉴,日本始终坚持其以一贯之的宗旨——取好用之,决不照搬照抄。这里的“好”并非指先进或否,亦非指正确与否,而是对日本而言其是否实用。而且这种实用也是就现行的政治、道德、习惯而言的。日本文化中,是非对错的二元判断是很少的,主宰其文化的核心信条即是———有用与否。

        总之,日本所特有的四面环海,少受外来战争侵害的自然地理位置及由其所决定的文化传统、民族心态、历史思想等方面的独特性共同决定了日本的古代都城建设中未曾设有城墙。

        注释:

        ①傅华,郭艳萍.古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日文化交流的一个侧面.日本学论坛,1999.

        ②施梦嘉.日本建筑文化发展中的灵活性和独创性——以中日两国古都规划和布局的相异之处为例.浙江社会科学,2005.

        ③李建权.日本精神———一个巨人之谜.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

        ④⑤小泉八云.日本与日本人.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

        参考文献:

        [1]吴廷璆.日本史.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 年 7 月第 1 版.

        [2]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北京:华文出版社,2005 年 2 月第1 版.

        [3]李建权.日本精神——一个巨人之谜.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

        [4]王志强.如此日本人.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来源: 《建筑中文网》.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1011/14540.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世界遗产岂能年年塌方?

地铁开进古都设计三大揭秘

日本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考察报告(下)

日本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考察报告(上)

国内建筑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现状

项目管理在5S推行工作中的应用

现代建筑文明危机重重

论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协调发展

日本阪神地震地铁工程的震害分析

浅论光在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专业设计报告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