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宝晋轩窗临望处,山围水绕林萦

收录时间:2009-03-31 05:20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碧森尤信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重庆大学城各校区受到山地、城市规划等的多重制约,通过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新校区的规划设计,探索在地域条件限制下,构建富有山地特色的生态化新校园,使其既是校园的城市又是城市的校园。

延伸阅读:制约与发展 大学城 山地与生态 新校区

    作者:姜利勇 张庆顺 胡江渝

摘要:重庆大学城各校区受到山地、城市规划等的多重制约,通过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新校区的规划设计,探索在地域条件限制下,构建富有山地特色的生态化新校园,使其既是校园的城市又是城市的校园。
    关键词:大学城;新校区;制约与发展;山地与生态
   
    1 现状条件分析
   
    1.1项目背景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是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国家民政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重庆市教委直属的一所专科层次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坐落在重庆市巴南区花溪河畔,西临长江,东靠南温泉风景区,北接江南大学城,重庆内环高速公路环校而过,校园环境清馨优雅。
    重庆市人民政府为实施“科教兴渝”战略,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在重庆沙坪坝区歌乐山以西的陈家桥镇和虎溪镇范围内,征用22km2土地,用于建设重庆新型大学,安排以重庆大学为首的包括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域管院)在内的十五所高校落户此地建设新校区,打造西部教育高地。用地规模约441亩,设计规划为在校生8000人(一期容纳6500人),教职工500人(一期为300人),总建筑面积约为23.20万m2(含标准运动场面积)。
    1.2区位与现状
    域管院虎溪新校区场址于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镇,位于重庆大学城南部。新校区东临虎曾路,现有多所高校主人口开向虎曾路,北面临城市主干道,南面和西面用地边界为高压保护线划定。
    新校区拟占地大致呈不规则梯形,土地多为农田,地形层次分明。规划用地西部靠近缙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块自然环境良好,视野开阔,东南高西北低,区内地形最大高差为50m。现状山林丘陵起伏,树木茂盛,品种繁多,整体绿化植被良好,自然景观优美宜人,是理想的建校地址。
   
    2 规划策略
   
    本规划原则为“现代化、集约化、开放式、人性化、园林化、生态型及可持续发展并具一定超前性”。根据重庆市对大学城的统一规划,城管院新校区主大门必须开向虎曾路,这受到基地东南较多山地的制约。
    2.1构思原则
    2.1.1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并结合地形地貌特点,科学地安排新校区的功能分区,确保教学及实训区的中心地位。按学科功能相近的特点考虑各建筑组团的布局,以利于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教学与生活既相互独立同时也联系便捷,整体化的建筑群体有利于集中建筑用地,留出更多的大面积绿化用地,提高校园环境质量,便于设施的共享使用和管理:具有更大的弹性,可根据学科的发展灵活调整各院系的用房。
    2.1.2规划、景观、建筑三位一体的整体设计
    从城市到校园,从整个校园的生态环境到建筑组群、到建筑内部庭院,营造多层次的园林空间,立足于提高修养,陶冶情操,起到“环境宜人、环境育人”的作用。强调生态和环境优先的理念,充分利用独特的山丘与水系自然条件,做足“生态”文章。
    2.1.3以山水园林为校园环境的生态校园
    构筑整个校园生态系统,尊重自然生态优先。结合地域、地区特点,以高起点的环境艺术及景观设计创造一个现代化的生态校园环境。现状水体经整理形成连续的水系,贯穿整个校园,水的浪漫气息自由穿行于理性校园建筑之间;自然山体得到了完整的保留,与人工园林环境成为了统一的整体。
    2.1.4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满足教学、实训、生活的需求;满足交流、活动、休闲的需求;满足方便、安全的需求。建筑的单体设计尺度宜人,以现代建筑艺术为主要建筑特征,在体现时代特色的同时形成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校园的独特个性。
    2.1.5兼顾动态设计分期实施和校园社会化要求
    动态设计——二十一世纪的大学学科建设,因学科交叉与交流,强调可变性,灵活性与开放性,同时校园网络化的发展亦对校园的建设与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校园空间形态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其规划及实施本身都难免需要调整。本方案基于校园规模及实际建筑情况,摒弃简单几何形大构图,在利用线性轴创造复合公共空间同时,为将来多样不定的校园建筑提供脉络及肌理。这一模式适应未来综合大学的发展、管理、节约管线投资,有利于网络建设,可迅速形成完整的校园空间,并可有机发展。
    分期实施——簇群化、组团化的布局,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校园布局奠定了基础。而建筑平面则采用统一的结构模数,为适应将来功能调整,学科发展提供了灵活性和可能性。而且,组团化、网络化的结构,满足了智能化设施的要求,使虎溪新校区成为智能化,网络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校园。
    2.2设计理念
    依据以上的规划构思原则,以及场地的环境特征,本规划方案的设计理念为“山围水绕林萦”,强调校园的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关系,尊重自然生态环境,以与之和谐共生为设计的最终理想。具体的表达为:
    2.2.1山围——保留场地内的大多数山地,产生空间围和感
    2.2.2水绕——利用场地内的现有水体及地表径流,并扩大水体面积,形成水面环绕的整体感受
    2.3.3林萦——绿化成林,使整个校区为绿树包围。 2.3空间结构
    一带三区两轴
    一带——建筑以组团方式围绕生态核心水体布置,生态带不仅作为校园的中心景观,同时作为一条校园的主动脉,串起了校园的四个主要功能区,并成为联结各个空间节点的纽带。
    四区——采用学生宿舍区—教学区—运动区,教师生活区—教学区—运动区双品字形布局,形成了便捷的区间联系。由曲折错落的步行道、建筑连廊、屋顶绿化平台等组成的以生态园林为中心的尺度宜人的步行系统,建立了四大区域的紧密联系以及园林空间的骨架系统。
    两轴——东西轴,建筑规整有序,形成庄重严谨的校园中轴线,通过主入口、校前区、教学楼群、图书馆,并与体育运动区的体育馆相连,营造了起承转合的序列,体现了一种场所的精神i南北轴,从次人口穿越实习实验楼和教学楼群到图书馆前的中心广场、以山顶的高点作为轴线的终点,营造了一种收放有致、亲切的空间感受。
    2.4建筑意向
    建筑居于坡地、立于山水间,努力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建筑是规划设计的终极追求。新校区的建筑以其轻灵通透的体型和不拘一格的开窗方式、不同方位墙面的处理,突显了对重庆坡地湿热气候的适应性创造;形态以现代的建筑语言为主要手段,部分建筑主体底层架空,作停车和交往空间,留出遮阳灰空间。图书信息中心是全校区建筑的最高点,使校园的城市轮廓有了制高点。结合中心广场与实习实验楼的钟塔等部位标志塔的设置,使校园天际线得到丰富。
    校园建筑整体风格简洁素雅,不刻意追求建筑的新奇和时尚,而是以一种淡雅、平实的手法来表现其文化品位和稳健的风格,体现建筑的生命力。
    每一组建筑群采取典型化的标准建筑单元,结合办学规模要求,具有可生长性,能主动适应现代办学的灵活性。
   
    3 思考与展望
   
    在我国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高校扩招的背景下,各地纷纷建设大学城、校际合并建设新校区,高校的地域特色和地区文化背景应有意识强化,才能构建充满特色和生机的校园。
    重庆为西南山地,在规划新校区过程中,如何因地制宜、巧借山地建设生态化的新型校园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来源: 《建筑中文网》.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903/12891.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和谐为项目管理注入动力-浅谈广州大学城工程的项目管理

大学城规划设计研究初探

广州大学城项目管理创新机制与制度的研究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