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建筑与家具 异曲同工之妙

收录时间:2008-10-11 20:15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司琳琳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建筑与家具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建筑是表,家具是里。而木建筑与木家具又因为都源起于木而使得它们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本文试从材料,艺术价值,结构,工艺,外型,装饰手法等方面比较木建筑与木家具的相似之处。

延伸阅读:家具 建筑 木材 比较 相似

摘要:建筑与家具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建筑是表,家具是里。而木建筑与木家具又因为都源起于木而使得它们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本文试从材料,艺术价值,结构,工艺,外型,装饰手法等方面比较木建筑与木家具的相似之处。
    关键词:木材;建筑;家具;比较;相似
   
    追溯古代人类遗留下的生活足迹,就会发现人类社会自从有了盖房子的活动,就有了家具制造活动。一般意义上说,建筑是表,家具是里。建筑的尺寸往往要考虑室内家具的尺寸,因此古人很早就有“室中度以几,堂上度以筵,宫中度以寻,野度以步,涂度以轨”的说法。人类要能正常地生活,就不可能生活在没有任何家具的建筑里。从世界建筑遗产和家具遗产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出两者的关系。我国的建筑发展规律同我国的家具发展规律是相互促进,各有千秋的。在概念上,我们不妨把一座建筑看成一件巨大的家具,而一件家具则可视为一座精巧的建筑。其中,木建筑与木家具又因为同样源起于“木”而牵涉上更大联系。木建筑与木家具不论在造型语言,细部结构,还是装饰手法等方面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真正做到了表里和谐,里外呼应。
   
    1 材料
   
    五行中“木”的位置放在旭日照耀的东方,是一切生命之源。古人依靠天然的林木资源,很早就懂得“伐木丁丁,构木为巢”,同时还用它们来制造家具。他们生活在树木旁,住在木材里,在木桌上吃,在木床上睡。我们的祖先在掌握了石器工具之后,理所当然要木头上打主意,制造出初期的木器。天然木材质轻,易于加工,力学性能优良。基于木材的这些优点,历史上早期的人们都选择木材然后与建筑和家具它们各自的造型艺术,功能要求相结合来设计制作与自己生活关系最密切的用具。现代学术名称中人们常常用“土木工程”来代表建筑工程,可见“木”字所代表的木材在建筑中的作用。
   
    2 悠久的历史与珍贵的艺术价值
   
    中国木建筑与木家具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很高的艺术价值。中华木建筑是中华传统的主流。“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中国人在几千年来一直利用远比石材脆弱的多的木头来支撑他们的家园。他们利用各种方法建造了许多规模宏伟,空间宽敞,构造坚固,色彩华丽的木建筑。迄今还保存着历时几百年的宏伟木建筑,如,著名的中国山西应县木塔。设计巧妙的翼角,斗拱等结构显示出木结构技术的高度成就以及艺术价值,是世界建筑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同样中国传统木家具也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说中国木家具“雏于商周,丰满于两宋,辉煌于明清”。尤其是明式家具成就辉煌,18世纪世界家具名师齐彭代尔chippendale(1718-1779)在他的《家具指南》中列举的世上三大家具类型中,明式家具便是其一,其余两大类分别是哥特式和洛可可式。由此可见中国木家具的艺术地位。中国木建筑与木家具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仅有重大的历史价值与考古价值,而且在欣赏历代艺匠和工程专家智慧创造的同时得到美的启迪与感受,具有重大的艺术价值。
   
    3 结构
   
    中国木建筑大都采用大木构架的结构。忽略木建筑复杂的装饰物,木建筑框架结构很简单,就是四根柱子竖起加上盖顶便是一座建筑的雏形。柱是主要的承重构件,墙体只是填充物,不起承重作用,所以自古就有“墙倒屋不塌”的说法。而大木构架与木家具的基本构架有异曲同工之妙。家具的腿使用竖直构件,宛如房屋“柱”,腿之间用横撑撑起,就像“梁”“枋”一样,把十分具体的大木构架结构全盘托出在众多家具中架子床最能体现这一点,用四根立柱将床顶撑起,它将家具与建筑的结构通性体现的淋漓尽致。
    可以说大木框架结构是木家具与木建筑的“引擎”。然而不同的是,木建筑的框架结构为了保持木材的通风及便于更换构件,所以结构外露,一目了然,可观性高。然而木家具往往由于外观要求而将框架结构掩盖。
    在木建筑与木家具中若干零部件结合的方式更是相同。长期的实践以及对木材性质的彻底认识使榫卯结构成为属于木材的特定现象,涉及到木材的场合榫卯就出现了。古代木建筑榫卯结构中,凸起来的叫榫头,凹下去的叫卯孔,合并之后就是榫卯,这与木家具中榫结构如出一辙。在浙江余姚县出土的公元前5000年河姆渡文化遗址就发现了榫卯术构架房屋遗迹,其中包括了带有榫卯的木结构,如:燕尾榫,柱头榫,带销钉孔的榫,带撑的立柱等。说明人们利用榫卯的历史很悠久。之后榫卯结构成为木建筑的主角。巨大木建筑中的柱、梁、枋、椽可以不用一钉而依靠榫卯这种嵌接技术构建起来。同样,木家具,尤其是实木家具的立脚、横撑、望板、隔板等构件也是依靠榫接技术来完成的。
    如今家具工程中由于原木材料的缺乏与现代技术的进步而多采用金属连接件如:木螺钉、偏心连接件等来连接个部件。同样在现代轻型木构架房屋中,小尺寸的金属连接构件也用来将托梁、椽子和木柱隔墙连接起来,如木质结构板被用作套子覆盖在框架的外层,并用钉子连接。 4 工艺
   
    在中国,但凡可以应用在木头上的技术几乎都可以发生在建筑上。同样,建筑上的种种技术都可以应用在其他木材工艺上。木建筑与木家具在工艺上也体现着异曲同工之妙。例如木建筑的“顶梁柱”制作。有些朝代的君主十分奢侈,兴建重大的宫廷建筑要耗费很多大型的良材,然而一定时期内的这种良材毕竟有限,所以能工巧匠们就用小块木材拼接成柱子和梁,外加铁箍拼合成。北京故宫太和殿内的那些直径1.5m的金龙柱就是利用这种技术结合而成的。另外木建筑中使用的大面积板材也需要拼接,可以使用“银锭扣”、“穿带”、“龙凤榫”等使板与板结合更加牢靠。熟悉家具制造的人很容易就会想到此种工艺在家具中广泛应用。框式家具中桌面板,台面板,嵌板,椅坐板等都是窄板拼接而成的。槽榫拼接、穿条拼接、螺钉拼接等十几种。这些都与木柱包镶技术相像。
   
    5 外型
   
    观察木建筑与木家具的整体与细部就会发现两者的相似之处。中国古代木建筑立面呈现下大上小的形态。这是因为木建筑物的立柱不垂直于地面而是略向中心倾斜,这种做法叫做侧脚。侧脚使建筑物的重心内倾,使各个榫卯结点更加紧密牢固。而在家具中,不论是家具的腿或者是脚架,同建筑的立柱一样也是将上端渐渐收细,四角向外略侧。这种做法的共同目标都是增加建筑与家具的稳定性。看一下它们的细部结构就会发现更多异曲同工之妙处。雀替(又叫替木)是用于中国木建筑中梁、枋与立柱相交之处的托座,是为了防止横竖间角度的倾斜。再来看一下木家具中广泛使用的角牙(也叫牙子或替木牙子)。它们位于横竖材丁字形的交接处,目的是堵塞转角,从而加强接点的刚度,固定构架。两者无论是形态还是作用都很相似。后来两者都演变成装饰表现的主要部位。还有木建筑中具有辟湿与承重功能的台基与常用于柜类家具中的脚架结构,尤其是包脚型脚架也有着惊人的相似,因为家具底部脚架的作用也是让家具更好的通风隔湿,支撑柜体。前面说过木建筑没有将“负重”列入墙壁的功能,那么我们可以想象将墙体随意移动也无碍于建筑的安全性。这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家具中的屏风。《辞海》里墙的解释除了隔壁之外,第二个解释便是门屏。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将屏风视作可以移动的墙。
   
    6 装饰
   
    中国木建筑与木家具不论在装饰题材,装饰手法上看都很接近。都可以用题材之广,手法之多,效果之全来形容。人们选用很多题材装饰家具与建筑以表现他们对于美好、吉祥、富庶、幸福的追求。同时,又将它们抽象为各种图腾图案,用全意、借喻,谐音、象形等手法加以体现。木建筑的隔扇门,窗格与家具中屏风、椅背,床围等结构上的各种花纹有一定的寓意。“龙”“凤”体现宫廷之尊,用梅花纹、竹纹、冰纹(又称冰裂纹)这些采自于大自然的纹样反映人们对大自然美好事物的追求,“龟锦纹”希冀健康长寿之意,万字符代表“万事如意”等等。装饰手法上也是大同小异,两者都惯用雕刻(包括浮雕、圆雕、透雕)、镌刻、镶嵌等手法。古代的能工巧匠们将木作技术发挥到极致,木家具与木建筑变成了他们雕饰大展身手的地方。
    综上所述,我们确实看到了中国木建筑与木家具在各个方面的许多共性,同时二者又结合自身的使用环境以及功能要求将自身的个性发扬光大。或许是受社会环境影响所造成的巧合,又或许是家具设计师模仿建筑设计师们两者才有了如此多的共性。但是木建筑与木家具的异曲同工之处确实是建筑发展史与家具发展史中应该注意的一点。 来源: 《建筑中文网》.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810/12116.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关于现代绿色建筑材料的探讨

世界塑木复合材料的发展与前景

木材涨价成本压力促使地板市场洗牌

中国与美国项目管理的比较

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区别

无标底招标与企业定额

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的比较及接轨

BT合同与全额垫资工程合同的比较

家具模块的划分方法

室内与室内家具怎样配色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