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五大要素

收录时间:2008-05-30 15:46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碧森尤信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防灾减灾是规划师必须研究和对待的重要任务之一。研究灾害规律,加强城市和乡村的防灾能力,防止和减轻灾害的破坏是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功能,规划师在这方面也肩负重任。

延伸阅读:城市 灾害 研究 规划师 防灾

    防灾减灾是规划师必须研究和对待的重要任务之一。研究灾害规律,加强城市和乡村的防灾能力,防止和减轻灾害的破坏是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功能,规划师在这方面也肩负重任。(参考《建筑中文网

    据介绍,我国是全球灾害深重的国家之一,灾害频繁发生。在世界大城市中,我国一些城市是发生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城市。例如我国有的城市处于地震构造带中,城市中有的建筑甚至建在地震活动断层上,或离断层较近,很容易受地震的影响;我国还是洪涝灾害多发地区,有140多个大、中城市位于江河洪水水位之下,隐患严重。沿海城市的水患既有暴雨的影响,也来自风暴潮。在山地城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时有发生。近年来,城市火灾的发生频繁,群死群伤的特大火灾多次出现,商场、市场、娱乐场所火灾突出,因违章加工烟花炮竹酿成的爆炸性火灾也连续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引起了中央高度的重视。

    我国早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建立现代城市规划时,就明确城市防灾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实践中,城市防灾规划的内容得到不断深化和发展。专家提出,搞好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必须注意五大要素:

    要素之一:科学选择城市发展用地

    在选择城市发展用地之前,要搞清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划定不同频率的洪水泛滥线和滑坡、断层、熔岩等位置及影响范围,此外还要弄清地下矿藏位置及其开采时对地面的波及范围。在此基础上,作出对城市土地适用性的评定,避免城市建设在不宜建设的地区,防止灾害发生。例如1974年动工兴建,总装机容量为39万千瓦的陕西省某地的发电厂,由于事先没有做好工程地质勘探工作,厂址选在横山滑坡临空面上,建成后仅隔一年,即发现厂区干煤棚柱倾斜、柱基下沉,严重影响电厂的正常运转,为采取防滑加固措施,历时10余年,耗资近亿元,给国家造成了重大损失。此类教训必须认真记取。

    要素之二:合理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

    要从防灾减灾要求出发,因地制宜地安排好城市各项建设用地。一是对城市产生威胁的危险品仓库和易燃易爆的石油化工、军事化工等工厂,要安排在与居民区有一定距离的独立地段。二是在城市市区要安排足够的绿化、广场等开阔空间,并尽量均衡分布,以供居民紧急避灾使用。三是对城市“生命线”工程设施,指通信、供电、供水等设施建设用地的安排,要有利于抗灾防灾,并加以重点保护。

    要素之三:要有便捷畅通的防灾救灾通道

    城市道路系统包括市区内部和对外联系的道路都要便捷通畅,保证灾害发生后仍有疏散通道,并为灾后救援工作提供畅通的运输条件。我国城市许多灾害,特别是火灾,本来是可以避免或把事故消灭于萌芽状态的,但由于防灾救灾通道不畅,救灾不及时,造成损失巨大。例如洛阳东都商厦2000年大火,造成300多人丧生的惨剧,原因众多,其中通道不顺畅,救火车不能及时赶到现场,被困人员无法逃生,救援人员冲不上去是重要因素。

    要素之四:统筹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不仅可以避灾,而且可以利用作为商场、停车场、地下室、通道、仓库等,平战结合,一举多得,具有抗震避灾和节约用地等效能,同时可提高城市整体防护功能。

    地下空间是一种极其宝贵的资源,不可再生,必须由城市规划加以统筹安排,以便科学利用和管理。各层地下空间和地下设施的建设需要从平面和纵向上进行的统一规划、综合安排、分步实施、加强管理。

    要素之五:严格遵守各项防灾技术规定

    城市防洪、抗灾、人防、消防等都有国家颁布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城市规划与建设必须遵守和执行各项防灾的有关规定,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和建设各项防灾救灾设施,确保城市安全。有关部门和单位也要认真学习了解和执行这些规范和标准,共同维护城市安全。

来源: 《建筑中文网》.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805/10128.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搞好城市综合防灾规划须注意五大要素

绿地公园应完善避难防灾功能

城市规划师行业前景展望

城市规划设计要为安全减灾服务

光在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如何走好城市综合减灾应急管理之路

城市广场设计要素初探

国外学者对密集型城市可持续性的研究

城市防灾基础设施功能安全内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