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城市规划设计要为安全减灾服务

收录时间:2007-11-30 00:19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碧森尤信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城市是一庞大复杂系统,一般的城市规划往往成为专业规划师们的“专利”。现实工作中,规划师、建筑师根据自身有限的自然地理资料、社会经济资料、现状历史资料等信息,描绘着指导城市建设的蓝图。2004年启动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修编突出了一系列重点内容,其中专家所多年呼吁的防灾减灾综合规划已成为其中重要子课题。

延伸阅读:减灾 城市 复杂系统 子课题 规划师

    城市是一庞大复杂系统,一般的城市规划往往成为专业规划师们的“专利”。现实工作中,规划师、建筑师根据自身有限的自然地理资料、社会经济资料、现状历史资料等信息,描绘着指导城市建设的蓝图。2004年启动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修编突出了一系列重点内容,其中专家所多年呼吁的防灾减灾综合规划已成为其中重要子课题。(参考《建筑中文网

    结合北京市的情况,现就城市综合减灾规划问题进行了一番研究,发表此文,不仅仅为完善综合减灾的规划论,更是为有效地引导规划设计中的安全减灾服务。

    安全量化评估是综合减灾规划的基础中国城市安全减灾评价的最大不足是缺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安全城市是一个多功能、多层次、多目标的评价对象,影响其评价的相关因素很多。一般地看,科学性、规范性、全面性、动态性、重点性、快速性构成了城市综合减灾的基本能力指标,它们仅仅代表城市安全发展的演变趋势。但综合减灾的最主要指标涵义不可缺少城市安全管理文明指标、城市经济备灾能力指标、城市灾害管理协调度指标、城市人居服务及社会保障指标等内容。安全城市作为一个现代的“进化”的概念,反映了城市现代化的理想目标。

    城市应急事件较城市安全的含义更集中也更严格,因此其评价量化指标就要更多地体现其有效性,其中城市灾害的社会预警机制及系统建立意义实在。城市灾害的应急处理机制实际上是一种信息处理体系,它将各警要素的变化信息输入装置内,经过加工处理提供出城市系统有效的警度值,应急标准的质量体现是:

    ⑴获取应急信息的完整性;

    ⑵应急信息运行的畅通性;

    ⑶应急机构设置的系统优化合理性等。从现代城市综合减灾管理出发,灾难能够定义为对现实文化结构的颠覆。灾难不同于应急状态及危机,它实际上仅仅在应急状况和危机中表现出前兆,所以灾难是对应急状况和危机长期错误的处理所产生的不可逆转的后果。

    城市综合减灾规划的基本问题2002年7月,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等单位编著的《城市规划读本》第三章节十节“城市规划与防灾减灾”中指出:城市综合防灾主要有两层意义:一是对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原生灾害和次生灾害,要全面规划,制定综合对策;二是对灾害发生后的各项救灾、减灾等措施要统筹安排,体现出综合性的策略。城市综合减灾规划编制要体现如下要点:

    ⑴全力体现综合减灾观。这里的综合是指多学科参与和规划内容拓展两大侧面。城市综合减灾规划不再局限于物质规划,要改变其原有的方式,规划内容不单是单一灾种,还要涉及整体性的考虑,不是以综合减灾的学科代替单一灾种规划,而是使综合规划与单一灾种规划统一并协调。

    ⑵综合减灾规划的内容是开展城市综合减灾危害性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制约关系的分析的前提,进而确定城市各类灾害分布空间,在此基础上编制综合灾变区划图、综合灾度区划图。进一步给出城市发展对防灾有利和不利的场地,建设绿化带、公园和避难场地的布局构想等。

    ⑶综合减灾旅游安全规划。为了既能保证游客的安全,又能保护景区的安全,对景区的游人数量要予以合理的限制,如某旅游区当游人超过1万人时亮黄牌,达到1.5万人亮红牌,一旦达到红牌标准,游客立即停止进入,景区安全减灾规划一定要坚持生命安全与生态安全的双重性。

    ⑷综合减灾规划的创新点。它从全面的灾害事故的“市情”入手,第一次体现大安全观的规划,不仅有对历史灾情的回溯与归纳,更多地分析城市现状及揭示未来的灾情规律,重点防御突发事件及巨灾。

    在原有各单一灾种评价指标基础上,第一次从综合减灾评价标准入手,通过综合量化分析,给出不同综合灾度下的城市综合减灾规划量化对策,体现了综合与个体减灾的优化策略。

    城市综合减灾的基本内容城市综合减灾规划是一种城市安全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它具有公共物品属性。规划是社会再分配的重要手段之一,规划“图纸”上的每一根“线条”的背后都代表城市安全与人类安全的目标追求。下面列出城市综合减灾思想指导下的各单一灾种减灾规划,从中也渗透了综合减灾内容。

    ⑴城市消防规划;

    ⑵城市防震减灾规划;

    ⑶城市地质灾害减灾规划;

    ⑷城市水安全规划;

    ⑸城市气象减灾规划;

    ⑹城市生命线防灾规划;

    ⑺地下空间与防空防灾规划;

    ⑻应急交通规划;

    ⑼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规划;

    ⑽森林安全防灾规划;

    ⑾城市救灾规划;

    ⑿城市防疫规划;

    ⒀综合减灾思路下应对不同灾变的避险场所规划要求;

    ⒁城市避险场所规定研究的防灾规划内容。

来源: 《建筑中文网》.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711/7879.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城市规划师行业前景展望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五大要素

搞好城市综合防灾规划须注意五大要素

城市减灾管理与智能建筑减灾设计

光在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如何走好城市综合减灾应急管理之路

追索剩余权-论规划院体制改革

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建立科学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

从新型安全玻璃看玻璃减灾功能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