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关于房地产与小区规划的浅谈

收录时间:2008-01-01 21:51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王战世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简介 浅谈我国房地产与居住区规划建设的影响浅谈我国房地产与居住区规划建设的影响。

延伸阅读:小区规划 居住区 影响 我国 规划建设

    简介: 浅谈我国房地产与居住区规划建设的影响浅谈我国房地产与居住区规划建设的影响。(参考《建筑中文网
    关键字:居住空间 规划 房地产
   

   

   

   

   

   

    一、居住区的发展和房地产

    1.1 我国居住区的发展

    居住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要,居住区是一定规模的住宅及相关建筑的组合,是一种现代的人居环境,居住是现代城市的四大功能之一,居住用地占据40%--50%的城市建设用地,居住区包括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住宅街坊和住宅群落,居住用地包含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地。

    我国的居住区是从解放后发展起来的,解放初期居住区的居住建筑主要是多层建筑,有的为成片的居住小、工人新庄,有的用地拥挤,住宅标准极低,设备简陋,多为小户型,小厅小卧室或居室兼卧室、居室兼厨房。小区规模较小,同时小区基本的设施不健全,小区环境简单。80年代后小区居住标准逐渐提高,通过规划的改进,小区有了一定的环境,同时小区的规模较以前也有了一定的增加,小区的道路出现了明显的分级。在户型设计上有所改进,对家电的使用纳入了设计的考虑中。90年代居住区的规模进一步变大,同时在规划的布局上开始考虑环境与居住的关系,注重了一些必要的公共设施,户型面积和厅室面积有所改变,功能清晰,出现了单独的客、餐厅,卧室有了主次之分,同时有些地方出现了双卫生间,在住宅布置上注意了日照、消防等因素。经济发达的地方空调进入了家庭。房地产行业刚刚兴起,使居住有了不同规模的公寓和度假村等类别。大城市中高层增多,物业逐渐进入社会。

    我国居住区早期在规划设计上往往没有统一的规划,布局不合理,同时一些配套设施也十分不齐全,单体设计也是千篇一律,功能过于单一。多层均为砖混结构,60年代的邢台地震、70年代的地震将居住的抗震与安全问题提到了日程上来,各城市按当地的地震烈度设计,80年代工程质量显著提高,推广了新材料、新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国内出现了第一批居住小区的建设试点,以提高全国的住宅建设水平。规划和设计进行了统一。

    90年代提出了小康住宅计划,厨房卫生设备迅速提升,家庭装修与环境设计成了90年代后的时尚。优良的人居环境在新一代的居住区出现,部分小区的规划设计采用方案竞赛的方法,进行了多方案比较,有的小区规模达到了10公顷左右。一些小区进行专向的调查研究,及时的发现了小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居民的多方面需要,包含生理、生活的需求,如居民对日照、通风、防噪音、卫生、安全的需要:居民购物、交通、交往青少年就读的要求等。在满足居民需求的同时,根据各城市的自然条件、地形地貌、小区所处环境、各地风俗、历史文脉、城市发展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

    过去许多小区虽对规划、建筑、绿化环境作了统筹考虑,但往往并没有按设计设施,单体设计与环境脱节,有的作了植物培植,缺乏整体环境,景观的完整性差。90年代后期在规划设计的同时考虑了建筑的平、立面、色彩和风格,并对整体环境空间、绿化、小品、主要景观进行了同步设计,统一规划,保证了居住区建设的统一性。使小区环境得到了可靠的保证。

    2000年以后的居住区建设在各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规划更加灵活,环境的质量不断提高,生态的概念被提了出来,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思路,可持续发展的小区建设观念形成了共识。

    1. 2 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现状

    在中国80年代的以前均是计划经济(产品经济)。住房政策及房源动置均是由国家,单位统一调配,也就是房子不是商品而是福利品,通常是由单位无偿分配给个人—福利分房,一种待遇。80年代中后期房地产才逐渐踏入中国市场。1988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为房地产成为完全的商品解除了法律限制。在此期间国家对住房制度进行了多次探索,为建立房地产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93年.是中国第一轮房地产热。主要体现在沿海市场。如:福建、海南、广州等地。主要原因是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要求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特别是走市场化道路。房地产作为“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重点行业得到不断扶持,这个时期的房地产市场不成熟。

    97年.中国宣布宏观经济调控基本实现,经济软着陆。

    98年.经济呈现出软起动,政府的口号高增长、低膨胀,房地产市场又呈现出复苏动态。又逢世纪交际。城市拉大框架和基础设施的大量建设都给房地产业的展提供了必然的趋势。

    2000年以后,房地产的兴盛时期到来了——这是房地产业界对产业前景的共同认识,房地产逐渐走出了忽冷忽热、波动不定的状况,逐渐向按需定价、供需相对平衡的市场体系发展:人们对房地产的认识更加深刻,房地产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房地产市场结构趋于合理和成熟。同时房地产业对相关产业有广泛的带动性,直接带动了建筑、设计、建材、等行业的蓬勃发展,同时间接的促进了装修、家电、家具等市场,大大拉动了国民经济。几年来,我国城镇住宅投资、全社会住宅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以往呈现出超常规的规模和增长速度。这两年住宅的供给增长明显快于需求增长,

    住宅建设是房地产业中的主流,住宅产业发展在推动国民经济增长方面将起到日益明显的作用。在未来的十几年中我国住宅产业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这些机遇和挑战为我国住宅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这些机遇和挑战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1城市化水平稳步提高对住宅形成巨大需求

    到2010年我国城市人口将达到6.1亿,为满足这些新增城市人口的住房需求,每年就需要新建住宅3.27亿平方米。住宅产业对经济增长和相关产业发展有很强的相连性和超前性,我国目前人均GDP接近的比重将由3%上升到中等发达国家的8%。

    2流动人口增长对住宅形成巨大需求

    例如在北京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国内外流动人口将成为住宅需求的生力军。另外,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居民不断增多,也将极大的扩大居民的居住需要。

    3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对住宅形成巨大的需求

    我国城镇居民已经进入了由温饱型消费向小康型消费的转变时期。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因而对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非常迫切。

    4旧城改造的速度加快,安置居民需要大量住宅

    5改革深化与市场发展刺激了对住宅的需求

    1.3 房地产开发对居住区建设的促进

    (一)房地产的发展使居住区更加接近市场。早期的居住区规划建设多为单位的集体建设,通常情况下仅考虑本单位的一些内部因素,在规划的前期调研工作往往被忽略,小区的规划也是由指定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设计的深度不够,小区的道路缺少必要的环境配置,道路大多数为直线型,住宅的布置行列式居多,在有限的土地上为了增加居住面积,楼体之间的间距不够,造成住宅的采光不够,居住拥挤,同时户型组合上也较为单一,没有考虑社会的家庭人口构成类型,另外由于规划缺少长远的考虑,当居住面积需要增加时,只能机械性的扩大用地规模,使整个居住区内部缺少应有的联系,一些基础配套设施未能有效的满足生活需要,服务半径较大。

    房地产将居住区的建设推向了市场,作为建设单位的开发商,为了迎合市场,首先在项目的建设前期,会进行一定的市场调研,便于了解当地的市场,能较好的掌握当地的收入水平、区域的居住人群、当地的文化脉络、家庭构成等,同时开发单位也在掌握了市场第一手资料的情况下能较准确的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进一步确定居住区的潜在客户,根据相应的客户群进行户型设计,布置对应的服务设施,进行和居住建筑相符合的环境设计,使整个小区特色鲜明,道路、住宅、服务设施、环境等协调一致。

    (二)房地产使居住区市场化的同时,也使居住区的形态出现了不同类型。根据小区所处的城市和区位,不同的土地上在建设水平和和环境营造上出现了较大差别,经济实用房、高档公寓、别墅的出现使居住区的居住人群在经济收入和从事的社会职业有了较大区别,而早期的居住区在居住规模和居住环境及居住质量上差别不大,更多的是从面积和楼层中存在了差异。由于多种形态的居住区更适合相对应的人群,所以在小区环境布置上更加商业化,同时在户型的设计上也更加丰富,经济实用房主要考虑居住的面积的实用性,而高档公寓则在户型上过多的考虑功能的齐全性,满足中高收入家庭对生活质量的需求,在建筑内部还会设计一些相应服务空间。别墅初满足必要的面积基础上,功能更加齐全,包含有书房、客厅、健身房、车库花房等附属功能用房,同时别墅在外部环境要求上要高于前者。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801/7995.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我国加入WTO后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影响及对策

地板辐射采暖的热舒适评价

入世对我国建筑业的影响及其对策

廉租住房的设计

住宅小区规划的审批与管理

从营销的视角谈住宅小区规划

城市小区规划的分析

浅议大庆市生活居住小区的规划建设

现代住区规划建设的几点思考

小城镇建设的几点思考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