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松江老宅概观

收录时间:2007-03-13 05:23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碧森尤信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松江是我的故乡,我对松江老宅最早的体验是在童年的生活中得到的。我家原先住在里仁弄,西侧有高墙与王家相隔,小时候曾多次拿了画稿去王家向沈婉珠(王家亲戚)请教。沈婉珠住的一间南面全是落地长窗,环境十分幽静。记得每次从南入口穿过狭长的夹弄,再按轴线走进一进又一进的庭院和住房,那建筑布局之秩序和室内外空间的变幻,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延伸阅读:建筑历史

摘要: 松江是我的故乡,我对松江老宅最早的体验是在童年的生活中得到的。我家原先住在里仁弄,西侧有高墙与王家相隔,小时候曾多次拿了画稿去王家向沈婉珠(王家亲戚)请教。沈婉珠住的一间南面全是落地长窗,环境十分幽静。记得每次从南入口穿过狭长的夹弄,再按轴线走进一进又一进的庭院和住房,那建筑布局之秩序和室内外空间的变幻,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参考《建筑中文网

    关键词: 建筑历史

    松江是我的故乡,我对松江老宅最早的体验是在童年的生活中得到的。我家原先住在里仁弄,西侧有高墙与王家相隔,小时候曾多次拿了画稿去王家向沈婉珠(王家亲戚)请教。沈婉珠住的一间南面全是落地长窗,环境十分幽静。记得每次从南入口穿过狭长的夹弄,再按轴线走进一进又一进的庭院和住房,那建筑布局之秩序和室内外空间的变幻,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我家的大门设在东侧,大门内是墙门间,穿过墙门间便是一个很大的院子,院子东侧有几间偏房,院子西侧是与王家相邻的高墙,院内有一棵很高很粗的梧桐树。主房面宽五间,座北朝南,高大宽敞,面向院子。主房东梢间便是我家卧室。主房之北三米许有一片高墙,高墙高处砌有漏窗,墙之南是狭长的天井,正房北檐下有青石的台阶,天井内是青砖立砌的铺地,铺地之中用菱牙砖竖砌围成几个花圃,内栽有枇杷、海棠、月季等树木花草。

    天井北墙上的大门常年紧闭,据母亲讲高墙之北是一座私家花园,常年无人居住,我家每年秋季往往会开一次门去花园采集些桂花。这座私家花园曾象谜一般地让我去猜测,我曾多次从破损的门缝里向内觅视,均一无所获,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才得以进去一饱眼福,那古典园林美的感染力至今难以忘怀,只要一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还会使我产生潜在的激动与兴奋。这座花园南部开阔地栽有名木古树,其中确有数株高大的桂花树,东部有一曲池,池周由湖石假山围筑,高低错落、玲珑剔透。花园内有曲廊与厅堂相连,曲廊内还嵌有一些刻石,有一次我家还抬了二块刻有楷书的刻石放到我家的院子里。后来才知这一私家园林原是清工部尚书张祥河的宅园。我家曾数次搬迁,记得曾住过的里馆驿郭宅,那仅是一庭一进的小型民宅,一进为一明二暗的格局,这是传统民宅中的基本单元。

    现在回忆起来,童年时期的耳闻目染以及跟母亲的走亲访友,也接触了松江老宅的不少类型。高中毕业后我去同济大学读建筑学专业,毕业后曾长期从事中国古建筑的维修与保护工作,后来又在潘谷西先生主持下从事江南传统村落住宅环境与中国元明住宅的研究。内疚的是专写民居的论文虽己发表不少,但涉及故乡的仅一篇而己。今应区志办王永顺主任之约,将松江老宅的沿革和现状分析之拙见概述如下:

    松江历史悠久,春秋时属吴越,战国时属楚,唐代始置华亭县(今松江)当时这里己是江南重镇。早在西晋时,著名文学家陆机、陆云就使当地闻名遐迩,“二陆草堂”等旧居便成了后来士人珍重的名宅古迹,载入志书而倍加保护。宋代起松江建县学,兴教育,文化发达,名人辈出,宋至清科举及第中进士达521人之多。元代松江府黄道婆传授先进的棉纺技术,使当地棉纺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遂有:“衣被天下”之美誉。元代制度疏阔,住宅自由发展,松江城中汉回合居,使松江住宅的类型更为丰富。农村住宅因家庭棉纺手工业发展的需要,促使空间功能的变化,也推动了村落的镇市化。明代起松江己成为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当时“纺织不止村落,虽城中亦然……”(康熙《松江府志》)“郡邑之盛,甲第入云,名园错综,交衢比屋, 列廛,求尺寸之地而不可得” (清、叶梦珠《阅世编》卷十。居第一)。南门内徐阶族居,巨宅相连,琼楼玉宇,不亚宫室之美;城西南冯氏一户,地广数百亩。至明代后期,城中“东西南北,非官家栉比,即商贾杂居,市物陈列,无一隙地”。由此可见松江第宅风貌之一斑。

    在封建制度下,住宅是分等级的,松江老宅便有品官第宅与一般民宅之分。其中园林别业则是儒雅的官宦之家对官宅环境的不足而作的一种补充,这也是中国渊源流长的山水文化物化的结晶。若按松江的水乡环境而言,松江老宅又有沿河住宅与沿街民宅之区别。此外四乡之农舍也因房主职业、聚落的人囗密度以及社会文化环境与城邑民宅不同而独具特色。以下分别予以介绍之:

    品官第宅

    松江的品官第宅多为大型第宅,据文献所载:“明代钱相国机才先生第,南面临流”、“故相徐文贞公以三朝元老,赐第于松城之南,三区并建,规制壮丽,甲于一郡”(清、叶梦珠《阅世编》卷十。居第一)这些记载反映了松江地处水乡的特色和官僚第宅之宏伟。据明末清初士人王氵云编修的《云间第宅志》所载,松江名宅达二百余家之多。原先城内品官第宅寥寥,自嘉靖三十二、三十四年倭寇到松骚乱之后,士大夫多迁至城内建屋居住,遂形成庐舍栉比,名宅云集。清代松江以文入仕者众,多人任尚书,官职在尚书之下者更是不胜枚举,这些品官第宅与明代第宅相比,规模不减而华丽有加。参照文献与实例考察,大型的品官第宅主轴线上建筑多者可达十进,依次有门厅、轿厅、茶厅、八字仪门、正厅、楼厅等建筑,正厅面宽多为五间,设有翻轩、廊轩,室内为彻上露明造,梁架为月梁型制,明代正厅以迁建于方塔园的“兰瑞堂”、秀野桥西的“葆素堂”保存最为完好,“兰瑞堂”部分梁柱采用楠木制作,用料考究但雕饰简洁古朴,它与“葆素堂”分别反映了明代中叶前祟尚朴素和中叶后日趋华丽的时尚风格。清代正厅梁架追求雕饰精美,迁建于醉白池的张厅(雕花厅)便是极佳的例证。楼厅为走马楼形式,楼下廊部做成轩顶,规模宏大者还不至一进。大型品官第宅外部用高墙围筑,内部有众多纵轴组成,纵轴之间多设通长夹弄,它不但可联系交通,还有防盗、防火等功能,与苏州大宅‘备弄’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存于秀南街13号许威(浙江归安县知县)宅纵轴有五条之多,其中的夹弄便是实证。

    以松江明清品官第宅与苏州大宅相比,除了总体布局、交通组织、以至构架造型雕饰等诸多方面都具有江南水乡文化古城的共性外,在一些建筑的单体造型乃至细部做法上,确实有着明显的地方特色。例如仪门八字墙形式,苏州等地仅反映在平面上,松江缙绅大宅的仪门还在立面作相应的处理;再如枫拱这种形式,经常出现在松江楼厅的梁架上,它与雀替组合在一起为它处所无;其它如挂落的重叠设置、风火山墙的起翘做法等都有着松江的地域属性。

    别业园林

    松江地处长江之滨,虽属水乡泽国,但有九峰三泖之胜,晋代名士陆氏兄弟便栖息山居,宋代周氏兄弟择松江天马山建“山舟”为藏修之所。据志书所载,松江宋代名园有:谷阳园(朱之纯别业)、柳园、施家园、东皋园(钱知监别业)和云间洞天(宋参政钱良臣园)等。其中“云间洞天”内有御书“云汉昭回”之阁、兴庆寺堂、东岩堂、巫山十二峰、观音岩、桃花洞、雪窗、云榭、来禽渚、流杯亭、朋云亭、桃溪、柳村、龟巢、桔坞、明月湾、葡林、围绣、香风、露香、笼锦等三十六景。幽谷清溪、花柳迷径、冈峦重复、古木参天;所筑亭台楼阁之华美、所叠假山峰峦之奇伟、所栽林木隹卉之珍稀、所造景观之丰富,私家园林无出其右者。明清二代松江达官显贵多在邑郊广建别业,佘山就有董其昌、施绍莘、章公觐、陈继儒等人筑的东山草堂、半间精舍、白石山房、神清之室等别业。天马山有 园(明代工部李逢申别业)、万松园(隐士周纪所筑)、太虚楼(王俞赘所筑)、南园(吕廷振别业)。其中不少宅园仍是延请叠石名家张南垣为之。明代园林载入志书的有数十处之多,著名的有庄云山庄、东庄、松寮、水西园、适园、真率园、孙家园、熙园、啸园、文园、宜园等不胜枚举。明代起松江画派屹起,不少画家择地筑园不但促进了松江第宅别业筑园之风,也进一步提高了松江筑园的水平。

    清初康熙皇帝南巡,临幸秀甲园、赐金园,使宅园之美成了第宅的荣耀与骄傲。

    足见由刘敦祯主编,集中国古建专家之合力而成的经典之作《中国古代建筑史》称:“当时松江第宅园林数量之多,技艺之精美与苏州、杭州嘉兴府齐名。”决非虚言。

    历史沧桑,松江大部分名园现均己荡然无存,但从志书上仍可觅见当年这些名园的位置、规模、形制以及造园的价值取向与精神追求之一二:

    据《嘉庆松江府志》所载:

    东庄 在车墩,明尚书孙承恩别墅。有读书堂,丛桂、吸月二亭,联壁池、玉虹轩、翠云屏、香雪林诸胜,承恩自为记。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703/6999.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中国传统建筑

中国住宅建设科技发展五十年

争辩中的20世纪建筑

重庆清代移民会馆、移民宗族祠堂建筑历史与形态述论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