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水资源合理配置是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的理论基础

收录时间:2006-12-12 16:11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碧森尤信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当前,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已经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为了认真做好各项工作,我们对跨流域、长距离调水的理论基础,特别是水资源合理配置理论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和研究,并整理形成此文,供大家参考……

延伸阅读:南水北调 总体规划 水资源

    摘要:当前,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已经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为了认真做好各项工作,我们对跨流域、长距离调水的理论基础,特别是水资源合理配置理论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和研究,并整理形成此文,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水资源 南水北调 总体规划

    当前,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已经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为了认真做好各项工作,我们对跨流域、长距离调水的理论基础,特别是水资源合理配置理论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和研究,并整理形成此文,供大家参考。(参考《建筑中文网

    一、水资源合理配置

    任何经济制度的基本问题都是通过资源配置使有限的资源产生最大的效能。现代经济学认为,资源配置的途径是通过市场和价格机制来实现的。因此,市场经济是合理配置资源的有效形式。从宏观方面看,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可以合理、高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减少和避免资源的浪费。从微观方面看,市场经济要求每个生产单位都以最少的劳动和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利润,这就促使生产单位必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包括水资源。

    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手段,正确处理水资源天然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也可以说生产力布局)之间的关系,为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创造有利的水资源条件,是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内涵。显然,水资源合理配置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滚动作业,始终保持其前瞻性和适应性。

    水资源基本属性包含水的数量、质量、能量和水域,可开发用于城乡供水、农田灌溉、水力发电、内河航运、城市景观、水上运动和水域旅游等。水资源天然分布包括其数量和质量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分布。本文重点讨论水资源数量的时间与空间分布,部分涉及水资源质量的时间与空间分布。

    从理论上讲,水资源数量的天然时空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之间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调整水资源天然分布,使其与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相适应,重点要调整水资源数量在空间上的分布;二是调整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使其与水资源天然分布相适应,重点要调整水资源数量在时间上的分布;三是既调整水资源天然分布,又调整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使两者相互协调,要同时调整水资源数量在时间上和在空间上的分布。

    跨流域、长距离调水工程基本上属于第一种类型,即从合适的地点、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代价,调出符合数量和质量要求的水资源送入缺水地区,满足其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水资源的调配主要有时间、空间和质量三种工程措施,即时间调配工程、空间调配工程和质量调配工程,统称为水资源工程。这些工程又可分为天然的和人工的。时间调配工程主要用于调节水资源的时程分布,包括水库、湖泊、塘坝、地下水等蓄水工程。另外,积雪和冰川也具有时间调配的作用。空间调配工程将重新改变水资源的地域分布,包括河道、渠道、运河、管道、泵站等输水、引水、提水、扬水和调水工程。质量调配工程的目的是调整水资源的质量,包括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海水淡化、氧化塘、曝气池等水处理工程。在空间上的水资源数量调配可基本满足水资源质量在空间上调配。在我国,时间调配工程建设基本可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但空间和质量调配工程建设却离实际需要相差甚远。从另一个侧面表现出大力推进水务体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为了防洪和灌溉的需要,我国兴建了8万多座水库,主要集中在东中部地区,时间调配工程建设发展较快,同时也建设了一批局部地区的引水、调水工程,基本满足了新中国成立50年来前30年的发展需求。相比之下,较大范围的空间调配工程,特别是跨流域长距离调水工程建设滞后,污水处理等质量调配工程建设更是严重滞后,成为制约我国近20年经济社会发展和21世纪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瓶颈。显而易见,建设跨流域长距离调水工程,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是21世纪上半叶我国水利建设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

    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的时间、空间和质量调配工程建设比较均衡,匹配较好,但也同样经历了由时间调配到空间调配,再到质量调配的发展过程。

    我国的供水系统当前明显存在城市供水系统和农村供水系统两大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城市与农村两大供水系统将逐渐归一,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势必将在统一的供水系统内统筹安排。

    水资源合理配置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为了使可再生的水资源系统具有更高水平的可持续性,就必须保持和加强它的可再生能力,一方面要供应符合数量和质量要求的水资源,另一方面又要积极维系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生态系统。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一个研究小组认为,强调水资源系统的可持续性旨在保持生态、环境和水文系统完整性的同时,有助于现在和未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因此,抑制需水、有效供水和保护水质是水资源合理配置的三大基本任务。

    水资源合理配置是一个多水源、多用户、多目标的系统优化过程,只有“起点”,并无“终点”,充分反映了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需要不断加大投入,大规模地引进、推广和应用现代高新技术,特别是要尽快建立水资源规划的滚动平台。

    二、主要因素

    研究水资源合理配置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资源、人口、粮食、环境、资金、市场、管理和能力建设等。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人均仅2200m3,到2050年人口达到16亿峰值时,人均占有水资源将降至1760m3,接近用水紧张国家的标准(1700m3/人年)。我国水土资源的自然组合极不合理,南方水多地少,北方水少地多,特别是黄河、淮河和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501m3,以仅占全国7.7%的水资源总量,支撑着占全国39.4%的耕地面积、39.2%的粮食产量、34.3%的人口和32.4%的国民生产总值。缺水最为严重的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305m3,比2000年全国人均综合用水量还少140m3左右。为了维系其经济社会的发展,黄淮海平原等严重缺水地区不得不依靠大量挤占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大量超采地下水,大量利用未经处理的污水,当前已经显示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根据国内外统计资料分析显示,供水与人口(特别是供水年增长率与人口年增长率)有着密切的线形关系。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要确保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第二步宏伟战略目标,到2050年左右,要养活并且养好16亿峰值人口,按人均年综合用水量500m3计,至少需要供应8000亿m3符合质量要求的水资源,届时需增供水量接近2500亿m3.只要人口增加,特别是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实现增供水量就成为必然。2050年前后,实现需水零增长,不仅是实际的需要,更是一种控制策略粮食安全不仅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十分严肃的政治问题。由于我国水旱灾害频繁,粮食生产发展步履艰难。因此,21世纪我国16亿人的粮食安全就成为党中央、国务院在战略上需要认真对待的重大问题。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要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就必须强化农业灌溉设施,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水价对粮食生产成本的影响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把政府对农业的补贴集中于农业供水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如果不采取类似措施,农业、农村和农民将受到非常沉重的打击。

    当供水总量达到8000亿m3时,全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量占水资源总量的比例(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28.6%。国际上许多水资源和环境专家认为,考虑到生态与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要求,从水资源合理配置的角度上来看,一个国家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到或者超过30%时,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将会遭到严重破坏,需要格外谨慎。因此,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就显得格外重要。

    尽管我国的经济总量目前已名列世界前矛,其名次还将不断提升,但人均水平依然不高。由于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时间、空间和质量调配等工程投资大、工期长,如果水利基本建设的投资不能在近期达到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的5%~6%并一直保持到2050年前后,供水严重不足和水质严重污染将长期存在,作为基础设施的水利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另外,通过改革水权、水价,尤其是较大幅度提高城市水价,逐步建立和规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水市场,放开其资本市场,既可以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还可以减轻国家投入的压力。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612/6625.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水利水电工程非自愿性移民问题与政策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移民安置有关问题的探讨

物探在南水北调中线天津干渠勘探中的应用

城市规划对地价的影响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

龙岩市2005年城乡规划工作初步计划

城市总体规划工作解读:严格审批制保规划成果

中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初论水资源管理学

淮河源头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