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俞孔坚批判中国城市美化运动

收录时间:2005-08-07 16:00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碧森尤信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化妆”症结种种,与自然规律背道而驰,俞孔坚一一评点了中国化妆运动的种种症结。

延伸阅读:城市规划 建筑景观

    摘要: “化妆”症结种种,与自然规律背道而驰,俞孔坚一一评点了中国化妆运动的种种症结。(参考《建筑中文网

    关键词: 建筑景观 城市规划

    无论是北方大都市,还是南国小城,无论是新建小镇,还是千年古都,许多城市都为建设纪念性和展示性景观大道而大兴土木。它们往往以欧洲的巴洛克城市景观大道为模板,强调宽广、气派和街景立面的装饰。对此,俞孔坚深感忧虑。

    景观大道是作为车流干道来设计的,对步行者是一道危险的屏障。隔断道路两侧的交通,功能交混、复杂,导致城市功能的效率低下;粗暴地划破了原有城市有机体的交流网络和纤细的肌理;拆迁大量居民,耗资巨大,丢弃传统风貌,破坏城市社区的社会结构,导致场所性与认同感的丧失。由于其纪念性追求,两侧往往要求布置大量公共和文化性建筑,但这些建筑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在相当长的时段内,景观大道名不副实。这样的景观大道与“亮化工程”相结合,古老的街道、行道树被霓虹灯和各种装饰物所替代。

    对于大量城市广场的出现,俞孔坚不以为然。许多广场往往不以市民的休闲和活动为目的,而是把市民当作观众,广场或广场的雕塑,广场边的市府大楼却成为主体。如果不在空中,广场优美的几何图案难以欣赏。广场以大为美、以空旷为美、以不准踩草坪为美,以花样翻新、繁复的几何图案为美,全然不考虑人的需要和安全,为广场而广场。

    城市中心的广场力图将商业活动、居民的日常生活排斥在外,以追求纯粹的形式美。无树荫供人遮阳,无座椅供人休闲,热衷于抛光大理石和花岗岩铺地,市民却举步维艰,雨雪之后,更成为不敢光顾之地。

    金玉堆砌、以贵为美。把材料的价值与广场的质量视为同一,将户外广场当作室内厅堂来做———刨光的花岗岩地面,精雕的汉白玉栏杆,修建大型喷泉、华灯以及各种莫名其妙的机关,没有场所性和地方性特色。俞孔坚说,这实际上是对城市形象和地方精神的污染。

    城市中心地带拆迁量巨大,投资动辄数以亿计,成千上万人离开故土,社会结构遭到破坏。除此之外,还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

    俞孔坚说,普通人是城市的主人,在景观设计和城市建设中应该得到关怀。场所、景观,离开了人的使用,便失去了意义,成为失落的场所。

    城市河道及滨水地带的“整治”和“美化”,也受到了俞孔坚的抨击。在他眼里,城市河道是一条生态廊道、遗产廊道、绿色休闲通道,是城市景观界面和城市生活的界面。在“美化”的旗帜下,许多工程都是错误的。概括起来有9个方面:

    一、水系被当作排污通道、垃圾场面遭污染、被遗弃。

    二、河床被掠夺性开采,美丽的河道面目全非,危及河道安全。

    三、河道被道路和建筑所侵占。

    四、裁弯取直。片面强调河道一时的行洪能力。而只有蜿蜒曲折的水流才有生气、有灵气,才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削减洪水的灾害性和突发性。

    五、大江南北的城市水系治理均为水泥护堤衬底,堤岸寸草不生,水的自净能力消失殆尽,水、土、生物间的物质和能量循环被彻底破坏,生物无处安身。

    六、高坝蓄水,变流水为死水,破坏了河流的连续性,影响下游河道景观,生境遭到破坏,丧失水的自然形态。

    七、有的将明渠变成暗渠,上筑马路或建筑和“美化”工程,尽管水在流,结果使城市环境的美化和生态化失去了最宝贵的资源。

    八、许多城市的水系是一个连续体,与湿地、城郊湖泊和山林形成一个完整的景观体系。连续体却常常在城市建设中被切割,使活水失去生命。

    九、把水系、清流填去,也填去了城市中最具生命的部分,用作马路或盖房子或种花草,是城市的最大不幸。

    为美化而兴建公园的做法,俞孔坚认为也不足取。在城市美化思想指导下的公园建设,强调的是纪念性、机械性和形式性、展示性,为公园而公园,把公园绿地从城市有机体中分割出来。事实上,城市绿化的真正意义在于为城市居民提供一种休闲、生活及工作的环境,而不是主题游乐。

    以人工取代天然,是兴建城市公园的一大误区。当城市规划将城郊某片山林划为公园时,美化的灾难随之降临。把仅有的自然地改造成花园式的公园;以造一个旅游点的目的来造公园,是许多城市的通病。似乎没有奇花异草、珍稀古玩就不能成其为公园。

    俞孔坚说,在新建居住区中,真正为居住者的生活和栖居而美化的社区并不多见。而大量出现的是,样板示范区导向的美化,目的是展示政绩,供人参观;商利导向的美化,试图通过美化招徕住户。这两种导向都把居住者和居住环境作为展示品,注重展示性和视觉形式,特别是盛行一时的古典欧陆风,照搬各种风格的“西洋镜”,忽略了环境美化对居住者的日常生活和居住意义,导致居住区美化走入了歧途。

    大树移植之风应该休矣。俞孔坚认为,把其当成一个速成法和有效之举,祸患无穷。大树、古树不是取之苗圃,实际上是一种以牺牲异地环境为代价的、拆东补西的行为;移栽中必伤筋动骨,加之长途运输,成活困难,即使成活也只落得个断臂维纳斯,而且耗资无计。每棵大树都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将大树移开其生长地后,整个群落的生态关系必将受到严重破坏。除此之外,俞孔坚认为,城市“美化”还表现在其它许多方面,包括灯光工程、雕塑一条街、雕塑公园等。作为城市艺术,它们在许多方面有积极意义,但如果为了追求美化而“美化”,就会适得其反。

    “反规划”,城市景观之路

    俞孔坚强调,在城市景观建设中,最急需的是改善生态环境,首先是治理污染、绿化环境,有了生机盎然的绿色和浓荫,有了清新的水和空气,才有真正的美。这样的城市才是真正的生态城市。

    中国城市化与城市扩张呈燎原之势,城市扩张前景和生态安全忧患,需要城市决策者具备战略眼光。俞孔坚提出了“反规划”的概念,即城市规划和设计应该优先规划设计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而不是传统的建设用地规划。

    他认为,在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中应该特别注意的是: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境系统;维护和恢复河道及滨水地带的自然形态;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将城郊防护林体系与城市绿地系统相结合;建立非机动车绿色通道;建立绿色文化遗产廊道;开放专用绿地,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溶解公园,使其成为城市的绿色基质;溶解城市,保护和利用高产农田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乡土植物苗圃。

    俞孔坚说,对战略性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本身和城市未来发展趋势的理解,是建立前瞻性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前提。在一个既定的城市规模和用地范围内,要实现一个完善的生态基础设施,势必会遇到观念、法规和管理上的困难。最关键的是对传统城市规划与方法提出挑战。规划师认识水平的提高,决策者非凡的眼光和胸怀,以及对现行城市规划及管理法规的改进,是建设战略性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保障,而“反规划”的方法是进行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途径。

来源: 《建筑中文网》.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508/3423.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评判城市景观设计弊端

建筑绿色景观-现代建筑环境设计思想发展例证

城市规划与建筑理应百年计

迷失在城市再造与符号崇拜之中

关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几个问题

城市规划准则

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

城市的忧伤

“城中村”-城市的痛

城市设计要目中有“人”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