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需要更多应用型人才
- 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 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 雅安芦山县地震过后城乡住房恢复重建之路
- 四川雅安观音阁历史文化街区规划
- 养老社区的规划问题、规划原则和设计建议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型城镇化道路解析及其城乡规划体系构建探索
-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发展途径研究
- 长三角小城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
-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新型城镇化战略
- 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的互动发展机制
内容提示: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缺乏高素质技术人员的问题已经突显出来很好的设计方案、先进的材料设备,因为建造工艺的问题,最终建设起来的建筑却找不到多少纯粹的精品。面对这样的问题,国内的建筑教育有什么作为呢?最近,记者专访了最近几年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一直呈上升趋势的北京建筑工程学院院长裴立德。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缺乏高素质技术人员的问题已经突显出来:很好的设计方案、先进的材料设备,因为建造工艺的问题,最终建设起来的建筑却找不到多少纯粹的精品。面对这样的问题,国内的建筑教育有什么作为呢?最近,记者专访了最近几年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一直呈上升趋势的北京建筑工程学院院长裴立德。(参考《建筑中文网》)
“老板班”:应用型人才大有作为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对毕业生有跟踪调查和定期回访。最近的一项发现让做跟踪工作的人很高兴:土木工程系的一个班的毕业生,几乎都开创了自己的事业,当了老板,这个班被称为“老板班”。
在北京中关村建设集团中,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校友就有140多个,从老总到总工、部门负责人。在北京城市建设的很多重要岗位,都有北京建工学院校友在辛勤工作着。
北建工的学生毕业后基本上都在第一线从事生产、管理,真正搞理论研究的很少。经过对自身传统与市场实际需求的仔细思考,学院在2000年前后最终把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这个定位更符合建工学院的历史和人才市场的需求,也是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特点。
在高校林立的北京,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学生能够在建设行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与学院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关系密切。
裴立德认为,培养应用型人才,首先,要从培养计划、培养方案制定上更多地考虑实践环节,给学生更多实践机会,把课程学习、毕业设计、实习与将来要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第二,要重视教师培养,特别是要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现在学院的教师基本都是硕士、博士,理论水平很高,但在实践经验上不是很丰富。因此,学院加强了和企业的合作,在校外建立了二十多个实习基地,让学生到生产第一线进行学习和锻炼。同时,学院还经常聘请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讲座,把最新的信息带给学生。培养计划中安排了长达十几周的毕业设计,学院要求课题的选择、教师的指导都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有的学生的毕业设计干脆就直接在设计院完成,课题和研究方式都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学生们活跃思想、动手能力很强,学院就鼓励他们参加各种设计竞赛。近几年,学生们多次在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中获奖,在北京市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中也是连年获奖,机电系学生自己制作的“全自动移动抓取机器人”获得了今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自然科学类”一等奖。
为了引进更先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北京建筑工程学院采用国际合作的方式,和法国已有百年职业教育经验的佩雷学院合作,建立了中法能源培训中心。中法能源培训中心完全按照法国的职业学校的模式建立,采用欧洲先进的能源设备,制冷、暖通、供热全部都是欧洲的实际应用平台,设计、施工、安装也都是由法国技术人员完成的,学生在学校里就可以全面接触欧州的先进设备。培训中心聘请法国教师用法语授课,学生不仅学习了专业技术,而且经过三年的学习还掌握了一门外语,这样的技术人才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瞄准市场:抓住城市化机遇
2000年,学院利用制定“十五规划”的时机,结合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大形势,提出了“立足首都,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服务城市化”的服务面向定位。
按照为城市化服务的思想,学院增设了城市规划、工程管理、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社会工作、环境工程等十多个专业,引进了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在五年的时间内,由最初的七八个专业发展到现在二十个本科专业,基本形成了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办学特色以及以工为主,理、工、管、法多门类的学科专业结构体系。2002年,学院被北京市确定为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和职业教育与技术培训基地。
在为城市化服务的学科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同时,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在办学观念上也有了更新的认识。院长裴立德说,我们改变了过去把学生当作产品培养,按计划生产的教育观念,不再按照自己的想象培养人才。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变成了顾客,成为学校教育产品的购买者。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出现多元化倾向,学校也应该转变观念,按照市场的需要培养不同的人才。因此,学校应当成为学生和市场之间的一座桥梁,并且要有前瞻性,因为学生作为产品四年以后才能出结果。
为此,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近年来进行的专业结构调整都与市场紧密结合,有些专业甚至有非常直接的就业目标。如现代汽车技术与维修专业自创办起就紧扣市场需求,该专业每年毕业生的就业率都达到100%;今年新办的工程测量技术(数字建筑仿真技术)高职专业,是结合学院正在为故宫做的数字化工程而设立的。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学院近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聘请了两院院士周干峙、李德仁、工程院院士李圭白为该院兼职教授,聘请企业的高级技术人才、建设行业政府部门的官员为兼职教授或者学生导师。
增强人文关怀 引进多种学科
在欧美发达国家,学校教育有研究型和应用型之分。应用型的学校学费很高,他们培养的学生专业技术性很强,毕业后好找工作,年薪也很高。最近在与法国和德国进行的职业教育交流过程中,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发现,国内的职业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裴立德的思想中,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目标是一所为城市化服务的社会大学,要真正担负起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
裴立德说,人们觉得医学院的学生人文教育很重要,其实建工学院的更重要。医学院涉及的是一个人的生命,而建工学院涉及的是一个城市的生命,一个建筑设计出来如果没有人文关怀,结构不合理,或者质量不好,会给人们带来诸多的不方便。为此,学院本科阶段的初步想法就是稳定工科,完善管理学科和法学学科,进而引进文学学科,学校有一个相对的综合性,学生才能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全面的培育。但是建工学院的文科也是有所倾向的,即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侧重于建筑行业的管理和房地产营销;法学专业紧靠建筑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社会工作则主要为社区管理服务,直接为首都北京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到“十一五”期间,学院的本科专业、招生规模都将基本稳定,研究生教育要有大的发展,争取成为博士授权点,力争到2010年博士生、研究生规模达到1千人左右。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研究生培养将发展一些工程硕士、工学博士,为企业中有实践经验的人创造继续学习的机会,解决企业发展当中需要人才的问题。这些人可以上学不离岗,在学校中学习课程,选择研究课题时可以与他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成人教育方面,面向企业的培训也将逐渐形成规模.
来源: 《建筑中文网》.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507/3094.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