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学习行为在建筑系馆空间设计中的影响作用

收录时间:2011-02-15 23:58 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作者:王燕,苏剑鸣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建筑系馆作为建筑系学生重要的学习场所,它的设计方法一直是广大建筑师生探索的目标,该文通过分析学生在系馆内的学习行为模式,探讨了这些行为对建筑系馆空间设计的影响作用,进而从功能角度更详细的研究建筑系馆的设计方法。

延伸阅读:学习行为 建筑系 建筑系馆 环境心理学 空间设计

        0 引 言

        建筑的空间设计从来都是建筑设计最主要的内容之一,优秀的建筑在空间上一定是集功能与形式于最佳融合状态的,而人的行为模式对建筑空间设计有着很大影响。人类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个双向过程:一方面是环境对人的影响,通过这种强加的影响人会逐渐的适应某种特定的环境;另一方面,人类总是不断的选择并改善其周围环境,以使之适合人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建筑系馆是一种特殊的建筑,对于建筑的总体感受和评价直接影响着建筑系学生对建筑的认识和理解。现今人们对建筑空间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满足人的生理上的需求,同时还要满足人心理和精神上的需求,各种因素综合起来对建筑系馆内部空间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湖南大学建筑系馆的设计者们认为由单一同质形态衍生出多种教与学的可能性才是设计建筑系馆的目的[1]。这里着重强调的就是学习行为对建筑系馆空间的影响。(参考《建筑中文网

        1 建筑系学生的学习行为方式

        首先,这里的学习行为是指建筑系学生的进行认知学习的行为。学习行为的方式有很多,如静思冥想,专注听讲,查阅材料,询问辩论,合作探究,实验操作等。不同的学习行为对建筑空间有着各异的要求。其次,因为建筑系学生学习内容的独特性,学习又分为不同的阶段:一年级主要是建筑学相关理论的初步入门的学习以及基本功的联系;二、三年级进入建筑设计阶段培养;四、五年级则更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在建筑设计时就要考虑系馆的空间和布局。

        教学对于任何一所学校来说其意义都是第一位的,教学建筑的内部空间环境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学生的心态、学习的欲望等。教学建筑内部空间环境的设计一般包括以正式上课、学习为主的教室等空间的设计,以及以学生课间课后相互交流体现教学影响内涵的交往空间为主的设计。结合建筑系学生的学习行为特点,可以将其行为方式概括为以下几种具体形式:

        (1)教室内教学活动。这是学生获取知识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也是最为常见的学习行为。基于建筑系学生学习过程的阶段性,对教室的空间要求也不尽相同。

        (2)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在课间课后,学生间或师生间的相互讨论是经常发生的,这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建筑中提供随时的、随意的、一群人间的任意方式的讨论的空间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3)静思冥想。在获取信息过后,怎样让有用的信息沉淀为自己想要的知识,就需要一个静思冥想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对空间有着特殊的要求:既能不受外界影响又不能太受约束。能否创造出符合这种条件的空间是对建筑系馆设计好坏的评判标准之一。

        (4)休息及娱乐活动。这是课余师生进行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活动,放松精神消除疲劳。当从教室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走出来之后,即使不与他人进行交谈,不进行娱乐活动,只要看到空间开敞、气氛活跃的精神空间,听到其他同学在轻松愉悦的交谈、休憩,一种无言的心灵的松弛就会产生。这就需要创造相应的空间来满足这种行为的实现。

        (5)观看陈列橱窗。一些学生作品的展览、教学标本的展览以及一些学术信息的布告,都对于渲染专业气氛、熏陶学生,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有着潜在的作用。这些展品更多的应摆放在交往经常发生的空间中,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6)学科交叉行为。如建筑系学生会参与一些其他学科的学习行为,如陶艺制作、摄影学习、音乐熏陶、服装设计等。

        以上这些学习行为对应着不同的建筑空间形态。所谓建筑空间形态是指空间的外部形式和表面特征。空间形态是建筑空间的环境基础,它决定着整个建筑空间的整体环境气氛、效果和视觉感受。空间的大小、方向、形状、轮廓、高低、虚实、凹凸、色彩质感、心理以及组织关系等可感知的现象都属于建筑空间的形态。从线到面、到空间以至整个建筑的设计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2]。

        2 学习行为对应的学习空间

        2.1 教室内教学活动

        教室作为建筑系馆教学部分的基本功能空间,是系馆设计中最主要的设计单元。专用教室是建筑系独有的教室类型,学生们在设计教室中进行设计、制图、绘画、做模型等活动,需要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学习氛围[3]。在现代建筑系馆设计中,单纯的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室设置有时不能适应需求,因而出现了一系列的演化和发展。一种是以教学阶段划分设计教室的,这是目前国内大多数建筑学院设计教室的形式;另一种是低年级为固定教室,高年级按所选设计题目进入以教授为领导的工作室学习设计,并以小型工作室空间为单位;或直接采用大空间作为共用的设计教室。

        小教室:空间内使用人数相对少,空间尺度小,空间形态比较单一,容易形成并列均质空间,其空间尺度的设定与普通小教室不同[4]。

        大教室:由于使用人数多,且包括不同年级甚至专业的学生,因此其空间形式变化较多。如大通间式,即以一个大尺度的完整空间作为设计教室。阶梯型空间:空间内地面呈阶梯状降落形成区域划分。复合型空间:在大空间内设有夹层,利用楼梯或坡道进行空间上的连接,形成既分又合的空间形式。哈佛设计学院设计教室的设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图1)。其设计很好地营造平等自由、学科融合的学术氛围,成为全世界范围内设计教室设计中的亮点。其重要特点就是玻璃屋顶覆盖之下巨大的阶梯型教室,各个年级专业的研究生的座位不是按年级和专业划分,而是按照所选设计题目相对集中,每学期设计题目不同座位也不同。所有设计课的学生都在这个巨大的设计教室中,而且没有专业和年级的界限,所有学生可以自由交流,学生们评价这个设计教室“是一个激发灵感的地方”[5]。

       

        图1 哈佛大学设计学院设计教室

        2.2 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

        这可以说是学生学习行为中最重要的交往方式。利用公共空间的开放性特征以达到更广泛的传播知识和交流信息的目的。常见的公共空间可分为以下两种:

        (1)廊空间:走廊、连廊、楼梯等形成的空间都属于线性空间,具有连续性和方向感,具有动态空间特征。

        (2)庭/厅空间:门厅、中庭、内厅、过厅等节点空间都是趋于静态的空间形式。怎样把基本功能空间和公共交流空间有效的结合起来,是处理好建筑系馆空间的一大难题。而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C楼的设计(图2)使交往空间成为空间构成的主干,而功能空间与它之间呈现一种动态的“即插式”关系。核心的连廊是一个多孔的系统其中包含了一部贯穿所有工作楼面的直跑楼梯,以及一系列上下贯通的光井,充足得有些肆意的天光和连续弥漫的空间使它成为所有师生的交往场所[6]。

       

        图2 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C楼平面图

        2.3 静思冥想

        由于学生在教室内的学习行为多种多样,如方案讨论、绘制图纸、制作模型等,很难取得一个静谧的学习环境,而这种环境是静思冥想的一个基本要求。因此在系馆内,除了需要像中庭这样的公共交往空间外,还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独立思考、学习的空间。可以结合相对安静的庭院、露台、屋顶等安排这种空间。

        2.4 休息及娱乐活动

        应该注意到,由于建筑学教学的特殊性,学生在设计教室内进行制图、方案推敲、制作模型等活动,这些都需要长时间的工作。特别是设计周,通宵画图时常发生。这就需要教室内部加入一些生活化的空间设计。如休息(床铺)、个人物品存放、生活保障(饮水)等。

        2.5 观看陈列橱窗

        不同内容不同规模的各种展览会经常性的在建筑系馆内举行,无论是师生作品展,还是各类竞赛的举办。这是建筑系馆区别与其他教育建筑的又一大特征。这种功能要求可以通过走廊和中厅这种交通空间来解决。因为这些空间是最有利于信息的交流。另一种为固定式,如展览陈列室、评图室等。此外还有更为奇特的展览空间,如哈佛大学的共享设计教室,休斯顿的中庭等,都试图创造更为自然的交流机会,让学生在不自觉中相互学习[7]。当然,单独的展览空间也是很多建筑系馆采取的设计方式。

        2.6 学科交叉行为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1102/14809.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解读两位建筑大师-杨廷宝和路易.康

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运用环境心理学对城市地块的分析

浅议领地性及其理论在建筑与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呼唤人性场所

当前建筑外部空间设计

全面了解建筑空间设计的意义

室内空间设计与新环境

漫谈城市设计

商店室内空间设计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