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
探索旅馆建筑室内的地域性创造
栏目最新
- 大学与建筑
- 从日本直岛的建设过程联想中国当代建筑发展
- 美国建设工程施工与管理学科概述
- 梁思成在新中国的人际境遇
- 哈尔滨近代建筑风格:结构柱和装饰柱
- 唐代帝王陵墓建筑的三个特点
- 宋金时期晋东南建筑文化特点
- 汉武帝与汉代艺术设计
- 雅安市雨城区上里古镇的建筑艺术与乡村景观
- 倭马亚建筑流派:阿拉伯文化内涵在建筑艺术上的体现
网站最新
内容提示: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不同的地域环境具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面对全球一体化的背景,设计师如何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道路就显得极其紧迫和重要。旅馆建筑作为商业文化设计类型之一,其设计应能体现其独特的地域性,而地域性的创造则需要根植于本土环境,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的内涵。
“国际化也可以被称作普遍化和标准化,对文明来说还是有益的,对文化则是有害的。……我深信建筑不属于文明而属于文化,建筑存在于历史、传统、气候和其它自然因素构成的背景之中。”[1]这是国际建筑大师安藤忠雄在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和建筑负面效应时发人深省的分析。随着建筑科学技术全球化的日益推进,地域建筑文化的特色已逐渐减退,文化趋同抹煞了文化的民族地域特色和多样性,导致产生了“没有地域特色的建筑”“,没有文化特色的城市”,这不能不引起人们关注。与此同时,也焕发人们对地域文化复萌的热情,期盼地域建筑文化理性的回归。(参考《建筑中文网》)
1 旅馆建筑室内地域性创造的涵义
所谓旅馆建筑室内设计的地域性创造,是指在满足旅馆建筑自身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创造与其所在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相协调的室内设计的形式与内容,从而使人感受其独特的个性。
2 旅馆建筑室内地域性创造的原则
2.1 复兴与诠释
这种方式的表达是运用传统、地方设计的典型符号来强调民族传统、地方传统和民俗风格,对传统的结构和形式加以抽象化处理,突出文化特色,删除琐碎的细节。复兴与诠释的表达方式要求设计师对待传统不是简单的复活,而是将传统与时代有机的结合起来,重新演绎传统的鲜明特征,赋予传统新的时代精神。
在现代旅馆建筑的室内设计创作中,应通过对传统空间的性质进行抽象与再演绎,创造出基于传统的新空间,应将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传统建筑文化经过发掘、提炼,将其精髓运用现代抽象手法重新诠释,强调建筑的文脉感。只有这样,传统才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光彩。只有慎重地对待传统建筑文化,准确捕捉、理解其精髓、灵魂,才能继承并不断创新。
2.2 发展与创新
创新,是彻底的变革,是一个整合的过程,是在揭示一种新的秩序,其中有一部分是植根于原传统之中的。创新不应是空穴来风,应有文脉的关联,含有传统文化的底蕴,富有开拓创新的精神,方能体现中国建筑的神韵,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内涵。这种方式的表达是在表现建筑与室内的时代之韵的同时,要吸取外来文化中的养分,结合我国旅馆建筑室内设计的地域文化内涵的挖掘与表达,从深层内涵上塑造旅馆建筑的个性。设计中要求设计师在充分保护地域文化的前提下,利用各种可行的继承中求创新的方法来延续文脉,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寻找某种基因作为切入点,使之产生新的生命力,创造新的形象。
3 旅馆建筑室内地域性创造的表达
3.1 尊重自然环境
人们所生活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差异,这些差异会长期存在。建筑是一个地区的产物,它总是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受具体的地形地貌条件、自然条件以及城市已有的建筑地段环境所制约。因此,旅馆建筑室内设计必须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继承与体现自身的地方环境特色,这应首先从尊重自然环境开始:包括尊重当地气候和地形。
如位于热带、亚热带的海滨旅馆建筑,为了充分利用海风的降温作用,建筑通常采用分散式的布局和舒展的建筑形式,室内外空间运用开敞式走廊、飘棚、门厅以及自然通风、采光来缓解炎热的气候。
如海南三亚的喜来登酒店,建筑群采用了相对分散和对称的布局模式,尽可能融于周围的植被之中“,U形”的对称平面与周围自然环境保持了比较大的接触面,使酒店的海景客房占到了总数的 75%。热带阳光下,也有着丰富的光影和令人心醉的纯洁。建筑色彩的选择来自于周围环境的影响:坡屋顶颜色来源于青绿色的大海和远山,外墙颜色来源于白色的沙滩,再加上原木色的栏杆和各种木构件,构成了整体朴实自然的效果,使建筑“消失”在周围环境之中。大跨度的入口雨篷、高达15m 的大厅、流畅的室内外空间、宽敞的外廊带给游客轻松的海滨度假体验。
3.2 传承地域文化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各地特有的人文环境,孕育了不同的文化特性和技术个性。而社会形态与政治体制无疑对地域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历史上形成的各类地域文化无不与当时的社会与政治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旅馆建筑应当是作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客观载体而存在,提供给人标识自身社会属性的感官框架。旅馆建筑在文化上的体现,需要挖掘和继承地域文化的内涵,地域特色的创造离不开人文环境的衬托。旅馆建筑室内的地域性创造应当注重挖掘并传承地域文化,用设计的方法和手段生动再现与该地域有密切关联的社会文化环境。
如云南香格里拉的仁安悦榕庄度假村,其由藏族农舍改良而来的具有不同风格的房间仍保留着藏族传统文化韵味,木雕、家具、陈设等细节都呈现出上百年的历史气息。度假村由具有 100 多年历史的藏式农舍经过巧妙的拆迁改建,于仁安河谷新址处以原木打桩而成,其精妙扎实的建筑模式沿袭了藏家传统风格,建成的房屋无需使用新木材,确保当地原有的自然风貌的完整无缺。
3.3 运用适宜技术
“适宜技术”是现代技术与传统技术的地域适应性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将当代的先进技术有选择地与地区条件的特殊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地方智慧结合起来,根据地区的实际需求和现实条件,寻求一条适宜、有效的技术路线。同时,适宜技术也提倡改进和完善现有技术,充分发掘传统技术的潜力,以实现建筑技术的本质。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技术方式的选择则应与之相适应。注重地域特点的适用技术避免了不适当进口技术和廉价、低效的传统技术的两极,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技术的特点,耗资低,并且尽可能地利用分散的再生资源,如风力、太阳能等,具有灵活性和连续性,能够适应变化的环境。从旅馆建筑室内地域性的角度来看,适宜建筑技术是针对地理、气候、地域文化的技术手段,它继承并发展传统,批判的吸收外来先进的实用技术。
如位于福建武夷山的九曲宾馆大量的运用了当地的材料和砌筑方法:客房基座至一层窗台外墙选用当地的暗红色毛石垒砌, 这种乡土做法与所处山体肌理一致;宾馆公共部分用暗红色毛石加工后拼砌成凹凸不平的不规则肌理,同样呼应所处自然环境;客房部分一层窗间墙体选用拆旧下来的古城砖, 进行有规则变化拼砌,颇有艺术表现力和人文特征。外墙还用杉木薄板进行仿木构架装饰,这种局部肌理的变化及色彩处理呼应了地方建筑传统。此外,宾馆还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当地技术,采用盛产于武夷山区的芦苇茎杆装饰屋面。
4 结语
旅馆建筑室内地域性的创造,并不一定用昂贵的造价才能完成,只要设计师融入环境、走进生活、根植本土,就能看到地域文化表达的不同角度,就能挖掘地域文化深刻的内涵,继而用设计语言反映出现代环境下不同地域的文化特征。同时,也为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旅馆建筑室内设计道路摸索方法,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建国等:安藤忠雄[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年.
[2]王琼.酒店设计的地域性和文化性[J].室内设计与装修,2002(6).
[3]张宏.风景建筑中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意识观———武夷山九曲宾馆设计[J].华中建筑,1997(3).
[4]金卫钧、张耕、孙勃.亚龙湾一道亮丽的风景:三亚喜来登酒店设计[J].建筑创作,2004(8). 来源: 《建筑中文网》.
1 旅馆建筑室内地域性创造的涵义
所谓旅馆建筑室内设计的地域性创造,是指在满足旅馆建筑自身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创造与其所在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相协调的室内设计的形式与内容,从而使人感受其独特的个性。
2 旅馆建筑室内地域性创造的原则
2.1 复兴与诠释
这种方式的表达是运用传统、地方设计的典型符号来强调民族传统、地方传统和民俗风格,对传统的结构和形式加以抽象化处理,突出文化特色,删除琐碎的细节。复兴与诠释的表达方式要求设计师对待传统不是简单的复活,而是将传统与时代有机的结合起来,重新演绎传统的鲜明特征,赋予传统新的时代精神。
在现代旅馆建筑的室内设计创作中,应通过对传统空间的性质进行抽象与再演绎,创造出基于传统的新空间,应将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传统建筑文化经过发掘、提炼,将其精髓运用现代抽象手法重新诠释,强调建筑的文脉感。只有这样,传统才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光彩。只有慎重地对待传统建筑文化,准确捕捉、理解其精髓、灵魂,才能继承并不断创新。
2.2 发展与创新
创新,是彻底的变革,是一个整合的过程,是在揭示一种新的秩序,其中有一部分是植根于原传统之中的。创新不应是空穴来风,应有文脉的关联,含有传统文化的底蕴,富有开拓创新的精神,方能体现中国建筑的神韵,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内涵。这种方式的表达是在表现建筑与室内的时代之韵的同时,要吸取外来文化中的养分,结合我国旅馆建筑室内设计的地域文化内涵的挖掘与表达,从深层内涵上塑造旅馆建筑的个性。设计中要求设计师在充分保护地域文化的前提下,利用各种可行的继承中求创新的方法来延续文脉,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寻找某种基因作为切入点,使之产生新的生命力,创造新的形象。
3 旅馆建筑室内地域性创造的表达
3.1 尊重自然环境
人们所生活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差异,这些差异会长期存在。建筑是一个地区的产物,它总是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受具体的地形地貌条件、自然条件以及城市已有的建筑地段环境所制约。因此,旅馆建筑室内设计必须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继承与体现自身的地方环境特色,这应首先从尊重自然环境开始:包括尊重当地气候和地形。
如位于热带、亚热带的海滨旅馆建筑,为了充分利用海风的降温作用,建筑通常采用分散式的布局和舒展的建筑形式,室内外空间运用开敞式走廊、飘棚、门厅以及自然通风、采光来缓解炎热的气候。
如海南三亚的喜来登酒店,建筑群采用了相对分散和对称的布局模式,尽可能融于周围的植被之中“,U形”的对称平面与周围自然环境保持了比较大的接触面,使酒店的海景客房占到了总数的 75%。热带阳光下,也有着丰富的光影和令人心醉的纯洁。建筑色彩的选择来自于周围环境的影响:坡屋顶颜色来源于青绿色的大海和远山,外墙颜色来源于白色的沙滩,再加上原木色的栏杆和各种木构件,构成了整体朴实自然的效果,使建筑“消失”在周围环境之中。大跨度的入口雨篷、高达15m 的大厅、流畅的室内外空间、宽敞的外廊带给游客轻松的海滨度假体验。
3.2 传承地域文化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各地特有的人文环境,孕育了不同的文化特性和技术个性。而社会形态与政治体制无疑对地域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历史上形成的各类地域文化无不与当时的社会与政治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旅馆建筑应当是作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客观载体而存在,提供给人标识自身社会属性的感官框架。旅馆建筑在文化上的体现,需要挖掘和继承地域文化的内涵,地域特色的创造离不开人文环境的衬托。旅馆建筑室内的地域性创造应当注重挖掘并传承地域文化,用设计的方法和手段生动再现与该地域有密切关联的社会文化环境。
如云南香格里拉的仁安悦榕庄度假村,其由藏族农舍改良而来的具有不同风格的房间仍保留着藏族传统文化韵味,木雕、家具、陈设等细节都呈现出上百年的历史气息。度假村由具有 100 多年历史的藏式农舍经过巧妙的拆迁改建,于仁安河谷新址处以原木打桩而成,其精妙扎实的建筑模式沿袭了藏家传统风格,建成的房屋无需使用新木材,确保当地原有的自然风貌的完整无缺。
3.3 运用适宜技术
“适宜技术”是现代技术与传统技术的地域适应性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将当代的先进技术有选择地与地区条件的特殊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地方智慧结合起来,根据地区的实际需求和现实条件,寻求一条适宜、有效的技术路线。同时,适宜技术也提倡改进和完善现有技术,充分发掘传统技术的潜力,以实现建筑技术的本质。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技术方式的选择则应与之相适应。注重地域特点的适用技术避免了不适当进口技术和廉价、低效的传统技术的两极,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技术的特点,耗资低,并且尽可能地利用分散的再生资源,如风力、太阳能等,具有灵活性和连续性,能够适应变化的环境。从旅馆建筑室内地域性的角度来看,适宜建筑技术是针对地理、气候、地域文化的技术手段,它继承并发展传统,批判的吸收外来先进的实用技术。
如位于福建武夷山的九曲宾馆大量的运用了当地的材料和砌筑方法:客房基座至一层窗台外墙选用当地的暗红色毛石垒砌, 这种乡土做法与所处山体肌理一致;宾馆公共部分用暗红色毛石加工后拼砌成凹凸不平的不规则肌理,同样呼应所处自然环境;客房部分一层窗间墙体选用拆旧下来的古城砖, 进行有规则变化拼砌,颇有艺术表现力和人文特征。外墙还用杉木薄板进行仿木构架装饰,这种局部肌理的变化及色彩处理呼应了地方建筑传统。此外,宾馆还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当地技术,采用盛产于武夷山区的芦苇茎杆装饰屋面。
4 结语
旅馆建筑室内地域性的创造,并不一定用昂贵的造价才能完成,只要设计师融入环境、走进生活、根植本土,就能看到地域文化表达的不同角度,就能挖掘地域文化深刻的内涵,继而用设计语言反映出现代环境下不同地域的文化特征。同时,也为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旅馆建筑室内设计道路摸索方法,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建国等:安藤忠雄[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年.
[2]王琼.酒店设计的地域性和文化性[J].室内设计与装修,2002(6).
[3]张宏.风景建筑中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意识观———武夷山九曲宾馆设计[J].华中建筑,1997(3).
[4]金卫钧、张耕、孙勃.亚龙湾一道亮丽的风景:三亚喜来登酒店设计[J].建筑创作,2004(8). 来源: 《建筑中文网》.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1102/14752.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