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
浅论城市生态规划
栏目最新
- 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 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 雅安芦山县地震过后城乡住房恢复重建之路
- 四川雅安观音阁历史文化街区规划
- 养老社区的规划问题、规划原则和设计建议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型城镇化道路解析及其城乡规划体系构建探索
-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发展途径研究
- 长三角小城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
-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新型城镇化战略
- 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的互动发展机制
网站最新
内容提示: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城市生态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同时又将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及多种技术手段应用到其中,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开发和生态建设提出合理的对策,辨识、模拟、设计和调控城市中的各种生态关系及其结构功能,合理配置空间资源、社会文化资源,最终达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的目的,体
[论文关键词]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规划;可持续发展
[论文摘要]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城市生态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同时又将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及多种技术手段应用到其中,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开发和生态建设提出合理的对策,辨识、模拟、设计和调控城市中的各种生态关系及其结构功能,合理配置空间资源、社会文化资源,最终达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的目的,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真正价值。
一、什么是城市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一词最初由英国植物群落学家A·G·坦斯利于1935年首先提出,他根据前人和他本人对森林动态的研究,把物理学中的“系统”引入生态学,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概念,任何生命系统及其环境都可以称之为生态系统,在空间边界上是模糊的,其空间范围很大程度上是依据人们所研究的对象、内容、目的或地理条件等因素而确定,是一个完整而复杂的生态综合体。
“城市生态”由美国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帕克于1925年提出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成为生态学的研究中心一样,城市生态系统也成为城市生态学的研究中心和重点。城市生态系统是指特定地域内的人口、资源与环境(包括生物的和物理的,社会的和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复合体。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以人为核心,是一个融合了自然、经济与社会的人工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自然生态系统到农业生态系统的演变,最后才产生了城市生态系统。在工业革命以后,农村人口开始向城市转移,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尽管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历史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中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城市生态系统却对整个人类生态系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人类生态系统的主体。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
关于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有很多种不同的观点,不过有一点是一致的: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复合型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具有很强的人工性。除了人这一主体之外,还包括自然系统、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这种划分是一种广义生态系统观,是把整个城市当作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按照这种组成方式可以从整体上研究城市的生态机理,进行城市生态建设。
在社会学中,将城市生态系统分为城市社会和城市空间两部分。城市社会包括了城市居民和城市组织,城市空间则是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集合。将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重新分析,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生命系统,指城市人群和自然生物(包括野生动植物和人工栽培或饲养的动植物)。二是环境系统,包括次生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广域环境。次生自然环境就是一些自然要素和自然资源;人工环境又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广域环境是在更大的范围上来说的环境,包括城市周边的郊区环境以及整个区域环境。 这种组成形式严格遵循了生态系统的要素构成,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主导关系。在城市中,自然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人安排的,在人的干预下,城市生物种群单一,优势物种突出,群落结构简单,空间分布也受到人为的限制。
三、如何实现城市生态的可持续规划
(一)生态城市与可持续发展
现代城市作为一个多元化、多介质、多层次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各层次、各子系统之间和各生态要素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城市生态规划坚持以整体优化、协调共生、趋适开拓、区域分异、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以环境容量、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适宜度为依据,有助于生态功能合理分区和创造新的生态工程,其目的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寻求最佳的城市生态位,不断地开拓和占领空余生态位,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潜力,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共生。
城市生态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同时又将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及多种技术手段应用其中,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开发和生态建设提出合理的对策,辨识、模拟、设计和调控城市中的各种生态关系及其结构功能,合理配置空间资源、社会文化资源,最终达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的目的。在生态规划中,体现着一种平衡或协调型的规划思想,综合时间、空间、人三大要素,协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人类生存空间向更有序、稳定的方向发展,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
首先,城市生态规划强调协调性,即强调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这是规划的核心所在;其次,强调区域性,这是因为生态问题的发生、发展及解决都离不开一定的区域,生态规划是以特定的区域为依据,设计人工化环境在区域内的布局和利用;第三,强调层次性,城市生态系统是个庞大的网状、多级、多层次的大系统,从而决定了其规划有明显的层次性。城市生态规划的目标更强调城市生态平衡与城市生态发展,认为城市现代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城市生态平衡和城市生态发展。
(二)城市生态规划需遵循的设计原则
1.社会生态原则。这一原则要求生态规划设计要重视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体现尊重、包容和公正,生态规划要着眼于社会发展规划,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公平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2.经济生态原则。经济活动是城市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之一,经济的发展决定着城市的发展,生态规划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持续性。这一原则要求规划设计要贯彻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优化产业经济结构,促进生态型经济的形成。效率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3.自然生态原则。城市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原则要求生态规划必须遵循自然演进的基本规律,维护自然环境基本再生能力、自净能力和稳定性、持续性,人类活动保持在自然环境所允许的承载能力之内。规划设计应结合自然,适应与改造并重,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平衡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4.复合生态原则。城市的社会、经济、自然系统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规划设计必须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三者兼顾,综合考虑,使整体效益最高。规划设计要利用这三方面的互补性,协调相互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努力在三者之间寻求平衡。协调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以上这些原则都是普遍性的,但城市是地区性的,地区的特殊性又受自然地理和社会文化两方面的影响。因此,这些原则的具体应用需要与空间、时间和人(社会)的结合,在特定的空间中有不同的应用。
(三)城市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
1.高质量的环保系统。对不同的废弃物按照各自的特点及时处理和处置,同时加强对噪声和烟尘排放的管理,使城市生态环境洁净、舒适。
2.高效能的运转系统。包括畅通的交通系统,充足的能流、物流和客流系统,快速有序的信息传递系统,相应配套有保障的物质供应系统和城郊生态支持圈,完善的专业服务系统等。
3.高水平的管理系统。包括人口控制、资源利用、社会服务、医疗保险、劳动就业、治安防火、城市建设、环境整治等。保证水、土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适度的人口规模,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
4.完善的绿地生态系统。不仅应有较高的绿地覆盖率指标,而且还应布局合理,点、线、面有机结合,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组成完善的复层绿地系统。
5.高度的社会文明和生态环境意识。应具有较高的人口素质、优良的社会风气、井然有序的社会秩序、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高度的生态环境意识,这是城市生态建设非常重要的基础条件。
从生态规划内容可以归纳出一些具体的城市生态规划目标:从人类的角度来说,城市中具有合理的人口规模,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和谐;从土地的角度来说,城市用地结构合理,开发有序,土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城市功能获得适宜的生态区位;从空间的角度来说,城市空间与其承载的城市功能相适应,具有高效、低耗的空间分布特征,城市空间的多样性和异质性使得城市既呈现动态发展的态势又保持稳定有序的结构;从环境的角度来说,城市功能的发挥不超过其环境容量的限制,促进城市健康、持续发展。
[论文摘要]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城市生态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同时又将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及多种技术手段应用到其中,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开发和生态建设提出合理的对策,辨识、模拟、设计和调控城市中的各种生态关系及其结构功能,合理配置空间资源、社会文化资源,最终达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的目的,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真正价值。
一、什么是城市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一词最初由英国植物群落学家A·G·坦斯利于1935年首先提出,他根据前人和他本人对森林动态的研究,把物理学中的“系统”引入生态学,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概念,任何生命系统及其环境都可以称之为生态系统,在空间边界上是模糊的,其空间范围很大程度上是依据人们所研究的对象、内容、目的或地理条件等因素而确定,是一个完整而复杂的生态综合体。
“城市生态”由美国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帕克于1925年提出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成为生态学的研究中心一样,城市生态系统也成为城市生态学的研究中心和重点。城市生态系统是指特定地域内的人口、资源与环境(包括生物的和物理的,社会的和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复合体。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以人为核心,是一个融合了自然、经济与社会的人工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自然生态系统到农业生态系统的演变,最后才产生了城市生态系统。在工业革命以后,农村人口开始向城市转移,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尽管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历史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中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城市生态系统却对整个人类生态系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人类生态系统的主体。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
关于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有很多种不同的观点,不过有一点是一致的: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复合型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具有很强的人工性。除了人这一主体之外,还包括自然系统、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这种划分是一种广义生态系统观,是把整个城市当作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按照这种组成方式可以从整体上研究城市的生态机理,进行城市生态建设。
在社会学中,将城市生态系统分为城市社会和城市空间两部分。城市社会包括了城市居民和城市组织,城市空间则是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集合。将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重新分析,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生命系统,指城市人群和自然生物(包括野生动植物和人工栽培或饲养的动植物)。二是环境系统,包括次生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广域环境。次生自然环境就是一些自然要素和自然资源;人工环境又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广域环境是在更大的范围上来说的环境,包括城市周边的郊区环境以及整个区域环境。 这种组成形式严格遵循了生态系统的要素构成,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主导关系。在城市中,自然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人安排的,在人的干预下,城市生物种群单一,优势物种突出,群落结构简单,空间分布也受到人为的限制。
三、如何实现城市生态的可持续规划
(一)生态城市与可持续发展
现代城市作为一个多元化、多介质、多层次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各层次、各子系统之间和各生态要素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城市生态规划坚持以整体优化、协调共生、趋适开拓、区域分异、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以环境容量、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适宜度为依据,有助于生态功能合理分区和创造新的生态工程,其目的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寻求最佳的城市生态位,不断地开拓和占领空余生态位,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潜力,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共生。
城市生态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同时又将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及多种技术手段应用其中,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开发和生态建设提出合理的对策,辨识、模拟、设计和调控城市中的各种生态关系及其结构功能,合理配置空间资源、社会文化资源,最终达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的目的。在生态规划中,体现着一种平衡或协调型的规划思想,综合时间、空间、人三大要素,协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人类生存空间向更有序、稳定的方向发展,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
首先,城市生态规划强调协调性,即强调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这是规划的核心所在;其次,强调区域性,这是因为生态问题的发生、发展及解决都离不开一定的区域,生态规划是以特定的区域为依据,设计人工化环境在区域内的布局和利用;第三,强调层次性,城市生态系统是个庞大的网状、多级、多层次的大系统,从而决定了其规划有明显的层次性。城市生态规划的目标更强调城市生态平衡与城市生态发展,认为城市现代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城市生态平衡和城市生态发展。
(二)城市生态规划需遵循的设计原则
1.社会生态原则。这一原则要求生态规划设计要重视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体现尊重、包容和公正,生态规划要着眼于社会发展规划,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公平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2.经济生态原则。经济活动是城市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之一,经济的发展决定着城市的发展,生态规划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持续性。这一原则要求规划设计要贯彻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优化产业经济结构,促进生态型经济的形成。效率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3.自然生态原则。城市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原则要求生态规划必须遵循自然演进的基本规律,维护自然环境基本再生能力、自净能力和稳定性、持续性,人类活动保持在自然环境所允许的承载能力之内。规划设计应结合自然,适应与改造并重,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平衡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4.复合生态原则。城市的社会、经济、自然系统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规划设计必须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三者兼顾,综合考虑,使整体效益最高。规划设计要利用这三方面的互补性,协调相互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努力在三者之间寻求平衡。协调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以上这些原则都是普遍性的,但城市是地区性的,地区的特殊性又受自然地理和社会文化两方面的影响。因此,这些原则的具体应用需要与空间、时间和人(社会)的结合,在特定的空间中有不同的应用。
(三)城市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
1.高质量的环保系统。对不同的废弃物按照各自的特点及时处理和处置,同时加强对噪声和烟尘排放的管理,使城市生态环境洁净、舒适。
2.高效能的运转系统。包括畅通的交通系统,充足的能流、物流和客流系统,快速有序的信息传递系统,相应配套有保障的物质供应系统和城郊生态支持圈,完善的专业服务系统等。
3.高水平的管理系统。包括人口控制、资源利用、社会服务、医疗保险、劳动就业、治安防火、城市建设、环境整治等。保证水、土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适度的人口规模,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
4.完善的绿地生态系统。不仅应有较高的绿地覆盖率指标,而且还应布局合理,点、线、面有机结合,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组成完善的复层绿地系统。
5.高度的社会文明和生态环境意识。应具有较高的人口素质、优良的社会风气、井然有序的社会秩序、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高度的生态环境意识,这是城市生态建设非常重要的基础条件。
从生态规划内容可以归纳出一些具体的城市生态规划目标:从人类的角度来说,城市中具有合理的人口规模,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和谐;从土地的角度来说,城市用地结构合理,开发有序,土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城市功能获得适宜的生态区位;从空间的角度来说,城市空间与其承载的城市功能相适应,具有高效、低耗的空间分布特征,城市空间的多样性和异质性使得城市既呈现动态发展的态势又保持稳定有序的结构;从环境的角度来说,城市功能的发挥不超过其环境容量的限制,促进城市健康、持续发展。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905/12631.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