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
论居住小区规划的环境设计
栏目最新
- 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法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设计文化理念
- 四川雅安名山县涌泉村抗震小学的设计理念
- 四川汶川5.12大地震的启示
- 汶川大地震震中纪念馆的创作思考
- 洛阳洛南新区雅安新城结构设计
- 绿色居住建筑的节地设计
- 广州珠江新城海心沙地下空间建筑设计方案
- 黔东南地区郎德苗寨民居的热适应性
- 西气东输工程中长输管道站场建筑模块化设计与应用
网站最新
内容提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住宅建设逐步走向商品化的轨道,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而我国的居住小区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长条形住宅和行列式的排列,地方特色不明显,没有独创性。只要设计者在规划设计上不拘泥于教条,突破居住区规划的小区单一模式,寻求多元化发展,就不难营造舒适、安静和新颖优美的居住环境。
[论文关键词]居住小区 规划 环境设计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住宅建设逐步走向商品化的轨道,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而我国的居住小区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长条形住宅和行列式的排列,地方特色不明显,没有独创性。只要设计者在规划设计上不拘泥于教条,突破居住区规划的小区单一模式,寻求多元化发展,就不难营造舒适、安静和新颖优美的居住环境。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心自己的生存环境,居住小区作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空间,其环境设计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怎样创造一个优美安静和舒适的居住环境,让人们从几十平方米的斗室中走出来,这是每个规划设计者应该认真探索的问题。
一、居住区环境设计原则
(一)居住区环境设计应以建筑为主体:在住宅室外环境设计中,所有室外构筑的设计都应围绕主体建筑来考虑。当它们的尺度、比例、色彩、质感、形体、风格等与主体建筑相协调,形成有机的统一状态时,住宅的室外环境设计才能达到环境的整体和谐。
(二)环境设计以满足使用功能为本:室外环境设计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因此,首先考虑满足人在物质层面上对于实用和舒适程度的要求。所有附属于建筑的设施必须具备相应的的齐全的使用功能,环境的布局要考虑人的方便与安全。
(三)艺术设计是室外环境设计的重要课题:现代住宅环境设计的目的除了营造一个舒适与方便的居住环境之外,必须在环境中体现美的旋律与丰富的文化内涵。
(四)绿化是优化室外空间的重要因素:住宅环境绿化是指在居住区用地上栽植树木、花草而形成绿地。居住区绿地的功能有两种:一种是构建户外生活空间,满足各种休闲环境的需要。另一种是创造自然环境,通过景观小品等手段创造优美的室外环境的设施。
(五)景观小品是居住区外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点缀:在居住区室外环境中,绝不能忽视景观小品的设置,如雕塑、水景、灯具、桌椅、凳、阶梯扶手、花架等,它们既给居住生活带来了便利,又给室外空间增添了丰富的情趣。
(六)环境设计中应特别注意生态保护工作:生态保护的实施,一方面在遏止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另一方面也体现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工作中,环境设计中利用绿色植物来美化环境,而其本身就是一种自然资源,居住区绿地种植正是扩展了自然资源的范围。
二、居住区规划环境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过去许多居住小区的规划中,只是停留在解决多少人的居住问题,过分强调经济效益,住宅按日照间距排列,道路按出入需要设置,绿化按人均指标分布,还没有从简单的需要走出来,大都只是满足于斗室之中便可,而忽略了居住环境的室外交往空间等环境效益的综合设计。
(一)要突破居住区规划的小区单一模式:在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的实践中,住宅小区规划的通病是千篇一律的长条形住宅和行列式的排列,使得期间的绿化也流于单调,给居住小区外部空间环境的营造带来一定的难度。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淡化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忽略了人的精神及感情追求等较高标准的因素,将居住空间环境的设计只局限于能用、经济等简单的使用水准上。
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政府部门介入住宅建设的技术领域,以行政主导的方式推行某一居住区模式,不利于城市规划中百花齐放、充分发挥设计人员的创新能力;但主要还是规划设计者主观上没有活跃的思想和创新的精神,在规划设计中忽视了人们的更高标准的生活需求的设计原则,同时建筑设计与规划脱节,建筑形式单一,对总体的环境效果相对来说考虑的比较少,对外部空间处理流于粗线条。
(二)要促进居住小区规划的多元化:在城市多元化的发展背景下,居住社区类型多样化,需求与发展目标多样化,住宅建设成为一种商品与服务进入市场,显然以不变应万变的居住区模式是需要迫切改正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衡居住小区规划政策的同时,充分考虑居住小区规划多元化的可能,促进居住区的个性化发展。
1.在人口密度较低的小城市,邻里单元可能是恰当的形式;
2.在经商气氛浓郁的南方城市,街坊式可能是合理的选择;
3.在历史文化名城,传统形成的空间格局和机理应得到尊重和延续,以保护为基础的、与周边建筑环境协调的小型化改造方案显然是适宜的;
4.在大城市的边缘地带,集生活、工作、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居住区会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当然,没有哪种模式是可以固定应用到各处的。类似其他艺术,在城市规划和件建筑设计领域,勇于创新是百花齐放的前提。
三、居住空间环境设计
我国古代建造出的闻名于世的园林之所以能在当今还受现代人取悦观赏而久居不衰,其巧妙支出就在于以自然为背景,取之自然,还之自然,形成一幅整体美的画卷而意味无穷,这种技巧对我们今天的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是有很好的启迪的。
(一)为丰富居住小区空间的外部轮廓,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不宜将单体住宅重复布置,应将高、中、低层不同建筑形式的住宅搭配布置精心营造,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物和地貌,各住宅组团之间由绿地、低层公共建筑隔开,使居住小区成为建筑高低错落、绿地相连、道路便捷的既统一又有变化的整体。在规划中密切结合绿化布置,住宅组团绿地根据配置的花草树木相互区别,各具特色,使居民从室内到外部都能看到绿地,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二)为充分利用空间,把居住环境从室内延伸到室外,扩大居住空间,方面居民的活动,创造一个整体的住宅组团是适合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的。整体住宅组团的规划布局就是对空间的化零为整之典范。这种规划布置的特点是对空间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缩短了公共建筑与住宅的距离,方便了居民;居住空间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土地可以重复利用,群体景观比较完整,给住户安静、安全、方便之感;住宅组团内外用绿化来联系,既有小范围的外部空间,又有区域性的大范围的公共空间。居民围绕公共空间活动或是游憩、打牌下棋、玩球和谈家论政,都有一个适合的位置。此规划布局与我国古代园林的设计手法相似,是适合人们的心理和身体需要的。
总之,优美的居住区环境是现代化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文明的标志。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健全适宜于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居住区,同时给人提供一种富有生机的“生态美”,这也是中国古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在人居环境的设计营造过程中,要采用不同的美学手段和审美取向,结合地域文化、本土文化、社区文化,形成各具特色、风格迥异的居住区环境。
参考文献:
[1]叶迎君,居住区规划中的城市设计观《住宅科技》2000-8.
[2]张文华,人类居住健康与健康的人居环境 《住宅科技》 2001-11.
[3]程先明,谈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住宅科技》 2001.
[4]白德,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来源: 《建筑中文网》.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住宅建设逐步走向商品化的轨道,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而我国的居住小区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长条形住宅和行列式的排列,地方特色不明显,没有独创性。只要设计者在规划设计上不拘泥于教条,突破居住区规划的小区单一模式,寻求多元化发展,就不难营造舒适、安静和新颖优美的居住环境。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心自己的生存环境,居住小区作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空间,其环境设计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怎样创造一个优美安静和舒适的居住环境,让人们从几十平方米的斗室中走出来,这是每个规划设计者应该认真探索的问题。
一、居住区环境设计原则
(一)居住区环境设计应以建筑为主体:在住宅室外环境设计中,所有室外构筑的设计都应围绕主体建筑来考虑。当它们的尺度、比例、色彩、质感、形体、风格等与主体建筑相协调,形成有机的统一状态时,住宅的室外环境设计才能达到环境的整体和谐。
(二)环境设计以满足使用功能为本:室外环境设计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因此,首先考虑满足人在物质层面上对于实用和舒适程度的要求。所有附属于建筑的设施必须具备相应的的齐全的使用功能,环境的布局要考虑人的方便与安全。
(三)艺术设计是室外环境设计的重要课题:现代住宅环境设计的目的除了营造一个舒适与方便的居住环境之外,必须在环境中体现美的旋律与丰富的文化内涵。
(四)绿化是优化室外空间的重要因素:住宅环境绿化是指在居住区用地上栽植树木、花草而形成绿地。居住区绿地的功能有两种:一种是构建户外生活空间,满足各种休闲环境的需要。另一种是创造自然环境,通过景观小品等手段创造优美的室外环境的设施。
(五)景观小品是居住区外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点缀:在居住区室外环境中,绝不能忽视景观小品的设置,如雕塑、水景、灯具、桌椅、凳、阶梯扶手、花架等,它们既给居住生活带来了便利,又给室外空间增添了丰富的情趣。
(六)环境设计中应特别注意生态保护工作:生态保护的实施,一方面在遏止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另一方面也体现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工作中,环境设计中利用绿色植物来美化环境,而其本身就是一种自然资源,居住区绿地种植正是扩展了自然资源的范围。
二、居住区规划环境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过去许多居住小区的规划中,只是停留在解决多少人的居住问题,过分强调经济效益,住宅按日照间距排列,道路按出入需要设置,绿化按人均指标分布,还没有从简单的需要走出来,大都只是满足于斗室之中便可,而忽略了居住环境的室外交往空间等环境效益的综合设计。
(一)要突破居住区规划的小区单一模式:在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的实践中,住宅小区规划的通病是千篇一律的长条形住宅和行列式的排列,使得期间的绿化也流于单调,给居住小区外部空间环境的营造带来一定的难度。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淡化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忽略了人的精神及感情追求等较高标准的因素,将居住空间环境的设计只局限于能用、经济等简单的使用水准上。
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政府部门介入住宅建设的技术领域,以行政主导的方式推行某一居住区模式,不利于城市规划中百花齐放、充分发挥设计人员的创新能力;但主要还是规划设计者主观上没有活跃的思想和创新的精神,在规划设计中忽视了人们的更高标准的生活需求的设计原则,同时建筑设计与规划脱节,建筑形式单一,对总体的环境效果相对来说考虑的比较少,对外部空间处理流于粗线条。
(二)要促进居住小区规划的多元化:在城市多元化的发展背景下,居住社区类型多样化,需求与发展目标多样化,住宅建设成为一种商品与服务进入市场,显然以不变应万变的居住区模式是需要迫切改正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衡居住小区规划政策的同时,充分考虑居住小区规划多元化的可能,促进居住区的个性化发展。
1.在人口密度较低的小城市,邻里单元可能是恰当的形式;
2.在经商气氛浓郁的南方城市,街坊式可能是合理的选择;
3.在历史文化名城,传统形成的空间格局和机理应得到尊重和延续,以保护为基础的、与周边建筑环境协调的小型化改造方案显然是适宜的;
4.在大城市的边缘地带,集生活、工作、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居住区会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当然,没有哪种模式是可以固定应用到各处的。类似其他艺术,在城市规划和件建筑设计领域,勇于创新是百花齐放的前提。
三、居住空间环境设计
我国古代建造出的闻名于世的园林之所以能在当今还受现代人取悦观赏而久居不衰,其巧妙支出就在于以自然为背景,取之自然,还之自然,形成一幅整体美的画卷而意味无穷,这种技巧对我们今天的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是有很好的启迪的。
(一)为丰富居住小区空间的外部轮廓,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不宜将单体住宅重复布置,应将高、中、低层不同建筑形式的住宅搭配布置精心营造,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物和地貌,各住宅组团之间由绿地、低层公共建筑隔开,使居住小区成为建筑高低错落、绿地相连、道路便捷的既统一又有变化的整体。在规划中密切结合绿化布置,住宅组团绿地根据配置的花草树木相互区别,各具特色,使居民从室内到外部都能看到绿地,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二)为充分利用空间,把居住环境从室内延伸到室外,扩大居住空间,方面居民的活动,创造一个整体的住宅组团是适合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的。整体住宅组团的规划布局就是对空间的化零为整之典范。这种规划布置的特点是对空间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缩短了公共建筑与住宅的距离,方便了居民;居住空间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土地可以重复利用,群体景观比较完整,给住户安静、安全、方便之感;住宅组团内外用绿化来联系,既有小范围的外部空间,又有区域性的大范围的公共空间。居民围绕公共空间活动或是游憩、打牌下棋、玩球和谈家论政,都有一个适合的位置。此规划布局与我国古代园林的设计手法相似,是适合人们的心理和身体需要的。
总之,优美的居住区环境是现代化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文明的标志。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健全适宜于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居住区,同时给人提供一种富有生机的“生态美”,这也是中国古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在人居环境的设计营造过程中,要采用不同的美学手段和审美取向,结合地域文化、本土文化、社区文化,形成各具特色、风格迥异的居住区环境。
参考文献:
[1]叶迎君,居住区规划中的城市设计观《住宅科技》2000-8.
[2]张文华,人类居住健康与健康的人居环境 《住宅科技》 2001-11.
[3]程先明,谈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住宅科技》 2001.
[4]白德,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来源: 《建筑中文网》.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902/12634.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