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地域建筑文化分析
- 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法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设计文化理念
- 四川雅安名山县涌泉村抗震小学的设计理念
- 四川汶川5.12大地震的启示
- 汶川大地震震中纪念馆的创作思考
- 洛阳洛南新区雅安新城结构设计
- 绿色居住建筑的节地设计
- 广州珠江新城海心沙地下空间建筑设计方案
- 黔东南地区郎德苗寨民居的热适应性
- 西气东输工程中长输管道站场建筑模块化设计与应用
内容提示:“全球化”作为当代文化的强势语境,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在建筑领域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最新的建筑技术和材料,同时,也带来了先锋的设计理念和时髦样式,对全球各地的地域建筑文化产生了冲击。全球经济一体化导致的全球文化趋同使地域传统建筑文化逐步被商业文化所淹没,建筑的民族性被建筑的“国际性”所取代。作为城市和建筑个性的地域文化特征有逐渐衰落和消失的危险。在全球化语境下,如何保护、发展和创新地域
“全球化”作为当代文化的强势语境,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在建筑领域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最新的建筑技术和材料,同时,也带来了先锋的设计理念和时髦样式,对全球各地的地域建筑文化产生了冲击。全球经济一体化导致的全球文化趋同使地域传统建筑文化逐步被商业文化所淹没,建筑的民族性被建筑的“国际性”所取代。作为城市和建筑个性的地域文化特征有逐渐衰落和消失的危险。在全球化语境下,如何保护、发展和创新地域建筑文化成为当代建筑文化的使命。近年来,全球化问题亦被建筑界所重视,它成为我们观察思考建筑问题的现实背景和切入点,国内各类建筑刊物相关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地方建筑”,“地区建筑”,“地域建筑”通常被视为相同概念。三者虽均与我国行政区划相关,但实际使用中有所差异:“地方建筑”偏重于建筑所在的领域及整体环境:“地区建筑”偏重于建筑所在某一范围内的地理环境:“地域建筑”偏重于建筑所在的大文化环境。(参考《建筑中文网》)
1、全球化的概念与定位
“全球化”(Globalization)这一概念始于国际经济学,它是伴随着***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出现而产生的。其词根(global)即全球的,首先是一种空间上的称谓,“是地球在空间上的位置的产物,是对生存的具体完整性和和善性的召唤,它不是把人类区分开来而是使人类抱成一团”,“全球”意味着它的前提是“非全球”,即地域,民族———国家的存在,“化”表明从非全球到全球是一种趋势和过程,其实质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人类活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人们的活动之间具有了极强的相关性,世界因此联为一体。
全球化既是一种客观事实,也是一种发展趋势,无论承认与否,它都影响着世界的历史进程,无疑也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国加入WTO和承办2008年奥运会更使中国人感受到融入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的步伐在加快。对许多中国人来讲,通常以为全球化是20世纪80、90年代以来的事情。其实理论界一般认为全球化始于15、16世纪,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从15、16世纪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的工业化时代的全球化。第二是20世纪60年代以计算机的发明为标志的信息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的全球化。但该阶段还不是全球化的终点,民族国家依然存在,全球化还只是为了个人利用全球的全面生产提供可能,各种负面、异化的现象还存在。第三是***阶段。在理论上该阶段个人才真正成为世界意义上的个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整个世界、人类发展的前提。
全球化,有时又称为全球一体化或国际化,关于它的内涵目前尚无统一认识。如有人认为全球化仅仅是一种趋势,能否达到人们想象中的水平尚是未知数,还有人主张全球化就是“美国化”。有几种观点颇具代表性。如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认为“(全球化)是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关系的强化。这种关系以这样一种方式将彼此相距遥远的地球连接起来。即此地所发生的事件可能是由许多英里以外的异地事件而引起,反之亦然”。同时,全球化是一种时空伸延,它“使在场与缺场纠缠在一起,让远距离的社会事件和社会关系与地方性场景交织在一起”。
由此可见,全球化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全球化是一个多维度的不平衡发展进程。
这不仅指全球化在多领域、多层面上发生,而且还指全球化的参与者是多元化的,它客观上要求全球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生产和生活、冲突和摩擦的逐步减弱,相互影响和相互协调的增加。所以全球化过程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是差异基础上的和谐,竞争中的合作,而不是同质化、趋同化。
第二,全球化是统一和多样并存的过程。
这是一种人类生产和生活相互联系和依存的状态。这种状态是特殊性与普遍性、多样性和统一性,本土化和全球化的有机统一。
第三,全球化是一个观念更新和范式转变的过程。
原有以一个国家为范式和背景研究社会发展的思路受到了挑战。正如意大利学者M.I.康帕涅拉所说:“全球化不是一种具体、明确的现象。全球化是在特定条件下思考问题的方式”。
2、全球化与地域建筑文化互动
2.1全球化对地域建筑的影响
在建筑领域,全球化一方面促进了世界建筑文化的交流和对话,使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共享新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使得各个建筑流派、理论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而另一方面,地域建筑文化逐步受全球文化影响,其各自所具有“地方性”被建筑的“国际性”所取代。从文化互动角度看,地域建筑面对全球化一般有三种选择:
其一是不同程度地文化认同的态度,明确或含蓄地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物质文明。
其二是强调民族和自身文化的价值,反对和抵制全球化进程。
其三是积极面对全球化的现实语境,致力于传统文化观念和美学精神的现代转型与融合。
中国建筑现代化的历程反映了这三种选择的抗衡、共存与消长。20多年来中国建筑取得了惊人的变化和成就,而创作实践中“民族性”与“现代性”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建筑师。从上世纪80年代的香山饭店、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广东新建筑,到90年代以来的仿欧风建筑、国家大剧院、央视新楼、鸟巢之争,中国建筑在急功近利的大拆大建中一步步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同时对发展方式的反思和环境恶化的代价,对优秀传统建筑和地域建筑的保护意识日益提高,尤其是当代地域建筑研究和创作活动的逐步深入,如何处理好全球化与地域建筑文化的关系成为中国建筑“民族性”与“现代性”问题的发展与继续。
从现实来看,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内发展也存在着巨大的不平衡,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巨大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变革。中国正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高速融入世界。面对全球化语境,中国地域建筑呈现一种现实的,后现代主义反应,以应对一个已然进入全球化的世界。
这一现实就是: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社会结构的根本变革和文化的巨大转向,传播方式与媒体发生深刻变革,城市化与城市文化迅速兴起,消费型的商业社会逐步形成,具有全球化和后现代语境的大众文化与消费娱乐文化正成为当代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主流。从这一现实出发,中国建筑的后现代主义是不断修正的、建构中的现代性。因为“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文化风格,它以一种无深度的、无中心的、无根据的、自我反思的、游戏的、模拟的、折中主义的、多元主义的艺术反映这个时代性变化的某些方面,这种艺术模糊了‘高雅’和‘大众’文化之间,以及艺术和日常经验之间的界限”。如上所见,尽管从现代到后现代各种转向的广度和深度互有差异,人们无法为后现代找到共同的“本质”,但各种后现代话语在观念和态度上仍然存在着核心的家族相似性。
由中国的设计实践可以看出,全球化在某种程度上压抑了文化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反映在城市和建筑文化领域就是导致了不同城市中建筑的雷同和城市特色风貌的消逝。前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会长帕金森(Parkinson)认为:“全世界有一个很大的危险,我们的城镇正在趋向同一个模样,这是很遗憾的,因为我们生活中许多乐趣来自多样化和地方特色。”
正是由于后现代主义“对形式和类型的多元化感兴趣,这是一种美学标准的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这样的一些形式和类型就可以有各自悠长与吸引人的历史,不是作为静态的、分离的形式和类型,而是交织在一起,互相作用、互相冲突、互相竞争,或相形见绌,或相得益彰,融合成各种无法预测的结合体,其活力变化无穷,在两极之间迅速移动,从悲怆到闹剧,从紧张到滑稽,丰富多彩,变化无穷,可作为叙述,可具有戏剧性,而且还能表演”,在此,集中体现了全球化对地域建筑的影响
2.2地域建筑的再生
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着一体化,即社会发展中的趋同性一面,和多元化即社会发展中的特殊性一面的特征。其本质即要求处理好全球化与地域化的关系。这也是在理论上摆脱全球化与地域化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从国际规则出发走第三条道路的立场。面对地域建筑传统的消退,在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著名城市学家和史论家刘易斯。芒福德就率先对此提出过异议,并推荐了美国加州海湾与新英格兰地区的地域建筑。此时一些美国建筑师也提出应根据美国当地的文化和自然条件发展自己的建筑文化。众所周知,国际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尔托则在遵循现代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创造出了属于芬兰的、独特的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现代主义建筑。20世纪50年代,日本建筑师丹下健三设计了如香川县厅舍、东京代代木体育馆等这样一些属于日本的现代主义建筑。上世纪60年代,随着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出现,对建筑历史性、关联性的探索方兴未艾。20世纪70年代后,印度的查尔斯。柯里亚、拉兹。里瓦尔,埃及的哈桑。法赛等从当地的气候和生活方式出发,通过独特的形体和布局也创作了具有鲜明地域建筑特色的现代建筑。20世纪80年代后,英国的斯特林、瑞士的博塔、日本的安藤忠雄、马来西亚的杨经文等以及我国的许多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工作者纷纷投入了地域建筑文化的探索与实践。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全球化运动的加速展开,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努力通过地域文化的发掘来证明其在全球化运动中的独特价值。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802/9274.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