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北京洋建筑中找不到达芬奇密码

收录时间:2007-10-20 20:04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碧森尤信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说到法国卢浮宫,就想起卢浮宫院中的那座曾经遭到法国人强烈反对的玻璃金字塔,现在常常被用来为北京和各大城市内的标新立异的“庞然怪物”作为辩护的依据。不错,卢浮宫金字塔现在的确成为了建筑史上的经典作品。但是它的成功并不在于其抢眼的几何形状和璀璨晶莹的玻璃,而正是它成功地弘扬了卢浮宫的古典文化价值,按照设计者贝聿铭的话说就是“让人类最杰出的作品给最多的人来欣赏”。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才

延伸阅读:北京 卢浮宫 玻璃 贝聿铭 金字塔

    说到法国卢浮宫,就想起卢浮宫院中的那座曾经遭到法国人强烈反对的玻璃金字塔,现在常常被用来为北京和各大城市内的标新立异的“庞然怪物”作为辩护的依据。不错,卢浮宫金字塔现在的确成为了建筑史上的经典作品。但是它的成功并不在于其抢眼的几何形状和璀璨晶莹的玻璃,而正是它成功地弘扬了卢浮宫的古典文化价值,按照设计者贝聿铭的话说就是“让人类最杰出的作品给最多的人来欣赏”。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才得以在作家丹。布朗的想象中承担艺术与科学的全部秘密,使《达·芬奇的密码》成为了全球的畅销书。(参考《建筑中文网

    最近去美国洛杉矶,在南加州大学参观的时候,给我们一行当向导的美国女学生以颇为自豪的神气指着不远处的一座楼房问:“请看这座建筑,看到它大家会想到什么?”这是一幢普通的红砖学生宿舍楼房,无论我怎样仔细观察也看不出有什么特殊之处,这时同行的美国同事却像是发现了什么,惊喜地说:“这不是阿甘的宿舍吗?”不错,这幢楼房正是美国大片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大学生活的一个外景。当时觉得有些好笑,美国没有悠久的历史,连好莱坞大片的外景都可以作为“文物”来向世人展示。可是过后一想,这幢建筑虽然算不上文物,与美国许多大学的建筑也并无二致,但是却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正是因为这幢楼曾经作为《阿甘正传》的外景,普通的建筑就如同植入了文化“密码”。人们看到了它,就会想到大腕汤姆·汉克斯扮演的那个憨厚坚韧的阿甘,进而联想到与阿甘的人生历程相交织的美国战后的一些重大事件,如猫王、披头士乐队、种族问题、越战与反战、水门事件、乒乓外交等等。

    带着这样的观察与思考从美国加州归来回到北京,偶见打着“加州”、“印象”名目的某地产正在“热卖”中,自然又是一番感慨。据估计北京近年来近千个房地产项目的名称有七成新房地产项目取洋名,有的以汉语音译英文名词得名,还有的以干脆以外国地名直接命名,比如“纽约”、“温哥华”、“威尼斯”、“罗马”、“雪梨”都成了北京的房地产项目名称的一部分(让我联想起了几十年前昙花一现的“反帝”、“反修”、“向阳”、“胜利”、“前进”等地名)。从建筑风格来看,北京和全国各大城市“欧陆风”、“北美风”、“巴洛克风”尽吹,夸张而又矫情的“鸟巢”、“蛋壳”、“水立方”、“拱门”和其他载有“西洋元素”的建筑应运而生。但是,不管怎样华丽的词藻来形容它们的完美和奇特,我们却无论如何读不出厚重的历史、看不到鲜活的文化。

    我们应该如何解释和看待城市建设中这种“文化流失”现象呢?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申办奥运成功为世界提供了庞大的商机。北京和全国各地的重大建设工程纷纷采取国际招标的方式选择设计方案,洋建筑师和规划师纷纷借机抢滩中国,成为中国城市现代化的主力军。中国的一些城市成为“外国所谓建筑大师或准大师们标新立异的试验场” (中国老一代建筑师吴良镛语),中国建筑师们反而成了打下手的配角。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城市中洋建筑、洋名的走俏也就不奇怪了。我们尽可以批评中国建筑家集体失语、崇洋媚外、抄袭模仿造成了城市建设中的“文化流失”,但是这只是表面现象。更深一层次的原因是,吃麦当劳、肯德基长大的具有经济实力的中国消费者们本身就对中国文化缺乏了解和兴趣,也就是说洋建筑、洋名的盛行实际上是消费者们的需求拉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某房地产开发商的楼盘设计采用了德国建筑风格,名字里也有“柏林”二字。一经上市,果然火爆,因为不少业主就是冲着“德国味”来买房子的。因为洋建筑、洋名代表着身份、档次,住进去就成了“中产阶层”、“贵族享受”。

    但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我们平时喜欢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实际上在很多中国人的潜意识里,只有西方的才算是世界的。这种意识的形成与政府的某些做法、媒体的导向不无关系。君不见,我们的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的决策者们在以“国际接轨”的名义下,动辄就要打造“东方的XX”、“中国的XX”,而这“XX”毫无例外都是欧美符号。媒体也推波助澜,我们几乎天天可以读到这些有关“中国的XX”报道:某传统食品 将逐步走上产业化的道路欲做“中国的麦当劳”、某投资者要打造“中国的迪斯尼”、某IT界精英被誉为“中国的盖茨”、某大学要办成“中国的哈佛”、某城市建成 “中国的悉尼歌剧院”,连我们的博物馆都可以被“誉为”“中国的卢浮宫”。

    说到法国卢浮宫,就想起卢浮宫院中的那座曾经遭到法国人强烈反对的玻璃金字塔,现在常常被用来为北京和各大城市内的标新立异的“庞然怪物”作为辩护的依据。不错,卢浮宫金字塔现在的确成为了建筑史上的经典作品。但是它的成功并不在于其抢眼的几何形状和璀璨晶莹的玻璃,而正是它成功地弘扬了卢浮宫的古典文化价值,按照设计者贝聿铭的话说就是“让人类最杰出的作品给最多的人来欣赏”。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才得以在作家丹。布朗的想象中承担艺术与科学的全部秘密,使《达·芬奇的密码》成为了全球的畅销书。 所以,不论是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宿舍还是北京高尚社区的“罗马”楼盘,其生命力只在于它们是否含有生动的文化“密码”。

来源: 《建筑中文网》.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710/8144.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建筑奇才贝聿铭的一次败笔

贝聿铭的设计方法及启示

地域建筑的魅力及启示

玻璃的分类

普通玻璃变成节能安全玻璃

装修应择选的四种安全玻璃

节能玻璃在现代建筑结构中的设计和应用

从新型安全玻璃看玻璃减灾功能

家装使用玻璃安全要求放第一

建筑装饰玻璃的装饰特性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