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国际竞争的中国工业设计业
- 2013年中国建筑业前三季度分析简报
- 建筑服务业发展现状及营改增税制设计研究
- 如何控制项目采购成本
- 国有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建议
- 建筑施工企业人才流失的对策
- 建筑业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回顾与启示
- 世界顶级承包商的发展模式和启示
- 基于经济法看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问题
- 建筑工程土建预算的审查技巧、管理建议和误区
- 建筑企业的准时化采购模式研究
内容提示:进入本世纪未的最后几年来,热闹的中国工业设计交流舞台上,除了国人举办各种设计研讨、学术交流以及竞赛活动外,又增加了新的景观一些捷足的国外设计公司和设计家纷纷来华访问,登台亮相。请看如下的事实
进入本世纪未的最后几年来,热闹的中国工业设计交流舞台上,除了国人举办各种设计研讨、学术交流以及竞赛活动外,又增加了新的景观:一些捷足的国外设计公司和设计家纷纷来华访问,登台亮相。请看如下的事实:
1998年3月18日-19日,北京举办“西方工业设计研讨会”,美国工业设计协会主席克里格。佛格尔(Craig Vogel)、美国工业设计协会执行总裁罗伯特。史瓦茨(Boberts Shwartz)、美国青蛙设计总裁丹尼尔。哈顿(Daiuel Hardeen)和美国摩托罗拉公司设计部主任布鲁斯克莱斯顿(Blaxton)专程来华演讲,介绍本国工业设计发展状况及本公司的设计过程与设计实绩。(参考《建筑中文网》)
1998年10月30日-11月1日,北京举办中日设计高级研讨会,日本国际设计交流协会以及数家日本设计公司,面向中国的大中型企业开展交流研讨。他们听取中国企业对自身工业设计发展状况的介绍,了解各企业对设计的需求,并介绍日本工业设计的发展及设计对企业的促进作用,展示了日本优秀工业设计(G-mark)产品。研讨中,宣传日本的设计能力是重要议题。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研讨会由日本方面出资,并且每年举办一次,本年度将在上海、广州继续举办,同样由日方出资赞助。
1999年3月25日,英国科瑞那(Corina)公司在珠海市召开面向当地外向型企业的工业设计交流会,介绍英国和欧洲的工业设计,明确提出该公司接受产品设计的委托,宣称其所拥有和联络的设计师遍布欧洲各国,可以完成目标市场为欧洲任何一国的产品设计任务。
1999年5月5日,广州举办“首届工业设计展示会”,美国FITCH、 EDGE、 HLB、 5D等数家设计公司轮番介绍各自的设计思想、设计程序以及各种成功的设计作品。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近百家著名企业的一百多名代表。本次展示会的一大特点是,不邀请国内工业设计公司参加,某些设计公司再三争取均遭谢绝。
1999年5月7日-10日,上海举办国际艺术设计博览会,部分国内设计公司和国外设计公司参展,著名设计家克拉尼也携作品参加了本次博览会。本次活动虽属文化交流性质,但参展的公司同样带有开发国内设计市场,争取企业设计委托任务的目的。
另据介绍,由国内外代理机构或人员带领,直接前往国内某些具有影响力的家电企业登门拉单,寻求设计委托的国外设计公司亦有多家。
据悉,日本著名的GK设计公司继93年与海尔公司合作组建“海高工业设计公司”之后,正进一步考虑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独资建立设计公司。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近年来已有多家来自香港、台湾和国外的工业设计公司挂牌营业。还有一些国外设计公司正在打探国内市场状况,寻求与国内有关公司合同,共同开发设计市场。
以上事实清楚地表明,我国的工业设计市场正被国际工业设计公司看好,他们正以极大的热情争取企业的关注和信任。如果说以往我们与国外的设计交流着重于学术方面的话,那么,当今的这种交流已带有浓重的商业气息。在我国即将加入WTO,全面参与国际经济体系之际,国外的工业设计家与设计公司正试图叩开我国工业设计业的大门,获取中国的设计市场。
不久前一家国外设计公司的“先头部队”抵达广州,他们直言不讳地宣称:“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国未来的设计市场,我们来中国的意向已定,我们拥有一流的设计能力、充分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的经验,而需要的是中国的客户和合作者。”
1、羽翼未丰的中国工业设计业
当我们惊异地发现“列强入侵”趋势的同时,我们不得不反顾自身——中国工业设计的发展与现状。
中国的工业设计业和设计公司发足于80年代后期的广东。相对而言,广东省的工业设计不仅发展较早,而且得益于当地良好的经济环境,工业设计公司规模、水平在国内处于前列。
80年代初,北京、无锡、上海等地的一些大学教师被派赴德国、日本进修学习工业设计带回了崭新的现代工业设计理论。他们与国内学者一起,以巨大的热情通过频繁的学术演讲和著述,宣传工业设计,使工业设计这一新兴的边缘学科得以广泛传播,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政(论文库)府部门与产业的关注,并使设计教育从此走上了发展的道路。
然而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当时我国的产业尚未达到以工业设计为手段,促进发展的阶段,加之设计的普及 宣传缺乏国内鲜活的实例来证实工业设计的作用,因此在一段时期内,设计未能进入务实的状态。
1987年最早在国内冰箱市场上崭露头角的万宝电器集团公司,在“市场经济"杠杆的驱动下,意识到设计的作用,率先与广州大学合作成立了”广州万宝工业设计研究院".该研究院最初几年专为万宝电器公司设计产品,以后逐步发展为向社会提供各类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的综合性设计实体。
1988年,在广州,以广州美术学院教师为主要骨干创立了“南方工业设计事务所”,相继在深圳又诞生了由上海、苏杭南下寻求发展的“蜻蜓设计公司”.这两家公司是我国最早的面向社会的工业设计机构,她们依托珠三角地区迅速崛起的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设计出了大量进入国内外市场的家电产品以及时钟、灯具等,开创了中国工业设计业的实绩,实现了零的突破,同时也为该地区设计业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南方设计事务所于1994年裂变为多家设计公司,加上相继成立的其他几家民营工业设计公司以及以院校为依托的设计公司,使该地区不同经济类型的设计公司在数量上得以扩张,设计能力、水平及营业面、服务范围也有相应的提高和发展。部分运营状况较好的设计公司已具有一定优势,有的公司在开展设计服务的同时,着力于产品的自行开发,取得良好的效益。
广东另一支设计力量在企业。 由于企业的发展与市场竞争的需要,部分具有规模的大型家电产品生产企业意识到工业设计的重要性,专门组建了工业设计的部门,有的企业,如美的等公司,在工业设计方面给于了相当的经济投入,招聘了设计人才,成立了条件优越的设计中心。这些企业内部的设计部门,成为企业产品创新的重要力量。有的设计部门在完成企业内部的设计任务的同时,还接受社会上的各种设计任务。
据不完全统计,广东省大约有30多家面向社会、以产品设计为主要工作内容的工业设计公司,其中广州约20家,深圳约8家。
就全国范围来看,广东以外的产品设计公司主要分布于北京、上海、无锡、天津、南京等沿海城市。初步的统计资料表明,其总数不足40家。(不包含以广告设计为主,少量参与产品设计的公司)
作为对照,我们看到产品设计公司在台湾约有200多家,日本在其经济高速成长期间,产品设计公司曾有上千家之多,现在大约有200多家,香港目前有产品设计公司数十家;美国、日本等国的一些大公司还在境外开设计了多家分公司。
国内产品设计公司的数量之少,不仅与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设计公司的数量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也与国内上万家广告及平面设计、包装装潢公司的数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就国内各产品设计公司的近三年年均营业额而言,统计资料表明,很少有超过250万元人民币的。许多设计公司在当前市场不景气的状况下,常常为生计犯愁,尽管四处寻找订单,但仍然是举步维艰。而在国外,仅以一般中小型的设计公司为例子,平均营业额都达到了200万元美金。
另就设计公司的规模而言,我国的产品设计公司最大的不超过30人,多数是以作坊式的模式运作,着重以完成产品外型设计为主。而在国外,稍有影响的公司,其员工人数都在50人以上,一些大的公司员工达500多人,设备条件先进,并且在国内外拥有稳定的客户。许多公司已发展到将产品设计与相关的学科和技术领域紧密结合的水平,可以为客户提供从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工程设计、人机分析、生产技术、产品开发及产业策略顾问等到一系列完善的服务。
再从设计师整体素质与设计水平分析,我国的工业设计师队伍普遍比较年轻,多数是从学校刚刚毕业不久,缺少实践经验。设计人员当中,留学国外及获得高学历的人数不多。我国的设计公司极少参与国际上设计竞争,整体素质和设计水平普遍不高。
此外,在设计公司的管理上,我国的设计业由于发展历史短、规模小、并且一直处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因此管理、组织机构不完善,与国外公司存在了较大的差距。
综上所述,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的工业设计业尚处在初期的发展阶段,工业设计师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尚未得到认可;国内设计公司无论从数量、规模与综合实力、或是经济效益来看,都与国际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无疑将可能阻碍我国工业产品设计品质的提高和产品的竞争能力,也影响我国工业设计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708/7618.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