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解构设计心理学-设计心理学发展思路探微

收录时间:2006-07-27 03:42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碧森尤信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许多人认为设计与纯艺术创作没有区别,只单纯地看到设计的感性一面,而不愿意揭开设计的理性面纱。在现代设计发展的100多年的历史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它对市场的巨大作用,企业大力推广和广泛应用设计以获取巨额利润,却没有发展相应的设计理论。在继续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设计理论的缺乏,设计发展混乱,难以形成健全的学科体系。同时在实践中,设计师也越发认识到设计理论的重要指导作用,迫切要求进行设计理论的研究。根据

延伸阅读:作用 发展 心理学 理论 设计

    许多人认为设计与纯艺术创作没有区别,只单纯地看到设计的感性一面,而不愿意揭开设计的理性面纱。在现代设计发展的100多年的历史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它对市场的巨大作用,企业大力推广和广泛应用设计以获取巨额利润,却没有发展相应的设计理论。在继续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设计理论的缺乏,设计发展混乱,难以形成健全的学科体系。同时在实践中,设计师也越发认识到设计理论的重要指导作用,迫切要求进行设计理论的研究。根据设计学科的需要,从纯工程学、纯科学学科的内容中经过提炼,现已形成一些较为成熟的设计理论,如人机工程学、色彩学等。然而设计理论还有更广阔的领域急待发展。随着设计向纵深方向发展,设计师越来越不能随心所欲地创意,而必须考虑设计过程中人的因素,分析消费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设计心理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对这些因素进行研究。(参考《建筑中文网

    设计是一门十分典型的边缘学科,与许多其他学科相互交叉,真正理清设计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建立成熟的设计理论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国外对设计理论的研究已有一定的深度,但仍处于探索和发展的阶段;国内起步晚,理论研究更是有限。这种状况反映在设计心理学的研究中,设计心理学的内容难免混乱。为了长远的发展,当务之急应理清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思路。

    设计的过程,无论是从为“谁”设计的“谁”,还是从设计师的角度考虑,都牵涉到心理学问题,这些问题都具有设计学科的特点和规律性,需要进行专门的研究。

    设计心理学,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手段去研究决定设计结果的“人”的因素,从而引导设计成为科学化、有效化的新兴设计理论学科。其研究对象,不仅仅是消费者,还应该包括设计师。消费者和设计师都是具有主观意识和自主思维的个体,都以不同的心理过程影响和决定设计。产品形态、其使用方式及文化内涵只有符合消费者的要求,才可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和良好的市场效应;而设计师在创作中必然受其知识背景的作用,即使在同样的限制条件下也会产生不同的创意,使设计结果大相径庭。为避免设计走进误区和陷入困境,更应该从心理学研究角度予以分析和指导。因此,设计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消费者心理学,主要研究购买和使用商品过程中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可以由设计来调整的因素;对设计师而言,就是如何获取及运用有效的设计参数。另一个重要的内容是设计师心理学,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如何发展设计师的技能和创造潜能。

    按照设计的内容物的不同,设计心理学的侧重点也不同,但有关人(包括设计师和消费者)的研究内容基本一致,可以作为设计心理学的基础。当然,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的技术含量较其他设计专业的技术含量高,与工程心理学密切相关,这在专门的内容中应有所体现。因此,设计心理学不但要有各设计专业普遍适用的基本内容,而且应针对专业的不同,建构与各专业相适应的设计心理学内容,才能使设计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和掌握必要的设计心理学知识。

    因此,应把各个专业共同的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作为提纲挈领的主线,建立设计心理学的框架,再根据专业的不同,补充相关内容,而无须过细地追究每一个内容的归属。设计心理学作为“指南针”引导方向,具体的路线由设计师各取所需。只要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设计师就可以获得必要的依据和参考,而不必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心理学研究中去。要明确以设计心理学为主线,而人机工程学、建筑心理学等应用心理学都是消费者心理学统领下的分支内容,可以由设计师按照专业需要进一步学习。这些子学科既在设计心理学的大范围内统一,又相互独立地发展。

    消费者心理学集中研究消费者如何解读设计信息,消费者认识物的基本规律和一般程序;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的年龄层次的人的心理特征,不同特征的人群对色彩和形态的偏好;各个国家的设计特色,结合这个国家或民族心理特征的综合分析;如何采集相关信息并进行设计分析;以及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中,由设计决定的各种因素。消费者心理学的基本内容一致,各设计专业的差异在更高层次的专业研究中有所体现。设计心理学的各分支层次,如在人机工程学、建筑心理学、照明心理学中专门论述专业性的设计心理问题。这样构造的设计心理学,组织清晰、明确,避免了内容混乱和繁琐。

    设计师心理学,是指以设计师的培养和发展为主题,对设计师进行设计创造思维的训练。设计院校和企业迫切需要这样的理论。设计师一向以个人主义色彩浓厚,与BOSS有不佳的人际关系而著称,显然,这不完全是设计师的责任,但可以尽量避免。而设计心理学可以对设计师的EQ(Emotional quality)进行训练和教育,以促进设计师以良好的心态和融洽的人际关系进行设计,并与客户和消费者有效地沟通,使他们能够敏锐地感知市场信息,了解消费动态。设计师心理学是对设计师的深层意义上的研究和训练。过去从未有与此相关的专门研究,院校仅对学生进行纯技能的训练,没有积极主动地开发设计师的大脑,单纯地练手、练眼而没有练心练脑。毫无疑问,这种研究较为抽象和深奥,但却对设计师的发展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研究设计心理学的专家,按照专业背景的不同,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曾接受了系统的设计教育,对与设计相关的心理学研究有浓厚兴趣,并通过不断地扩充自己的心理学知识,而成为会设计,懂设计,主要为设计师提供心理指导的专家;另一类是以心理学为专业背景,专门研究设计领域的活动的应用心理学家,他们学术背景的心理学专业色彩较浓,通过补充学习一定的设计知识(了解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运作模式),在心理学研究中有较高的造诣。

    前者具有一定的设计能力,在实践中能够与设计师很好地沟通,是设计师的“本家人”。较一般的设计师而言,他们具有更丰富的心理学知识,能够更敏锐地发现设计心理学问题,并能运用心理学知识调整设计师的状态,提出更好的设计创意,是设计师的设计指导和公关大使,对设计活动的开展充当顾问角色,比设计师看得更远更高。由于其特殊的知识背景,可以在把握设计师创意意图的同时调整设计,兼顾设计师的创意和客户的需求,更易被设计师接受。

    后者是心理学家,心理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优于前者,但若不积累一定层次的设计知识则很难与设计师沟通。他们在采集设计参考信息、分析设计参数、训练设计师方面有前者不可比拟的优势。现在许多设计项目都是以团队组织的形式进行,团队中有不同专业的专家,他们都专长于某一学科的知识,同时具有一定的设计鉴赏能力,可以从他们的专业角度,提出对设计方案的独到见解和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心理学专家也是其中的一员,辅助、协助设计师进行设计。而为了与其他专业的专家沟通,设计师的知识构成中也应包括其他学科的一些必要的相关知识。在设计团队中,设计师与心理学家及其他专业的专家结成一种相互依靠的关系。由于设计师不可能精通方方面面的知识,因此,与其他专业的专家在不同程度上的协作十分必要。设计创造思维的训练也主要由心理学专家来指导进行,因为其专业知识,使他们在训练方法、手段和结果测试方面的作用更突出。前者以设计指导的角色出现,主要指导设计,把握设计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仍然是设计师。后者主要还是进行心理学的研究,研究的范围锁定在设计领域,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具有心理学的学科特色,更关注对人的研究。

    设计是一个艰苦创作的过程,与纯艺术领域的创作有很大的差别,不可能天马行空,放任自由,必须在许多的限制条件下综合进行。因此,积极地发展有设计特色的设计创造思维是设计心理学不可或缺的内容。传统的消费观关注的是物,只要能够充分发挥物质效能的设计就是好的设计。现代消费观越来越关注人,对设计的要求和限制越来越多,人成为设计最主要的决定因素,人们不仅要求获得商品的物质效能,而且迫切要求满足心理需求。设计越向高深的层次发展,就越需要设计心理学的理论支持。而设计是一门尚未完善的学科,研究的方法和手段还不成熟,主要还是依靠和运用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理论和方法手段,设计心理学的研究也是如此,主要利用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和测试方法来进行。

    设计学科的边缘性特点,决定了设计心理学也是一门与其他学科交叉的边缘子学科,完全隔断它们之间纵横交错的关系是不可能的。例如:心理学和生理学从来就是一对孪生姊妹,心理感受的内容大都通过对生理反应的测试得以验证。而设计心理学与生理学相结合,可以对设计成果的评估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设计心理学的范围很难绝对界定,它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而发展,不可割裂设计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607/5098.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也谈风景园林与景观建筑

激励理论发展的新趋势

无形资产评估之国际发展评析

设计管理在建设工程咨询服务中的作用

住宅庭院空间设计与环境心理学

钢结构CAD软件STS的功能和应用

咨询设计:不应游离于建设之外

新住宅设计的趋势和误区

可编程序控制系统控制室的照明及线路设计、敷设的探讨

有关于大型地下结构抗浮桩设计研究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