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
浅谈“绿色建筑”与给排水相关的几个方面
栏目最新
- 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法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设计文化理念
- 四川雅安名山县涌泉村抗震小学的设计理念
- 四川汶川5.12大地震的启示
- 汶川大地震震中纪念馆的创作思考
- 洛阳洛南新区雅安新城结构设计
- 绿色居住建筑的节地设计
- 广州珠江新城海心沙地下空间建筑设计方案
- 黔东南地区郎德苗寨民居的热适应性
- 西气东输工程中长输管道站场建筑模块化设计与应用
网站最新
进入21 世纪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各国对能源消耗的控制越来越严格,作为城市能源消耗的主体- 建筑,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如何合理的降低建筑的各项能耗,使承载我们生活的建筑变得更加可持续,是所有从事建筑设计与研究的人们共同的愿望。在这样的情况下,“绿色建筑”逐渐进入到我们的视野里。“绿色建筑”作为为我们提供健康、舒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已被人们广泛接受。“绿色建筑”的实现要从设计、施工、运营等多个方面进行控制和要求,在这诸多因素中,设计作为第一个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绿色建筑”给排水的设计工作中,节水、可再生能源利用与非传统水源利用是极为重要的部分。下面我从这几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1 节水
我国作为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发展中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资源短缺的已经影响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区,水资源的严重短缺甚至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节水是我们需要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同时节水工作也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作为城市用水的大户,建筑生活用水约占整个城市总用水量的60%以上,如何解决建筑用水的节水问题是推进节水工作的首要问题。(参考《建筑中文网》)
建筑的节水是一个复杂和系统工程,首先我们应考虑制定与之配套的节水法律法规、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日常用水的管理,其次我们还应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提高对建筑中各个用水点的控制,从而将节水工作真正的落实到位。在诸多影响因素中我们首先应该优化供水系统的设计:从建筑节能的角度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市政管网的供水压力进行供水,这样的设计是我们既可以节能,同时可以做到节水,也避免了水源的二次污染;合理的进行系统分区,避免系统的分区不合理造成的系统超压出流,系统的超压出流造成了不被人们注意的隐形的水资源浪费。其次采用较为先进的供水设备,避免水资源的二次污染事故的发生,在城市二次供水系统中,水资源二次污染是时常发生的事件,此类事故的发生使得我们居民生活受到较大影响,成为城市供水系统中一个较大的隐患,目前很多城市已经采取了一些管理措施,如制定地方标准、统一施工单位、统一运行管理等,从源头上降低了此类事故的发生,为建筑节水朝着有序化的道路迈进了一步;同时在设计中我们应当选用新型优质管材及其附件,进一步避免水资源在输送的过程造成的浪费。从我们现行的给排水设计规范中,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我国城市管网漏损率约在10%左右。这一标准远远高于日本的城市管网3.3%漏失率;此项差异每年将给我们的国民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地提高我们对管网漏失率的控制,我们应当加大新型管材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从而有效降低我们城市的管网漏失率;在建筑内部我们应当更多的采用新型节水型器具,让这些器具在满足我们日常生活用水的情况下,消耗更少的城市水资源;最后我们应该以经济杠杆作为调节手段,利用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用水标准分别设置水表,并且按照不同标准进行收费,将各方的经济利益与我们建筑节水的目的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进而提高全部用水户的节水积极性,实现我们建筑节水的根本目的。
2 可再生能源利用
长久以来,能源一直是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一个能源相对贫乏的发展中国家,能源供给问题一直关系到我们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这些年相继出现的“电煤紧缺”、“拉闸限电”等问题,进一步凸显了我们能源紧缺的问题。我们现有的主要能源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石化能源。随着开发量的增加,这些不可再生的能源储量在急剧减少,因而降低建筑能耗和寻求新能源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新能源的开发一直以来是发达国家占有主导地位,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政府逐渐加大了对新能源开发的扶植力度,一批新能源开发企业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在多年的研发和探索中国内的企业在太阳能和地热能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在此前提下,国家提出了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的政策方针,进一步将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与发展。因而太阳能、地热能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利用可以分为多种方式,主要包括太阳能的光热形式和太阳能的光电形式;这两种形式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两种形式;在给排水专业的设计工作中,主要利用太阳能的光热形式,同时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40 以北的区域,平均日照时间较长,适合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广泛应用;我们可以根据所设计的项目有针对性的对热水系统的形式加以考虑;《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强制项规定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5%,优选项要求大于10%。现在我们设计的项目高层占的绝大多数,我们可以将太阳能与建筑立面相结合,利用集中供应和分户供应相结合的太阳能热水系统来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集中供应与分户供应相结合的方式很好的发挥两种形式的优点,一方面避免了建筑物互相遮挡对太阳能集热板面积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使太阳能集热板的日照时间大于4 小时,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进而提高我们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3 非传统水源利用
从我们现行的给排水设计规范,我们可以了解到城市污水量约等于城市供水量的90%,在这90%的污水中水中只含有约0.1%的污染物,因此城市污水是一个较为稳定的再生水水源。现阶段在我国大多是城市中,城市自来水都被用作冲厕、绿化、冲洗等用水,这样的用水方式,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且给上下游的水处理单位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因此加快再生水应用成为我们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一个良好途径;我们可以根据项目所处的区域进行综合考虑,如果有城市再生水管网我们可以利用城市再生水,作为我们的第二水源,解决我们室内冲厕,室外绿化浇灌和道路冲洗的问题,如果所建项目周边没有再生水管网,我们可以考虑在小区内自建再生水处理设施,利用小区的优质杂排水作为水源,经过处理后,将再生水用于我们的日常的冲厕和浇洒,以提高我们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雨水也是再生水的优质水源,经过处理后的雨水也可以作为再生水用于冲厕、绿化和景观用水以及其他适应再生水水质标准的用水途径。由于我国南北差异较大,年降雨量分布不均,如何有效的进行雨水收集成为进行雨水处理遇到最大的问题。目前,我们多采用建立雨水调节池的方式对建筑区域内的地面和墙面雨水进行收集,经过调节池收集后,再经过再生水处理设备处理后,应用的我的的日常生活中;同时世界上也有许多国家,如德国,日本等在一些城市的建筑物上设计了收集雨水的设施,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消防、小区绿化、洗车、厕所冲洗和冷却水补给等,也可以经深度处理后供居民饮用。
除已经叙述的再生水作为非传统水源外,我们还应当加大循环用水、重复用水的范围,进而降低补充水量进一步有效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在我国现行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强制项与优选项对于非传统水源利用率都有明确要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强制项要求住宅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10%,优选项要求不低于30%。在整个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通常以年用水量做为考核标准,因此应根据不同地域和不同项目进行合理确定各用水项目用水,频率、用水量、使用周期等。例如南方降水较为充沛的区域,应合理考虑道路冲洗的次数;干旱地区绿化、冲洗等水量均须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浇洒次数;北方寒冷地区,冬季一般不考虑室外绿化、景观水量等等。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世界各国对“绿色建筑”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绿色建筑”已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将在未来占据建筑行业的主导地位。给排水在“绿色建筑”设计中潜能很大,我们可以在满足用户用水要求的情况下,从节水、可再生能源利用和非传统水源利用等方面优化我们设计,使我们设计的项目更加具有可持续性,更加符合时代潮流;同时每一个给排水设计人都必须充分认识到降低建筑能耗,合理利用水资源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2]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排水,2009.
1 节水
我国作为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发展中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资源短缺的已经影响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区,水资源的严重短缺甚至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节水是我们需要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同时节水工作也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作为城市用水的大户,建筑生活用水约占整个城市总用水量的60%以上,如何解决建筑用水的节水问题是推进节水工作的首要问题。(参考《建筑中文网》)
建筑的节水是一个复杂和系统工程,首先我们应考虑制定与之配套的节水法律法规、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日常用水的管理,其次我们还应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提高对建筑中各个用水点的控制,从而将节水工作真正的落实到位。在诸多影响因素中我们首先应该优化供水系统的设计:从建筑节能的角度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市政管网的供水压力进行供水,这样的设计是我们既可以节能,同时可以做到节水,也避免了水源的二次污染;合理的进行系统分区,避免系统的分区不合理造成的系统超压出流,系统的超压出流造成了不被人们注意的隐形的水资源浪费。其次采用较为先进的供水设备,避免水资源的二次污染事故的发生,在城市二次供水系统中,水资源二次污染是时常发生的事件,此类事故的发生使得我们居民生活受到较大影响,成为城市供水系统中一个较大的隐患,目前很多城市已经采取了一些管理措施,如制定地方标准、统一施工单位、统一运行管理等,从源头上降低了此类事故的发生,为建筑节水朝着有序化的道路迈进了一步;同时在设计中我们应当选用新型优质管材及其附件,进一步避免水资源在输送的过程造成的浪费。从我们现行的给排水设计规范中,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我国城市管网漏损率约在10%左右。这一标准远远高于日本的城市管网3.3%漏失率;此项差异每年将给我们的国民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地提高我们对管网漏失率的控制,我们应当加大新型管材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从而有效降低我们城市的管网漏失率;在建筑内部我们应当更多的采用新型节水型器具,让这些器具在满足我们日常生活用水的情况下,消耗更少的城市水资源;最后我们应该以经济杠杆作为调节手段,利用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用水标准分别设置水表,并且按照不同标准进行收费,将各方的经济利益与我们建筑节水的目的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进而提高全部用水户的节水积极性,实现我们建筑节水的根本目的。
2 可再生能源利用
长久以来,能源一直是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一个能源相对贫乏的发展中国家,能源供给问题一直关系到我们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这些年相继出现的“电煤紧缺”、“拉闸限电”等问题,进一步凸显了我们能源紧缺的问题。我们现有的主要能源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石化能源。随着开发量的增加,这些不可再生的能源储量在急剧减少,因而降低建筑能耗和寻求新能源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新能源的开发一直以来是发达国家占有主导地位,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政府逐渐加大了对新能源开发的扶植力度,一批新能源开发企业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在多年的研发和探索中国内的企业在太阳能和地热能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在此前提下,国家提出了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的政策方针,进一步将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与发展。因而太阳能、地热能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利用可以分为多种方式,主要包括太阳能的光热形式和太阳能的光电形式;这两种形式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两种形式;在给排水专业的设计工作中,主要利用太阳能的光热形式,同时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40 以北的区域,平均日照时间较长,适合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广泛应用;我们可以根据所设计的项目有针对性的对热水系统的形式加以考虑;《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强制项规定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5%,优选项要求大于10%。现在我们设计的项目高层占的绝大多数,我们可以将太阳能与建筑立面相结合,利用集中供应和分户供应相结合的太阳能热水系统来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集中供应与分户供应相结合的方式很好的发挥两种形式的优点,一方面避免了建筑物互相遮挡对太阳能集热板面积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使太阳能集热板的日照时间大于4 小时,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进而提高我们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3 非传统水源利用
从我们现行的给排水设计规范,我们可以了解到城市污水量约等于城市供水量的90%,在这90%的污水中水中只含有约0.1%的污染物,因此城市污水是一个较为稳定的再生水水源。现阶段在我国大多是城市中,城市自来水都被用作冲厕、绿化、冲洗等用水,这样的用水方式,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且给上下游的水处理单位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因此加快再生水应用成为我们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一个良好途径;我们可以根据项目所处的区域进行综合考虑,如果有城市再生水管网我们可以利用城市再生水,作为我们的第二水源,解决我们室内冲厕,室外绿化浇灌和道路冲洗的问题,如果所建项目周边没有再生水管网,我们可以考虑在小区内自建再生水处理设施,利用小区的优质杂排水作为水源,经过处理后,将再生水用于我们的日常的冲厕和浇洒,以提高我们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雨水也是再生水的优质水源,经过处理后的雨水也可以作为再生水用于冲厕、绿化和景观用水以及其他适应再生水水质标准的用水途径。由于我国南北差异较大,年降雨量分布不均,如何有效的进行雨水收集成为进行雨水处理遇到最大的问题。目前,我们多采用建立雨水调节池的方式对建筑区域内的地面和墙面雨水进行收集,经过调节池收集后,再经过再生水处理设备处理后,应用的我的的日常生活中;同时世界上也有许多国家,如德国,日本等在一些城市的建筑物上设计了收集雨水的设施,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消防、小区绿化、洗车、厕所冲洗和冷却水补给等,也可以经深度处理后供居民饮用。
除已经叙述的再生水作为非传统水源外,我们还应当加大循环用水、重复用水的范围,进而降低补充水量进一步有效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在我国现行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强制项与优选项对于非传统水源利用率都有明确要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强制项要求住宅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10%,优选项要求不低于30%。在整个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通常以年用水量做为考核标准,因此应根据不同地域和不同项目进行合理确定各用水项目用水,频率、用水量、使用周期等。例如南方降水较为充沛的区域,应合理考虑道路冲洗的次数;干旱地区绿化、冲洗等水量均须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浇洒次数;北方寒冷地区,冬季一般不考虑室外绿化、景观水量等等。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世界各国对“绿色建筑”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绿色建筑”已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将在未来占据建筑行业的主导地位。给排水在“绿色建筑”设计中潜能很大,我们可以在满足用户用水要求的情况下,从节水、可再生能源利用和非传统水源利用等方面优化我们设计,使我们设计的项目更加具有可持续性,更加符合时代潮流;同时每一个给排水设计人都必须充分认识到降低建筑能耗,合理利用水资源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2]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排水,2009.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1205/15137.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