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泰安蒿里山地段步行文化商业街建筑设计

收录时间:2011-04-22 03:27 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作者:李昊,邬齐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精神的需求愈加强烈。现象学作为一种建筑思维和知觉的方式,正在形成一种新的建筑学概念,"场所精神"亦逐渐成为建筑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以泰安蒿里山地段步行文化商业街建筑设计为例,探讨如何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挖掘场所文化内涵与历史氛围,并以建筑的语言诠释场所精神。

延伸阅读:场所精神 建筑设计 蒿里山历史地段

        蒿里山地段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部,紧邻火车站和泰安中心商业大街财源街(图 1),是古代帝王禅地典礼的主要场所,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史记·封禅书正义》云:“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本次设计以蒿里山遗址公园的恢复为契机,力求诠释蒿里山历史地段所具有的场所精神。本文以此次步行文化商业街区的设计为例,在前期规划基础上,尝试挖掘地段的场所精神,展开后期建筑设计。(参考《建筑中文网

       

        “场所”最初起源于哲学,随着诺伯格·舒尔茨把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思维引入了建筑学领域,“场所精神”(The Sprite of Place)逐渐成为建筑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斯蒂文·霍尔说过“刚刚过去的 20世纪建筑留给我们的最具有价值的遗产不是建筑的形式或建筑风格,而是建筑设计思维的一种境界。

        21 世纪把建筑学推向了一个用历史语汇并不能完全表达出人们所想描述的语义的时代。而现象学,作为一种思维和知觉方式,正在形成一种新的建筑学概念。”

        “场所精神”的鼻祖舒尔茨认为:场所就是具有明显特征的空间,是具有材质、形态、色彩的具体事物组成的一个整体。……只有当场地中一定的社会、文化、历史事件与人的活动及所在地域的特定条件发生联系,“场地”才能转变为有意义的“场所”。自古以来,“场所精神”曾被认为是人在日常生活中所必须面对的,或习惯的具体现实。建筑意味着使这些地方守护神成为可见的,而建筑师的任务就是创造各种有意义的场所,让建筑诠释其场所的精神。

        1 寻 根

        一件建筑作品的成功往往在于设计之细微最为精到的细节表达。而对于此次泰安蒿里山地段步行文化商业街,建筑设计细节的把握对于蒿里山历史地段场所精神的诠释、氛围的再造极其重要。著名建筑师霍尔在他的设计过程中,往往最为重视建筑与场所之间的关系,重视人们对建筑的知觉感受。每一件作品不是凭空想象而来的,是本身存在于场所之中的。“设计源于生活”———在建筑设计中,通过泰安传统建筑的材料、元素、比例等来传达建筑与当地文化之间的关系,营造出蒿里山的历史氛围,让人们在身处建筑中充分感知场所的精神。那么泰安当地传统民居(图 2)就是寻根的源头。

       

        首先,对山东当地传统民居进行分析。山东传统民居色彩素雅,用材质朴,体量厚重。在颜色上基本保留了材料本身的色彩———以灰色调为主,装饰简化。建筑的墙体大多以不同的材质分割,腰线上下比例约为 4∶ 3(图 3)。墙体大多就地取材,采用当地厚重的石材拼接而成或以青砖砌筑而成,地面为青灰色形状各异的石块及方砖铺地。屋顶形式为民居中常见的硬山顶,屋面用灰瓦或红瓦覆盖。木制门窗,漆以黑色或暗红色,不加任何装饰。

       

        2 诠 释

        当地建筑之所以与其他艺术有所区别,即在于建筑所构建的空间环境可以将人们引入到时间轨道中,吸引人们感知悠久的历史文脉以及所积淀的人文内涵,继而记载人们在此的经历,成为新的精神积淀,吸引更多的行为发生。斯蒂文·霍尔认为:设计只有把时间、空间、光线、材料和细部复杂地契合与锁结,才能创造出一种电影和摄像般的整体,成就四维的空间,让人们感知到每个场地独特的“场所精神”。对于建筑设计细节的深入,在尊重场所中传统文化和历史精神的基础上,对从传统民居中提取的材质、比例、元素等进行抽象,以运用到设计之中。

        2. 1 材 料

        与众不同的材料选择源于设计者对材料本性的认同,许多经典的传世之作都具有强烈的触觉感受。

        对于传统材料运用于建筑之中,这一材料都应与特定的场所环境以及特定的时代背景相契合———即如何以一种批判的眼光表达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让人身处于场所之中,通过不同方式去感受场所的氛围,以及场所所要体现的精神。

        在对泰安传统民居的剖析中,带有强烈地域性色彩的砖、石、青瓦,表达了一种温暖、亲切、宁静、停滞和恒久的感觉,触及到的是记忆深处的体验。在步行商业街的整体材料选取中,抽取出传统本土材料中的砖、石为建筑主要外立面材质突显其厚重古朴的建筑氛围(图 4),在材料唤起人们触觉体验的过程中。

       

        斯蒂文·霍尔曾经说过:“对建筑中材料的体验不仅是视觉的,而且是触觉、嗅觉和口感的。所有这些与空间和我们的身体在时间中的轨道交织起来。也许没有任何一个领域能像触觉领域那样更直接的与多种想象和感知体验相接触。”为配合现代商业街所需的透亮、亲切的感觉,在其间掺杂着玻璃以及少量的粗糙的木头质感(图 5),在夹杂的同时不破坏整体传统朴实的质感,以提高整个片区的色彩亮度;更重要的是不失商业街本身的特质———亲切感,给予商业街以活力,把人们的兴趣引入到建筑内部的商业活动中。

       

        在蒿里山历史博物馆的材质选用上,在本身传统民居石材基础上,选用横向肌理的毛坯石,加大其凹凸程度,突出博物馆厚重的历史积淀,像地层一样层层叠覆,更加突显材质的肌理质感,亦像征博物馆岩石层次起伏的形态,给人以多方面的场所氛围的触动(图 6)。自然的形态,自然的材质,自然的色彩,让人们身处其中呼吸着自然的空气,感受着厚土的记忆。同时为配合博物馆采光要求,光的设计———细长玻璃所构成的光廊亦形成静谧、纯粹的建筑内部空间,为博物馆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2. 2 体 量

        这里所说的体量主要指整个区域之中的建筑在“体”的范畴内所展现出的给人的一种审美感受。蒿里山地处北方,建筑特有的厚重的体量成为对建筑细节表现的一点。在形态方面,厚重的建筑体量以及建筑细部的处理甚至于构件上都表现出北方城市泰安的传统形态———给人以结实的感觉,但这种结实不同于骨骼一样机械与脆硬,更多的是肌肉般的柔软中带有强韧。在设计中,以建筑为一物体,其各个边之间的比例给与人视觉上的厚重感。比如在餐饮娱乐区中,所有的建筑以大尺度的进深,4/3 的屋顶比例,配以结实厚重感的大面墙体,给人以山东人特有的憨厚朴质之感(图 7)。整个蒿里山商业街之中的建筑,使人们在感受她的同时对场所有一种似曾相识的归属感以及对鲁邦古韵的感悟。

       

        2. 3 语 汇

        在泰安传统民居中,几乎所有的立面都是以大面积墙体和小面积的洞窗为主,以确保北方冬季的保暖。在商业街的立面处理上,提取民居中开窗的方式———以规则的矩形洞窗为主,以大面积的砖石实面作为立面上的主要节奏。在此基础上,抽象出传统元素花格窗棂的简约元素,以现代简洁的方式换以不同的材质,在不同区域以不同比例作为开窗的外部装饰墙或者装饰窗棂(图 8)。

       

        在中国各地的民居之中,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转角构造,以突出其独特的“味道”。在山东传统民居中特色的屋顶转角构造中,以抹灰和砖石拼接,沿屋檐等距逐级递减,并以山墙为基准转接到立面屋檐以下。在商业街建筑的屋檐细部处理方面,延续这一地域特点,使得建筑的地域色彩更加浓重。在立面山墙的比例处理上,由于建筑的高度远远高于传统民居,在立面上抽象出其腰线分割比例,在立面上以这一比例为基础,根据不同材质分割出传统比例传统墙面感(图 9)。

       

        3 结 语

        正如霍尔所说,现象学是一种思维和知觉的方式,每一个建筑几乎都存在于不同的场所之中,作为一个设计者,场所精神的诠释并不像公式一样一成不变,他不仅要求设计者去领悟场所中所蕴含的内容,而且要以最为恰当的方式去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表现于建筑之中,以传达给场所中的人们。“上帝在细部中”———通过此次对于泰安蒿里山地段步行文化商业街的建筑设计,从开始历史氛围的确立到传统民居中寻根,直到最终建筑各个细节的表现,建筑在其中就像一个媒介。对于场所中历史氛围的塑造,不是简单的借用某个年代的形式符号,而是应渗透于这个设计中的建筑细节之中。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1104/14868.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现象学和场所精神的解读

大学与建筑

浅谈现代住宅建筑设计

环保节能型建筑设计浅析

建筑是有意味的建造?

浅议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

设计中的类型学

论别墅价值

客厅的设计与布置

从建筑的自由之路看自由建筑设计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