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
“共时性”和“历时性”统一
栏目最新
- 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法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设计文化理念
- 四川雅安名山县涌泉村抗震小学的设计理念
- 四川汶川5.12大地震的启示
- 汶川大地震震中纪念馆的创作思考
- 洛阳洛南新区雅安新城结构设计
- 绿色居住建筑的节地设计
- 广州珠江新城海心沙地下空间建筑设计方案
- 黔东南地区郎德苗寨民居的热适应性
- 西气东输工程中长输管道站场建筑模块化设计与应用
网站最新
内容提示:本文通过对类型学理论的形成背景、核心思想以及内涵的分析,并通过与其他建筑理论进行比较,总结出类型学建筑理论在城市历史方面的积极意义,有助于我们对城市建筑的历史问题进行再思考和更好的解决。
摘要:本文通过对类型学理论的形成背景、核心思想以及内涵的分析,并通过与其他建筑理论进行比较,总结出类型学建筑理论在城市历史方面的积极意义,有助于我们对城市建筑的历史问题进行再思考和更好的解决。
关键词:类型学;原型;共时性;历时性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background, the central opinion and connotation of Typology as well as comparing it with the other theories of architecture revolved, the author draws the conclusion about the positive aspects of Typology in order to rethink and solve the history problem of urban architecture better.
Key words:typology; arch-type; synchronic; diachronic
20世纪,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强调功能性、实用性的现代主义建筑,使建筑师摆脱了历史建筑式样的束缚,但同时也忽略了城市发展的连续性。而历史复古主义者们则热衷于历史片断的复原和仿效,以达到与历史的传承。在这种背景之下,建筑师们各自以不同的方式探索着新的建筑发展方向,发展出了众多新的建筑理论,类型学理论便是其中之一。最富于代表性的则是罗西的类型学思想。
欧洲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广博的历史内涵是类型学形成和发展的土壤;古罗马时期建筑的类型法则及其所表达的建筑品格也一直是古典主义建筑师的创作源泉。身处意大利浓郁的传统氛围之中,罗西更是在这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1类型学的理论
早在18世纪,“类型”的概念已被Q·德·昆西提出:“类型并不意味着事物形象的抄袭和完美的模仿,而是意味着某一种因素的观念,这种观念本身即是形成模型的法则……”可见,所谓“类型”与样板的复制不同,而是通过揭示事物原初动因来寻求答案。罗西的类型学思想的形成深受Q·德·昆西建筑理论的启发,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类型学理论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类型的意义
类型与“原型”(Arch-type)有着不解的渊源。荣格关于原型的概念指出:人的精神分为三个层次——意识、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经过世代传承存在于人类内心深处的精神体验是一种集体的、无意识的、历史性的内容;同时存在着一种以特殊手法对原型加以修改得到的“同类物”,它与原型间存在着一种类似关系。罗西的建筑类型“是按需要对美的渴望而发展的一种特定的类型,是一种生活方式与一种形式的结合”,是“原型”在建筑领域中的一种变化,同原型一样试图透过事物的表象去探索事物的内在的深层结构。它往往与代表着特定文化背景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固有形象有关,凝结了人类的基本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对其进行几何化和抽象化,最终可以赋予简洁的图形以丰富的历史意义。
建筑的创作就是以“类型”为依据的。建筑师在创造建筑时,只是在他的头脑中先存在建筑的类型,继而再将之变换。建筑师不可能去凭空创造一个建筑结构模式或一个与历史的建筑结构模式相违背的原则。我们的创作行为只是为建筑的变换实现提供了动力。
1.2形式对于类型的体现
每一种建筑都对应一种建筑类型,而任何一种建筑类型都通过一种或多种特定的建筑形式来表现。建筑内在的本质——文化传统的绝大部分则蕴含于类型之中。建筑的类型是从历史的建筑形式中提炼出来的核心的、本质的产物,在深层次上与历史相关联,具有历史的意义和文化内涵。并且,类型与模型不同,并不是原型的复制或具象的样本,这就使建筑师在对类型理解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的形式成为可能。构思这些构造物的思想的差异促使了形式独特性的形成。正如格雷夫斯所评价的:“无论是锥体、截锥、变截面圆柱体、还是传统坡屋顶,都是对发生在其中的行为活动的描述和说明。”用类型学的观点来考察建筑,我们不会专注于建筑的外在形式,而只关注其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问题。
1.3类似性城市
“城市中存在的现实形态凝聚了人类生存所具有的含义和特性,城市是他的聚合体、融合着意义和实体。”而城市类型其实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的集体记忆,这种记忆是由人们对城市中的空间和实体的记忆组成的。这种记忆反过来又影响对未来城市形象的塑造……”,城市作为集体记忆的所在地,“它交织着历史的和个人的记录,当记忆被某些城市片段所触发,过去的经历就与个人记忆和秘密一起呈现出来。”
受荣格的集体无意识思想和弗洛伊德将不同历史时期建筑物并置思想的影响,罗西将城市分为实体和意象两个层面:实体的城市是短暂的、变化的、偶然的,依赖于意象城市,即“类似性城市”;意象城市则由场所感、街区、类型构成,是一种心理存在,是“集体记忆”(Collective)的场所。城市的实体——主要是城市建筑——可能发生变化,但意象是长久存在的、超越时空的,具有无时性(Timelessness)和永恒性(Permanence)。城市的历史感也在变化着的实体的比较中体现出来。
2类型学关于城市历史的独到见解
类型学的建筑理论思考了两个概念——历史的“共时性”(synchronic)和“历时性”(diachronic)。其中,“历时性”的概念,正是现代主义建筑所忽略的。现代主义强调技术、功能和材料,而这些只是共时的,不可延续,历史建筑对今天的影响并不是来自于此;而历时性的元素可以转化为共时性的城市,只有城市内部的结构关系及其所承载的文化、精神等才是历时的因素,才对今天有意义。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历史的思考方法和设计方法,使我们对城市历史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建筑与城市的形式,而应建立在对城市场所中发生过的事件的记忆基础之上,达到“共时性”和“历时性”的统一。
其次,类型学思想辩证地解决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把握住了“变”与“不变”关系。类型学注重历史,但与历史复古主义又不尽相同。正如艾森曼所说:“类型学的方法对于历史的使用与美国目前流行的对历史的掠夺是非常不一样的,美国是一种复兴主义的历史主义,而历史主义如果没有类型学的方法将流于摹仿。”罗西试图用历史元素取得人们的共鸣,但并不局限于具象的模仿,而是通过抽象的手段,理性地对待历史和传统,对其进行筛选,并从中提炼出本质的部分,以“类型”来传达历史信息,以达到“神似”的境界。
在理性和抽象的理论指导下,类型学设计出发点不是单纯的功能或式样,而是从城市结构中个体与整体之间关系入手,发掘类型和类型之间的结构关联。通过对历史进行分析、归纳得出抽象的类型,并寻找类型与现实的对应,使我们认识到城市建筑不仅是空间的形式与功能组合,更是某种意义与精神的载体,历史问题的解决不只依靠形式的塑造更要依靠建筑元素之间、建筑与城市之间的有效关联来实现。这些都对城市建筑历史问题做出了独到的应答,对于我们在城市空间与功能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重新思考历史、延续城市的传统精神也是有益的启发和参照。
参考文献:
[1] [意]Aldo Rossi著.施植明译.城市建筑.台湾:尚林出版社,1996.
[2] 刘先觉著.现代建筑理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 汪丽君,舒平著.类型学建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4] 郭红,莫鑫著.解读建筑原型.新建筑,2005/01.
[5] 曹海峰著.荣格原型理论的现代生成.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5/03.
[6] 大师系列丛书编辑部.阿尔多·罗西的作品与思想.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来源: 《建筑中文网》.
关键词:类型学;原型;共时性;历时性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background, the central opinion and connotation of Typology as well as comparing it with the other theories of architecture revolved, the author draws the conclusion about the positive aspects of Typology in order to rethink and solve the history problem of urban architecture better.
Key words:typology; arch-type; synchronic; diachronic
20世纪,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强调功能性、实用性的现代主义建筑,使建筑师摆脱了历史建筑式样的束缚,但同时也忽略了城市发展的连续性。而历史复古主义者们则热衷于历史片断的复原和仿效,以达到与历史的传承。在这种背景之下,建筑师们各自以不同的方式探索着新的建筑发展方向,发展出了众多新的建筑理论,类型学理论便是其中之一。最富于代表性的则是罗西的类型学思想。
欧洲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广博的历史内涵是类型学形成和发展的土壤;古罗马时期建筑的类型法则及其所表达的建筑品格也一直是古典主义建筑师的创作源泉。身处意大利浓郁的传统氛围之中,罗西更是在这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1类型学的理论
早在18世纪,“类型”的概念已被Q·德·昆西提出:“类型并不意味着事物形象的抄袭和完美的模仿,而是意味着某一种因素的观念,这种观念本身即是形成模型的法则……”可见,所谓“类型”与样板的复制不同,而是通过揭示事物原初动因来寻求答案。罗西的类型学思想的形成深受Q·德·昆西建筑理论的启发,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类型学理论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类型的意义
类型与“原型”(Arch-type)有着不解的渊源。荣格关于原型的概念指出:人的精神分为三个层次——意识、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经过世代传承存在于人类内心深处的精神体验是一种集体的、无意识的、历史性的内容;同时存在着一种以特殊手法对原型加以修改得到的“同类物”,它与原型间存在着一种类似关系。罗西的建筑类型“是按需要对美的渴望而发展的一种特定的类型,是一种生活方式与一种形式的结合”,是“原型”在建筑领域中的一种变化,同原型一样试图透过事物的表象去探索事物的内在的深层结构。它往往与代表着特定文化背景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固有形象有关,凝结了人类的基本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对其进行几何化和抽象化,最终可以赋予简洁的图形以丰富的历史意义。
建筑的创作就是以“类型”为依据的。建筑师在创造建筑时,只是在他的头脑中先存在建筑的类型,继而再将之变换。建筑师不可能去凭空创造一个建筑结构模式或一个与历史的建筑结构模式相违背的原则。我们的创作行为只是为建筑的变换实现提供了动力。
1.2形式对于类型的体现
每一种建筑都对应一种建筑类型,而任何一种建筑类型都通过一种或多种特定的建筑形式来表现。建筑内在的本质——文化传统的绝大部分则蕴含于类型之中。建筑的类型是从历史的建筑形式中提炼出来的核心的、本质的产物,在深层次上与历史相关联,具有历史的意义和文化内涵。并且,类型与模型不同,并不是原型的复制或具象的样本,这就使建筑师在对类型理解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的形式成为可能。构思这些构造物的思想的差异促使了形式独特性的形成。正如格雷夫斯所评价的:“无论是锥体、截锥、变截面圆柱体、还是传统坡屋顶,都是对发生在其中的行为活动的描述和说明。”用类型学的观点来考察建筑,我们不会专注于建筑的外在形式,而只关注其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问题。
1.3类似性城市
“城市中存在的现实形态凝聚了人类生存所具有的含义和特性,城市是他的聚合体、融合着意义和实体。”而城市类型其实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的集体记忆,这种记忆是由人们对城市中的空间和实体的记忆组成的。这种记忆反过来又影响对未来城市形象的塑造……”,城市作为集体记忆的所在地,“它交织着历史的和个人的记录,当记忆被某些城市片段所触发,过去的经历就与个人记忆和秘密一起呈现出来。”
受荣格的集体无意识思想和弗洛伊德将不同历史时期建筑物并置思想的影响,罗西将城市分为实体和意象两个层面:实体的城市是短暂的、变化的、偶然的,依赖于意象城市,即“类似性城市”;意象城市则由场所感、街区、类型构成,是一种心理存在,是“集体记忆”(Collective)的场所。城市的实体——主要是城市建筑——可能发生变化,但意象是长久存在的、超越时空的,具有无时性(Timelessness)和永恒性(Permanence)。城市的历史感也在变化着的实体的比较中体现出来。
2类型学关于城市历史的独到见解
类型学的建筑理论思考了两个概念——历史的“共时性”(synchronic)和“历时性”(diachronic)。其中,“历时性”的概念,正是现代主义建筑所忽略的。现代主义强调技术、功能和材料,而这些只是共时的,不可延续,历史建筑对今天的影响并不是来自于此;而历时性的元素可以转化为共时性的城市,只有城市内部的结构关系及其所承载的文化、精神等才是历时的因素,才对今天有意义。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历史的思考方法和设计方法,使我们对城市历史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建筑与城市的形式,而应建立在对城市场所中发生过的事件的记忆基础之上,达到“共时性”和“历时性”的统一。
其次,类型学思想辩证地解决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把握住了“变”与“不变”关系。类型学注重历史,但与历史复古主义又不尽相同。正如艾森曼所说:“类型学的方法对于历史的使用与美国目前流行的对历史的掠夺是非常不一样的,美国是一种复兴主义的历史主义,而历史主义如果没有类型学的方法将流于摹仿。”罗西试图用历史元素取得人们的共鸣,但并不局限于具象的模仿,而是通过抽象的手段,理性地对待历史和传统,对其进行筛选,并从中提炼出本质的部分,以“类型”来传达历史信息,以达到“神似”的境界。
在理性和抽象的理论指导下,类型学设计出发点不是单纯的功能或式样,而是从城市结构中个体与整体之间关系入手,发掘类型和类型之间的结构关联。通过对历史进行分析、归纳得出抽象的类型,并寻找类型与现实的对应,使我们认识到城市建筑不仅是空间的形式与功能组合,更是某种意义与精神的载体,历史问题的解决不只依靠形式的塑造更要依靠建筑元素之间、建筑与城市之间的有效关联来实现。这些都对城市建筑历史问题做出了独到的应答,对于我们在城市空间与功能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重新思考历史、延续城市的传统精神也是有益的启发和参照。
参考文献:
[1] [意]Aldo Rossi著.施植明译.城市建筑.台湾:尚林出版社,1996.
[2] 刘先觉著.现代建筑理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 汪丽君,舒平著.类型学建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4] 郭红,莫鑫著.解读建筑原型.新建筑,2005/01.
[5] 曹海峰著.荣格原型理论的现代生成.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5/03.
[6] 大师系列丛书编辑部.阿尔多·罗西的作品与思想.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来源: 《建筑中文网》.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809/13751.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