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浅谈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收录时间:2008-08-08 00:19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碧森尤信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所谓土地利用配置,可以简单地认为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生态经济最优目标,依据土地的特性,利用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对区域一定数量的土地的利用结构、方向,在时空尺度上,分层次进行安排、设计、组合和布局,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产出率,使土地生态系统维持相对平衡,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

延伸阅读:产出率 土地 尺度 生态 配置

    所谓土地利用配置,可以简单地认为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生态经济最优目标,依据土地的特性,利用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对区域一定数量的土地的利用结构、方向,在时空尺度上,分层次进行安排、设计、组合和布局,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产出率,使土地生态系统维持相对平衡,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参考《建筑中文网

    就其过程而言,土地配置实质上是一个确定一整套的土地布局的技巧或活动,来达到一定特殊目标的过程, 或被认为是对适台于特定土地利用目标的多种用地类型的合理选择。这里布局的涵义,既是一个过程。也可以理解为土地利用配置的一种状态,是一个由点、线、面、网组成的多层次、多类别、多部门、多项目交织的网络结构。

    因此,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土地配置应包括土地利用的区域宏观配置、地区(部门)配置和地点(宗地)配置。就土地属性来看,作为一种资源,土地利用配置是区域多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宏观构成及其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组合;作为一种资产,它是土地产权在不同财产行为主体之问的分配;作为一种生产要索。在微观层次上,它是土地与劳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比配投入。

    “优化”是一种相对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问题而存在的人类期望和目标。在土地资源有限供给的前提下,如何在时空上有效地把土地资源分配于不同的用途并与其他经济资源(人力、资金、技术)达到合理组合,以使这些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为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提供更多的劳务,又不导致生态环境质量下降。这些任务和目标。只有通过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的途径和手段,才能够实现。

    1 土地优化配置的驱动力

    1.1 发挥和建立土地资源优势的需要。

    土地资源在适宜性上具有空间差异,然而除了不可利用土地之外,每一种土地资源的适宜方向便代表了一种优势,在地域优化配置中要首先将它发挥出来。尽管土地资源位置固定,不能流动,但土地的质量和性能是可以改变的,例如可以通过调水工程改进干旱地区的水土匹配,可以通过交通条件的改善提高土地的区位度等。要通过土地利用的优化配置使现有的土地资源优势发挥出来,扬长避短,主动创造新的土地利用优势。

    1.2 既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又是土地使用制度的不断深化改革的必然结果。

    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方式必须减少计划配置比例,增加市场配置比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要求土地资源必须以市场为基础优化配置。

    市场经济就是要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土地不仅是资源更是资产和资本,其配置方式当然也要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改进,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以充分的利用,发挥其最大效益。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对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开发及完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实现盘活国有土地资产。二是有利于增强国家经济实力。三是有利于企业间公平竞争。四是有利于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

    1.3 土地外向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需要。

    随着国家宏观战略,土地外向开放步伐的加快,再继续靠那种粗放的、低廉的方式和优惠是很难吸引外商,也不能提高外向型经济的质量。今后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中土地使用和参与一定要讲效益、讲核算,靠土地的不断增值来吸引更多的外资和外企。

    1.4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需要。

    土地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过去人们在开发利用过程中改变了土地覆盖、向土地排入污染物质,从而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根据可持续发展要求,土地利用在支持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担当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历史重任,而其中土地优化配置可以说是这项系统工程的“先行官”,要通过优化配置形成良好的地域土地生态经济结构,为土地利用的良性循环创造条件。

    1.5 为人地关系的协调创造条件的需要。

    目前人口增长导致的人地关系恶化,除了加大人口控制力度之外,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是重要的方面。要通过土地利用分布的改变来引导人口分布,形成合理的人口流向,通过各类用地向西部人口稀疏地区的移动,开拓新的生存空间,改变人口过于集中于东部地区的局面,为实现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相互协调创造有利条件。

    2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进展

    从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的发表到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会议上《21世纪议程》的颁布,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已成为新时期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目标。

    近年来,在土地利用与环境变化、土地利用规划模式、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方面开展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土地利用优化配置,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日益受到广泛重视。

    2.1 目前国外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1)城市化、农业发展与土地优化配置的机理研究;

    (2)湿地、废弃地及居住地等特殊地段土地配置研究;

    (3)农作物、林业、水产养殖、交通运输等产业用地优化配置研究;

    (4)土地使用政策及其对土地利用配置的作用研究等。

    由此可见,国外土地利用配置研究,具有范围广泛、注重深度探讨、技术手段先进等特点。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对于区域土地利用的整体性、层次性,以及土地利用配置动力机制研究,尚显不够。

    2.2 我国从80年代后期以来,土地资源研究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进入了一个更加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阶段。

    我国在土地利用及其配置研究方面呈现出如下的发展态势:

    (1)基础理论研究进一步加强,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系统工程,以及城镇土地定级与估价研究等方面的专著不断问世;

    (2)研究领域更加广泛深入。已由原来比较狭窄的农业土地利用研究转入更为广泛、实践性更强的农林复合与牧业用地、城镇用地、农村住宅用地、旅游用地等土地利用研究领域;

    (3)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研究受到重视。并日显活跃。具体表现在如下4个方面:

    a 伴随着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深化改革,关于城市土地配置的市场化途径、目标模式和区位配置原理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指导城市土地配置决策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b 为适应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以土地可持续利用为准则的土地配置系统分析及土地利用配置模式、可持续土地利用模型的研究蓬勃开展

    c GIS支持区域土地利用调查、土地利用优化决策的研究广泛开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d 土地利用信息系统(LIS)的开发潜力与应用受到普遍重视。

    3 土地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发展——土地优化配置是顺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1 优化配置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

    人类对土地资源利用过程的干预,可产生两种完全相反的土地演替结果。一种是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人类的干预与调控给系统输入“负墒流”,促使土地利用系统朝着有序化方向发展,功能不断增强,并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保持系统的持续性;另一种是违背自然生态规律,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土地利用系统发生退化性演替,引起生态环境恶化、土地系统功能衰减,不仅经济上得不偿失,而且难以保持系统发展的可持续性。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就是要在全面认识区域土地资源现状构成、质量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前提下,从分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人手,着眼于土地供需状况的系统分析,合理组织土地生产力分配与布局,并通过制定政策和措施规范人类活动行为、协调土地生产关系,以保持人地系统的协调运行和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功能,获取土地利用的最佳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具体包括:① 进行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动态演化系统分析,掌握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及其动力机制与规律;② 开展区域土地质量综合评价,鉴定土地适宜性等级结构。对比分析土地利用现状与土地质量结构的对应匹配关系,确定土地利用调整对象,初步提出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的目标;③ 分析并预测区域土地利用需求状况,尤其是区域主导产业部门及重大项目的用地需求,根据需求研究供给方案,包括新辟、整理和内涵挖潜等多种途径的可能性,在土地总量、土地质量及地域空间上分析供需适应状况,初步提出平衡方案,划定土地利用控制区;④ 宏观与微观结合 从区域 局域到部门闻,对用地平衡方案逐层落实,直到具体地块的定性、定量和定位,并进行必要的地段土地生态设计,提出土地合理利用和土地用途管制措施。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808/11536.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论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整合

铁路长大隧道陡坡长斜井设备配套技术

水资源配置决策:科学与动态并重

关于成都地铁盾构机配置及开仓换刀的几点意见

小项目实施软件配置管理探析

上下同欲则项目胜如何争取资源优势

水工建筑物—挡水建筑物知识系列(2)

再谈暖通空调设计

苏南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研究

管理的实质在于创新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