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乃园林之眉目
- 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法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设计文化理念
- 四川雅安名山县涌泉村抗震小学的设计理念
- 四川汶川5.12大地震的启示
- 汶川大地震震中纪念馆的创作思考
- 洛阳洛南新区雅安新城结构设计
- 绿色居住建筑的节地设计
- 广州珠江新城海心沙地下空间建筑设计方案
- 黔东南地区郎德苗寨民居的热适应性
- 西气东输工程中长输管道站场建筑模块化设计与应用
我们步入一个新的生态文明时代,是用绿化还是用园林一词来为城市美学定性?
园林,中国园林,是一个集萃的综合艺术王国,它的建筑之美、山水之美、花木之美、季相之美,整体生成了园林审美的意境。(参考《建筑中文网》)
“振叶以寻根,观澜而崇源”。园林的起始和中心是园林之建筑。园林建筑一方面组织游览路线,指导游人欣赏山容水态;一方面给游人提供观赏上的方便和舒适;还有的就是意凝神聚的审美意境。所以,建筑是园林建构的要素之一。可以这么说:园林的每个部分,每个角落无不受到建筑美的光辉的辐射。唐代姚合在《扬州春词》中就有“园林多是宅”之句,足以说明园林对于建筑的依赖性。
中国园林建筑由什么形成的?是宫殿厅堂、是亭台楼阁、是桥廊榭舫、是门窗墙路。中国园林追溯至先秦时期秦汉的皇家园林称为苑囿,苑囿中的主要建筑亦称宫,所以苑囿也作宫苑或高宫之谓。殿,专指帝子、宦官临朝治事或供奉神佛的庭所,如北京的太和殿、一般寺院的大雄宝殿。厅堂在园林中为主体建筑,山水花木通常在厅堂前面设置,使厅堂成为观景的最佳场所,同时在园景的衬托下,厅堂本身亦构成了园中的主景。而且园林中厅堂的布置“先乎取景,妙在朝南”,因为坐北向南位置,使得厅堂大多宽敞清丽。
园林中的亭,体型小巧,点缀着苑中风景,同样也供游人驻足休憩。正所谓“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亭子的形式也千姿百态,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梅花、十字,还有伞亭、圆亭、楼亭等等,正如《园冶》中说:“亭,造式无定,随意合宜所制”。亭的建筑材料也是五花八门。可是在新材料新工艺充斥的今天,我还是追崇木、竹、石座亭,甚至于茅亭、草屋。既可触发思古幽情,亦是对自然审美意识的觉醒。
台,也称跳台。早在夏、商、周三代,就有了台的建构。例如,夏君有归台之享,夏桀作瑶台,纣七年而成鹿台。再往上溯,《三海经》有“轩辕之台”、“共工之台”、“帝尧台”……台的空间造型是什么?许慎《说文解字》说:“台,观四方而高者。”台的特点就是高耸,其作用就是可以观四方。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及榭这个建筑。榭,《说文解字》说,台“与空屋同意”,说明台上往往建有空屋。不过,所建的空屋又往往称为“榭”。《说文解字》:“榭,台有屋也。”所以,园林建筑中,“台榭”往往连用。《书·泰誓上》孔传:“土高曰台,有木曰榭”。台榭的功能是什么?专家们认为它是自然崇拜的产物。古人以台榭崇拜,祭拜天地、应受天命、沟通天人。当然台榭除了原始的宗教功能以外,还有观象功能、军事功能、赏乐功能、玩乐功能等。人类自古崇高尚天,古建台榭,今人造楼,而且越建越高,直耸云霄,这种尚天之美,古今是多么惊人的相似。
楼,重屋为楼;阁,楼上一种。我觉得楼阁是园林结构形式之美的精髓所在。武汉的、南昌的楼阁掩隐在山水之间,凭栏远眺“悠悠烟水、澹澹云山、泛泛渔舟、闲闲鸟鸥”。一座黄鹤楼、岳阳楼、一座滕王阁、濯缨水阁,引得文人墨客登高赏景、吟诗作赋,留下了《登楼赋》、《登池上楼》等千古名篇。当然,楼、阁主要功能还是藏书、演讲、读书之用。比如宁波的天一阁、圆明园的文源阁、避暑山庄的窗牖楼等。
桥,水梁也。中国桥的形式丰富不能穷述。而园林桥却以小见胜,以曲写境。通过桥,行进之中感受景致变幻,取得步移景异的效果。古人为了追求桥的变化,还将桥与亭与廊合而为一,构成亭桥、廊桥。廊是园林建筑中最富于游赏功能的建筑类型,几乎没有哪个园林没有廊。尽管廊是一条狭长的通道,用以联系园中的建筑,而无法单独使用,但它显著的游赏功能,因而习惯称为“游廊”。它以廊栏为支撑结构,而摒弃墙垛,创造了更多的观赏空间。它为游人呈现了空灵飞动形象,迎合了“小廊回合曲阑斜”的意境。这里还要说一下园林建筑中的另种形式“轩”,它是指有槛的较宽阔的廊,或者说复廊的尽头和门交叉处所形成的略宽的建筑空间,因为以廊为轩,所以形成“廊轩”或“轩廊”。我以为轩是极具性格的建筑,依附于厅堂和廊,但轩举高敞,空间畅豁,自成一景。
舫,湖上游赏性之小船,也称游舫,画舫。舫被引进园林后,成为船状的依水型建筑,又称羊舫。从园林建筑美学的角度来看,舫既是对船的模仿,又是对船的扬弃,它丰富了苑内景观,还能给人以似静还动、似动遂静的美感。祝枝山有一书额,美曰:“不系舟”,甚为形象。以哲学角度看舫,它的似舟非舟的性格,陆居非屋,水居非舟的启示,饶有情趣,发人深思。读者暇时去上海嘉定秋霞圃的“舟而不游轩”和青浦曲水园的羊船看看,感受一下“遥相呼应”、“泛虚原不系”的哲理,诠释了《庄子》的《逍遥游》。
门窗墙路,极其普通的建筑,在中国园林的写意中却具有了生命。他们表现了园林建筑的装饰性与技艺美。门,一个出入口却能体现家族等级,宦官威严,甚至于用门楼、城楼的表征来体现,门楼和照壁组合让人们有序的进入园林,诉诸于人们的视觉,造成入园最先的审美印象,同时使周围空间充溢着一种静穆严正的艺术氛围。而窗本作“囱”,好像天窗形而进入园林建筑,那就变化得及其丰富了。《园冶·装折》写到的窗形有风窗、漏窗、长窗、地坪窗、合友梢窗、砖柜花窗……真是美不胜收。如果说园林是风景画,那么,窗就是这幅风景的画框。有人问及“园”和“苑”的区别,那么最大的区别前者有墙围合,而苑无边亦无际。中国园林中墙很有自己的特色,通过墙为空间构图提供手段,做到了“园中有园、景中有景。”而墙的形成如云墙、龙墙、纹饰墙的变化,本身成为中国园林建筑的一大特色。园林设计中园路设计有一个总原则,“因景设路,因路得景”。园路在古代建筑园林专著中称为“铺地”。路径盘蹊,长砌多般乱石。
中庭或宜叠胜,近砌亦可回文……蓬生袜底,步从个中来。园林大师陈从周先生在《苏州园林》中描述园林铺地,要注意与景观相适应,风格相协调,从而相互生发,产生增值效应。这些园路铺地洋文图案,风格雅致被古代匠师称为“花街”“花界”;被现代人称为“锦绣丹青路”,更被西方人称为“东方艺术地毯……
园林建筑是中国园林意境系统的整体生成的一篇艺术章法。陈从周先生曾强调,我国古代造园,大都以建筑物开路。盖园以建筑为主,树石为辅,树石为建筑之连缀物也。
往事悠悠数千年,和中国建筑史一般,中国园林建筑承载着中国园林之美走过了漫长之历程。起始于殷商时代,源长而势大;当园林美学雨后春笋般地进入宋元明清阶段,或空灵飞动,或华严端重,或集萃有方,或诗意积淀,成为了园林艺术的形态内涵,进一步升华为美学——中国园林建筑美学,并在理论领域中更取得了自己的生存权利。
来源: 《建筑中文网》.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807/11537.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