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创建园林城市的差距和对策探讨
- 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法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设计文化理念
- 四川雅安名山县涌泉村抗震小学的设计理念
- 四川汶川5.12大地震的启示
- 汶川大地震震中纪念馆的创作思考
- 洛阳洛南新区雅安新城结构设计
- 绿色居住建筑的节地设计
- 广州珠江新城海心沙地下空间建筑设计方案
- 黔东南地区郎德苗寨民居的热适应性
- 西气东输工程中长输管道站场建筑模块化设计与应用
内容提示:园林城市是个综合概念,它不仅要求在城区内“三绿”指标高,植物数量多,园艺水平高,而且它还要求城市规划布局合理,市政环境设施配套齐全,文化发达,建筑精美,管理完善,运转有序。就城市园林建设本身来讲,也不仅仅局限于建城市公园,种行道树,而是扩展到城市广场、大型绿地、水系路桥等大型城市设施和山海河湖等特有地理地貌的综合绿化处理,是城乡一体化的大园林绿地系统。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文化地理环境各
园林城市是个综合概念,它不仅要求在城区内“三绿”指标高,植物数量多,园艺水平高,而且它还要求城市规划布局合理,市政环境设施配套齐全,文化发达,建筑精美,管理完善,运转有序。就城市园林建设本身来讲,也不仅仅局限于建城市公园,种行道树,而是扩展到城市广场、大型绿地、水系路桥等大型城市设施和山海河湖等特有地理地貌的综合绿化处理,是城乡一体化的大园林绿地系统。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文化地理环境各有不同,创建的方式方法也就会多种多样。其中,山水园林城市就是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一种特定形式。平顶山市得天时地利,城市三面有山,两面环水,山、水、林、城结合紧密,具有创建山水园林城市的良好自然条件。建设山水园林城市是平顶山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地位,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根本性措施,对发展城市投资环境也 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平顶山市创建山水园林城市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参考《建筑中文网》)
1、平顶山市具有创建山水园林城市的良好条件
1.1 天时:穷则思变,知耻而后勇,压力变动力根据河南省委加快发展“中原城市群”的要求,省委、省政府对平顶山寄予厚望,提出了要“建设大城市,发展大工业”的发展定位,平顶山市在“十五”计划与发展规划时确立了城市“东扩西进”的战略思路,根据2003年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城区范围扩大到东至许南公路、南到沙河以及洛平漯高速公路、北到北环路、西到毛营军铁专用线。规划建成区总面积发展到120多平方公里。中部老城区城市发展用地规模也将依据这个框架进行规划,与新的城市总体规划配套的平顶山市绿地系统规划已进入编制启动阶段。近十多年来,平顶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卫生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为目标,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如实施了湛河治理、拉大了城市框架,开展了城郊森林绿化,修建了山顶公园、金牛山公园等,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整体上看,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距离,与周边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2004年度平顶山市名列全国绿地率最少的10个地级城市中,2005年城市环境质量列全省倒数第三名,这两件事情对市委市政府震动很大。形势逼人,时不我待,全市上下痛定思痛,置之死地而后生,变压力为动力,憋着一股劲,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打好园林绿化翻身仗。由平顶山市园林处编制的“平顶山市园林绿化‘十一五’规划”,“平顶山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实施方案”等已列入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创建园林城市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
1.2 地利:山水形胜得天独厚孟兆桢院士指出,所谓形胜是对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环境优势的概括。城市景观最基本的因素是山水形胜。保护了山形水势也就有了形胜优美的环境,城市景观也就因环境而突出了[1].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要按照城市生态学的观点搞好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在塑造园林城市特色中,要丰富园林文化内涵。把城市历史文化融入园林绿化,充分利用山水地貌森林植被等自然条件,才能形成城市园林特色,提高园林绿化品位。根据周边兄弟城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成功经验和我市优越的山水形胜条件,建议该绿地系统规划应在利用平顶山市十分优越的山、水、林、城资源条件上多做文章,将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作为重要的奋斗目标。应该说,在我市上述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具有创建山水园林城市的良好自然山水环境条件。城市三面有山,两面环水,湛河水系穿城而过,采矿塌陷形成的湖塘湿地星罗棋布,在以建成区为圆心10km的范围内,蜿蜒环绕有10多座低山丘陵,这在平原城市中是少有的景观资源。尤其是北面有焦赞山、马棚山、金牛山、平顶山、落凫山、擂鼓台、龙山等已建成数万亩的风景林地,既可作为市区阻挡风沙的屏障,又是市区远望的天然借景和对景,丰富了城市的天际线,值得从构筑城市景观的角度来规划建设和利用。市区南部的河山、荆山、北渡山、九里山、凤凰山、锅底山等就在规划市区的外环线之内,为建设城市的绿肺和氧吧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地形地貌条件。随着老市区的向南扩展,平顶山火车站地区有可能成为城市的中心区域,北渡山公园紧靠火车站,又是市区内的制高点,建议在山顶修建一座超高层标志性建筑或者是一座百米观光塔,从景观学意义上的利用价值非常高,这里大有文章可做。再从水资源来说,市区东面有东湖,西南面有水面面积70km2的白龟山水库,南面有大沙河环抱,市区内还有以湿地水景为特色的生态公园和数十个采矿塌陷区形成的坑塘湖池,更为可贵的是风景如画的湛河穿城而过。这样的山水环境和形胜在全省18个地市中也是很少有的。如能充分利用这些条件构建山水型生态园林城市,走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园林城市建设之路是有可能的。
2、生态环境和市政建设现状与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主要差距分析
2.1“三绿”指标方面的差距据平顶山市园林处自2004年6月份在全市建成区内开展的绿化普查结果:平顶山市建成区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0万人,建成区绿地率22.81%,绿化覆盖率27.38%,人均公共绿地4.27m2,市区绿化植物共有165种,市区园林绿地总面积1209hm2,公共绿地384.27hm2.按照新修订的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衡量[2],人均公共绿地缺少3.23m2,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相差8.19和8.62个百分点;市区园林绿地总面积尚缺434hm2,按人均公绿核算也缺少公共绿地291hm2,相当于7个河滨公园,可见我们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的差距是多么巨大。在国家环保局公布的2004年全国绿地率最少的10个地级城市中,平顶山名列其中。对于工业污染严重最需要加强生态绿化防护的平顶山市来说,这样的绿化现状实在令人汗颜。我市周边的洛阳、漯河3年前就已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而我市与省级园林城市标准尚有相当差距,与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差距更大,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值得政府和有关部门进行深刻反思。创建园林城市是一项紧迫的任务,需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加快建设,也需要搞好宣传发动,增强全民的绿化意识和创建意识,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2.2 环境保护和市政建设方面的差距和应对措施2.2.1 水污染治理仍需加强2004年度全市生活污水处理率40%,待二期工程建成后可望达到国标污水处理率55%的要求;用水普及率达98%,燃气普及率81.3%符合国标。平顶山市污染最严重的问题是大气粉尘污染、二氧化硫污染和湛河水体污染。据2004年度平顶山市环境公报,湛河是流经平顶山市区的一条主要纳污河流,所监控的三个断面(市区上游、中游、下游)均不符合相应水质功能要求,水质均为劣Ⅴ类;国家标准是不超过Ⅲ类[3].地下水水质有3处较差,分别是遵化、小营和市造纸厂,其中遵化的地下水污染是2004年刚刚发现的,这说明小营、遵化一代地下水源污染有加重的趋势。应河是白龟山水库的主要支流,地处新城区上游,水质也有随新城区开发而日益下降的趋势,也应高度重视。
2.2.2 粉尘污染仍是平顶山的老大难据已公布的资料,我市2004年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196天,与国家标准比少了44天;大气环境污染方面主要是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指数2项超标,分别超过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0.7倍和0.17倍。即使在新城区也经常是雾蒙蒙的,能见度较差,所监测到的大气环境质量并不乐观。对于大气粉尘和二氧化硫超标的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从产生粉尘、烟雾的源头来抓,制定严格的清洁生产措施,推广无污染的先进生产工艺,单靠绿化措施是不行的。应加快煤矸石、粉煤灰综合利用的步伐,抓紧整修城郊结合部货运道路,对货运车辆推行限超和覆盖措施,对工业锅炉燃煤强化除硫、除尘措施,同时加强大环境绿化和卫生防护隔离林带建设,则粉尘治理达标是可以做到的。
2.2.3 湛何治污任重道远我市污水处理率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两项指标与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尽管目前在建的污水处理二期(每日处理能力10万吨)明年竣工投入运行后可使我市的污水处理率达到55%以上,符合的国家标准;但是笔者认为污水治理问题仍然是我市环境治理上最大最棘手的问题,2000年建成的湛河治理工程,至今仍有不少遗留问题有待于完善和处理:
1、两岸污水未能全部截留;
2、原设计主干管市区段输送流量不足,多出的污水排入湛河使水质又下降到治理前的水平,河底淤泥堆积发黑发臭,即使放入清水看起来仍是黑乎乎一片,市区段已基本失去景观功能;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805/11108.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