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收录时间:2008-05-01 04:10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碧森尤信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建筑学是设计与建造房屋的科学与艺术,即通过建筑的群体组合、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内外空间、结构、装饰、色彩等多方面的处理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与技术。

延伸阅读:原理 古希腊 名称 建筑设计 来源

    基本概念辨析

    一、建筑学的一般概念:

    1、名称的来源:Architecture、Architektur、L‘architetura、 Apxutektypa.(均来自古希腊)

    本身具有艺术的含义,故又称建筑艺术

    2、建筑学的含义:建筑学是设计与建造房屋的科学与艺术,即通过建筑的群体组合、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内外空间、结构、装饰、色彩等多方面的处理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与技术。同时,建筑的艺术形象具有特殊的反映社会生活精神面貌和经济基础的功能。(参考《建筑中文网

    3、建筑学和土木工程的最大区别:艺术性和历史感是建筑学和土木工程的最大区别。

    基本概念辨析

    广义建筑学和狭义建筑学围绕建筑学的中心议题是“人”

    杨·盖尔的话,“如果能通过对城市及住宅区进行明智的规划设计,为户外生活创造适宜的条件,就不必为了使建筑物更加迷人和丰富而去刻意追求那些耗资巨大而又生硬、牵强的戏剧性建筑效果。从长远的眼光来看,户外生活要比任何形形色色扭捏作态的建筑形式组合更加切合实际,也更引人入胜。

    广义建筑学的本质是无所不包的环境,大到区域和城市规划,小到室内和家具设计,贯穿宏观和微观世界。广义建筑学的基本概念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它是一个整体,一个环环相扣,有小到大紧密配合的层次关系。

    4、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的终极目的:我们的建筑师应该以最优的设计服务于社会大众为目标,并不拘泥于形式上的结果, 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只要符合这个目的,那管它洋、中、传统抑或是现代基本概念辨析

    建筑学的特点:

    (1)建筑学反映时代精神。(社会性、艺术性)

    (2)建筑学反映地域性的风土人文(全球化中的地域文化概念)

    (3)建筑学反映社会现象(大众参与设计,增加对建筑环景社区或者公共空间的认同感)

    5、建筑设计的概念建筑设计是把想象的状态转变为现实状态的重合过程,涉及到技术经济、美观等多方面综合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建筑观念中,地位和所占比例是不同的。

    基本概念辨析

    6、建筑师的职责(建筑学和其他专业的结合问题、建筑设计类课程的重要性)

    建筑师主要和真正的职责,是把各种不同因素都表现出来,并且协调各种专业,共同建成现代化的建筑。为了能够进行这种高度创造性的活动,同时又能在各种专业人员的不同要求之间进行必要的调节,建筑师不必对一切细节都具有专业知识,但他对建筑工业的的每一部门都应该具有清晰的一般概念,这正如同一个优秀的交响乐队指挥一样,他必须懂得每一乐器的可能性和局限性。

    (意) P.L.奈尔维《建筑的艺术与技术》

    基本概念辨析

    二、城市空间设计的三大基础理论

    1、图底理论(Figure-ground theory)或称图形、背景分析;实空分析(mass-void approach)。

    图底理论研究作为建筑实体的图和作为开敞空间的底的相互(比例)关系。

    室外空间也应该是积极空间(positive space)而不应是消极空间(negative space)

    室外空间也有动静之分,内外之分,也有空间私密性上的差别。

    基本概念辨析

    2、联系理论(linkage theory)或称关联-耦合理论(connecting-coupling theory)

    联系理论致力于分析联系各个元素的线路,这一理论强调的是交通图解。它研究各部分线的组织,以及由这些线把建筑和空间联系起来的空间基线设计,空间基线可以是场地线、运动的导向线、组织轴线或建筑边缘。

    基本概念辨析

    3、场所理论(place theory)

    6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以场所的概念代替传统的空间概念,是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飞跃。

    场所涵指一种具体空间,与人们的活动或认识有联系,它包含空间、时间、活动、交往、社会与文化意义等多种内容,因此包含了特定的意义,能引发人们的联想。它不同于抽象的数学或几何空间,而具备确定的品格气氛,染有某种感情色彩。

    场所的内涵特征就是创造人们对环境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基本概念辨析场所指由特定的人或事所占有的环境特定部分。场所具有的重要特征是:

    a、场所的占有性,即人对场所的占有。

    b、场所的非空间性:场所研究的是人的活动与事件的环境的关系,不涉及固定的空间几何形态,具有非空间性

    c、场所的随机性,不同的人或事物对场所的占有,从而使同一地点的场所在不同的条件下具有不同的意义。

    基本概念辨析推荐阅读、讨论文章

    1、教建筑、学建筑作者:Peter Zumthor文章来源:世界建筑2003\03

    2、 思考题:建筑与水技术、历史沿革

    一、建筑技术发展的历史沿革(空间组合论24、25、26、35、43、44、45、46、47)

    1、古希腊、古埃及。

    建筑材料 力学性质 建筑外观(条形)

    2、古罗马推力屋盖(单拱、十字拱、球拱),水平力的平衡问题 内部空间 浴场万神庙很厚的墙和拱技术、历史沿革

    3、哥特建筑理性和浪漫的交织、无情的技术与奔放的热情的融合

    4、近代建筑19世纪中叶以后,靠直观感觉(以经验和直观为决断基础)的经验主义时代结束了,代之而起的是科学性(数学、力学以及材料科学)的技术时代。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开始分工。

    1889年巴黎机械馆是第一批严格按照力学和结构逻辑建造的大跨度建筑之一。结构形式是三铰桁架。

    技术、历史沿革

    5、近代以后的三次技术革命(覃力—深圳大学)

    自从19世纪工业革命以后,现代建筑的发展变化,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技术革命:第一次是材料技术和结构技术的革命。工业革命、钢、玻璃、混凝土建筑物在跨度和高度上和空间组织的灵活性上得到了解放。

    第二次是设备技术的革命。

    电梯、自动扶梯、人工照明、空调等,使得建筑空间和使用功能的构成模式发生变化。设备造价超过总造价的30%第三次是信息技术的革命。

    计算机技术、节能技术,楼宇自动化。体现了智能化和生态化的发展方向。

    6、三次技术革命的后果

    技术、历史沿革

    三次技术革命彻底改变了,建筑造型的形象了和人们的建筑观,第一次,改变了建筑造型;第二次:建筑不再受交通、朝向、采光、通风等影响,可以采用人工处理得来。第三次:改变的是建筑的管理中枢等,还在演变过程。

    总之,技术手段的变革,会超越风格流派等文化因素,对建筑造型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使得建筑创作观念和设计方法随之发生变化。

    技术、历史沿革7、后工业社会的技术科学技术的强劲发展迫使人文学者批评的反思这种发展的社会后果。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可以看成是人文思潮对科学技术的反思在建筑领域内的一种反映。

    现代主义建筑艺术的两个基础—现代艺术和机器美学受到挑战,体现在下面的两个方面:技术、历史沿革

    (1)、寻找传统技艺的再现和体现

    (2)、以更高的工艺水平来设计和“制造”建筑,尤其以精致的节点和精细的加工来体现高超的技艺,体现在Hi—tech建筑中。

    技术、历史沿革

    8、未来的趋势现代建筑材料的继续使用,但材料性能、加工工艺、构造方法、施工技术会发展。

来源: 《建筑中文网》.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805/10632.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设计中一些景点名称参考

虚拟建设的由来及其内涵分析

如何避免政府采购方式审批中的随意性

建筑风格及流派之古罗马建筑风格

鸟瞰中西方园林

古罗马建筑

室内设计原理

采油螺杆泵故障原因分析及对策

爆炸压密法加固饱和砂土的原理及应用设计

平面图形设计中的符号学原理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