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苏北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研究
- 2013年中国建筑业前三季度分析简报
- 建筑服务业发展现状及营改增税制设计研究
- 如何控制项目采购成本
- 国有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建议
- 建筑施工企业人才流失的对策
- 建筑业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回顾与启示
- 世界顶级承包商的发展模式和启示
- 基于经济法看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问题
- 建筑工程土建预算的审查技巧、管理建议和误区
- 建筑企业的准时化采购模式研究
内容提示:苏北地区(指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是江苏建筑业的洼地。推动和促进苏北建筑业的改革与发展,不仅是实现建筑强省战略目标的迫切需要,而且也是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研究和破解苏北建筑业改革发展中的难题,是省及相关市县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对这一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调研和思考。
苏北地区(指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是江苏建筑业的洼地。推动和促进苏北建筑业的改革与发展,不仅是实现建筑强省战略目标的迫切需要,而且也是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研究和破解苏北建筑业改革发展中的难题,是省及相关市县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对这一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调研和思考。(参考《建筑中文网》)
一、苏北建筑业的现状分析
调研结果表明,一方面,苏北建筑业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规模,相对其他省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优势还是明显的,是省建筑经济总量增长的主要力量。另一方面,苏北建筑业确实存在不少制约发展的因素,与苏中、苏南等地相比,差距还在继续拉大。
(一)苏北建筑业加快发展的条件
产业有了一定的规模。"十五"期间,苏北建筑业总产值增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06年达到1094亿元;从业人员接近一百万,约占全省总量的1/4;形成了北京、沪宁沿线、东北、西北四大市场板块;出境施工人数4100人,完成外经营业额5800万美元;建筑企业数量和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共有资质建筑企业2522家,约占全省建筑企业总数的22%.按资质等级分:特级企业1家,一级企业70家,二级以下企业2001家;按专业结构分:总承包企业861家,专业承包企业1233家,在总承包企业中有14家一级企业还具备公路、水利、市政工程建设总承包能力。
行业有了一定的竞争能力。技经人员含量有了提高,现有各类技经人员13.42万人,占当期从业人员总数的13.55%,接近全省技经人员占比14.52%的平均水平。企业创优水平有了提高,十五期间共创江苏省优质工程扬子杯奖218项,占全省的19.94%,这与同时段苏北建筑业总产值全省占比19.05%基本吻合。
建筑业劳务资源比较丰富。苏北人口众多,作为工业和第三产业均不很发达的苏北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丰富,发展建筑业的潜力巨大。只要提高行业组织化程度,抓好专业技术培训工作,大量富余劳动力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进入建筑行业。
政府重视建筑业发展。苏北各市、县高度重视建筑业的发展,把建筑业作为支柱产业、富民产业加以培育,淮安市把每年的1月5日定为全市"建工日",市、县、乡四套班子成员与企业代表汇聚一堂,共商建筑业发展大计;盐城、宿迁市政府多次出台加快建筑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推动建筑业改革改制;许多市、县政府也都注重把建筑业列入区域经济发展全局之中。
(二)苏北建筑业发展的"瓶颈"
"瓶颈"之一:体制机制活力不足。据统计,迄今苏北还有38家国有、集体大型企业尚未改制,占全省未改制企业的77.5%.部分改制企业虽已民营化,但多数职工身份末置换,用人制度、分配制度仍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模式,企业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科学管理机制末形成。部分县乡政府因财政拮据,就把当地一些较好的建筑企业摁在手中作为钱袋子,怕改制后失权、失利、失控。
"瓶颈"之二: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企业。"十五"期间,江苏连续五年评选"建筑业综合实力20强企业"和"建筑装饰10强企业",先后有156家次企业入选,苏北只有盐城二建、三兴、淮建等三家企业入选,且入选企业经济指标不稳定,排名靠后。2006年全省超30亿元的企业18家,苏北没有一家,全省31家特级资质企业中,苏北只有1家。一级企业数在全省占比也只有17.19%,产业集中度大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国家级工程质量奖的评选情况不理想,直到2006年才由盐城建兴集团实现"鲁班奖"零的突破。
"瓶颈"之三,资源开发力度较小。劳动力资源开发滞后。苏北农村富余劳动力在500万以上,但建筑从业人员仅仅接近百万,沭阳、灌云、睢宁等三个人口大县年未从业人员却低于1.4万;人才资源开发不力。目前全省项目经理队伍10多万人,而苏北只有6171人,仅占全省总数的6%,其中一级项目经理全省万余人,苏北仅400人,约占全省总数的4%;中高级管理人才、复合型人才在全省所占份额更是微乎其微。由于产权制度改革起步晚、进度慢,因而过去能享受的一些优惠政策现在叫停了,资本资源整合坐失良机;产业资本运作水平低,多元经营发展困难,资本积累和资本扩张难以实现。
"瓶颈"之四,行业管理乏力。江苏省苏中多数县(市、区)保存了建工局的建制,专司建筑业管理。但苏北市县大多只在建设局内设立一个建管处,人少事多,职能残缺,行业发展研究和业务指导十分薄弱。部分市县建管部门的经费供给率低,一些单位的生存已难以为继,工作开展严重受阻。特别是近年停收建筑行业管理费之后,市、县驻外办事处大多已关、停、并、转,对外开拓力量严重削弱。
二、加快苏北建筑业的改革发展关键在于思路创新
这些年来,苏北建筑业陷入洼地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思想被束缚,思路没有拓展。要加快苏北建筑业的崛起,必须在进一步解放思想的基础上,大胆进行思路创新。
根据建筑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苏北建筑业的实际情况,加快苏北建筑业发展必须有一个全新的发展思路,即:
明确一个定位。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确立以增强施工总承包能力为主、多元化经营并举的战略定位。这一战略定位应成为今后5至10年的指导思想。目前,苏北建筑业资质等级、经营能力、运作经验等方面基本具备了施工总承包的条件,如果继续停留在分包和建筑劳务的层面上,即使规模产值放大,只能是一般意义上的做大,不能做强;如果仅有施工,资本积累和综合实力则难以提高。因此,只有尽快形成和增强施工总承包能力,开拓多元化经营渠道,才能推动苏北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才有可能尽快走出产业洼地。
借助两大优势。其一要借助江苏经济大省的优势。江苏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较高,不仅本省建筑市场规模大、机会多,而且与省外、境外的经济合作、联系也非常广泛,这一市场优势必须充分利用。其二要借助江苏建筑大省的优势。在发展建筑业方面江苏省有着大部分省份无可比拟的社会资源和政策环境。苏北建筑业要认真学习借鉴苏中、苏南近几年快速发展的经验,走一条适合自我快速发展的新路子。
突出三个重点。加快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带动区域建筑经济整体发展;推进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争创优质工程,在省内外市场上塑造苏北建筑铁军的品牌和形象。
实现四个目标。到"十二五"期末,苏北各省辖市平均至少有一个特级资质企业,县均有五个以上一级资质企业;苏北建筑业总量接近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一,产业集中度达到80%左右;苏北建筑业产值利润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80%以上;省级以上优质工程奖项达到全省总数的30%.
确立五个理念。即:
1、富民强县理念。在江苏的南通、浙江的绍兴等地,建筑业不仅是其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形象产业,同时也是富民产业。工业化程度比较薄弱的苏北地区更应该加快发展建筑业这一富民产业。阜宁建筑业的发展就很能说明这一点。2006年,阜宁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8.9亿元,占全县GDP的18.3%;上缴税收占全县地税收入的11%;建筑业从业人员6.2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的24.4%;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20225元,为农村人均收入增加了1490元。
2、效益至上理念。企业生产经营的目的,其本质就是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基于建筑行业利润水平偏低的现状,苏北建筑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唯利是图",即树立有利润就上,无利则让的观念,采取提高施工总承包能力、进行多元化经营、推动科技进步在建筑产品中的运用等多种办法,提高经济效益和发展质量,提高资本积累水平。
3、错位竞争理念。江苏建筑业能工巧匠多,铁军形象誉满全国,特别是苏中地区的企业抢抓先机,在京、津、沪及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已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鉴于苏北高等级、有实力总承包企业较少的现状,目前尚无法在全国重点市场和省内高端市场与苏中、苏南企业及国内外强势企业竞争,应根据自身的战略定位,立足本地市场形成优势,安排一流队伍开拓我国南部、中西部、东北市场,形成有规模、有品牌、有竞争力的大市场,这样不仅可避免与省内外优势企业的同质化竞争,又能放大自身的比较优势,逐步形成苏北建筑业的特色和品牌。
4、人才制胜理念。对苏北建筑业而言,人才具有更为突出的重要性,企业保资质、升资质,发展和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等,需要有一大批人才作支撑,在开展施工总承包、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企业综合素质方面更需要一支具有复合型才能的领军人物。苏北建筑业要进一步确立人才制胜理念,把引进、培养和使用人才放在突出位置。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804/9485.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