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完善机制促进改制-东海县建筑企业深化改革的调查报告
- 2013年中国建筑业前三季度分析简报
- 建筑服务业发展现状及营改增税制设计研究
- 如何控制项目采购成本
- 国有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建议
- 建筑施工企业人才流失的对策
- 建筑业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回顾与启示
- 世界顶级承包商的发展模式和启示
- 基于经济法看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问题
- 建筑工程土建预算的审查技巧、管理建议和误区
- 建筑企业的准时化采购模式研究
内容提示:在我国建筑业所有制构成和生产力构成中,中小企业已经占据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地位。引导、推动这些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是事关我国建筑业全局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前不久,我们走进江苏省东海县,就县以下中小建筑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这一调研成果采撷给读者,相信这不仅对正在改制的广大中小建筑业企业有指导意义,而且对所有的建筑业企业都有借鉴作用。
在我国建筑业所有制构成和生产力构成中,中小企业已经占据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地位。引导、推动这些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是事关我国建筑业全局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前不久,我们走进江苏省东海县,就县以下中小建筑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这一调研成果采撷给读者,相信这不仅对正在改制的广大中小建筑业企业有指导意义,而且对所有的建筑业企业都有借鉴作用。(参考《建筑中文网》)
改制前,东海县有建筑企业24家,其中3家二级企业、5家三级企业、16家四级企业。多年来,企业由于长期处于吃不饱任务状态,加上老企业离退休人员多、负担重,企业连年亏损,使得本来就少的资本金耗费殆尽,濒于资不抵债的境地。改制时,经资产评估,有净资产的仅6家,总额约1500万元,其余14家均为负资产,负资产总额近2000万元;因企业处在低水平状态下运作,经济、技术力量薄弱,缺乏活力,到2000年底,有5家已停业或倒闭。全县建筑业系统固定职工约950 人,但人员老化,施工机械既陈旧又无大型机械,缺乏施工实力,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对这些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尽快使该县建筑企业振兴,进而为东海经济的增长、实现富民强县的战略目标作出贡献,建筑企业改革势在必行。
为此,东海县政府根据国家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该县建筑业现状,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颁发了专门文件(东政发[2000]196号),并由县政府牵头组织,在2000年12月召开全县建筑业企业改革动员大会。会上,分管建筑业的副县长作动员报告,要求全县所有建筑企业,包括以从事建筑劳务为主的中介公司,一律纳入改制范围。目标是实现“两个置换”,即国有、集体资产一次性置换退出;所有职工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实现职工身份置换。将原来的“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新型高效”的民营企业。为加快改革步伐,县政府还成立了“东海县建筑业企业改制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国资、纪检、监察、工商、税务、银行、建设、劳动及企业主管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到调查成稿时为止,全县24个国有、集体建筑企业改制工作已全面结束,彻底实现了“两个置换”。共安置职工近1300人(含退离休人员、享受遗属补助人员、上个世纪60年代下放人员),支付或协议支付安置费1120万元。
现将该县建筑企业改制工作中的具体作法、体会以及所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介绍如下:
领导重视是企业改革改制的关键。为推动该县建筑业企业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县政府专门下发文件,成立领导小组,设置专门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做到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形成企业与主管部门、有关机构通力协作、相互协调的良好工作氛围。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加速推动改制进程,成为全县企业改制的排头兵,亦为全县改制作出了榜样。
规范操作不留尾巴。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县政府制定了企业改制的具体工作步骤,即宣传发动——成立组织——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界定——制订方案——方案报批——两个置换——组建新企业,以系统工程完成改制。
全县各建筑企业在政府动员改制后,即以各种形式迅速投入,采取多渠道宣传有关产权制度改革精神,做到人人关心、主动参与,使广大职工充分理解改制意义和目的。主管部门、各企业相应成立“改制领导小组”,用组织保证解决改制的具体问题。如开始清产核资时,县改制办立即举办企业清产核资培训班,请国资、税务、会计师事务所专家授课,讲解清产核资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提出在清产核资中务必做到“横到边”、“纵到底”,将企业所有国有的、集体的财产全部登记,以物对账,以账寻物,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发现账账、账实不符的,一律追查直至彻底查清,严防资产流失。在资产评估阶段,重点、难点是呆坏账的报损核销。具体做法是:先由各企业财务部门根据形成呆坏账原因,以及预计能够追回的概率,同时,将准备核销的资产委托中介机构进行专项审计,接到审计报告后,由企业领导召集工会、纪检部门和职工代表共同讲座,形成统一意见后张榜公示,广泛征询职工意见,确定无异议后,报主管部门审核。主管部门委派纪检、监察、财务部门进行审核并出具审核意见后,报县资产管理部门和县改发办审批后进行核销。
在委托资产评估前,企业应将全部资产划分为生产经营性和非生产经营性资产。非生产经营性资产在改制时可不列入,也就是说,对这部分资产不予评估或单独评估,另行处置。评估报告经企业和主管部门确认后,报资产管理部门备案。企业根据经备案的评估报告,制订企业整体改制方案,包括职工安置方案,筹集剥离职工安置经费。方案经主管部门、劳动部门、税务部门、建设、土地、资产管理等部门分别审核并出具审核意见后,报县发改办审核。县发放办初审后,报县改制领导小组或县政府审批。方案批准后,由企业和主管部门进行资产处置和职工安置,将国有、集体资产和职工一次性转换完毕,并将“两个置换”情况报县发改办备案。最后在主管部门、工商部门、县发改办领导下组建新企业,同时注销老企业。至此,企业改制工作即告结束。
一企一策不搞一刀切。全县建筑企业经改制重组成13家新企业,其中二级3家、三级10家。新企业以资本为纽带,组建成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独立法人经济实体,按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要求与规律运作。
该县对各企业的改制形式则是宜股则股、宜售则售、宜破则破,股售结合,又可协议转让、公开拍卖,整体与分割相结合。总的要求是先售后股,体现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的指导思想。
东海县改制的基本形式:一是四级企业,因其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抗风险能力差,所以大都采取先出售后重组进行改制。如:原张湾、平明、安峰、山左口、商业建筑公司整体出售后,以资本为纽带组建成东海县天宇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原李埝、横沟建筑公司出售后,组建东海县安顺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原石湖建筑公司出售后,组建成东海县天工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原电力、工业建筑公司出售后,组建成东海县苏源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原设备安装工程部、房山建筑公司出售后,组建成东海县华盛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二是原二、三级企业,由于实力相对雄厚,有的实行内部股份制,有的实行协议出售、公开出售和公开拍卖,有的出售有形资产和经营权,如县建公司、房建公司、三建公司是实行内部股份制;二建公司、市政公司实行协议出售;县水利建筑公司则公开拍卖;原南晨建筑公司则采取出售有形资产和经营权进行改制。
政府关心是解决改制难题的关键。改制工作最关键、困难最大的问题是企业改制成本不足。如县建公司整体资产经评估,净资产为负496万元,加上剥离职工安置费用448万元,企业净资产为负944万元,资产负债率达200%以上,按其资产状况看已陷破产,但是,县建设局在深入调查研究之后,再三权衡,最后报县政府批准,决定对其进行股份制改造,通过多方筹集资金满足改制成本需要:一是将该公司改制前所占用的国有划拔土地按评估价10%交出让金后,变现用于弥补负资产;二是从全县建设系统收集的劳动保险统筹金中分五年,每年调剂60万元;三是新企业四年内所上交的所得税和地方留成部分以财政补贴形式弥补原负资产和不足的改制成本;四是新公司在其自有的土地上进行房地产开发,应缴的城市开发配套费用来弥补改制成本;五是职工自愿将以前年度拖欠工程的一部分留给企业;六是经县政府批准,免交拖欠的社会保险两金滞纳金等。这样,县建公司就将近千万元的负资产得到弥补终为零资产,使该公司能顺利完成股份制改造,从而组成民营连云港东海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企业被拖欠工程款严重,表面看有净资产,实际拿不出资金用于改制。如东海县市政工程建设公司,经评估,净资产为800多万元,但由于历年从事市政工程建设,大多属公益性建设项目,资金缺口较大,改制时已累计被拖欠工程款1400多万元,其中有近1160万元无望收回。为使该公司改制能进行下去,经县长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同意核销了1160万元债权,所需的改制费用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解决:一是把公司占用的国有划拔土地变现用于安置职工;二是历年拖欠的社会保险两金及利息,从县财政中予以划转并免缴滞纳金;因拖欠工程款而造成的拖欠税金从县财政划转。由于政府的关心和各方支持,最后该公司也顺利完成了改制工作。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505/2528.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