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计划在建筑设计中的意义
- 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法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设计文化理念
- 四川雅安名山县涌泉村抗震小学的设计理念
- 四川汶川5.12大地震的启示
- 汶川大地震震中纪念馆的创作思考
- 洛阳洛南新区雅安新城结构设计
- 绿色居住建筑的节地设计
- 广州珠江新城海心沙地下空间建筑设计方案
- 黔东南地区郎德苗寨民居的热适应性
- 西气东输工程中长输管道站场建筑模块化设计与应用
内容提示:让我们从这样一则新闻报道,开始对建筑设计计划的必要性进行探讨“盲目上马,缺乏宏观规划,宏观失控。上海市抢建宾馆呆滞资金十亿美元………但目前仍有许多宾馆在兴建中,倘若下马,会造成鸡飞蛋打;不下马,结果不堪设想。”我国由于计划工作而造成的失误,有谁作过估算。我国传统建设程序已受到严重的挑战,我深深感到,要想真正实现建筑过程的秩序化和建筑设计过程的合理化、科学化,我们还有不短的一段路要走。
第一章 引子
让我们从这样一则新闻报道,开始对建筑设计计划的必要性进行探讨:“盲目上马,缺乏宏观规划,宏观失控。上海市抢建宾馆呆滞资金十亿美元………但目前仍有许多宾馆在兴建中,倘若下马,会造成鸡飞蛋打;不下马,结果不堪设想。”我国由于计划工作而造成的失误,有谁作过估算。我国传统建设程序已受到严重的挑战,我深深感到,要想真正实现建筑过程的秩序化和建筑设计过程的合理化、科学化,我们还有不短的一段路要走。(参考《建筑中文网》)
第二章 建筑设计计划概述
2.1建筑设计计划的由来
设计计划作为一项独立的专业活动,首先起源于60年代北美大陆建筑界,至60年代末期,由Horowitz,Agostini,Wheeler及Pena等学者正式引入文献,并被确认为一种适应于大型工程的新的计划方法,至70年代末,设计计划的观念和方法已为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并成为大型机构尤其是政府部门营造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它的出现,满足了西方各国二次大战后大规模营造活动的要求,同时在大量的建造过程中,建筑设计计划理论亦得到了完善和发展。
2.2建筑设计计划概念
2.2.1设计计划的概念
设计计划是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为基本出发点,试图通过设计计划过程,寻求真正从使用者需求出发的建筑型制。这一领域大多数专业人员以设计计划这一概念表达一种系统化的情报收集、分析、阐述及转换的方法,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概念下有不同定义,其中F.E.Preiser的定义较全面且具代表性。他认为设计计划是一个系统化的发掘组织机构、团体或个人的目标及需求并将之转换为行为—人—设施关系,以达到高效的、合乎使用者需要的建筑或设施的过程。
2.2.2建筑策划与建筑设计计划
建筑策划是研究如何科学地制定建设项目在总体规划立项之后建筑设计的依据问题,屏弃单纯依靠经验确定设计内容及依据(设计任务书)的不科学、不合理的传统方法,利用对建设目标所在地的周边社会环境及相关因素的调研和数据分析,确定项目任务书对设计的合理导向,科学的根据市场需求确定设计内容,并寻求达到这一目标的设计手段和方法。其包含的内容有市场分析,经济,技术,操作可行性研究,法令研究等等,其中不仅涉及问题的分析与预测,还包含了对设计,营造的程序的安排与管理,中国现状来说,侧重点在房地产的营销管理上。而设计计划与设计活动直接连接,主要是从建筑师角度出发,着眼于对设计活动本身的控制。
2.3建筑设计计划的内容
2.3.1
设计计划涉及的信息、社会、人类、经济环境是传统建筑学不明确的,它包含宏观与微观两方面的内容
1.宏观的:人与环境的关系,精神因素及社会机能景观与经济,生态与可持性发展,建筑与人生理心理的关系。
2.微观的,功能、形式、经济、时间,建设目标的确定,建设目标的构想,对构想结果的使用效益的预测,目标相关物理心里量进行分析评价,设计任务书的生成,这就要求格式化,如房间面积分配表,功能组成等,第二领域的结论提供建筑设计依据数字化。
2.3.2建筑设计计划的具体内容:
1.建设项目的内部需要阐述。
2.建设项目外部制约阐述。
3.对建设目标的明确。
2.4建筑设计计划步骤
美国著名建筑计划专家willian.Peoa将建筑计划内容归纳为五个步骤。
五步骤即:
1、建立目标——业主的价值取向怎样?业主到底想获得什么?
2、收集和分析实际情况——包括内部的使用需要和外部条件的制约因素等。
外部条件的制约因素:总体规划要求,资金投资情况,项目主项规划条件,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宏观相关的信息,项目涉及规范经验,这些建筑设计计划的基础或基本的数据、资料。
内部的使用需要:A、经济特征的时态调查;B、社会环境的时态调查;C、人口构成的时态调查;D、使用方式的时态调查;E、与空间对应物理量的时态调查;F、与空间对应心理量的时态调查。
3、揭示和验证概念——业主希望通过怎样的途径达到确立的目标
4、确定需要——项目需要多少线?多少空间?质量标准怎样?
5、问题定义——存在哪些主覃的影响因素?哪些是其有积极意义的条件和该项目的独特点,设计应朝哪个主要方向发展?
2.5建筑设计计划的基本特征
1、重视“人的因素的价值取向”:建筑是为人服务的,技术只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
2、强调理性的过程:设计计划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大量情报的发掘、综合、转换,主要是一种理性的分析过程,做建筑设计计划要针对物质实体,对一个案例,没有可替代性、更没有广义性
3、委托人、使用者参与:委托人、使用者的需求是建立设计计划的基础,计划人是将委托人、使用者的信息转化为对设施决策有用的情报并以之作为设计的基础。
4、多学科合作:建筑需求综合了社会人文、环境和微观的空间尺度、色彩,还要综合经济、伦理道德等等,设计人不可能对每个领域有深入研究,需要社会学家,经济学家、行为学家、管理学家等相关领域专家的合作。
第三章 建筑计划现状
3.1美、日等发达国家、地区现状
日本六十年代,欧洲在二战后,战争破坏严重,城市建设面临重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花最少的钱以达到最高的效益,建造过程的商业化促成政府和地方当局对建筑计划的支持和组织。
设计计划的观念和方法已为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并成为大型机构尤其是政府部门营造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众多建筑院校也将建筑设计计划课程作为建筑系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加拿大政府公共管理部制定的建筑营造过程的十一个阶段中包含有设计计划阶段,美国综合服务管理部编制的设计计划手册详细描述了政府部门工程的设计计划过程,各洲政府都将设计计划作为工程的基本要求。许多专业计划咨询公司的纷纷成立,建筑专业人员对此领域投入更多精力,私人业主、机构及公共部门也清楚计划带来的利益而愿意支付更多的费用。
3.2我国的现状
3.2.1前期工作的非专业性
目前在我国,按基本建设程序,前期工作应由建设单位(甲方)负责完成,也可由甲方委托设计院(乙方)进行。但许多业主对前期缺乏足够认识,许多负责前期工作的甲方少有受过专门训练的,他们甚至认识不到问题的重要性,而仅据其经验及残缺的知识结构提出要求。而设计人员并不对此负有责任,因而也很难把建筑计划提到专业角度的层面上来。
3.2.2建筑界观念
当今建筑界充斥得最多的术语是“民族形式”、“风格”、“创新”、“后现代理论”等等,而对建筑经济性、实用性却缺乏应有的重视与研究。建筑师很少对项目的选址、投资、标准、使用者需求做深入考虑,还致力于图案组合、节奏、象征…………等传统建筑设计框架,对方案得经济性及实际使用效果却少有关心。
3.2.3建筑设计行业
我国在设计行业,计划体制还未大规模向民营体制过度,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中期,在国内只有寥寥无几的几个私人建筑设计事务所,绝大多数的设计院都是国营和集体的体制。为改善设计质量,建设部曾强制性地推行了一次系统性的设计行业的管理改革,其核心部分就是推广系统化的设计体系——全面质量管理(TQC),当然在当时的推行的这个系统管理中,设计计划还是一种非常粗犷的概念。对于使用者参加设计计划的各方面的重视远远不足。
而ISO的各项管理体系则是一些具有前瞻性意识的设计机构在大量境外设计机构进入和竞争的条件下,有也竞争压力的外因,再加上建设部的大力推广下发展的,应该说也是按照国际惯例接轨的步骤之一。在设计机构的应用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多数设计机构都还是把它当成一个管理达标的环节,在设计项目中,强调建筑设计计划的也是凤毛麟角。
建筑计划是不同于设计工作的一项专业活动,设计专业人员如不经过研究、实践往往也难以很好地完成此项工作。由于建筑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因而也难以建立起科学的管理体系及明确的评价标准。管理工作只能凭经验、凭感觉。由于以上各方面的原因,一般性工程的计划要求及可行性研究往往不够深入、系统,有的甚至流于形式,应付报批。
根据网络搜索结果显示,北京市6所设有土建类专业高校,设计计划在教学实践中几乎还是空白,在许多名牌大学建筑系,目前尚未开设专门的建筑设计计划课程。可能仅西南交大等少数几所院校开设有专门的建筑设计计划课。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803/9416.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