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大型主题文化工程建设热潮反思

收录时间:2008-02-15 20:35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碧森尤信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投资数百亿元的“中华文化标志城”引发的争论尚未止息,另一批文化项目又接踵而来,成都方面传出了将建设一个神话乐园的消息,项目融资6亿~20亿元。而在甘肃的永靖、华亭、临洮三县,将筹集巨资,则准备修建孔子文化教育研究中心、秦皇祭天广场三期工程和老子文化园。“大项目”会不会跳出此前众多主题乐园的短命的命运怪圈?大项目真的能带来文化的大发展吗?文化“大项目”争先恐后上马的深层次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延伸阅读:华亭 文化 永靖 秦皇 项目

    投资数百亿元的“中华文化标志城”引发的争论尚未止息,另一批文化项目又接踵而来,成都方面传出了将建设一个神话乐园的消息,项目融资6亿~20亿元。而在甘肃的永靖、华亭、临洮三县,将筹集巨资,则准备修建孔子文化教育研究中心、秦皇祭天广场三期工程和老子文化园。“大项目”会不会跳出此前众多主题乐园的短命的命运怪圈?大项目真的能带来文化的大发展吗?文化“大项目”争先恐后上马的深层次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乐园的短命是注定的

    成都有关方面构想中的中国神话乐园将通过高科技手段,在乐园内演绎中国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美丽天宫、月宫、欢乐猴山等中国神话内容将被设置成互动体验环节。据统计,国内已建造了类似的主题公园大大小小达数千个,投资超过1500亿元,但其中70%已处于亏损状态,只有10%左右盈利,更有的已经是关门歇业,乐园变成了荒芜之地,等待着新一轮的规划开发。尚在襁褓中的神话乐园会否最终又步了这些短命乐园的后尘呢?

    易道环境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亚洲区副总裁乔全生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由于缺少专业规划设计单位的介入,这类乐园的短命是注定的。“眼下中国的文化乐园以及为吸引旅游而开发建造的各类亭台楼阁、人文景观多只是皮相。官员们去国外考察学习一番,看见西方国家各旅游景点游人如织,就想照样把项目翻版引进,但往往只是学了个表面,各地地理地貌、经济人文、历史状况发展各不相同,照搬照抄最容易导致错误。”这一结论可能让全国所有正在实施中的文化工程的项目投资者打一个寒战,但事实或许就是如此。(参考《建筑中文网

    而斥资200亿元尚未开工的横店圆明新园则是最让人提心吊胆的一个项目,且不论项目本身是扬了国威还是忘了国耻,单是未来主题园的功能用途的改变就足以让人担心它的命运。300年前皇帝的离宫只是服务于皇家贵族、各国使臣,300年后,完全按原样复建的园林一年却要接待1200万游客。观光休闲、教育文化等功能如何实现?

    眼下中国的各类文化设施项目鲜有进行科学合理规划设计的意识。像神话乐园、圆明新园动辄以亿计数的项目不知道能经历多少次修正、推倒、重来。

    从1990年代开始,“三国城”、“唐城”、“欧洲城”、“民俗文化村”的兴建就蓬蓬勃勃地兴起,但这些项目,大多在仓促间立项上马。前期规划缺失,项目不具备可持续性发展,最终导致关门歇业或人流极少是这类项目天生注定的命运。这与有关决策者从未把这类乐园旅游景点的前期的软性规划所需专业知识计入成本相关。一些地方根据传说,加上想象,找来几张图片进行移花接木,仿欧洲建筑,仿中国古典,闹哄哄大兴土木后,换来的是园废猢狲散。

    人造景观的最大缺陷就是无历史、无文脉延续,却在拼命地拿历史文化当胭脂香粉来为自己装扮。

    以文化的名义圈地圈钱

    近年来,借着文化的名义圈地圈钱,大兴土木开展主题文化园建设屡成热潮。各地根据历史名人典故发掘出“某某故里”“某某之乡”的蛛丝马迹,继而把头衔往自己身上扣,成为三国城、唐城的升级版。主题文化园,文化景观为的是圈更多的地、圈更多的钱,而且,越是欠发达的地区,这种现象越普遍。甘肃永靖县是中国贫困县,但当地政府已经为发展当地经济准备了10多张名片:“中国石窟百科全书”、“西部休闲水乡”、“傩文化之乡”、“恐龙之乡”等琳琅满目。而为了更好地开发这些潜在的旅游资源,永靖县目前向社会公开招投标的各类主题公园项目达10多个。当地对黄河炳灵峡、刘家峡、盐锅峡进行开发,整合成黄河三峡西部休闲水乡的计划目前还没有被中止。当然,人造景观并非无法与自然相协调,只是在当地还未脱贫的前提下,就借着文化之名进行大规模的旅游开发实在不符合发展规律。对于这样的现象,专家们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放缓开发的步伐。所谓“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当地政府在意识未发展之前先发展了项目,项目由于缺失科学规划难以运营还是小事,但更大的后患是生态环境的破坏,伴着获得经济利益的梦想,炸青山、毁绿水的野蛮行为更加快了节奏。

    “这些问题可能出在一些地方领导的文化政绩观上,出在文化投入的结构比例上。”一位专家说。

    呼唤规划培训与制约机制

    陕西省面临更多的情况则是如何对当地颇丰的文化历史遗产加以合理的开发利用。西安美术学院茹雷为早报记者分析了当地的情况,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文化遗产最好的出路是筑起围墙,装扮成一个主题文化公园;小一点的古镇则交由房地产商开发;意识超前的,改建文化馆纪念馆之类的文化项目来提升地块的文化价值与形象;意识差的就打造出来一个个仿古建筑的小商铺。粉刷一新的古建筑,彩色广场砖铺设的人行道就是城市打造的文化名片,这类情景在全国各地尤其在较发达地区屡见不鲜。陕西模式成了全国对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典型。好在是,在规划意识较发达地区,对于规划上存在的失误,有关方面已有了及时修正的意识。陕西省周至县楼观镇有着“天下第一福地”之称,古镇的改造一度因为开发商理念的欠科学而被有关方面叫停,过度商业开发,让“福地”成为了“富地”。但有关方面看到了隐患对规划加以了弥补。

    有关专家认为,在寻求发展改变的路途上,借助开设“市长学校”、“干部学院”的机会融入务实的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的最新理念是十分有必要的,就像一个身躯巨大的婴儿要学会走路,需要时间与耐心,但眼下这类与决策者职责息息相关的规划培训内容却存在严重缺失。

    “文化有别于经济建设,大项目带动思路不适用于文化建设。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等于经济大投入,更不等于物质大繁荣、资金大投入、利润大回收。”一些专家还认为,在对文化大项目的反思下,有必要建立一种制约机制来防范和纠偏,为文化工程的建设增加必要的审批程序,使得文化工程建设特别是文化发展规划要尊重民意。

来源: 《建筑中文网》.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802/10125.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中国古建筑欣赏

环境艺术设计中功能需求的文化渐进

试析地域文化在高层建筑中的表现

论广东地域建筑浅析

建筑文化的特征及价值

现代建筑文化多元性浅析

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与文化探讨

企业文化概论

秉承历史、尊重环境

文化的回归与设计的回归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