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空调铜替代:铁幕还是窗纸?

收录时间:2007-11-24 20:20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碧森尤信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铜价高位已经持续了近两年时间,整个空调产业链的经营生存都因此大受影响,如今,几乎没有人将未来指望于铜价的回落,更多业界人士宁愿相信通过某种技术途径来应对。然而,酝酿了多年的“铜替代”技术至今却仍然是业界最具争议的话题。

延伸阅读:业界 空调 窗纸 铁幕 铜价

    铜价高位已经持续了近两年时间,整个空调产业链的经营生存都因此大受影响,如今,几乎没有人将未来指望于铜价的回落,更多业界人士宁愿相信通过某种技术途径来应对。然而,酝酿了多年的“铜替代”技术至今却仍然是业界最具争议的话题。(参考《建筑中文网

    铜铝连接管暗渡陈仓?

    《电器》记者随意走访的家电卖场时发现,如今已经有一些消费者开始指着空调室外机和室内机的连接管问:“这是铜管还是铝管?”而得到的回答多数情况下是:“是铜铝连接管,但是……”后面是一堆导购员的解释。这种情况在二三线品牌当中尤为明显。

    事实上,从2006年开始,大多数空调厂商已经向市场推出了配备铜铝连接管的空调,而这种产品的比例一直在直线上升。海信空调研究所所长赵可可明确表示,海信空调的内销产品中,多数配备的都是铜铝连接管。他强调说:“海信从2002年开始进行新材料替代的研究,经过防腐蚀、防渗漏、抗压、焊接试验等一系列长时间的可靠性研究之后,我们认为,铜铝连接管是完全具备与铜管一样的性能和寿命,在现实使用当中不存在任何问题,从投放市场一年多的反馈来看,也没有任何不良报告,这是一项经过验证的成熟技术。”

    据了解,海信的铜铝连接管采用的是山东海青机械总公司生产的铜铝连接管成品,为0.7mm厚度的铝管两端焊接同样厚度的铜管,该公司铜铝连接管的产能已经达到530万套/年。据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赵越介绍,目前海青的铜铝连接管为海尔(150万套)、海信(180万套)以及格力、志高等空调企业实行批量供货,同时承诺一旦出现问题,以一根管1000元的金额赔偿企业损失,目前海青的铜铝连接管供不应求。“冰箱早在十几年前就实现了铜管替代,但冰箱用铝管是1mm厚度,而空调用铜铝连接管则厚度为0.7mm,虽然仅仅相差0.3mm,但在铜铝焊接上却成了世界难题,如今‘电阻焊接法’的创造已经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赵越解释说,“用铜铝连接管,不仅可以为制造企业节省40元/台的成本,而且铝管的韧性高(比铜管更易弯曲,便于安装)、传热系数小(比铜管更保温、更节能),在经过成熟的防腐工艺处理后,可以达到甚至超过和传统的铜连接管的性能。这项技术将很快被大规模应用。”

    科龙空调副总经理黄晓峰对这个观点表示了认同,他认为,用于连接空调室内外机的铜铝连接管在经过多个企业的长期验证之后,被证明完全可以达到传统连接管的效果,在技术及质量上是过关的。江苏某空调企业负责人甚至称,铜铝连接管的空调产品目前已经在市场中大面积使用,只是几乎没有厂家愿意对此进行宣传。

    经过调查,记者发现,目前空调市场中,除了美的之外,几乎所有空调品牌都推出了一定比例的铜铝连接管空调,这些产品集中在1HP~1.5HP的小冷量分体空调中。目前消费者关于铜铝连接管出现问题的投诉也很难找到。而在出口市场中,也有一定比例的铜铝连接管空调接到订单,而这种产品的出口报价通常比传统同机型产品的报价便宜5美元左右。

    美的家用空调技术研究所所长程志明对《电器》记者表示,由于多种原因,美的去年就停止了铜铝连接管产品的生产,目前市场上肯定没有美的的铜铝连接管空调,在美的内部也不主张用铝管替代铜管。程志明表示,铜替代的研究美的仍然在做,如果技术真正成熟,不排除未来推出替代产品的可能性。但目前,美的认为技术推广并不可行。

    铜替代技术全面渗透?

    “铜铝连接管的出现,只是空调用铜替代的第一步,目前很多厂家都在加紧进行铜部件替代的研发,我相信在未来2~3年内,全铝管空调就会全面推向市场。”对铜替代的技术趋势,奥克斯空调总经理朱建军言之凿凿。

    这样的观点并非所有人都认同,但据《电器》记者观察,有关空调用铜的替代方案却已经全面渗透到空调的各个零部件当中,铜替代技术的研发在多数空调企业当中正如火如荼。

    据了解,空调换热器的铜替代方案为全铝制翅片式换热器和铝制平行流换热器。铝制平行流换热器技术源自于汽车空调,目前三花制冷集团和丹佛斯集团已经合资建厂,主要产品就是用于家用空调的铝制平行流换热器。TCL空调技术总监郑双明称,TCL将很快推出配备平行流换热器的全铝空调,不仅成本降低,能效更是传统换热器空调的数倍,惟一的缺憾是该种产品无法制热。有关专家认为,由于平行流换热器的工艺原理,其制热工况下无法实现换热器的除霜,所以只能制冷,同时,平行流换热器虽然焊接工艺(由铝扁管和带状铝箔整体钎焊加工)相对简单,但焊接成本相对较高,下线率高。同时,平行流换热器结构相对复杂,不易折弯,用于家用空调时需要对箱体重新设计,也就意味着企业如果投产平行流换热器空调就需要改造生产线,投入过高。对此,格力、奥克斯、志高、春兰等多个空调企业均表示,短期内无意进行该类空调的生产。

    而全铝制翅片式换热器的研发方案目前还存在技术难题。黄晓峰介绍说,铝管的换热效率较铜管较差,除非增大换热器面积来弥补这方面的损失,但这也会造成成本上升。此外,铝管耐压性能比铜管差,所以必须增大铝管厚度,但增大厚度的铝管折弯半径小、容易产生褶皱,下线率还比较高,同时换热器中小U弯的焊接(钎焊)也不是很稳定。而钢管在替代换热器中铜管的技术,目前问题还比较多,很难实现。

    而在空调制冷管路(各种连接管、配管)的铜管替代上,由于其只需耐压、防腐,对换热性能几乎没有要求,所以有铝管和钢管两种替代方案。据了解,目前多数空调厂家研发的铝管替代,只成功用于是内外机连接管,用于制冷管路的铝管遇到了诸多技术难题,在耐压、密度、机械性能、化学性质、焊接工艺等方面与铜管相比逊色颇多,铝管替代的项目研发进展并不顺利。

    而特殊工艺的钢管在制冷管路的替代方面则取得了突破。位于千岛湖的浙江康盛股份有限公司在多年前开始用邦迪管来制造冰箱冷凝器。目前,该公司正与科龙、奥克斯等几家空调企业进行连接管及配管的替代试验。朱建军表示,钢管的耐压性和密度都比铜要好或者相当,与制冷剂的相容性也很出色,最重要的是,钢管的成本只有铝管的1/3,如果技术成熟,可以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黄晓峰称,钢管的主要替代问题是耐腐蚀差以及由于密度大而导致的管路过硬无法折弯,但经过退火工艺的处理、组分的调整,钢管的硬度已经达到要求,同时经过表面镀铜、镀锌、电泳、喷粉等防腐处理,其耐腐蚀性能(包括焊点的防腐处理)也可以达到要求。“从技术层面上,钢管已经可以实现制冷管路的替代,但我们还需要做长时间的试验,以观察它今后是否会‘硬化’等许多问题。”

    此外,空调阀件、电机用漆包线的钢或铝替代也已经铺开,铝制漆包线甚至已经批量应用。空调用铜材料的替代技术,已经全面渗透到各个相关部件。

    替代技术阻碍重重

    “铜替代技术研发虽然很重要,但肯定不仅仅是时间的问题。”格力技术部部长王彤表示,“消费者现在还很难接受这种材料更替,新技术应用的可靠性也需要一个漫长的周期来考察。”“某某品牌的室外机连接管90%是铝管的,就算打开看你看到的是铜管,那是因为前后50mm是铜的,其他全是铝的,为了节约成本而欺骗消费者的企业终究是会被社会所淘汰的。支持的顶!”这是记者在某BBS上看到的一条回复多达350余条的帖子,其中支持者众多,有人甚至称,这是空调业界的黑幕,必须坚决抵制。而这正是当下消费者对于配备铜铝连接管空调态度的缩影。更多的消费者直接的反应是:空调价格贵了,用的材料却换了便宜的。

    对此,赵可可很无奈地表示,这是目前多数空调企业推出了铜铝连接管的产品却不敢声张的重要原因——消费者不认可。他称:“其实在国外,松下、三菱、开利等品牌甚至早就采用了全铝散热器,从技术上讲,这并不存在问题。”而志高有关人士则表示,空调企业推出了安全稳定的材料替代部件,却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这需要舆论的正确引导,甚至是国家政策的相应帮助,否则这难免被消费者理解成为“行业黑幕”。

    “如果按照当前一台空调依靠铜铝连接管就可以节省40元成本的话,一个年生产几百万台空调的厂家一年就能节省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成本!这对行业的良性发展将起到很大的帮助。”朱建军感慨道,“对消费者来说,整个空调行业因此而降低平均成本,也就有了价格的下降空间,虽然不可能一步到位,但只要企业保证利润空间,消费者最终是可以从中得到好处的。”值得一提的是,当前消费者对于铜铝连接管提出的质疑主要集中在空调的产品价格上。由于铜价此前居高不下等诸多因素,空调企业在2006年集体上调价格,为了让消费者接受空调涨价的现实,空调厂家集体抛出“铜价飙升导致成本上升”的论调,而这一消费理念的转变足足培育了一年的时间。在2007冷冻年度空调旺销的情况下,一些消费者却发现,空调产品价格没有降多少,连接管却换成了铝制的,于是“偷工减料”、“欺瞒消费者”的说法甚嚣尘上。而推出铜铝连接管产品的空调企业此时只好选择沉默。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711/9447.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论我国当前的物流产业

机房空调节能

某大型商业建筑冰蓄冷空调方案可行性研究

VRV空调系统与工程设计

某大厦--空调设计

公共建筑空调节能设计的探讨

我国民用建筑的空调发展前景

深圳创业大厦空调选择

空调产业客观已出现三大空洞现象

家用小型中央空调发展现状与趋势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