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麦迪森对中国传统经济的评价及有关评论

收录时间:2007-07-21 15:30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碧森尤信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在目前这个千年期的开始阶段,中国的经济就人均收入而言是领先于世界的,这种领先地位一直持续到十五世纪。它在科学水平方面、利用自然资源的程度方面以及管理一个庞大疆域帝国方面都比欧洲出色。在接下来的三个世纪里,欧洲在实际收入和科学技术能力方面逐渐超过了中国。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上半期,当世界范围经济都在大踏步前进时,中国的经济实际上却衰退了。

延伸阅读:中国 九世纪 方面 欧洲 经济

    一、一千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势

    在目前这个千年期的开始阶段,中国的经济就人均收入而言是领先于世界的,这种领先地位一直持续到十五世纪。它在科学水平方面、利用自然资源的程度方面以及管理一个庞大疆域帝国方面都比欧洲出色。在接下来的三个世纪里,欧洲在实际收入和科学技术能力方面逐渐超过了中国。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上半期,当世界范围经济都在大踏步前进时,中国的经济实际上却衰退了。(参考《建筑中文网

    在1820年至1952年间,世界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进展。世界产值增加了八倍,世界人均收入增加了2.6倍。美国人均收入增加了8倍,欧洲人均收入增加了4倍,日本增加了3倍。在除日本以外的其他亚洲国家里,经济发展非常缓慢,而在中国,人均产值实际上还下降了。中国在全球GDP(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比例从三分之一下降到二十分之一,它的实际人均收入已降低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从1952年到1978年,经济增长的速度非常明显,国内生产单位增加了三倍,人均收入增加了80%.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由10%增加到35%.经济活动的加快主要是因为大量的物质和人力资本的投入。资本总额以每年7.6%的速度增长,劳动力投入比人口的增长速度还要快。由于教育和健康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口的素质得到了改善。然而,整个生产力的水平面还是不容乐观。在世界经济范围内,尤其在欧洲和日本,这是一个繁荣的时期。中国尽管发展速度很快,但与当时整个世界经济相比,还是显得慢了一些。

    由于改革时期的成功政策,中国的人均收入以每年6%的速度增长,这比其他任何亚洲国家(除韩国外)都要增长得快,比欧美国家每年1.5%的速度好多了,是世界平均速度的六倍。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上升到二分之一,它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由5%上升到10%,这使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国。

    预计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将放慢,由每年7.5%降到6%,而它的人均增长率将降到大约4.5%.

    以这样的经济发展形势,中国到2015年时可能会达到美国现在的国内生产总值水平,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约17%,人均收入大致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到时,它仍然是一个相对贫穷的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美国的五分之一,但是,它在世界经济中以及地缘政治中的地位无疑将大大提高。

    二、对中国传统经济发展水平的估计

    从八世纪到十三世纪,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大的变迁,其重心移到了南方。在八世纪,四分之三的人口居住在北方,这里主要的农作物是小麦和小米。到了十三世纪末,四分之三的人口居住在长江以南地区,农作物主要是水稻。

    一般认为宋朝是一个向纵深发展的时期,而在宋以后的五百年里(除了有某些间断外),主要特征是横向发展。

    在该章第二节“经济发展的特征”中,作者认为,在宋朝,中国经济出现了强劲发展的势头,主要表现为:

    (1)人口在大幅度的增长,从初期的5500万左右上升到末期的1亿左右。

    (2)地区经济中心的转移,长江以南水稻种植区的人口大幅度上升,而北方干旱农业地区的重要性急剧下降。

    (3)木板印刷术和纸的发明使带有插图的书籍从十世纪开始就能够大范围地传播开来。

    (4)国内贸易繁荣,销往市场的农副产品增多。

    (5)南宋开始改进轮船运输业和造船业。

    认为以下一些观点夸大了宋朝所取得的成就:

    1、认为南宋时城市人口已上升到总人口的1/5;

    2、宋朝发生了“早期工业革命”;

    3、宋朝出现了一个“全国性大米市场”;

    4、更南的地区两季或三季水稻已相当普遍。

    作者的结论是:假定欧洲和中国公元一世纪时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到了宋朝时,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欧洲已大大落后于中国的水平了。我认为宋朝时的人均收入增长了1/3.从十四世纪到十一世纪,极有可能又降了下来。而在明清两朝的漫长的年代里,可能大致保持了平稳。

    做出明清时中国的人均经济收入平稳的判断的根据:一是Perkens对农业经济中人均收入稳定的猜想,二是Rozman的评估,他认为从唐朝到清朝早期城市人口的比例一直没有多大的变化。Perkens认为,按人均标准来看,谷物产量一直比较稳定,而且在畜牧业经济中也没有多少变化的迹象。Perkens的观点比Chao的的观点更有史料说服力,后者认为宋朝到十九世纪早期人均谷物产量和消费量有大幅度的下降。

    “农业经济活动”中,作者认为帝国时期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1、定形的农业环境。作者认为从宋起,中国农业获得定形的秩序:农业的生产权和经营权都掌握在农民身份的业主和佃农手里,他们可以非常随便地买卖土地,并在当地市场上卖掉一些产品。

    2、土地短缺。

    3、侧重农作物而非畜牧业。

    4、对粪便的广泛利用。

    5、灌溉系统的大量使用。

    6、官方对新品种庄稼、多品种轮作法和高产出的鼓励及对优良耕作技术的传播。

    本节最后一段“对农业经济活动”的量化分析,主要引用Perkens的数据列为下表:

    三、梁柏力的评论

    香港学者梁柏力在《信报财经月刊》1999年9月总270期对麦氏的估计进行评论,文章题目为《汉朝至二十一世纪中国和西方经济发展的比较》。

    梁氏修正意见如下:

    1、罗马帝国版图包括南欧、西欧、北非和中东的部分,却不包括中欧、东欧和北欧,而埃及则是交還最富庶的省份。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之人均产值可能峎汉帝国相若,但中欧、东欧和北欧在当时是尚未开发的蛮荒之地。因此,当时整个欧洲的人均产值应低于汉朝。

    2、汉代是单流域(黄河)帝国,唐代是双流域帝国,两代人口接近,故唐代总产值和人均产值都应该高于汉代。北宋立国的960年,人均产值不及盛唐,但应高于汉代。

    3、梁氏大致同意麦氏对宋代经济增长的估计,但对明清人均产值数字提出异议。“我们相仿中国的人均产值,自元朝以来一直在一个中位数字附近徘徊,达到高峰点之期,应是十八世纪的前半期(康熙后期,雍正和乾隆前期),继而受到人口大幅度膨胀的压力而逐渐下降,虽然总值仍然不断增加。到了乾隆后期,国家已呈乱象。及至1820年(嘉庆末年),清帝国已从高峰点持续下降了大半个世纪,而动乱亦相继发生。因此,我们相信,清朝在十八世纪前期的人均产值,较1820年的600国际货币单位为高,而中国自元至清中后期的人均产值,也应较这个数字为高。”与此相联系,梁氏又认为“欧洲人均产值超过中国之期,应该在1500年之后,最可能是17世纪,即明末清初之际。”

    安格斯·麦迪森

来源: 《建筑中文网》.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707/7423.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浅谈中国河湖水处理的理论和实践的融合

欧洲与中国室内设计理念的差异

可持续发展:让中国与世界更紧密

法国建筑与欧洲建筑史的关系

欧洲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新概念--可持续生物除磷脱氮工艺(下)

欧洲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新概念--可持续生物除磷脱氮工艺(上)

外国近现代建筑分析

国外农业旅游发展状况及对上海的启示

国外ERP项目实施“误”在哪?

德国及欧洲近50年的城市发展进程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