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可持续发展:让中国与世界更紧密

收录时间:2005-09-08 16:00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碧森尤信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发达国家为提高综合经济效益、避免环境污染而以生态理念为基础,重新规划产业发展,提出一种新型的循环经济发展思路。近年来,循环经济在发达国家已经逐渐成为一股新经济的潮流和趋势。

延伸阅读:中国 九十年代 循环 环境污染 经济

    循环经济浪潮席卷全球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发达国家为提高综合经济效益、避免环境污染而以生态理念为基础,重新规划产业发展,提出一种新型的循环经济发展思路。近年来,循环经济在发达国家已经逐渐成为一股新经济的潮流和趋势。(参考《建筑中文网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了美国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美共有5.6万家企业涉及该行业,为美国人提供了110万个就业岗位,该行业的规模已经与美国的汽车业相当。垃圾处理和再利用是德国循环经济的核心,1997年,德国玻璃、塑料、纸箱等包装物回收利用率已达到86%,95%的矿渣、70%以上的粉尘和矿泥得到重新利用。随着新的环保技术的开发,日本的目标是循环资源回收率达100%.联合国评估报告敲响警钟

    2005年3月30日,联合国在北京、伦敦、华盛顿、东京、开罗等全球八个城市同时发布《千年生态环境评估报告》。报告指出,由于人类的过度消费,沼泽、森林、草原、江河、沿海渔场以及其他循环空气、水和营养物质的生态环境已经遭到了无可挽救的破坏,到目前为止,世界2/3的自然资源已经被破坏殆尽。生态环境的恶化反过来对人类生存造成威胁,越来越多的地区可能会丧失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虽然人类的生存方式面临威胁,现在尚有较大的回旋余地。报告认为,通过调整政策和机制,有可能在增加人类需求的同时,减缓生态系统的退化。

    《京都议定书》影响中国未来

    全球气候变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为应对这种变化,国际社会先后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于1997年在日本京都通过,于2005年2月16日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截至2005年4月29日,150个国家和欧盟已参加了议定书。

    中国于1998年5月签署并于2002年8月核准了该议定书,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好评。《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虽然目前它的约束力只限于发达国家,但它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必将产生很大的影响。《京都议定书》的主要内容是二氧化碳排放市场交易:2005年2月16日该协定生效后,二氧化碳排放作为一种商品将可以在缔约国之间进行自由买卖。专家认为,中国企业可以从《京都议定书》的清洁发展机制(CDM)中得到巨大的融资机会。抑制全球变暖,从未来发展的角度看,使用清洁与可再生能源性质的新型能源是关键。目前包括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这些既不会带来污染,并且也是用之不竭的新型能源,正在受到各国的关注。《京都议定书》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是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契机。

    可持续发展:让中国与世界更紧密

    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发起并举办的“21世纪论坛”2005年会议于9月5日至7日召开,30多个国家的政治家、各方面知名人士聚会北京,就“可持续发展——中国与世界”这一主题展开热烈讨论。会议的种种信息显示,可持续发展让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更加紧密。

    中国的高速增长和相关的排放总量正在对空气、水甚至全球的气候增加压力。中国已经在更加清洁的能源技术方面采取了重要措施,甚至超过了美国的现行标准。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塞缪尔·伯杰指出,中美在环境领域的许多方面开展了合作,需要采取更多的行动,将这些努力结合在一起,在一个更加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上开展合作。

    德国前总理施密特说,中国的崛起或者说中国的崛起以及随之而来印度及其他国家的发展,将会使全球的重心从大西洋地区转向太平洋地区。我确信中国的经济增长会持续,我们也期待着与中国的友好合作。

    法国前总理莫鲁瓦提出,既要保护环境,又要确保社会和经济取得实实在在的发展,确是一项雄心勃勃的远景规划;但循此方针去做,却是当务之急。我们现在所面临的任务,是为本城市的未来着想,通过集体的努力而以另外一种方式来促进本地区的发展。

    莫桑比克前总统希萨诺认为,即将于9月14~16日召开的联合国首脑会议为我们目前已有的关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共识的基础上加强合作提供了又一个重要机会。他呼唤与莫桑比克在多个领域的合作和伙伴关系:比如,全国范围的“农村城市化”;水、卫生、电力、自然资源管理(森林、湿地和其他)、社会基础设施、金融服务、土地开发;农业的现代化;农业工业和自然资源的其他加工业;跨国合作项目,尤其是在能源、水、环境、发展融资、自然灾害预防(大坝、早期预警设施)等领域;通讯和公路-铁路-沿海和远洋基础设施等。

来源: 《建筑中文网》.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509/3743.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麦迪森对中国传统经济的评价及有关评论

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室内环境污染的控制与监督

激励机制在环境管理中的运用

全装修住宅室内环境质量检测和监理以及防治

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及资源保护开发途径-百色乐业大石围天坑群

空调循环水泵的选择

三层办公楼供暖设计

热网系统故障的诊断

循环水冷却系统的设计与运行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