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建筑艺术中的科幻成份

收录时间:2007-05-09 00:31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碧森尤信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建筑师狄若克里忒斯给亚历山大大帝带来一个雄心勃勃的设计方案,他说“我要把阿托斯山设计成男人的形象,在他的左手设计出围起坚固城墙的城市,在他的右手设计出承受这座山的一切河水入海口处的大湖。”这是我所知道的最早的关于未来城市构想的宏伟蓝图。许多年以后,苏联的科幻作家别里亚耶夫在他的《最后一个大西洲人》中,也描述了一个类似的场景亚特兰提斯人把整座山雕成一位半躺半卧的太阳神像,在他

延伸阅读:亚历山大 大湖 斯山 设计 马其顿

    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建筑师狄若克里忒斯给亚历山大大帝带来一个雄心勃勃的设计方案,他说:“我要把阿托斯山设计成男人的形象,在他的左手设计出围起坚固城墙的城市,在他的右手设计出承受这座山的一切河水入海口处的大湖。”这是我所知道的最早的关于未来城市构想的宏伟蓝图。许多年以后,苏联的科幻作家别里亚耶夫在他的《最后一个大西洲人》中,也描述了一个类似的场景:亚特兰提斯人把整座山雕成一位半躺半卧的太阳神像,在他贴着大腿向前伸出的右手之中有一枝角笛,一条巨大的瀑布自角笛中喷涌而出。他的左肘撑地,手掌摊开一一太阳神微笑地看着自己手掌中的座座神庙和居于正中的波塞冬尼斯大庙,以及几座大大小小的金字塔……

    从雕像的胳膊肘走到脚尖,足足需要两天半的行程……

    建筑师在某些方面总是与科幻小说家有些相似之处。想想看地球上那些曾经有过的或在传说中有过的一些建筑吧:巴比伦塔、亚历山大灯塔、空中花园、索萨尔伯里平原上的巨石阵、大金字塔、马丘比丘……

    它们绐科幻小说家们带来了多少无尽遐想啊。而小说家有时也会禁不住地像一个规划师一说样描写幻想中的都市:像托马斯。摩尔期待能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发现的“乌托邦”,康帕蒂内梦想的“太阳城”,基至还有更早期的柏拉图笔下的“大西洋城”.这些小说家们对这些“虚无乡”的城墙、运河、神庙、港口、宫殿都有极具详尽的叙述,以至于人们都可以根据小说把这些城市的地图精确地绘制出来。(参考《建筑中文网

    在这些小说面前,建筑师的幻想之路却鲜有人知。在建筑界,固然有极多的原因使大量建筑师不得不刻意追求复古效果、民族特色,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设计者把眼光看向了更遥远的未来。这些建筑是为了未来而设计的,它们体现着设计者对未来乌托邦的激情,对已知文明的变动和可能的衰退的恐惧一一这就是未来主义建筑,它们是这些建筑师们在两个多世纪以来共同具有的一系列思想的体现。

    十八世纪的“宏伟”运动中就充满着一种先兆,艺木家们寻找创造一种与在自然尺度与力量前面所体验到相似的敬畏感,他们的方法是使用超尺度的、沉重的材质,特别是巨大的室内空间。它们不仅庞大,而且内部的视点没有尽端,更有效地传达给人一种渺小的感觉。

    1851年伦敦的水晶宫是为当年的世界博览会所建,它完全凭借着铁架和玻璃装配而成。

    它的轻巧透明、巨大空间、模糊的形式……

    处处都是未来的象征与预兆。但是它受到当时上流社会的普遍抵制和反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机器文明的恐惧心理。

    几乎在同一时期,科学幻想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载首次出现(我们都知道,《弗兰肯斯坦》描绘的正是人们对科学技木的恐惧心理),它随后带来了一个更广袤的更随心所欲的空间,到地球中心、到月球上、到太空中……

    这些具有更使人敬畏的可能性使得人们把政治上和建筑上乌托邦的创见转移到了文字活动中去。这一时期,文学家们关于建筑和城市的幻想反而走到了建筑师的前面。

    在二十世纪的早期和中叶,(惊奇故事》(A m azing Stories)、《惊奇科学事实与幻想》(Astounding Science Fact and Fiction)、《幻想杂志》(TheMagazine ofFantsy)中,作家和画家为了展望未来发挥想像的作品大量涌现,在他们的笔下,城市将成为巨大的更加集中的一种混合共生体出现在人们面前。阿西莫夫的《钢窟》就是其中最著名的关于未来的一种构想。

    这些幻想出来的巨城可能建于地下、海底、轨道上、行星上,由于周围环境的限制,它们将被迫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人们普遍担心在它内部各层次中的主命不得不品尝幽闭恐惧的痛苦。

    如果说19世纪中期欧洲建筑文化心理中的主调是传统,那么20世纪最晌亮的声音则是变革。第一个未来主义宣言是一位意太利诗人马里内蒂提出的,他热烈歌颂工业文明和科学技术,他欢呼工厂、火车、流线型飞机等新技术广品:“最重要的主题将是奋勇、大胆和造反精神。一一拿起你的锄头和锤子!……挖掉那神圣古老的城市的基础!”未来主义宣言反映出那个时期广泛存在的技术乐观主义的社会心理。

    随着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原有的都市模式和建筑模式带来的一些弊病越来越严重。与此同时,新技木和新村料不断涌现,它们被运用得越来越娴熟,诸如张拉膜结构、网式结构、充气膜结构钩、壳式结构、帆式结构纷纷出现,各钟建筑材料的性能几平可以被发挥到极限。

    在这种大环境下,使越来越多不满当前建筑观念和建筑形式、躁动下安的建筑师们展示他们的才华成为可能高技派建筑是一种强调机器美学的设计流派,他们最辉煌的作品在巴素,那就是蓬皮杜艺术中心。它以十分引人注目的现代方式创造出一个连续的互不干扰的内部空间,所有的运转系统一一管道、线路、自动扶梯、结构不是包裹在建筑中,而是全部暴露在外,带有强烈的未来色彩。不喜欢它的人们形容它是“把肚肠翻在外面的建筑”.而高技派建筑师们则宣称,这个时代的精神在于技术。他们发出疑问,为什么建筑(作为一种居住机器)要与工业文明中的其它人造之物有所不同呢?为什么以能够使用工厂预制的能在现场快速装配的轻质精巧的构件,还要继续沿用砖块、混凝土和木材这些粗笨杂乱的村料呢?机器建筑学派在设计思想和建筑造型上与其有相似之处,他们的建筑形式使用机器造型、机器构件、原理和装置,根据宇航器、直升机、飞机、船,这些浮在海上或空中的机器来构成。

    美国建筑师利布斯·伍茨是新建筑的另一个畅想者,他的作品形象犹如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他的两件代表作是“地下柏林”和“空中巴黎”(到目前为止尚不可建造),它们分别在地下和空中由金属和钢结构制成。在“地下柏林”方案中,他将人类社会居住的地表和人造物都拆毁,代之以地下的巨型球体空间。他解释说,这是为建筑物提供的场所,也是为人类实验性的生活提供的场所。在“空中巴黎”方案中,他使用了现代技术、结构、材料和新工程学知识,如表面张力、空气动力、磁县浮的磁场空间等,在巴黎的上空构想出各种奇特的悬浮建沉物。

    托马斯·席勒的建筑横跨水面、气势宏伟,是另一种风格。他的方案通常想像大胆,造型新奇,却给人带来一股来自古罗马时期的气息。

    此外,五十年代始还出现了许多企图以“高度工业技术”来挽救城市危机和改造城市的设想,即所谓的“建筑乌托邦”.建筑乌托邦一直是与社会改良的设想相联系的,建筑师们式图通过建筑和城市的进化来解决社会的弊病和问题,但是他们的构想往往过于宏大、理想化、完善化、而且是从较为纯粹的建筑和城市的领域提出,因此具有明显的乌托邦性质。

    美国建筑师巴克米斯特。富勤认为以建筑单体来抵挡自然的侵袭是一种能源的浪费,在1967年蒙特利尔的世界博览会上,他展示了自己的理想:用轻质杆件构成的半球形玻璃罩把整个城市包笼起来一一与《钢窟》的设想何其相似!他还设想了另一种海上城市方案,这种小城市有20层高,可容纳15000-30000人。它能漂浮于6-9米深的港湾或海边,与陆上有路桥相通。所有机械装置都位于底层,网球场和其它运动设施在上层甲板。

    保罗·索勒里提出用高度集中城市的办法将土地解放出来,这是对世界城市无计划蔓延的一个遏止计划。这一计划被称为“生态村2”,它设想在占地1700公顷,360米高,240米跨径的建筑中容纳3万人。

    建筑师凯文·利奇在《未来都市》一文中,建议用一个3英里长的立方体把24万人容纳其中。

    科幻作家弗雷德里克·波尔和杰克·威廉姆逊合作的《海底三部曲》讲述了几名深海军校生在大洋深处及海底城市的冒险故事。深海对于人类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世界,但是人类总有一天会踏入这个疆域。日本由于人多地少,土地问题极为严峻,因此对海底城市也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70年代初设想的方案之一是以许多圆柱体城市单元组成一个城市整体。每个圆柱体城市单元与其它单元的连接采用自动步行装置以及运输交通轨。城市单元突出海面的大平台供直升机起降与轮船泊岸。

    1960年,日本建筑师丹下建三设想了一个海上新东京,在东京湾深海底深度只有5o一80米的地方建设带形海上城市,把东京湾的两岸连接起来。1993 年,他又与中国的珠海市当局构想了一个海上人工岛计划,称之为“海市” 计划。在他的设计构思演讲中,多次提到了《桃花源记》和《乌托邦》给他带来的启发。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705/7162.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景观设计是人文景观和路网的设计结合

堤防稳定渗流形成条件初探

关于我国水利体制改革的思考

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分析

建筑给排水设计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浅议低层住宅楼的消防设计

常见的违反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现象

什么是设计?

设计理念

正交曲线桥直做的设计方法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