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中国水市场的运作模型研究

收录时间:2007-04-28 01:27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碧森尤信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水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一种,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局部地区人均水资源量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水资源很可能成为21世纪中国最为稀缺的自然资源之一。同其它自然资源一样,水资源的稀缺性制约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点。资源无价或低价使得水资源被掠夺性的开发,浪费严重,利用率低,这加剧了水资源的稀缺。如何通过水权的界定,建立可交易水权的水市场来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

延伸阅读:中国 掠夺性 易水 水资源 水资源量

    水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一种,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局部地区人均水资源量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水资源很可能成为21世纪中国最为稀缺的自然资源之一。同其它自然资源一样,水资源的稀缺性制约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点。资源无价或低价使得水资源被掠夺性的开发,浪费严重,利用率低,这加剧了水资源的稀缺。如何通过水权的界定,建立可交易水权的水市场来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以保证水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正成为理论界的研究热点。(参考《建筑中文网

    1、中国水资源日益加重的稀缺性呼唤水市场

    水资源的稀缺由其本身的客观条件所决定,同时还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制度、经济基础和历史发展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

    a.人口因素影响水资源的供给,造成了水资源的历史性稀缺。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人口众多,12亿人口对水资源的需求表现在基本的生活需求用水和非基本需求的多样化用水两个方面,这对水资源并不丰富的中国来说压力是十分巨大的。中国的河川径流量居世界第6位,人均占有河川径流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88位;耕地面积大,亩均占有河川径流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6%。因此,无论从耕地,还是从人口计算,中国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b.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造成了水资源的客观性稀缺。辽河、海滦河、黄河、淮河四大流域,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8.7%,耕地面积占全国的45.2%,人口占全国的38.4%,但水资源却只有2702亿m3,相当于南方四大区域(长江流域及以南、珠江流域、浙闽台诸河和西南诸河)水资源量的12%,人均、亩均水资源量低下,分别只是全国平均值的16%和14%。

    中国降水量和径流量的年际间和年内分布悬殊大,不仅给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困难,而且频繁的水、旱灾害对工农业的危害极为严重。仅农业每年缺水量约为33化m3,受旱面积达133~1900亿㎡/a,每年因得不到充分灌溉使粮食减产约50亿kg.现在还有5000万农村人口和300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

    c.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和利用率低下,造成了水资源的制度性稀缺。以黄河为例,多数灌区工程老化失修,灌溉方式简单落后,不少地区还是大水漫灌,管理粗放,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只有0.3~0.5

    d.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造成了水资源的发展性稀缺。城市缺水也日趋严重,全国58%的城市缺水,达58亿 m3/a,且主要集中在华北、沿海地区名会及工业城市。地下水严重超采,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持续下降。

    e.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加剧了水资源的稀缺性。水资源污染也随工农业的发展而日趋严重,水质日益恶化。全国每年排放废污水量约达363亿t,80%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泊,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全国90%以上城市的水环境恶化,城市河流湖泊几乎成了排污道,且水污染由城市向乡镇蔓延,情景令人担忧。同时,中国长江、黄河等源头的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水资源的稀缺性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不可缺性,迫切需要我们去研究政治、经济和技术的方法来解决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缓解水资源的稀缺性有两条途径:①为缺水地区开源,即将相对丰水地区的水调向缺水的地区,这需要巨大的工程投资,如果仍然完全依赖于政府,可能是低效的,需要引进高效的市场运作机制;②节流,即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促进水资源配置模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过渡,促进水资源从低效益的用途向高效益的用途转移,这同样需要市场的自我调节,仅靠政策指令是很难实现的。可见,解决水资源的稀缺性问题,最迫切的是尽快建立水资源的有偿使用机制,培育和发展水市场。

    2、创建中国水市场的基础

    2.1 水市场的存在前提

    水市场存在有两个前提:一是水需求的存在;二是水供给的可能。第一个前提是显然的,这可从中国水资源日益加重的稀缺性得到验证。第二个前提也是存在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验证:①粗放型的经济模式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和利用率低下。如灌区工程老化失修,灌溉方式简单落后,不少地区还是大水漫灌,节约用水可以提供潜在的水供给;②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北方缺水而南方水资源相对丰富,这为南水北调提供了可能;③利益的驱动使效益低下的用水户有潜在的水供给;④政策的引导,使不符合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用水户有潜在的水供给。

    2.2 水市场的运作前提

    水市场运作前提是水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界定,即水权界定。市场经济中的交换,表面上看是物品的物质上的转移和移动,但其实质是产权的交易,明确的产权是交易的先决条件。要进行交易,首先必须建立一套产权体系。同样,水市场上水资源的交易实质是水权的交易。要建立和发展水市场,首先要明晰水权,规定人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得到水资源,如何使用水资源,如何处理与其他用水者的关系。我国水法规定,水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在建立水资源财产共有的前提下,水权主要是指依法对于地表水、地下水所取得的使用权,以及相关的转让权、收益权。水权的公平合理分配是水市场运作的关键。

    在进行水权分配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人的基本生活用水首先要得到保障;②水源地优先原则;③粮食安全优先原则;④用水效益优先原则;⑤投资能力优先原则;⑥用水现状优先的原则。具体操作时,首先确定或建立能充分代表地区和用户用水利益的组织,称为一级用水户。其次,根据以上六个原则确定各一级用水户的需水权大小,如按“21世纪议程”要求每人每天40L的基本生活用水,确定该一级用水户的一年人的基本生活用水的水权需求量。按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确定该一级用水户的粮食安全的水权需求量等。第三步,由水资源总量和考虑防洪、冲沙、生态保护等的用水,确定可供分配的总水权的大小。第四步,由于可供分配的总水权远小于各一级用水户需水权的总和,只能按他们需水权大小比例来确定各一级用水户实际分得水权的大小。

    2.3 为水市场服务的公共物品

    国家作为水资源的所有者,通过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以及使用权的有偿转让,获得的资金可用于公共物品的投资建设。如将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源头作为国家的公共物品,由国家投资植树造林、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以提供全国的生态安全。又如,水文资料作为治理江河、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基础性资料,也是一种公共物品,应由国家财政投资、公共机构采集并广泛披露,社会无偿使用。它是政府合理分配水权的前提和监督水市场运作的手段。

    3、我国水市场的框架模型

    水资源的短缺呼唤水市场,潜在的水供给为水市场存在提供了可能,水权的明晰则为水市场的运作提供了基础,那么就需要研究构架一个运作有效的水市场。

    根据水资源的分布,中国水市场可以分两类三个递级层次来构架:第一类为流域内的水市场;第二类为跨流域的水市场。流域内的水市场又可分为以下三个递级层次:

    a.流域内第一个层次的水市场称为一级市场,它是流域内的一级用水户间的水权交易市场,实现本流域内的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如经济相对发达且缺水的用水户甲以一定的经济损失和有节水潜力的用水户乙提供的水供给相交换,用水户甲的水短缺和支付水费都会促使其提高节水水平,从而总受益增加;而用水户己收取用水户甲的水费,以此对节水灌溉进行投资,虽然水量减少而产出却可以继续增加,其总受益也增加。具体交易可采用申报期货制:由水权出让者发布可转让数量信息,由水权购买者申报需要量,由水权的供需情况来定价,由代表政府行使管理职能的流域管理局组织交易和监督实施。

    b.流域内第二个层次的水市场称为二级市场,它是流域内的一级用水户与其地域或水系范围内的水厂、农业灌溉公司间以及各水厂、农业灌溉公司间的商品水买卖市场,实现本地区或水系范围内的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保证人的基本生活用水、粮食安全生产用水的前提下,其它社会经济多样化用水实行自由竟争,市场调节。

    c.流域内第三个层次的水市场称为三级市场,它是地域或水系范围内的水厂与城市居民、工业用水单位间,以及农业灌溉公司与农民用水者间的商品水买卖市场,实现一个城市或一个灌区范围内的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二类为跨流域的水市场,由水供给的提供地区(一级用水户)和各跨流域的需水地(一级用水户),以及国家共同出资组成调水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调水工程的建设与运营。例如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方案,是以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基础,通过水市场来运作的。各需水地(一级用水户)按其需要水量的多少确定相应的股权,按股权的大小确定投资的多少和将来可用水的多少。同时可根据经济的发展和具体情况的变化来进行水权的转让和买卖。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704/7103.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城市水环境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概念及量化研究框架

节水,以住宅为基点

中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初论水资源管理学

淮河源头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

中国农业生产现状及发展节水农业必需性分析

水资源合理配置是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的理论基础

东平湖水资源管理权问题分析探讨

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浅析

义乌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初探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