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庭院空间初探
- 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法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设计文化理念
- 四川雅安名山县涌泉村抗震小学的设计理念
- 四川汶川5.12大地震的启示
- 汶川大地震震中纪念馆的创作思考
- 洛阳洛南新区雅安新城结构设计
- 绿色居住建筑的节地设计
- 广州珠江新城海心沙地下空间建筑设计方案
- 黔东南地区郎德苗寨民居的热适应性
- 西气东输工程中长输管道站场建筑模块化设计与应用
内容提示:本文介绍了庭院作为一种传统的建筑空间,蕴涵着传统的价值意义和文化内涵;他的空间围合形式和空间构成,以及他在建筑中起到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展望庭院空间在城市设计和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介绍了庭院作为一种传统的建筑空间,蕴涵着传统的价值意义和文化内涵;他的空间围合形式和空间构成,以及他在建筑中起到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展望庭院空间在城市设计和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参考《建筑中文网》)
关键词:传统 庭院 空间
作用庭院,作为被人们习以为常的建筑空间,广泛出现在现代建筑中。他是一种传统的空间,也是作为文化载体融合于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的各个侧面。无数古典诗词,文章画像中都对庭院作出了生动的勾画。然而正是由于他的存在太过于平常,过于自然,往往使人们忽略了对庭院本身的思考。“什么是庭院?”他有什么样的形式?“为什么传统民居建筑中,他的气候控制性能这么好?”他究竟有什么样的功能呢?下面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庭院这个传统的空间。
一 、人们对庭院空间的需求
从古到今,人们似乎总是离不开庭院。庭院的起源,是一个被历史湮没的年代,从可供考证的历史来看,从商代的遗址中可见一斑,他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大至宫廷建筑,小到地方民居,庭院都是一个构成建筑空间的主要元素。随着时间的流逝,城市化日益发展,但人们始终也割舍不了对庭院的眷恋。苏州一带的园林就是最好的例子。“足不出户可享受山林之趣”就是这种园林观念的写照。现代城市,被比喻为“石屎森林”。经济的飞速发展伴随着城市化的急速推进。城市土地过度开发,人口过分拥挤,居住密度过大,绿地减少。加上缺乏合理的城市规划和设计,使得人与自然逐渐地被隔离,要拥有安静的生活环境,优美的大自然,清山绿草和新鲜空气成为了现代人的奢望。庭院,这种人为的自然空间,再次成为我们的依赖,他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我们对自然的需求。
二 、“庭院”释义
“庭院”可以理解为一种空间。《玉篇》中:“庭者,堂阶前也”:“院者,周坦也”。《玉海》中有“堂下至门,谓之庭。”;李咸有诗曰“不独春花堪醉客,庭除长见好花开”。晏殊诗曰“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庭院”在《南史。陶宏景传》中有“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每闻其响,欣然为乐”的诗句。从这些文献中,可以理解庭院为用墙坦围合的在堂前的空间,这是由外界进入厅堂强的过度空间。有植物,石景等。庭院四周有墙坦围合,形成比较私密的空间,他的尺度以堂的大小决定。起初庭院只由四周的墙坦界定,后来围合方式逐渐演变成以建筑,柱廊和墙坦等为界面。形成一个内向型的,对外封闭对内开放的空间。
三、 庭院的形态
我国传统建筑中的庭院空间经过数千年的沉淀,随着历史的发展,在明清两代的江南私家园林中表现得尤其充分,其建筑空间形态丰富多样,建筑艺术和园林意识融为一体。这种内向的空间反映了我国特有的空间意识,他把庭院空间看做是建筑空间的一部分,是建筑功能空间的外在延伸,随着庭院承担的功能,位置和意境不同,庭院在建筑中或建筑群中的位置不同,也有各种特定的称谓如“中庭”、“前庭”、“后院”等。同时以诗词文学赋予其一定的意境。“满院春色”、“松竹杏染”、“网师园”等。
综观我过传统建筑中,庭院的围合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是以院墙围合建筑或建筑群的形式。由院墙和建筑构成这种围合形式的单元,当建筑规模增大时,以单元并置的形式,院墙成为建筑群的边界。
二是以建筑围合而成的室外空间形成庭院,这是在传统建筑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围合形式。代表建筑有北京的四合院。
三是以建筑为主体,周围以柱廊,墙坦等围合的形式。传统的园林建筑多采用这种灵活多变的形式。
四是以建筑围合建筑,形成庭院。这种形式往往为了突出向心性,建筑与建筑之间以庭院为过度。有很多宗教建筑和宫殿建筑采用。
四 、庭院在建筑中的作用
庭院本身是一种空间形态,同时又受到文学文化上的限定。但作为建筑的庭院,他的作用大致可归纳为两大类。
4.1首先是景观作用
庭院作为人工的自然空间,他使自然和建筑相结合,在庭院中设置景观,如庭院绿化、假山、水池等,使得人在建筑中得到自然的美和艺术的美。一般来说庭院空间,都经过精心的视觉组织安排,通过各种手段形成中心,通常以山石,水体,建筑(构筑物)为庭院的主要内容。
以观赏我主要功能的庭院,都离不开以下几种必要元素:
叠石
山石是庭院中必不可少的,传统的石景处理手法是模仿自然界中的山势。有“瘦、漏、透”的说法。江南一带的园林中,石的用量很大,能够仿真山的脉络气势,作出峰峦丘壑,洞府峭,曲岸石矶;或作为空间的划分屏障,或倚墙而筑。现代建筑中的庭院空间多依照古代叠石手法,也取自然的意境。
水体
俗话说山水相依,以山泉或池水作为庭院空间的视觉中心也是传统手法之一。水给人以宁静的氛围,又具有流动的形态,水声悦耳,为庭院带来自然的生气。庭院里的水体必须有一定的形。在传统园林艺术中有“理水”之称。尤以模仿自然形态的水为得法,较少出现规则形的水。池岸有用山石卵石,形成自然曲线的驳岸。
水体的应用一般附以建筑,廊子,或观景平台等,使人可以感觉和触摸水体。另外水还有调节局部气候的作用。
4.2 庭院的生态作用
假山和水体,加上各种植物和建筑,他们都是构成庭院的主要元素。庭院除了景观的作用外,他在建筑中的另外一大功能就是生态的作用。
庭院中的植物,植被以及水体都有调节下气候的功能,此外,庭院的平面布局形式也对小气候的调节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例如广州西关地区的住宅,(俗称西关小屋)他是构成“广州西关大屋”和“竹筒屋”的基本单元。他的庭院布局和形态就对建筑本身的气候调节起到了决定的作用。
西关小屋的平面布局形式
建筑以纵向发展,并垂直于街道,除正立面外,其他三面与邻屋相连。同时必然设置前后天井各一个,面积前大后小,他们之间是以穿越建筑内部的一条“冷巷”(内廊)相连的。这里的天井可以理解为面积不大的庭院,是又建筑和三面的墙坦围合而成的。后天井比前天井要深(即围合的墙比较高),平天台紧靠前天井。
由于设置了前后两个平面形态和剖面形态不用的天井,使得西关小屋的自然通风散热效果比较理想。他实现通风的形式有以下三种:
1. 风压通风
当建筑外有主导风作用于正面,建筑的正面就是形成正压背风面负压从而形成风压差。风从前庭院进入室内,通过内廊由后庭院排出,形成穿堂风。其风速一般大于0.8M/S,在次风速下人能明显感觉到风吹,使得建筑通风散热效果理想。由于广州地区夏季主导风多为阵风,且建筑进深较大,空气流阻也大,所以风压通风是不稳定的。
2. 热压通风
由于前庭院面积较大,而且四周围合的墙坦也较低矮,所以他受到太阳的照射面积要比后庭院大,且时间也较长,使得前庭院空气温度比后庭院高,而空气密度却较小。当建筑处于静风环境中(平均风速不超过1M/S)时,前后庭院空气密度差就形成热压差。空气从后庭院通过内廊流向前庭院。气流速度一般是0.2M-0.5M/S,这种速度对人体没有明显吹风感,只会觉得有点“阴凉”。
同样的道理,在传统园林建筑布局中,一般由厅堂和两边的廊庑围合成庭院,大的建筑群左右还有偏厅和书房;以这为基本单元往进深方向叠加而形成一条庭院——建筑——庭院的轴线,类似于前述西关小屋的布局。庭院受到太阳热辐射作用使空气上升,带走室内空气形成热循环,这也是为什么在传统建筑群中人们会感到“阴凉”的原因。
由于这种热压通风的成因是由前后庭院的空气温差形成,而前后庭院是由建筑设计所确定的,他不受外界主导风影响,因此这种热压通风是稳定的。
3. 风压通风和热压通风同时作用
西关小屋的热压通风是经常存在的,等室外同时存在主导风时,两者就同时作用。这是比较复杂的情况。而风压通风和热压通风的方向是相反的,同时由于室外主导风一般比热压气流速度大,所以这时热压通风让位给风压通风。
这种热量交换的通风经过数学模型和实测得到证实。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提出的庭院式建筑热环境数学模型得到的庭院空气温度。
通过实测,在夏季外界炎热高温的情况下,庭院的确能够起到“自然空调”的作用,院内空气温度比外界有明显下降;庭院热稳定性良好,院内空气温度波动明显低于外界,最高温度出现时间也有延迟。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608/5423.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