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师的文化创新
- 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法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设计文化理念
- 四川雅安名山县涌泉村抗震小学的设计理念
- 四川汶川5.12大地震的启示
- 汶川大地震震中纪念馆的创作思考
- 洛阳洛南新区雅安新城结构设计
- 绿色居住建筑的节地设计
- 广州珠江新城海心沙地下空间建筑设计方案
- 黔东南地区郎德苗寨民居的热适应性
- 西气东输工程中长输管道站场建筑模块化设计与应用
内容提示:6月11日在上海世贸商城举行的“2006中国上海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展”并没有讲究展场的艺术效果,而是朴实地展出一些建筑设计院最新作品的效果图和平面图。除了东海大桥、洋山深水港、2010上海世界博览会总体规划外,2008北京奥运会总部饭店——北京宫、新江湾城居住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国家级重大项目均在参展之列,来自中国、美国、法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家单位首次汇聚参展,强大的阵容号称亚洲最具
6月11日在上海世贸商城举行的“2006中国上海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展”并没有讲究展场的艺术效果,而是朴实地展出一些建筑设计院最新作品的效果图和平面图。除了东海大桥、洋山深水港、2010上海世界博览会总体规划外,2008北京奥运会总部饭店——北京宫、新江湾城居住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国家级重大项目均在参展之列,来自中国、美国、法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家单位首次汇聚参展,强大的阵容号称亚洲最具规模的建筑设计规划展。在这样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饕餮中,让我们看到了我国建筑设计事业迅猛的发展步伐,也显露出一些中国建筑设计师的不足。(参考《建筑中文网》)
建筑设计师:“海归”与“本土”并存
不同时代的建筑师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也表现出不同的理念。活跃在上世纪80年代的齐康、程泰宁、彭一刚、莫伯治等建筑师多为本土训练,他们侧重于探索中国传统建筑的思想以及现代建筑的功能。而活跃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我国的建筑设计师则分为张永和、张雷、马清运等用西方理论成为时尚的“海归派”和缪朴、王澍、刘家琨等更加倾向于本土追求的两个派别。对此,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刘伯英副教授说:“从建筑设计的根本上讲,设计手法和原理没有什么差别,只是‘海归派’与国际的潮流跟得很紧密,处于潮流的顶端,可以尽情发挥——他们注重建筑艺术的表现力,所以容易创作出一些前卫的作品;而一些本土的建筑设计师,则是根据建筑的自身位置、功能和社会需要出发,创造出具有本土文化的特色作品。可能大家总是对前卫的东西比较关注,认为它是占主导地位的,实际上他们在城市的设计上是互补的。城市需要一些时尚、前卫的建筑,也要需要一些保持本土、有本国文化特色的建筑。就像北京现在正在实行旧城保护和新城的建造一样,大尺度和体量的单体建筑与朴实、人文的本土建筑,虽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从另一个方面向人们呈现出了城市前进的步伐与推陈出新的面貌。”
观念地产:开发商制约着建筑设计师的设计思维
中国建筑设计由城市化转入地产化发展,是建设还是破坏?著名地产商、今典集团的掌门人张宝全在其博客中这样写道:我们展示这些观念地产作品不仅仅体现知识界的思考,同时也是我们房地产开发商对于建筑和城市、人和城市的一种反省。开发商是资本强权的代表,他决定着楼盘名字、风格、样式。开发商在行使这样的权利时应该拥有一定的文化觉悟,应该有社会历史文化责任,如果资本在这方面为所欲为,那就会对我们的生活、城市、历史、社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作为建筑师,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和自立的精神,要从美学、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等角度引导开发商。不能只是满足个人的审美、创作风格及个人化的东西,而忽视了项目本身具体的使用功能、城市的需要性和环境的适应性。任何一位建筑设计师都不能忽视建筑在城市中的‘地域性’和‘环境性’。”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吕品晶如是说。
设计要创新:风格化与文化因素并重
西方建筑师在其社会发展进程和文化框架中有意识地发展了现代建筑,而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建筑师是被动地应付和被拽入了现代主义运动。日本的丹下健三、黑川纪章、矶琦新、安藤忠雄等人的作品,既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又不失本国韵味,堪称为现代建筑的日本表现。而我国北京的京广大厦、广州的白天鹅宾馆、武汉的晴川饭店等与美国的联合国总部大厦、西格拉姆大厦等,无论从设计到理念都是那么的格调一致——在风格西化的同时,抹去了民族特色。有关专家认为,建筑作为一种视觉产品,既要创新,又要与艺术性、地域环境、人文环境以及风格相结合,体现出作品的美学价值。20多年前美籍华裔建筑设计师贝聿铭第一次在祖国设计的作品——香山饭店获得成功的真正原因,就是他寻找到了中国建筑文化的基因要素,并把它们提炼、整合,与现代建筑有机融合成为贝氏特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他的创新就是通过建筑来报答孕育自己的文化,协助中国建筑界探索一条新路,至今国人都无人能超越。创新要与文化融合,提炼出一条明晰的思路,不能“左手是《诗经》、《春秋》,右手是《哈姆雷特》”。
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刘伯英副教授介绍,目前绝大部分建筑设计专业是一个综合学校的建筑学科,像哈佛大学的建筑设计学院就偏重于人文,而麻省理工大学的就相对偏向理工。我国的建筑设计学院目前也处于这种状态,但是,各个学院如今都相对地增加了一些互补科目的课程,学生可以有选择性地对自己缺乏的知识进行辅修。只要学生们抓住设计要素、寻找建筑基因,把对本土文化与景观符号的挖掘放在现代手法形式上,从文化因素入手,开启创新和创意思维,建筑、美学与设计兼具的建筑设计师在未来的中国将会人才辈出。
和谐城市:建筑设计师与城市规划联手打造
建设中的国家大剧院,虽然有些市民认为它与周围的建筑不太协调,但是它让我们感受到了时代所凝聚的成果,以及新的文化思想、观念的启示与充满魅力的中国在大踏步地走向世界的过程,也直接地显示了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开放所形成的时代特征。
建筑设计应该是城市、建筑、园林三位的结合体。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吕品晶指出,作为一个建筑设计师,需要充分地了解城市规划的知识。作为单体建筑更不能脱离具体的环境,孤立地思考问题,传统的因素更不能脱离创作的本身。结合建筑设计师的良好制度、城市法规、政府管理水平和开发商对项目的认识程度,提高建筑在城市人文环境和地域环境中的整体水平,这样才能创作出适应城市和百姓生活的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
来源: 《建筑中文网》.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607/4724.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