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结构设计未知的领域-访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亚明
- 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法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设计文化理念
- 四川雅安名山县涌泉村抗震小学的设计理念
- 四川汶川5.12大地震的启示
- 汶川大地震震中纪念馆的创作思考
- 洛阳洛南新区雅安新城结构设计
- 绿色居住建筑的节地设计
- 广州珠江新城海心沙地下空间建筑设计方案
- 黔东南地区郎德苗寨民居的热适应性
- 西气东输工程中长输管道站场建筑模块化设计与应用
内容提示:“在建筑设计领域,结构不仅属于本专业,还涉及基础理论、材料、施工工艺等,决定着建筑技术的发展水平和趋势,是国家在该领域综合技术水平的体现。为此,作为一名结构工程师,就应敢于打破常规,不断突破、创新,寻求自身的技术进步,也为国家在该领域技术水平的提升作一点贡献。”这是李亚明对结构设计的看法。
“在建筑设计领域,结构不仅属于本专业,还涉及基础理论、材料、施工工艺等,决定着建筑技术的发展水平和趋势,是国家在该领域综合技术水平的体现。为此,作为一名结构工程师,就应敢于打破常规,不断突破、创新,寻求自身的技术进步,也为国家在该领域技术水平的提升作一点贡献。”这是李亚明对结构设计的看法。(参考《建筑中文网》)
在前辈老师“对自己所做的每一个工程都应该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有所进步”的影响下,自幼就对新事物、新知识充满兴趣的李亚明开始了在结构设计未知领域的探索。他常常这样跟自己讲,“每个工程的设计都有其两个基本方面,即独创性和风险性。打破传统虽有一定的风险,但成功的设计必须要有一种敢于挑战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回忆当初设计上海科技馆时的情形,李亚明至今依然兴奋难抑。“美国RTKL公司的建筑方案非常有时代感,但体量大、空间多变的特点给结构设计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当时我就觉得必须突破传统结构设计的概念和范式”。针对难点,他大胆突破,提出了采取多种结构形式、多种结构体系和多种结构材料组合的结构设计解决方案,支撑起了上海科技馆美丽的外形。尤其是科技馆那大跨度、大体积的玻璃球体,由于采用了单层网壳结构,更成为了人们参观的视觉焦点。该工程先后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
“一个好的结构工程师,不应该限制建筑师方案创作的灵感,而应帮助建筑师实现设计理念的表达。为此,结构工程师应强调创新精神,有超前意识,包括对结构体系的超越,甚至否定已有的规范,采用全新的结构理念。”正如上海中银大厦的高位斜柱转换、上海信息枢纽大楼巨型结构的应用,李亚明在结构设计中为自己寻找难题,坚决不为省力而重复现有的结构体系、结构形式,坚持自己研究,不断创新,去挖掘、探索新的设计概念和手法。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样不仅可以实现自身技术的进步,从社会角度讲,也为国家设计规范的修编提供了可操作的例证。建筑在不断发展,我们必须在某些领域有所突破,通过相关科研,为生产设计服务,提升上海院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
今年初,李亚明担任上海院总工程师,问到他对新工作岗位的认识,他说,“许多人认为总工程师是该领域的权威、专家,将知识权威化或标准化,而我更愿意带领大家不断创新,不断追求,不断探索未知的领域。”目前,世界建筑重心已移到中国,国外设计事务所也很多在中国设立了办事处,中国本土建筑设计院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一家全国大型建筑设计院,如何从专业领域迎接这种挑战,作为上海院总工程师,他说未来几年主要想做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培养年轻人才,让敢于迎接挑战的年轻设计师尽快成长;二是带领大家不断创新,提升自己的实力。
目前,李亚明正忙着国家航海博物馆工程的结构设计工作,许多设计同行都说这是个极具挑战的工程,很多关键技术都是未知的,没有相关规范、例子可循,李亚明的压力很大。是的,他说自己也很清楚,要解决工程设计难点,必须寻找合适的结构形式、新材料,将其组合成新的结构体系,这又将是一次新的挑战。“以前,我个人就喜欢做一些有挑战性的工作,而现在,我将把以前想做的工作让更多的人来做,带领我的团队去迎接,去面对。”
“我喜欢挑战”,遵循着这个理念,李亚明一路走来,用自己的智慧,着力于双肩,承载着万吨高楼大厦。
文章来源:建筑时报
来源: 《建筑中文网》.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606/4693.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