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幕墙的应用及其发展
- 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法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设计文化理念
- 四川雅安名山县涌泉村抗震小学的设计理念
- 四川汶川5.12大地震的启示
- 汶川大地震震中纪念馆的创作思考
- 洛阳洛南新区雅安新城结构设计
- 绿色居住建筑的节地设计
- 广州珠江新城海心沙地下空间建筑设计方案
- 黔东南地区郎德苗寨民居的热适应性
- 西气东输工程中长输管道站场建筑模块化设计与应用
内容提示:1910年,建筑设计大师格罗皮乌斯在包豪斯新校舍中首次采用玻璃幕墙,另一位设计大师米斯于1958年与约翰逊合作设计出全玻璃幕墙的纽约西格拉姆大厦,玻璃幕墙作为一种新的建筑语言的出现,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1985年,我国北京长城饭店第一次采用玻璃幕墙。因玻璃幕墙造型简洁、豪华、现代感强,能反映周围的景色,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并且,将墙与窗合二为一,自重轻,相当于砖砌体的112,混凝土的110,
1910年,建筑设计大师格罗皮乌斯在包豪斯新校舍中首次采用玻璃幕墙,另一位设计大师米斯于1958年与约翰逊合作设计出全玻璃幕墙的纽约西格拉姆大厦,玻璃幕墙作为一种新的建筑语言的出现,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1985年,我国北京长城饭店第一次采用玻璃幕墙。因玻璃幕墙造型简洁、豪华、现代感强,能反映周围的景色,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并且,将墙与窗合二为一,自重轻,相当于砖砌体的1/12,混凝土的1/10,所以,玻璃幕墙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猛,形成一种流行风格。(参考《建筑中文网》)
随着玻璃幕墙的大量应用,其危害性渐渐显露出来,如:玻璃幕墙的反射作用产生的光污染问题,吸热作用产生的热岛效应问题,以及不安全隐患等问题。这些问题随着玻璃新材料、新品种的开发,通过采用新材料和合理的结构体系、正确的施工方法、严格的施工管理和严格执行玻璃幕墙规范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下面将从玻璃幕墙发展的三个阶段进行说明。
1明框玻璃幕墙的施工工艺
玻璃幕墙的发展初期使用明框玻璃幕墙,主要由幕墙框架和装饰面玻璃组成,框架大都采用型钢或铝合金型材作为骨格。常用型钢有角钢、方钢管、槽钢、工字钢等。用型钢作骨格强度高、易加工和焊接,但表面应进行防锈、防腐、防火措施处理,型钢骨架的截面与锚固跨度应满足挠度fmax≤5mm.铝合金型骨架既可作玻璃面的嵌固框又可作为与墙面锚固铁件连接的受力杆件。
1.1放线将骨架的位置
弹线到主体结构上,应根据土建工程提供的中心线及标高点进行,在主体结构与玻璃幕墙之间,留出一定尺寸的间隙,以保证安装工作顺利进行。
1.2骨架安装常用两种固定方法。
一种在主体结构上预埋铁件,将连接件与铁件焊牢;一种在主体结构上钻孔,再用膨胀螺栓将连接件与主体结构相连。采用第一种方法,在连接件与预埋件焊接时,要注意焊接质量;采用后一种方法,要保证膨胀螺栓的埋入深度。
1.3玻璃安装
(1)吊装玻璃:大块玻璃吊装采用吊装机具和专用吊环,卡住玻璃再用起重机吊装就位。
(2)使用密封材料:嵌槽两边的密封材料采用长橡胶压条,将玻璃在嵌槽中挤紧,注入深度≥5mm,下框和金属框采用氯丁橡胶垫块,垫块表面承压值≤0.1N/mm2,在填缝材料的上面,注一道防水密封胶,常采用硅酮系列密封胶。
明框玻璃幕墙安装剖面1-竖向件;2-固定连接件;3-玻璃;4-密封胶
2隐框玻璃幕墙施工工艺
隐框玻璃幕墙是第二代玻璃幕墙,最大特点是立面看不见骨格和窗框,使玻璃幕墙外观更统一、新颖,通透感更强。施工工艺不同于第一代玻璃幕墙,不是将玻璃嵌在窗框的凹槽内,而是用一种高强胶粘剂,将玻璃粘到骨架上。安装注意的问题主要是结构胶的使用。目前使用的是硅酮胶,大部分进口,价格贵,而且使用时的相容性检验要送到其生产厂家检验,检验时间长,如送到美国检验需一个月左右,致使施工单位以次充好,从而使玻璃幕墙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因此为了克服安全隐患,要严格监督检查,严格按玻璃幕墙规范要求施工和管理。
隐框玻璃幕墙安装剖面1-铝框;2-聚乙烯泡沫;3-密封胶;4-玻璃
3点式连接法玻璃幕墙施工工艺
点式DPG(Dot Point Glazing)连接法属第三代玻璃幕墙。此技术为英国皮尔金顿玻璃公司开发,在强化玻璃四角打孔,再用螺栓加以固定,螺栓与玻璃表面平齐,使建筑物内外更流通和融合,由于玻璃打孔,打孔处容易因重力、风力、地震力引起应力集中,所以在螺栓和玻璃孔之间,玻璃后面加上垫圈,起缓冲作用,玻璃所受外力通过垫圈传走.
另一种DPG连接方法法用拉*维莱特体系,主要施工工艺是在玻璃四角的孔洞中安装一个半球形的铰接螺栓,使其自由转动,螺栓的转动中心和玻璃重心是一致的,可以避免连接处产生扭转弯矩,并且每四块玻璃四个孔洞用一个H形构件加以连接。以此来控制因风力和地震力引起的每块玻璃的位移。
总之,随着玻璃幕墙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完善,玻璃幕墙出现安全问题是可以解决的,玻璃幕墙作为一种新颖的建筑造型语言,必将给人们的生活增添美感和无穷乐趣。
来源: 《建筑中文网》.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507/2911.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