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
辽南海岛旅游型乡村住居营造策略探讨
栏目最新
- 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法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设计文化理念
- 四川雅安名山县涌泉村抗震小学的设计理念
- 四川汶川5.12大地震的启示
- 汶川大地震震中纪念馆的创作思考
- 洛阳洛南新区雅安新城结构设计
- 绿色居住建筑的节地设计
- 广州珠江新城海心沙地下空间建筑设计方案
- 黔东南地区郎德苗寨民居的热适应性
- 西气东输工程中长输管道站场建筑模块化设计与应用
网站最新
内容提示:家庭旅馆以家庭私有房产为基本接待单元,已成为中国节假日旅游的补充接待形式之一。村镇建设与旅游资源开发相结合,是适应中国国情的一项既有效又环保的绿色措施。针对辽南海岛特定的地域环境以及渔民当下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探讨从传统住居到旅游型住居转换的模式及其营造策略,有利于海岛旅游与乡村住居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也会提高农民生活和生产条件。
摘要:家庭旅馆以家庭私有房产为基本接待单元,已成为中国节假日旅游的补充接待形式之一。村镇建设与旅游资源开发相结合,是适应中国国情的一项既有效又环保的绿色措施。针对辽南海岛特定的地域环境以及渔民当下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探讨从传统住居到旅游型住居转换的模式及其营造策略,有利于海岛旅游与乡村住居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也会提高农民生活和生产条件。
关键词:产业/住居模式; 拓展与转换; 旅游型乡村住居; 适应性; 策略
Abstract:Home in originates from England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which takes family private house as basic accommodation un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complementary accommodation styles for holiday tourism in China.The combination of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and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which is a both effectiv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ng measure is suitable for the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ransition pattern and operation strategy from traditional residence to tourism residence, according to the regional environment as well as the specific live and production style of native farmers in islands south of Liaoning province. These strategy and pattern are beneficial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sland tourism and countryside residence construction. They will also enhance life and production conditions of farmers.
Key words:industry/resident pattern;extension and transition;country residence for tourism;adaptability;strategy
1辽南海岛旅游资源现状
辽南地区指辽宁省南部辽东半岛一带,地处渤海、黄海之间(如图1),其中长海县位于大连东侧的黄海北部海域,史称长山群岛。长海县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0°C左右。
近年来,长山群岛在地理、气候及人文方面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使其旅游发展迅速。为了营造出更好的旅游氛围,长海县每年都举办大连长海国际钓鱼节、渔家风情旅游文化节、马祖旅游文化节等大型节庆活动,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到了旅游旺季,现有的酒店接待设施无法满足日益巨大的住宿需求。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使传统的渔民生活以及乡村住宅的功能内涵发生了转变和拓展,形成了旅游型乡村住居——家庭旅馆的雏形,即一种家庭式的,
可向客人提供住宿和吃饭的居家式饭店。
2转型期海岛乡村住居形态及其问题分析
2.1海岛乡村聚落特点
杨家村位于长海县政府所在的大长山岛东端,村落三面环海,景色优美,民风淳朴,空气清新(没有工业),有“天然氧吧”之美称。杨家村落形成已久,呈线性和集簇型两种方式;同时由于地处东北寒冷地区,民居选址多在背山面海处以抵御冬季北风侵袭。
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的杨家村渔家旅馆聚落呈现出从海边向内蔓延式的发展趋势(如图2),原因很明显,即近海处风景优美,视野开阔,夏季通风良好,同时便于到海边进行游玩垂钓等活动。
近年来,随着游客的增多,沿海几家渔家旅馆已经不能满足游客住宿的需要了,进而其后面的渔民住居也逐渐发展成渔家旅馆,并形成一定规模的渔家旅馆聚落。
2.2旅游型乡村住居与传统乡村住居院落比较
辽南海岛冬季寒冷,太阳入射角低,为了争取更多的日照,这里传统的住居院落往往非常宽敞,房屋布置松散,正房与厢房之间的间距较宽;房屋的台基和体量也是从低到高的,突出了正房的高大和宽广明亮,形成三合院或二合院,也正是这些特点为渔民发展渔家旅馆提供了便利条件,即在院中加建客房(图3~5)。到了旅游季节,主人会在院中搭起棚架避免日晒雨淋,游客可以在院中就餐;旅游旺季过后,正值秋东季节,天气转凉,主人撤去棚架使阳光照进屋内。
旅游业的发展为渔民带来了经济效益,也使其生活行为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院落的秩序变的杂乱了;铺装的变化使得渔民的生活更加卫生方便,但是却不能种植蔬菜补充生活;院墙砌高后更加安全和私密,但是却不能与邻居隔墙谈天了,等等(表1)。
2.3转型期乡村住居实态及其问题分析
渔家旅馆之所以有吸引力和生命力,是因为住居物质实态与家庭氛围、民俗风情的魅力。然而,传统的乡村住宅只需满足农民自身的居住和生产需要即可,而旅游业发展起来后住宅建设要充分考虑旅游经营的需要。传统住居在向旅游型乡村住居转型的过程中,有其合理、适应的一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3.1建筑形态分析
图3所示王氏渔家旅馆是由传统农宅加建而成的,其中正房部分仍为传统的农宅,主人自己居住;而加建厢房部分作为客房,到了旅游季节供游客居住。王氏渔家旅馆是杨家村经营最早也最成熟的,是经过了多次反复修建调整才形成的,其中,有合理、适应的一面,也存在一定问题,并造成了很大浪费。作为典型,对其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指导非常必要。
A、院落构成与建筑形态
由于自发、分期建设,缺乏技术指导,空间层次不够丰富,缺乏组织,正房与厢房之间的连接比较生硬;建筑形态不够协调,主人自居的正房部分的外观形式多为传统坡屋顶农宅,大多保持了原有建筑材料特色,例如石材、粘土砖等,也有部分农户进行了简单的装饰;而加建厢房等客居部分则在政府的指导下统一粉刷了淡黄色涂料,与正房有些格格不入,外观形式过于单调和程式化,原有的渔村特色渐渐缺失。
B、功能空间的构成
主人起居部分:王氏渔家旅馆的正房与传统农宅一样,是砖结构的三开间坡屋顶瓦房,其中北面两间小屋原为储藏室,同时还有冬季保温功能,但是为了增加收入便布置了床位改为客房。到了旅游旺季,主、客同住一个屋檐下,各自的私密性都受到一定的影响。 客居部分:作为客房的厢房多是后期加建,为了节约成本,建筑形态大都为平屋顶,在结构、构造上也力图简单,房间面积也以刚刚能够满足基本需要为标准。根据住户基地条件,有的可以开窗采光和通风,并形成对流,如独院住宅;也有的只能面向内院安装玻璃带亮子的玻璃门,通过门上亮子采光,造成通风不畅,如联排住房的中间户就是如此。
生活辅助部分:传统农宅的厕所多为建在庭院中的简陋旱厕,经营渔家旅馆后在政府的扶持下随着客房改建成了压力冲水和市政排水的卫生间,使得主人和游客使用卫生间便利了很多。但由于都为自行建造,所以很多户的卫生间都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其中一户就出现了男厕门开在院外的不便之处(如图6)。
2.3.2适应性与节能问题
辽南海岛旅游型乡村住居在适应性与节能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一是季节适应性差。客房旅游淡季几乎全部闲置,造成一定的浪费;二是气候适应性差。部分住户正房被客房遮挡,采光不足;院中加建客房后使得夏季通风降温受到影响等;另外,冬季室内靠火炕取暖,室内温度比较低,热舒适性差,自然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利用几乎没有。
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首先是认识与观念问题,农民对于节能设计的知识了解不多,缺乏相关的知识和引导;其次是受经济条件制约,农民很难投入购买节能材料;另外,符合农民实际情况的节能设计手段很少或缺乏可操作性的细节;还有,我国已经出台了很多城市的节能法规和建筑标准,而在农村却没有相应政策。
3适应型家庭旅馆营造策略与模式推导
根据辽南海岛渔村现状分析,旅游型乡村住居大致分为两种类型:其一为传统改造型,应着重在整体协调与节能方面提供专业指导,包括具体空间的布置;其二为新建整体设计型,应根据渔民生活、生产行为原型及其转换形态进行全新的整体设计,包括建筑、节能一体化设计。
在具体的策略上,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应注重家庭旅馆的适应性,一是对生活/生产方式的适应性,二是对环境、气候的适应性,三是对季节的适应性。同时,还要兼顾传统性、适住性和经营管理等。
3.1形态营造策略与模式
3.1.1适应性平面布局
旅游型乡村住居应结合使用者的生活/生产方式,目前渔家旅馆的功能结构分为四部分:主人居住休息部分(正房)、客居部分(厢房)、客居厨房和主、客共用的卫、浴部分,各部分通过院落进行联系。
经营渔家旅馆的渔民尽管经济条件和家庭组成有所不同,但是传统的作息生活和经营的季节性是其共同特点。因此,套型规模不宜过大,标准不宜过高,内部空间的划分要具有适应性强的特点。
关键词:产业/住居模式; 拓展与转换; 旅游型乡村住居; 适应性; 策略
Abstract:Home in originates from England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which takes family private house as basic accommodation un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complementary accommodation styles for holiday tourism in China.The combination of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and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which is a both effectiv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ng measure is suitable for the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ransition pattern and operation strategy from traditional residence to tourism residence, according to the regional environment as well as the specific live and production style of native farmers in islands south of Liaoning province. These strategy and pattern are beneficial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sland tourism and countryside residence construction. They will also enhance life and production conditions of farmers.
Key words:industry/resident pattern;extension and transition;country residence for tourism;adaptability;strategy
1辽南海岛旅游资源现状
辽南地区指辽宁省南部辽东半岛一带,地处渤海、黄海之间(如图1),其中长海县位于大连东侧的黄海北部海域,史称长山群岛。长海县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0°C左右。
近年来,长山群岛在地理、气候及人文方面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使其旅游发展迅速。为了营造出更好的旅游氛围,长海县每年都举办大连长海国际钓鱼节、渔家风情旅游文化节、马祖旅游文化节等大型节庆活动,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到了旅游旺季,现有的酒店接待设施无法满足日益巨大的住宿需求。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使传统的渔民生活以及乡村住宅的功能内涵发生了转变和拓展,形成了旅游型乡村住居——家庭旅馆的雏形,即一种家庭式的,
可向客人提供住宿和吃饭的居家式饭店。
2转型期海岛乡村住居形态及其问题分析
2.1海岛乡村聚落特点
杨家村位于长海县政府所在的大长山岛东端,村落三面环海,景色优美,民风淳朴,空气清新(没有工业),有“天然氧吧”之美称。杨家村落形成已久,呈线性和集簇型两种方式;同时由于地处东北寒冷地区,民居选址多在背山面海处以抵御冬季北风侵袭。
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的杨家村渔家旅馆聚落呈现出从海边向内蔓延式的发展趋势(如图2),原因很明显,即近海处风景优美,视野开阔,夏季通风良好,同时便于到海边进行游玩垂钓等活动。
近年来,随着游客的增多,沿海几家渔家旅馆已经不能满足游客住宿的需要了,进而其后面的渔民住居也逐渐发展成渔家旅馆,并形成一定规模的渔家旅馆聚落。
2.2旅游型乡村住居与传统乡村住居院落比较
辽南海岛冬季寒冷,太阳入射角低,为了争取更多的日照,这里传统的住居院落往往非常宽敞,房屋布置松散,正房与厢房之间的间距较宽;房屋的台基和体量也是从低到高的,突出了正房的高大和宽广明亮,形成三合院或二合院,也正是这些特点为渔民发展渔家旅馆提供了便利条件,即在院中加建客房(图3~5)。到了旅游季节,主人会在院中搭起棚架避免日晒雨淋,游客可以在院中就餐;旅游旺季过后,正值秋东季节,天气转凉,主人撤去棚架使阳光照进屋内。
旅游业的发展为渔民带来了经济效益,也使其生活行为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院落的秩序变的杂乱了;铺装的变化使得渔民的生活更加卫生方便,但是却不能种植蔬菜补充生活;院墙砌高后更加安全和私密,但是却不能与邻居隔墙谈天了,等等(表1)。
2.3转型期乡村住居实态及其问题分析
渔家旅馆之所以有吸引力和生命力,是因为住居物质实态与家庭氛围、民俗风情的魅力。然而,传统的乡村住宅只需满足农民自身的居住和生产需要即可,而旅游业发展起来后住宅建设要充分考虑旅游经营的需要。传统住居在向旅游型乡村住居转型的过程中,有其合理、适应的一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3.1建筑形态分析
图3所示王氏渔家旅馆是由传统农宅加建而成的,其中正房部分仍为传统的农宅,主人自己居住;而加建厢房部分作为客房,到了旅游季节供游客居住。王氏渔家旅馆是杨家村经营最早也最成熟的,是经过了多次反复修建调整才形成的,其中,有合理、适应的一面,也存在一定问题,并造成了很大浪费。作为典型,对其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指导非常必要。
A、院落构成与建筑形态
由于自发、分期建设,缺乏技术指导,空间层次不够丰富,缺乏组织,正房与厢房之间的连接比较生硬;建筑形态不够协调,主人自居的正房部分的外观形式多为传统坡屋顶农宅,大多保持了原有建筑材料特色,例如石材、粘土砖等,也有部分农户进行了简单的装饰;而加建厢房等客居部分则在政府的指导下统一粉刷了淡黄色涂料,与正房有些格格不入,外观形式过于单调和程式化,原有的渔村特色渐渐缺失。
B、功能空间的构成
主人起居部分:王氏渔家旅馆的正房与传统农宅一样,是砖结构的三开间坡屋顶瓦房,其中北面两间小屋原为储藏室,同时还有冬季保温功能,但是为了增加收入便布置了床位改为客房。到了旅游旺季,主、客同住一个屋檐下,各自的私密性都受到一定的影响。 客居部分:作为客房的厢房多是后期加建,为了节约成本,建筑形态大都为平屋顶,在结构、构造上也力图简单,房间面积也以刚刚能够满足基本需要为标准。根据住户基地条件,有的可以开窗采光和通风,并形成对流,如独院住宅;也有的只能面向内院安装玻璃带亮子的玻璃门,通过门上亮子采光,造成通风不畅,如联排住房的中间户就是如此。
生活辅助部分:传统农宅的厕所多为建在庭院中的简陋旱厕,经营渔家旅馆后在政府的扶持下随着客房改建成了压力冲水和市政排水的卫生间,使得主人和游客使用卫生间便利了很多。但由于都为自行建造,所以很多户的卫生间都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其中一户就出现了男厕门开在院外的不便之处(如图6)。
2.3.2适应性与节能问题
辽南海岛旅游型乡村住居在适应性与节能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一是季节适应性差。客房旅游淡季几乎全部闲置,造成一定的浪费;二是气候适应性差。部分住户正房被客房遮挡,采光不足;院中加建客房后使得夏季通风降温受到影响等;另外,冬季室内靠火炕取暖,室内温度比较低,热舒适性差,自然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利用几乎没有。
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首先是认识与观念问题,农民对于节能设计的知识了解不多,缺乏相关的知识和引导;其次是受经济条件制约,农民很难投入购买节能材料;另外,符合农民实际情况的节能设计手段很少或缺乏可操作性的细节;还有,我国已经出台了很多城市的节能法规和建筑标准,而在农村却没有相应政策。
3适应型家庭旅馆营造策略与模式推导
根据辽南海岛渔村现状分析,旅游型乡村住居大致分为两种类型:其一为传统改造型,应着重在整体协调与节能方面提供专业指导,包括具体空间的布置;其二为新建整体设计型,应根据渔民生活、生产行为原型及其转换形态进行全新的整体设计,包括建筑、节能一体化设计。
在具体的策略上,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应注重家庭旅馆的适应性,一是对生活/生产方式的适应性,二是对环境、气候的适应性,三是对季节的适应性。同时,还要兼顾传统性、适住性和经营管理等。
3.1形态营造策略与模式
3.1.1适应性平面布局
旅游型乡村住居应结合使用者的生活/生产方式,目前渔家旅馆的功能结构分为四部分:主人居住休息部分(正房)、客居部分(厢房)、客居厨房和主、客共用的卫、浴部分,各部分通过院落进行联系。
经营渔家旅馆的渔民尽管经济条件和家庭组成有所不同,但是传统的作息生活和经营的季节性是其共同特点。因此,套型规模不宜过大,标准不宜过高,内部空间的划分要具有适应性强的特点。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901/13782.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