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兵家之项目管理思想
- 2013年中国建筑业前三季度分析简报
- 建筑服务业发展现状及营改增税制设计研究
- 如何控制项目采购成本
- 国有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建议
- 建筑施工企业人才流失的对策
- 建筑业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回顾与启示
- 世界顶级承包商的发展模式和启示
- 基于经济法看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问题
- 建筑工程土建预算的审查技巧、管理建议和误区
- 建筑企业的准时化采购模式研究
内容提示:项目管理,是融化科学之骨与艺术之肉而成的一门操作哲学,按照《周易》思想的说法,就是把企业的每个项目组织看成一个小宇宙,认为调节阴阳平衡是项目成功的根本法则,以此提出现代项目管理的三个原理自强和奉献;沟通和融合;损益即利益驱动。
项目管理,是融化科学之骨与艺术之肉而成的一门操作哲学,按照《周易》思想的说法,就是把企业的每个项目组织看成一个小宇宙,认为调节阴阳平衡是项目成功的根本法则,以此提出现代项目管理的三个原理:自强和奉献;沟通和融合;损益即利益驱动。(参考《建筑中文网》)
同时又从人性理论出发,建立达到目标的项目管理模式,即所谓“安和利乐”管理模式。对于这种管理思想,古人颇多精辟论著:
儒家学派的至圣先师孔子道:“以德为先”。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道:“治大国若烹小鲜”。
中国最早的经济改革家,也是与姜太公、司马穰苴、吴起等人齐名的大兵家管子道:“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说到管子,那是无人不晓的一位不可多得的项目管理大天才,他是春秋时代齐国的项目经理,帮助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口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大国。诸位想想,要是哪个企业能聘请得到像管子这样的人当项目经理,何愁不称霸市场?
本文解读兵家的“项目管理”思想,就从管子病榻论相、如何体现知人善任的故事说起。
管仲论相——精选项目经理
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将者,国之辅,先王之所重也,故置将不可不察也。
——《六韬·龙韬·论将》
《六韬》中认为: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着国家的生死存亡,而国家的命运就掌握在将帅手中。将帅是国家的辅佐,为 历代君王所重视,因而任命将帅就必须认真考察。由此可见,将帅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存亡,军队能否打胜仗,需要的将帅的治军能力、指挥能力和运筹帷幄的谋略智慧。
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每一个项目的开展,就相当于战争中的战役的开展,而这个项目能否成功,关键在于项目经理的领导能力和智慧。把《六韬》中的这句话用在论证企业项目经理的重要性上,就可以这样来讲:竞争是企业的大事,关系着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而企业的命运就掌握在每个项目经理手中。项目经理是企业的辅佐,为许多企业主所重视,因而任命项目经理就必须认真考察。
话说管仲是齐桓公最重要也是最信任的一位项目经理,被齐桓公尊为“仲父”,明确规定“国有大政先告仲父,次及寡人,有所施行,一凭仲父裁决”。可见,管仲这员项目经理,之于齐国集团,之于齐桓公这位大老板,是多么的重要。
一日,管仲病得很重,齐桓公作为齐国集团核心管理团队的最高领导者,亲往探视。老板和项目经理之间就管仲之后再择经理之事,有一段对话,发人深省。桓公:“群臣之中谁可为相?”
管仲:“知臣莫如君。”
桓公:“易牙如何?”
管仲:“易牙烹其子讨好君主,没有人性。这种人不可接近。”桓公:“竖刁如何?”
管仲:“竖刁阉割自己伺侯君主,不通人情。这种人不可亲近。”桓公:“开方如何?”
管仲:“开方背弃自己的父母侍奉君主,不近人情。况且他本来是千乘之封的太子,能弃千乘之封,其欲望必然超过千乘。应当远离这种人,若重用必定乱国。”桓公:“鲍叔牙如何?”
管仲:“鲍叔牙为人清廉纯正,是个真正的君子。但他对于善恶过于分明,一旦知道别人的过失,”终身不忘,这是他的短处,不可为相。“
桓公:“隰朋如何?”
管仲:“隰朋对自己要求很高,能做到不耻下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哀怜同情;对于国政,不需要他管的他就不打听;对于事务,不需要他了解的,就不过问;别人有些小毛病,他能装作没看见。不得已的话,可择隰朋为相。”
从这个小故事的对话中,我们可以更加深层地理解到:在一个团队里,作为团队的最高领导者和项目经理应该如何知人善任,深入理解每位成员的长短处,用其长而避其短,特别是对项目经理这个关乎项目成败的主要岗位,是一个团队的核心,千万要慎重择人,但企业领导者应当如何挑选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必须符合什么样的要求?什么样的项目经理才能做到知人善任并营造出团队的凝聚力和同心战斗力?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企业的领导者,这正是目前许多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孙子兵法·始计》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这就是说,所谓将领,就是那些具备智慧、诚信、仁爱、勇敢、严明品质的人。这就是对将帅的素质要求,智就是智谋才能,信就是赏罚有信,仁就是爱护士卒,勇就是要勇敢果断,严就是军纪严明。这五个字就是兵家所言的“五德”,是对将帅素质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符合这“五德”,才能任命为将领。
同样,这也是对项目经理的要求,在挑选项目经理时,若能结合这“五德”来进行考核,才能更准确地更全面地判断谁来担当这个职务最能起到最大程度的效益,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带来成功的硕果。在《明太祖宝训》第六卷的《武备》中也说到了关于选择将帅的基本要求:“将必择有识、有谋、有仁、有勇者。有识,能察机于未形;有谋,能制胜于未动,有仁,能得士心;有勇,能推坚破锐。”这就是说,将帅必须选择有远见、有谋略、有仁德、有勇武的人担任,这与孙子所言“五德”的基本思想是相同的。
同时,项目经理只有具备了这“五德”,才能在“信、仁、严”这三个方面的发挥中,做到知人善任,营造项目团队的向心力,并很好地维护团队的凝聚力,正如《明太祖宝训》所说的“有仁,能得士心”。
项目经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需要项目经理依靠“信、仁、严”这三德培养出来的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同心战斗力。在一个项目团队中,项目经理是中转轴,起到核心协调、指挥、控制的作用,而对于项目团队中的每一个角色来说,却都是缺一不可的。并且项目经理要学会如何安排不同性格的人担当不同的工作。
如果你是一个出色的管理者,你会发现你的下属每一个都是很能干的人,如果其中有一个不是,那只会是你的错——因为你没有把他安排在正确的工作岗位上。
以治为胜,兵不在众——项目团队管理
以治为胜,兵不在众。所谓治者,居则有礼,动则有威,进不可当,退不可追,前却有节,左右应麾,虽绝成陈,虽散成行。
——《吴子·治兵》
魏武侯曾问吴起:“军队究竟靠什么取胜?”吴起答道:“以严格治理为致胜前提。”魏武候又问:“不在乎人的多少吗?”吴起回答:“如果发令不明,赏罚无信,鸣金而不止,击鼓而不进,虽有百万之众,有什么用处呢?”吴起认为,军队平时守纪律,战时有威势,进退依章法,行动听指挥,上下共安危,用这样一支经过精心治理之师打战,“役之所往,天下莫当”,吴起的这句话直接把治军的优劣与军队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胜负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古人对治理军队的高度重视。
“以治为胜”是兵家吴起对中国古代治军实践经验的最高概括。吴起的思想是:治理好军队才能打胜仗,而不在兵多。所谓治理,就是平时要守纪律,战斗时锐不可挡,后退时速不可追,前进后退都有节度,左右移动都听从指挥,虽隔断仍能阵势不乱,虽被冲散仍能回复行列。
这个思想不仅对项目管理,对于企业里的所有治理工作都有很好的启发性,那就是治理好了企业里的所有员工才能发挥出强大的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对于一个军队来讲,就是一个大团队,在这个巨大的团队里,需要的是严格的治理,要求团队所有成员都必须遵守纪律,听从指挥,战而有强大的拼搏力,退而有迅速的行动力,不管是进是退都有严明的律令,团队成员也有强烈的向心力,不管是被隔断还是被冲散,都能凭借平时培养起来的凝聚力而形成共同的战斗力,这才是一个军队取胜的最大关键。
对于一个执行某个“战役任务”的项目团队来讲,每一个项目的成败都可能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兴衰存亡,而每一个项目团队的成员就是决定这个项目是否顺利开展、大功告成的关键因素。战斗虽然不在于兵的多少,但还得靠兵来打,但不可忽略的问题是:散兵游勇是打不了胜仗的。所以,对于一个项目团队来讲,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项目团队的成员不在于多,而在于这个团队是否有足够强大的战斗力,而这种战斗力就是在项目经理的领导治理下,逐渐培养出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如《西游记》中的取经团队: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就是一个很完美搭配的项目团队,尽管四人中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其中唐僧是项目经理、孙悟空是技术核心、猪八戒和沙和尚是普通团员。这个团队的高层领导是观音。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810/11731.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